中国人不懂艺术还是理解角度与西方有差距?

书法影响力


西方艺术对于国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梗,国人对西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存在着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和认知鸿沟。

中国人眼里的艺术,一般都是传统的书法、绘画、民间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西方的艺术发展的轨迹基本与中国人的认知很少有交集和重叠。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西方的艺术与中国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有着巨大的鸿沟。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成体系,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由于文化上的原因,中国自明清之后,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政策,与西方在文化上的交流一直都是微乎其微的。

尽管油画在 400年前就由意大利的传教士带入了中国,但当时的明朝皇帝对此并没有给予重视,中国画仍然按照自己的体系在发展。

一直到清朝末年,民国初期中国人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西方艺术。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留学生深入到欧美和日本去学习西方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几乎以全盘接受的方式向西方进行了学习。

显然,这种学习的普及性显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深入骨髓,中国人对西方的油画基于文化上的差异性,始终没有真正深入。

这一点与殖民地几百年的额印度有着明显的差异,印度人对西方艺术的理解和发扬程度从现实的结果来看,要优于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的理解。

个人认为,这样的差异其实也内有什么不好的。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当然也包括艺术的发展历史。

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进程,其宗教、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基本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而中国则依然是数千年来没有改变的封建帝制在控制着中国。

所以,从两种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我们可看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观的存在。当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融合,国人对西方的艺术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刻,文化上的差异也逐步地没有那么地明显了。


名师巨典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我先说𠆤简单例子。十几年前吧 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游玩 桂林山水。回程路上见个岔路口 标有去苗寨旅游的指示牌收引我们。一商议。小車就拐入弯弯曲曲的山路。翻过两座大山 远见 远处半山腰有零星的吊脚楼。司机加快了速度。呵呵 村口的彩门楼下已排好两列穿盛妆的苗族男女载歌载舞迎接我们这些远方客人。他们风俗习惯与我们 待客热情中又有独持 敬酒也喝交杯酒 广场旗杆上挂牛头图腾 在晚上篝火晚会中 男女围着火跳舞。我们脚被踩会一声惊叫。她被踩却咯咯笑 原来 踩到脚者会觉被人喜爱脸有光。接着喜欢的男女互邀去河边或山坡上对山歌直到凌晨。我们影视看的是斗牛 他们表演的斗马 别有一番风味

说了那么多 就是同一国度 其风俗不同。文化不同 其艺术如歌舞 图腾 斗马表演不同。其服装艺术也不同 女性戴沉甸甸银嚣 花技抬展。男的穿玄色衣 显得孔武有力 何况国外呢?

每个国家信仰不同 风俗不同 文化不同 语言不同。我们不理解他艺术 同样他更不理中国艺术。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是他们 远不可及。如他们舞蹈戏剧表演 奔放 情 充满幻梦般的魅力。而我们含蓄 让人回味无穷 绘画他们重真实。线条 和色彩 我们国 画 用拨墨 黑白相宜 重在意景 让人越看越有趟。 如维纳斯塑像 他们崇拜成国宝。那女人浴后含羞样 及身体半掩半露样。中国人不是不懂。而是看不习惯 甚至说 不如观音像啊。你能说中国人不懂艺术吗?

国粹不能丢。要中西文化交触 让艺术发展更快更好 让各国人感情多交流。友谊更添加。


雄哥14505


不是国人不懂艺术,因为艺术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观念的外在映射,若不先去了解文化,就不会正确解读人家的艺术。

艺术这玩意,因为有多种解读性和欣赏角度,所以,会呈现出1000个人有1000个观点和看法的局面。这种现象恰恰体现了艺术的多义性和包容性。

我举一个例子,北宋大词人柳永有一个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有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句中的“伊”指代心上人,一个人变得消瘦、憔悴是为了爱情。

但有的人则认为,“伊”指代事业,一个人是为了事业有成才会变得消瘦和憔悴。但有的人还认为“伊”代表一种信仰或理想,在全力以赴追逐理想和信仰的过程中,人会变得憔悴。

从中可以看出,这三种解释都没有问题,根本原因是人们对艺术的理解有差异。

这还是同一个民族,同一种语言下对艺术(诗词)的理解,如果艺术再超出民族和语言的限制,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

就拿西方油画来说,它是西方文化观念,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之下形成的一种视觉艺术,对国人来说,如果脱离以上元素来欣赏油画,肯定有一种欣赏隔阂,以至于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误解。

西方文化观念从来都是“以人为本”,因此,人物肖像画和人体油画占据了半壁江山,西方人对人体有着狂热的崇拜,他们认为:人体是生命和欢乐的源泉。如果能理解这句话,对西方人体油画就能较好的理解。如果再能了解西方庞大的神话体系的发展脉络,以及各种故事情节,那么,就完全能看懂,也能理解西方人体油画了。

西方现当代油画因为受近现代心理哲学,精神哲学,以及物欲形态的影响,因此,画家把刻画视角从人物的外部形象,转移到对人物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的表现,像什么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等,都是在这种理念下催生起来的,如果对西方近现代哲学和人文观念的变化有所了解,欣赏西方现当代油画同样很困难。


鸿鹄迎罡


我猜题主这个问题是想问,为什么有些中国人看不懂西方艺术吧?

主要原因就是欣赏艺术作品有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就是知识。

其实不论东方还是西方艺术,都有这个门槛,只是因为中国人从小的教育已经潜移默化地做了知识的积累,所以中国人看唐诗宋词能读出美,老外读不懂,而西方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作品,印象派作品,到后来毕加索的作品,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个比一个看不懂。

那么如何才能看懂西方艺术呢?

要能看懂一件艺术品,简单来说,了解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等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才能真正看懂作品以及作品的价值。

拿西方画举例来说,下面这幅画乍一看能看到什么呢?

你可以看到,这三个人在玩牌,但有两个家伙在作弊,小胡子在偷偷看牌,然后手指比出两个手指,而另一个羽毛帽子的家伙正从背后换牌。黑衣服小伙聚精会神地盯着牌,浑然不觉即将到来的悲惨命运。

除了以上这些这幅画好像也没什么特别,但这幅画却是无价之宝。

这幅画的名字叫《纸牌作弊老手》,画这幅画的是个意大利人叫卡拉瓦乔,作品诞生于1594年,目前在美国肯贝尔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牛在什么地方?

首先谈谈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这幅作品诞生于文艺复兴中后期,我们知道文艺复兴最大的复兴是人文主义,所以当时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把神画出了人性,让神落到地面上,这是一大进步。到后来,大批的作品主题仍然还是宗教,要么就是肖像画。

而当时消费这些艺术品的主要也就是宗教和贵族,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腻,这时候革命性的卡拉瓦乔出现了。

他的画最大的特点是故事性,用一个现代的词就是人们会自动脑补这幅画的故事,就像我们前面看《纸牌作弊高手》,还有这幅《女占卜师》。

说是占卜,其实就是骗子。所以卡拉瓦乔的画非常市井,没有神,没有伟大的君王,就是一个个小人物。

可那些贵族们一看到卡拉瓦乔的画就疯了,这些作品完全让他们感到震惊,对住在高墙里的贵族来说,卡拉瓦乔打开了他们的新世界。为什么卡拉瓦乔可以画出这样的作品呢?

道理也很简单,这就是卡拉瓦乔身边的故事。

当时卡拉瓦乔在罗马,住在特韦雷河下游的奥塔克里——罗马最混乱、糜烂、肮脏的红灯区,聚集了罗马城里所有的三教九流。这个地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罪恶,同时也展现了最真实的人性,而这些故事则成了最伟大的素材。

可以想象当时卡拉瓦乔的模特都是些什么人,也许耶稣的模特是一个乞丐,圣母的模特是一名妓女,酒神的模特是他的同性情人。幸运的是,卡拉瓦乔的画被弗朗西斯科·德尔蒙特看中,也就是当时的红衣主教,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卡拉瓦乔从此成名。


另外看一幅作品还要看他带来的影响,卡拉瓦乔并没有创造出像印象派或抽象派这样单独的画派,但他画中的故事性影响了后来许多著名画家,比如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

世界三大名画其中两幅就是伦勃朗的《夜巡》和委拉斯开兹的《宫娥》,仔细看仿佛可以看出画中的故事和冲突。


所以其实任何艺术欣赏都需要大量背景知识的积累,有句话说,用钱买不到品味,我想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是ChrisQu,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交流和探讨。


大叔ChrisQu


题主所问的“一些国人是不懂艺术还是理解角度与西方有差距”?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观点解释说明,第一,直接的说是一些国人根本不懂艺术,第二,委婉的说是对艺术的理解角度与西方有差距,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为什么要分两点来分析呢?因为国人中还是有懂艺术的,


之所以说一些国人根本不懂艺术,那是因为其眼中只知道“艺术要勇于创新”,却不知艺术要以文化为基础,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的艺术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要知道艺术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艺术要迎合时代的审美固然没错,但是审美是要有价值的,这价值并不是简单的满足自己视觉、听觉、知觉效果,而是要有社会价值,

一些国人根本不懂艺术还表现在盲目的随波逐流,虽然“艺术无国界”,但是艺术有属于艺术自身的生存环境,而文化就是艺术的土壤,比如中国艺术只有在中国文化下才能体现其艺术价值,西方艺术只有在西方文化下才能发挥艺术的作用,我们就以油画艺术来说吧,



追根求源,油画起源于西方世界,而今油画艺术也进入中国上百年时间了,可如今为何所谓的“中国油画”还没办法走在世界画坛前沿?那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透彻中国油画采用“中西结合”技法为何意,以至于把国画的“写意”套在了油画之上,虽然油画也有“写意”,但是前后两者的“写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从审美角度来理解,自古以来,“西方式”审美是“大胆直白”,“中国式”审美是“含蓄内敛”,所以从审美角度来讲,有些人不理解西方艺术或者东方艺术,这很正常,不了解各自的文化,自然就不了解各自的艺术,其实,不懂艺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自己的艺术“穿”上了别人文化的“外衣”,搞得不伦不类。


诗夜城主


中西方都是一样的,其实上帝或者女娲造人的时候吧,都是让地球上所有人的才能,性格,命运都是互补的,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正常的繁衍生息,就是说我们生来都是不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拿艺术天赋来说,一般分为三类人群:

第一种人就是为艺术而生的,天赋能力极强,对艺术的理解表达都很到位,懂的审美,对所有艺术作品和创作者都有个人评判能力。

第二种人是毫无天赋不懂装懂的人,也从事一些所谓艺术创作,其实本质上并不热爱,逢场作戏罢了,比如说商业或者政治方面很成功了,为了赢得口碑产生的虚荣心或者对自己这种艺术缺陷的一种补偿,对成就感更高的需求。还会结交一帮艺术圈里的朋友,没事喝喝茶,谈谈艺术,其实脑子里面不知在想啥,甚至只为了一张照片和一篇报道。

第三种人就是毫无艺术细胞的人,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艺术品,也不过问,不参与任何艺术活动,跟所有艺术工作者没有任何共同语言,这种人占多数,比如出去喝酒只要每次遇到那个家伙,酒后他都会喋喋不休的对我说,你们画画的人,是不是死了作品就会很值钱,我笑而不答。



星桐纹画主理人


西方比较世俗化,大众化,东方相对来说 较文人气息。

比如梵高的这幅画,视野非常开阔,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温暖的阳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的麦田,金黄色高堆的草垛旁忙碌的农民用辛苦的劳动感恩着上天恩赐的丰收所带来的喜悦,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屋顶也泛着金黄色的光,仿佛在厨房里被烘烤得香喷喷的黄油面包,吃得饱饱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奔跑玩耍。作者内心无比激动的热情都写在画面上,天是蔚蓝的,远处的小山,似乎又掠过一丝丝忧伤,这是不是又一次的“多收了三五斗”呢?

1888年2月,35岁的梵高从巴黎来到南部的阿尔小镇。在南部灿烂的阳光下,梵高内心的热情被炙热的阳光点燃,这一时期的画作用了大量的柠檬黄来表现他内心创作的火焰。

收获景象 凡高1888年 布面油画 73X92



薄荷绿茶饼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其实不懂艺术的人很多,外国人不懂艺术的人也很多,看这个问题要从宏观的全人类看,局部的国人不懂艺术也很正常!至于国人在艺术的理解角度和西方人是否有差距?这个差距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比较大,但随着中国发展、人类科技发展,这个差距越来越小。以前对艺术理解角度每个地区都围绕自己国度或区域而对艺术理解不同,这是受交通、技术、教育等因素所制约造成的,随着中国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对艺术的理解角度也会变化。

再回头说说懂与不懂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艺术等等艺术其实都有各自内在的科学性,所以我时常说艺术也是科学,绘画艺术科学是有其独特性的科学,有规律、有基础、有天赋是绘画艺术科学的独特特性!懂不懂艺术?有很多人也在伪装懂艺术、有个别人伪造艺术、有些人更在胡扯艺术,当然大多数人能感觉到艺术,还有很多人在踏踏实实追求艺术,还有更优秀的人在研究艺术。中国文化深不可测,历史悠久,中国各类艺术也是多姿多彩,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而且全面的艺术大国!👍就中国绘画艺术而言,人才很多,但也有部分对绘画艺术装懂得人、胡柺的人、更有胡撤的人,这些都是个别现象,真真懂得绘画艺术的人还是大多数。好的绘画艺术科学,有科学性、理论性、基础性、更富有天赋性等!更是人类发展中的必然性。真真懂得绘画艺术的人当然会纵观中国绘画艺术科学历史、世界绘画艺术科学历史。有人说中国人不懂艺术、有人还诽谤中国墨素描(中国水墨素描)是中国教育的悲哀等等……其实就是崇洋媚外!它们目的很简单,就是得了红眼病、就是贬低中国绘画艺术而吹嘘自己!

中国墨素描(中国水墨素描)出现为中国新时代绘画艺术发展、为中国绘画艺术走向世界、为中国国画写实、超写实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一步,喷击了西方绘画界说中国国画没有立体空间造型基础的谬论,克服了以往西式素描与色彩实际应用中脱节现象和很多弊病,不仅仅是中国国画立体空间造型基础,而且是油画、水彩、色粉等绘画新时代的基础。可以说中国墨素描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最有价值一次飞跃、革命。真真懂绘画艺术科学的人、爱绘画的人、从事绘画艺术科学的艺术家都明白它在所有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简单的回答,希望每位朋友有个好心情,更要有个健康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的艺术!艺术是人类重要的一门独特的科学😁😁😁。祝每位中国人开心过春节!祝世界每位好心态的人都来过中国节😁





中国墨素描创始人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格。我国有些人对西方艺术理解角度和西方人有很大的差距,这很正常不足为奇。还有些人根本不懂艺术,既看不懂我国的艺术,也看不懂西方艺术。反之,有些西方人也不懂艺术,既看不懂本国的艺术,也看不懂中国艺术。

艺术形象特征的理解,主要从古代开始简要叙述。我国的是“形”与神、意与“象”、情与“景”的和谐的统一,要求创作贯注生情的艺术形象。西方的是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主张“摹仿自然”,强调按照事物实际有的或应当有的“样子”来“摹仿”。2、黑格尔指出:“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这些艺术形象的特征相比较,反映出我国和西方在艺术上的区别,所以我国懂艺术的有些人和西方懂艺术的人理解具有差异性。



我国有些不懂艺术的人可分为,不懂艺术保持沉默的人、半懂不懂艺术的人、不懂装懂瞎折腾艺术的人。就怕不懂装懂瞎折腾的人,他们打着懂艺术的旗号,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金钱主义大把捞钱,只要能赚钱,不管艺术品的真假进行炒作,扰乱了艺术品市场,玷污了艺术。


黄智637


当今世界文明由多种文明组成,最主要有中华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东正教文明以及其他文明等等。文明的不同自然文化方面就有差异,文化的差异会带来认同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的定位就会产生不同的评判准则。

国人跟他国人相比较,对艺术的的理解和认同肯定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不能单一的理解为“差距”。好似欧洲艺术、西方艺术就比中国更有价值、更有魅力,这种粗放式的下定论显然是武断的。

当今大部分中国人认为西方艺术比中国艺术更胜一筹,这个原因要归属于近两百多年来,世界都是以西方文明为主导,当以什么文明为主导的时候,审美标准就靠向主导方,审美权自然归主导方所拥有。遵循人类生存价值的要求,无限去靠近此时的审美标准就成了大家追捧的方向和目标,此时西方的事物、西方的艺术、西方的文化都是最先进的。

只要上层人士认同这种标准,这种文化就能推广开来,中下层人士自然跟随(意志力特别独立的除外),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献媚竞技中抵达到上层空间,况且大部分的大众都不喜欢动用他们的大脑,上层带动下层古来就有之。这就是为何戛纳电影奖、奥斯卡奖、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成为这圈子里人趋之若鹜所在,苦心经营这些奖项的评选标准,并与之完全靠近,哪怕是出卖自己的灵魂(大家一定要切记,不论什么民族都带排他民族,永远不要相信绝对的平等)。

古中国的文明在世界做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的瓷器、丝绸、建筑艺术等都影响着他国的审美标准,即便是在思想文化上也深入影响着他国(譬如日本、韩国、越南等等)。

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是由当时的文化主流起绝对导向作用的,审美权在谁手里谁就有话语权!

最近几十年,由中国的崛起,亚洲文明也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伊斯兰世界也日益增长,非西方文明都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在逐渐削弱,这个时候西方的审美标准也会下降,对艺术的欣赏是靠审美来衡量的。

现在大面积的武力战争不会轻易发生,要想在世界占主导地位,就是瓦解他国文明,当他国文明土崩瓦解后,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都会按照主导国的文化、价值观为准则,这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当今世界的冲突实际就是文明的冲突。

对艺术的审美,只是一国文化中的一个方面。当西方文化占主流时,他们的艺术形式就引导审美。而大部分的国人是受着中华文明的影响,即便是出国留学,受西方文化影响极深的人士,在他的思想脉络里也一定会存在一丝本土文化的残迹,这是磨灭不了的。油画、抽象艺术、人体雕像等都是外来物,如果你用西方的审美标准来衡量国人,国人与他国当然不一样,一定会有认知差别。譬如东方人特别喜欢玉,而西方人特别喜欢钻石(说白了都是“石头”,是有产阶级赋予它们的价值),它们之间谁贵重谁不贵重是由哪国的话语权决定的,不是物体本身。

现在的国际交流频繁,地球犹如一村,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有时候是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谁想独立于世界之外在当今国际是不可能的,在这种国际情况下,只能强大自己,争取在国际上更多的话语权,有话语权了,艺术上、审美上就自然转移。譬如马云,现在说什么大家都认为是“真理”(当然你可以说自己不盲从)。

以上个人观点,只在与君交流,谢谢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