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這件事不能錯。

孩子小時候,這件事不能錯。


孩子在剛剛上學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的問題。面對難題時,孩子們就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孩子會捂著耳朵大聲的喊:“不要告訴我,我要自己想出來。”讓大人覺得又可愛又欣慰。但另外一些孩子,只會呆愣愣的看著你,等著你告訴答案。

成年以後這種區別會更大,有些人面對挑戰的時候,從來不會退縮,一定會想出各種辦法,應對各種困難。但另一些人,稍微遇到一點挫折,就會放棄。反正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父母都會幫自己解決。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其實這一切的結果,在六歲之前就已經註定了,但絕大多數家長都不知道。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帶娃在外面玩了半天,正要回家的時候,孩子突然跑到路邊玩螞蟻。對你來說,螞蟻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就開始催促孩子回家。當這樣的行為重複多次,孩子就會變成上面說的,那種逃避困難的人。

你是不是會很驚訝。這怎麼可能?這兩件事根本沒有任何關係,怎麼會有這樣的影響?但你重複催促孩子回家,其實是給他灌注一個信息,他的自我意識不被尊重,他的想法根本不重要。而作為孩子的父母,他對你是信賴的,他會認為你是對的。但他的意識中會留下一個印象,他的一切都要你來決定。在孩子六歲之前,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這一點做錯了,那麼孩子的整個人生,基本就廢了。

孩子小時候,這件事不能錯。


自我意識強的孩子,不會輕易被別人影響,看到別的孩子都在打遊戲,他也可以不受干擾,而是會堅持自己喜歡的事情。而自我意識薄弱的孩子,往往沒有主見,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別人幹什麼,他就跟著幹什麼。如果身邊有不良嗜好的人,他會很容易走上歧途。

自我意識強的孩子,有獨立的分析判斷力,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一種本能,因為他們懂得自己做決定。但同樣的情況,自我意識薄弱的孩子,只會被動的等待。

自我意識強的孩子,有思考與決策能力。而自我意識薄弱的孩子,只會機械式的執行家長命令。

現代社會的大部分工作,都需要複雜的思考決策。在可以預見未來,人工智能將取代大部分,程序化、機械化的工作。自我意識薄弱的人,將徹底喪失生存能力。

其實有些家長,很重視孩子的自主能力。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自己洗襪子,但這就是自主能力嗎?自我意識是自主能力的基礎,是獨立自主的重要前提。你叫他去洗襪子,他是在執行你的命令,不是他自己的決定,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看到路邊的螞蟻有趣,跑過去玩,那是他自己的決定。

孩子小時候,這件事不能錯。


有很多人以為幼兒不會思考。但這裡有一個誤區,幼兒對世界的認知不完善,不會進行充分的邏輯分析,但思考是人的本能。正是這個誤區,導致了家長的很多做法,會在不同程度上,損害孩子的自我意識。

可能很多人會問,如果任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不會太慣著了,導致以後不聽話?但其實你越限制,孩子就越不聽話。

孩子天生就有自己做決定的本能,如果這件事你限制了,他就會轉移到別的地方。你拒絕了他的決定,他就會拒絕你的決定。比如該出門的時候故意拖拉,有些家長會用強迫的手段,逼迫孩子聽話,那麼從這個時候開始,你已經在親手毀掉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的行為過多受控,就會在不該反叛的時候反叛。但這並不代表任由孩子為所欲為,真正健康的自我意識,是孩子能夠獨立判斷,這件事能不能做。而這正是需要你培養的。

孩子小時候,這件事不能錯。


具體怎麼做呢?你要給孩子建立生活的秩序感,你要設計一個有約束力的框架。就像成年人的行為,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你要制定一個生活的規則,然後在這個規則內,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滿足孩子的自主意願。

晚上幾點睡覺,早上幾點起床,什麼時間吃飯,每次吃飯之前要洗手,每天幾點出門散步等等。這些是你定的規則,是生活的秩序。但是在這個框架之下,你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睡覺前和起床後,讓孩子自己決定幹什麼,出門散步,孩子想跑或者想玩螞蟻,讓他自己決定。這就是約束下的自由。

另外你需要記住,當孩子不具備判斷能力時,他的決定有些可能是錯的,而你要用引導的方式阻止。你在阻止他的時候,要給他一個理由。不用管他是不是理解,只是要讓他意識到,你的決定是有理由的,並不是權威試的命令。

當孩子習慣了引導試的阻止,再慢慢嘗試引導式的要求。從一些最簡單的事情開始,要求孩子做一些事,同時也要給出理由,告訴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

給孩子約束下的自由,當孩子的自主意願得到滿足,他們才能在家長的引導下,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如此,才能培養出,真正健康的自我意識。這是身為家長最重要的職責,這件事做錯了,必定後悔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