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网名不知道叫什么666


杨家将在中国历史上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多代而已。

我们先声明一下像大家所熟知的影视剧里的杨宗保,穆桂英等杨门女将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他们是被小说家,或者戏曲家杜撰出来的。

历史上的杨家将真正存在的只有三代人而已,他们分别是杨家将的创始人杨老令公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

关于他们三个人的事迹我们大致的说一下。

杨老令公杨业

杨业主要是活动在北宋的初期,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大宋的臣子。相反,他是大宋的敌人。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统一了南方之后,就开始去攻打都城在太原的北汉去了。

杨业就是在北汉,为北汉的国主防守城池的。

因为杨业带领的杨家将太能打了,赵匡胤带领的大宋的士兵,攻打了两次北汉,竟然全部都是无功而返的。

最后,赵匡胤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他不明不白的在四十九岁的那一年离奇的死去了。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开始登基当皇帝,赵光义就是宋太宗。

赵光义当了皇帝之后,接着攻打北汉。

由于前两次打北汉积累下来的经验,让宋太宗找到了战胜北汉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他去打北汉之前分兵两路,一部分直接去攻打太原城,另一部分去堵截契丹前来救援北汉的大军。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北汉国主因为没有了来自契丹的救援,所以顶不住了,他只好投降了宋太宗。

北汉的国主刘继元投降之后,杨业也就投降了北宋,当了北宋的一个边疆大将。

在这期间杨业主要是带领着杨家将为北宋抗击契丹,杨家将曾经在雁门关打败十万契丹人,从此,杨家将的大名不胫而走。

这一战之后,契丹人再也不敢踏入到了杨家将所管辖的地盘了。

到了后来,宋太宗让杨业跟随潘美(影视剧里的潘仁美)去攻打契丹人,主要是想夺取燕云十六州。在这一次出征的时候,因为潘美出卖了杨业,导致了杨业死在了陈家谷这个地方。

当时杨业和潘美提前商量好,杨业带着杨家将,去把契丹大军给引到陈家谷,潘美带着宋军大部队埋伏到陈家谷,等契丹人到了陈家谷好一举把他们给歼灭。

可是,当杨业真的把契丹人给引到陈家谷到时候,潘美早就逃的无影无踪了,不得已杨业只好战死在陈家谷了。

第二代杨家将的领导人杨延昭

杨业战死之后,他的儿子杨延昭就接了老爸的班,继续为大宋效力,抵御北方强大的契丹。

杨延昭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杨六郎。

但是杨老令公杨业的儿子,绝对没有影视剧里的七郎八虎那么多,不知道杨延昭这个杨六郎的名字出处是哪里。

总之,大家知道杨延昭也是很能打的一个将领就行了。他在防守北宋边境的时候,和契丹人交战基本上都是全胜而归的。

杨延昭所带领的杨家将,主要是活动在宋真宗时期,但是,宋真宗时期和契丹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个条约签订之后,宋和辽之间,就再也没有战事了。

第三代杨家将的领导人杨文广

杨文广主要是活跃在宋仁宗时期,宋仁宗时期的北宋和契丹的辽国,根本就没有战事。所以杨文广在这一时期,主要是跟着北宋名将狄青对抗西夏,以及攻打南方的一些南蛮政权。

在这期间,杨文广也为大宋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他也得到了来自大宋的很多的奖赏。但是,到了杨文广之后,杨家将就不知所踪了。

到了北宋灭亡之际,再也没有听说过关于杨家将来救国的事迹了。

虽然杨家将消失了,但是杨家将的后人,在今天还是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的。

(本文的撰写资料主要来自,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史学达人


杨家将的故事演义成分较多,但其中也着部分史实的存在。

有关杨家将,史籍上的相关记载,涉及到了三代人,三位代表性人物,其他的就虚妄居多。

这三位代表性人物,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

杨业(?-986)

杨业,字重贵,戏名杨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人 ,出生于并州太原,是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的儿子。

杨业年轻的时候就有着任侠意气,精通骑射,为人忠烈武勇,还颇有智谋。对于打猎他,尤为热衷,自认为,如果带兵打仗,就像是打猎那般轻松自如。

北汉建立以后,杨业追随刘崇四处作战,被任职为保卫指挥使。他在战场上以骁勇善战闻名天下,因屡立战功,后升迁为建雄军节度使。因为实在是太猛,当时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做“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眼看着北汉保不住了,杨无敌没了辙,就劝说当时的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北汉被宋吞并后,宋太宗特意召见了杨业,还封了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不久后,又升了杨业为郑州刺史。

有鉴于杨业在边境上的表现,宋太宗后改任了他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业发威的时候到来。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景宗率领大军攻打雁门,杨业率领数千骑兵与另外一位将领潘美(潘仁美的原型,其实口碑不错)联合,将辽军打得都找不到北,从此扬名契丹,威震华夏。

之后,杨业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继续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当时契丹人对他尤为害怕,见到杨业旗号,就溜得无影无踪。宋太宗对他也颇为信任,即使有人诽谤弹劾,都一概置之不理。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伐辽国,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任职西路军主将,而杨业被安排为副主将,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为护军。

王侁与刘文裕实在是利令智昏的代表,两人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而不听从杨业的劝告,以致使宋军最后为辽军所败,潘美又不能很好地制止部署,最后杨业成了孤军奋战。

激战过程中,杨业身边的兵士几乎都拼光了,二子杨延玉战死,他也被辽军擒获。为报效宋太宗的知遇之恩,杨业被俘虏后绝食三天而死, 辽人敬佩他的忠烈,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来祭奠他。

之后,宋朝廷追赠了杨业为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授封杨业的长子杨延朗为崇仪副使,其他儿子杨延浦、杨延训同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同时担任殿直。

杨延昭(958年-1014年)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因避讳,后改为杨延昭,杨业长子。

杨延昭,从小的时候不喜欢说话,比较孤僻,最爱的是做排兵布阵的游戏。杨业认为,这个儿子是最像自己的,每次出战,总是要把杨延昭带在身边,因而杨延昭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太平兴国时期,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在杨业率领军队攻打应、朔二州时,出任为先锋。朔州之战,杨延昭手臂被乱箭射穿,依然奋战,直至攻下朔州。

杨业死后,杨延昭以崇仪副使职外任景州知州,后又被任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州缘边都巡检使等职。

杨延昭大多在边境抵御辽军,战功赫赫,多次将辽军击退,被宋真宗夸赞大有杨业之风,他曾经驻守的遂城,更有“铁遂城”之称。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杨延昭共有三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

杨文广(999-1074)

杨文广,字仲容,杨延昭的三子,并非演义中所说杨宗保与穆桂英的儿子。

杨文广以父荫为官,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年),因随军镇压陕西南部张海饥民起义,被升任殿直。第二年,范仲淹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杨文广被范仲淹招置麾下。

然而,不久之后,宋朝与西夏议和,杨文广就麽没有了表现机会。

宋仁宗赵祯皇祐四年(1052年),枢密副使狄青征讨侬智高,杨文广被调任为广西钤辖,后又升任为宣州知州、邕州知州及左藏库使。

宋英宗赵曙在位期间,杨文广曾被提升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等职。宋神宗时期,杨文广在驻守筚篥城时,曾经打败西夏军,后被任命为泾州知州、镇戎军知军、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等职。

熙宁七年(1074年),宋辽边境产生争议,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还没有得到宋朝廷的回复,就因病去世,享年为七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同州观察使。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杨家将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不过远没有演义中那么风光,什么七郎八虎、杨门女将都是演义在历史基础上的艺术夸张,真实的杨家将只有三代:杨业、杨延昭、杨文广。


第一代杨家将——杨业

杨业是五代宋初名将,他早年效力刘崇,成为北汉将领,与辽是友非敌,与宋是敌非友,但北汉被灭后,杨业投降北宋,又反过来与辽军作战,成为抗辽名将。

杨业作战英勇,为当时名将,雁门关一战,他突袭辽军,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一战震惊宋辽,被誉为“杨无敌”,辽军对其望而却步。

杨业作为降将,受到宋太宗猜疑和主帅潘美、监军王侁排挤。986年的雍熙北伐中,王侁对杨业冷嘲热讽,激将他冒险出战,杨业性子刚烈,率少数兵力出战,在陈家谷一带陷入包围,潘美、王侁拒绝发兵救援,反而率军撤退,导致杨业兵败被俘,绝食而死,最终官至云州观察使、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历史上的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除长子杨延昭名气较大,次子杨延玉追随杨业战死外,其他5个儿子没有什么名气,他们并未随杨业在外征战。杨业死后,5个儿子荫补担任崇仪副使、供奉官、殿直等低级武职,并未参加前线作战,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事迹。

第二代杨家将——杨延昭

杨延昭是杨业七个儿子中名气最大、战功最多的,他主要活跃在宋真宗时期,但杨延昭的活动区域不是杨业负责的山西一带,而是河北一线,官至保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杨延昭智勇兼备,颇具乃父遗风,他率兵击败辽军多次入侵,称为敌人不可逾越的防线,契丹人把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视为他们的克星,因此把杨延昭称为杨六郎,这也是杨延昭明明是杨业长子,却被称为杨六郎的原因所在。

第三代杨家将——杨文广

杨延昭的儿子叫杨文广,和《杨家将演义》中的杨文广同名同姓,但演义中的杨文广是杨宗保的儿子、杨延昭的孙子,这是把历史上真正的杨文广降了一个辈分。

杨文广主要活跃在宋仁宗时期,当时宋辽已经议和,北方没有战事,杨文广在西北参加了对西夏的作战,以及狄青南征交趾,军事经验相当丰富,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候。

另外,演义中杨业的妻子佘太君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但她本姓“折”,是陕西府州豪强折氏家族之女,嫁给杨业为妻,后来民间以讹传讹,演变成同音的“佘”;至于其他如七郎八虎、杨门女将、穆桂英、杨排风等等,完全都是演义虚构了。


历史上的杨家将三代以后便陷入沉寂,不知所踪,但杨家将的后裔一定人丁兴旺。亲爱的朋友们,你们知道杨家将的后裔如今生活在哪里吗?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有歇后语“杨家将出动——全家上阵”戏说杨家将是全家出征打江山。的确,杨家将保卫国家,奋勇杀敌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故事虽说只是故事,但杨家将的忠君报国的事迹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比如欧阳修就曾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

“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

里面所说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题目里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和杨家也有关系,他的伯祖是杨业,也就是

杨家将的第一代——杨业。

似乎人人心里都有武侠情结,许多文人都为杨家将杀敌卫国的热血传奇而沸腾。

从《宋史》到《杨家府演义》再到晚清时的评书,杨家将的事迹经过口口传颂和后人的文学润色流传至今,甚至演变成许多不同的版本。

其实有确切历史记载的杨家将只有三代,而小说影视作品中杨家将延续到了第七代。我们从历史上杨家将第一代杨继业聊起,杨继业原名杨重贵。


少年的杨重贵认识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位贵人,即当时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虽然这位贵人自己本身并没有多大的能力,但是他毕竟比当时的杨重贵地位见识要略高一些。

刘崇收杨重贵为养子后,对他还算器重,杨重贵也借此机会大展身手。

当时北汉臣事辽国,辽国倚权作乱,多次骚扰汉辽边境。杨继业帅兵驻守边境30余年。抵抗辽军,军功卓著。

在边关风沙战场历经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为他后来作战胜利打下了基础。

北汉灭亡后,杨继业归降北宋,改名为杨业。这时的杨重贵在政治上可谓平步青云,不仅被宋太宗发现了带兵作战戍守边关的能力,还由此连连升官。

当时的杨重贵可谓风光无限。更是在雁门一战中大败辽军,官升云州观察使。年少有为,又加官封爵,一时声名显赫。


“树大招风”,此时的杨业虽颇得宋太宗的信任,但也遭到朝中一名叫潘美的官员的妒忌。而潘美,很可能就是奸臣潘仁美的人物原型。

杨重贵人生的“滑铁卢”来了,当宋终于起兵攻打辽时,杨重贵自然要跟军献力。在主将为潘美的西路军中担任副将。

起初,宋军士气高涨节节胜利。转折点是在辽军攻破寰州后。此时辽军反攻的念头强烈,从战术上说,不宜再硬碰硬。

于是杨业提出宋军的实际任务应从正面交锋转为转移民众的观点。万万没想到主将潘美由私及公,嫉妒杨业所以否决了他的建议。

杨业只好听令率兵出击,怎奈没有看到接应的兵马。顽强抵抗,最终还是遭到辽军生擒。杨业在拒不投降,在敌营中不吃不喝,绝食而死。

杨业的死悲壮但也有些让人不甘,一位历经沙场,英勇报国的将领竟不幸因昏庸主将的嫉妒而丧生,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但是,杨业为宋立下的战功不可忽略。


杨家将第二代是杨延昭,原名杨延朗。

在家中耳濡目染的全都是兵家战事。杨业的军事才能和武功天赋在杨延昭身上有很大体现,杨延昭也是一位才能卓著的将领。

同时杨延昭也很争气,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作风清廉,愿与将士同甘共苦。中国古语说中国人的老毛病就是“有难同当易,有福同享难”。历代风风火火想做大事的人,总有在富贵后抛弃同伴的。

但杨延昭不同,他视金钱名利为粪土,真正的把军营当家,把将士当兄弟。不仅与手下将士一同吃,一同睡,还乐意将自己立功所得的赏赐与将士们分享,因此深得军心。

杨延昭熟悉兵法,深谙带兵之道,在边疆打得辽军闻风丧胆。杨延昭有个外号叫“杨六郎”。

这个外号来的也搞笑,辽军迷信,认为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辽国的克星,于是都称杨延昭为杨六郎。

这和民间流传故事大有不同,民间所说大都认为杨六郎这个名号是因为年龄排行而定的。

可以说杨延昭光荣顺利地接过杨家保卫国家的接力棒。在北宋对辽国的防御阶段,他带领宋军在边关浴血奋战,顽强抵抗辽军的侵扰,为宋做出重大贡献。

杨家将第三代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

杨家府演义中把杨文广定为杨宗保和穆桂英之子,其实并不是,他是杨延昭的儿子。

杨文广和他的父辈祖辈一样武功了得。杨文广承袭杨家忠贞报国的传统,也打了不少胜战,受到皇帝的提拔。

当时宋辽两国谁弱谁强似乎早已分明,两国商议边界的划分时,杨文广向皇帝献策以收回幽燕,不幸的是还没等到回复就去世了。

关于杨文广历史上并没有把他定为像他父辈祖辈那样完美,溢美之词也多是泛泛而谈。

北宋从杨业那一代开始,由武倾向于文,而杨家世世代代忠君报国,似乎时代并没有善待他们,依旧以自己的速度在前进或是停滞。

杨文广虽然也是一心想要收复幽燕,但当时宋朝处于崇文偃武的状态,时局已经不适合有志之士展示自己的抱负了。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是杨家将的主要人物,至于所谓的杨延昭之子杨宗保,杨宗保之妻穆桂英,甚至杨家著名的“七郎八虎”大都是后人歌颂杨家忠心报国的气节而虚构出来的。

不过据历史考究,老太君佘赛花是存在的,她原姓为折掘,嫁于杨继业之前也曾征战沙场,抗击契丹。不禁感叹:“真女中豪杰也!”


清人周人甲在《杨六郎城怀古》中曾写道:

“雁门重镇雄西北,杨氏边勋勒弟兄;铁马不嘶烽火静,至今惟有塞云横。”

杨家弟兄英勇善战,忠心耿耿,当为一代英豪。历史总是为英雄驻足,因此杨家将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史之策


杨家将后人来给你聊聊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一,

现在很多人提起杨家将,直接给划入娱乐圈了,因为有位杨姓女明星的粉丝团就叫杨家将。好了不说娱乐圈的事,咱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

在真实的历史中,杨家将有四代,分别是杨弘信,杨业,杨延昭还有杨文广。

杨弘信是陕西神木人,就是那个全民免费医疗的百强县。杨弘信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家族势力为依托,自立为麟州刺史,获得了周太祖郭威的认可。杨弘信两个儿子分别是杨崇勋和杨崇贵,杨崇贵就是无敌杨业,在小说中被叫做“杨继业”。

杨业,被称为杨无敌,以弱势兵力抵御北宋对北汉的征讨,直到北汉皇帝刘崇已经投降,他才投靠北宋。作为降将,在雍熙北伐中备受防范猜忌乃至陷害,因此战死沙场。杨业的儿子有7个,但只有杨延昭和杨延玉上了战场,杨延玉和父亲一起战死,杨延昭则成为统兵大将。

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因为被称为“六郎星君”下凡,所以很多人误以为是排行第六。六郎星君是传说中契丹族的克星。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因避讳改名杨延昭。

杨文广,杨延昭的第三子,相比父亲杨延昭长期镇守边关,杨文广已经沦为中层将领的水平了。范仲淹、狄青、韩琦等人重用过杨文广。

二,

传统小说和评书中的杨家将,总共有十代之多,再加上金庸的射雕三部曲,总共有12代之多。

第一代杨衮,原型应该是麟州刺史杨弘信。同时期还有一个辽国大将叫杨衮,应该是以讹传讹了。

第二代杨继业,原型为杨业,妻子佘赛花是虚构的,他的妻子应该是姓“折”,属于少数民族。

第三代杨延昭,原型为杨延昭,他的妻子柴郡主是虚构的,北周的郡主,没有发现嫁给武将的记录。

第四代杨宗保,虚构人物,娶穆桂英为妻。

第五代杨文广。

第六代杨怀玉,虚构人物。

第七代杨士瀚,虚构人物

第八代杨金豹,虚构人物

第九代杨满堂,虚构人物

第十代杨再兴,原型为岳飞手下大将杨再兴。到这里,杨家将故事和岳飞故事终于连接起来。

第十一代杨继周,说岳全传中是杨再兴的儿子,在《射雕英雄传》中他是杨铁心的祖父。

三,

金庸小说中的杨铁心、杨康、杨过三代英雄。从《射雕英雄传》中一直打到了《神雕侠侣》,是主角中的主角。

在《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对丘处机说,杨再兴是他的曾祖父,如果这样算下来,杨铁心应该算是杨家将第十三代传人。

不过,杨铁心的好兄弟郭啸天是水浒英雄赛仁贵郭盛的后人。这就有点不理解了,按理说如果郭盛有后人,青面兽杨志也应该有后人啊。不过,杨志除了自己吹牛属于杨家将,貌似没有任何一个人承认这件事。

杨康,因为和父亲失散,认了完颜洪烈当父亲,再加上对郭靖过于嫉妒,心理变态,是杨家的败笔。

杨过,人称神雕大侠,杀死了蒙古大汗蒙哥,同时也是所有宣称是杨家将后人中最后一位,算起来他是杨家将第十五代传人。

历史上的杨过,原型有可能是击毙蒙哥的川中名将张钰,张钰的人生很有传奇色彩,曾多次夜袭蒙古大营,削弱敌人势力。

对于杨家将,你还想知道那些东西,快来说说吧!


历史知事


杨家将的历史出现在北宋时期,距离现在已经由1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了解杨家将,大都是通过评书、戏曲和曲艺等艺术形式,在这些民间艺术中,杨家将被称为“满门忠烈”。然而,历史上真的存在过杨家将吗?如果有,他们又都是谁呢?

最近,在旧书摊找了一本名为《杨家将的历史和传说》的小册子,很薄,全书仅有85页,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定价0.44元。这本小书虽然字数不多,内容却很丰富,对历史上杨家将的介绍非常全面,我也增长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



杨家将是北宋中原人民抗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第一代人物杨业原是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大将,北汉被宋灭亡后,杨业投降了北宋,被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是宋太宗笼络降将的计策。后来因为杨业在北汉时期曾长期镇守边关,对情况非常熟悉,于是宋太宗又让他去代州当了知州,并兼任驻军长官,镇守雁门关。

后来杨业在对辽国战争中被俘,绝食而死。杨业有7个儿子,其中以杨延昭最为有名。杨延昭就是人们常说的杨六郎,是杨业长子,至于为什么叫杨六郎,原因很复杂,在此姑且不考。

杨业遇难时,杨六郎还不到30岁。当时朝廷对他并未重用,宋真宗时期才担任了团练使,在今河北一带驻防,多次与辽兵交手,崭露头角。后来,,杨六郎被任命为保州(今保定)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高阳关在今河北高阳以东,是当时的边防重镇,其北面的三关即瓦桥关、益津关和淤口关,民间传说中说杨六郎镇守三关,其实就是历史上的高阳关。

杨业的其他几个儿子都不如杨六郎出名,其中杨延玉与父亲杨业同时殉难,其他5个儿子都担任朝廷武官,职务不是很高。


杨家将的第三代叫杨文广,杨文广是杨六郎的第三子,杨文广的两个哥哥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杨文广成名很晚,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都是晚年时期的,与人们心目中评书中少年杨文广的形象大相径庭。杨文广曾在今宁夏和河北一带担任军职,负责抵御西夏和辽国。杨文广在宋神宗时期曾任定州路都总管,是一名职务很高的高级将领。


民国年间那些事


我们通常所知悉的“杨家将”的故事,主要来自于古典文学小说《杨家府演义》,作者不详,成书年代大致在明代, 此外另一位明代小说家熊大木广泛搜集了两宋以及元朝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也加工整理了一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这些古典文学作品中把杨家将英雄人物的刻画的十分成功,流传至今。

那么,杨家将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存在吗?答案是部分是真实存在的,还有一部分人物以及故事情节是文学作品中虚拟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原型,比如金刀令公杨继业原型是北宋名将杨业,宋太宗雍熙年间,杨业随军北伐,因宋军将领之间不睦,杨业在明知毫无胜算的情况下被迫出征,最终在狼牙村兵败被俘,被俘之后的杨业表现出了文天祥一样的气节,任凭辽人封官许愿杨业宁死不降,最终,绝食三日而死。小说当中的相关情节和正史中有着较大出入,写的是杨业孤身被困,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头撞石碑而亡,并附有诗云:矢尽兵亡战力摧,陈家谷口马难回。 李陵碑下成大节,千古行人为感悲。

杨家将中的主角之一杨延昭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只不过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而不是演义小说中的“杨六郎”,杨延昭自幼随父从军,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屡败辽军,威震边廷,曾经受到过宋真宗的嘉许。还有一位人物则被改的面目全非,争议极大,这就是小说中的潘仁美。潘仁美的原型是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潘美与赵匡胤交好,曾共事柴荣,后来陈桥兵变助赵匡胤黄袍加身,此后,平南汉灭南唐征北汉,战功赫赫,且为人谦恭仁德,历史上口碑极佳,虽然潘美对杨业在陈家谷兵败身死一事负有一定责任,但那绝非他的本意。然而在小说的当中的潘仁美却被塑造出一个阴狠毒辣的奸邪小人,潘美若泉下有知定然不会瞑目。

因此,演义小说杨家将只能当作故事来读,若要想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其人其事,还有多读些史书。


环球网


扬家将本身就是真实存在的,杨家三代忠诚,为大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史料记载的最后一位杨家后人是杨文广,在被官员陷害发配镇守边关,最后隐居在边关今甘肃天水,居专家考证现今天水市秦城区杨家寺杨姓为扬文广的后代。距飞将军李广当年驰缓的战场仅几十公里,李广因迷路怡误救援,几万军队被金兵杀光,自责后悲愤自刎 。


白云深处141118941


内蒙赤峰有一支蒙古族杨家将血脉。赤峰有大杨庄,小杨庄。还有穆家寨,其中小杨庄历史悠久,至今留传杨姓不能和姓潘姓萧姓金通婚。


用户3804799340330


历史上确有杨家将其人,分别是杨业(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人,三代以后就没落了。《杨家将演义》对其做了夸大,其中的佘太君应为折太君,至于杨宗保、穆桂英、杨排风等人是虚构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