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猫步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河南巩县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一生共创作有约1500首诗歌,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中《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
那么杜甫又是如何与成都联系在一起的呢?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因躲避战乱,入川暂住成都,也算最早的蓉漂了吧。虽然身处生活舒适安逸的天府之国,但是他却仍然关心着国家,同情底层人民的疾苦。
在成都期间,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茅屋,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杜甫在成都期间,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比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比如: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特别是杜甫在茅屋中面对秋风吹开屋顶时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喊出了天下寒士的心声,可惜时至今日,也仍然无法实现。
因为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中创作了如此多深得人心的诗歌,所以后世也称其为杜少陵、杜草堂。所以杜甫堪当成都的第二人物名片。以上那些诗歌我都记不得诗歌的名字,只是还能记得儿时背诵的朗朗入口的内容,不知诸位读者知道这几首诗词的题目吗?欢迎下方留言说出诗词题目,还有更多描述成都的诗歌你能说出来吗?
文哥爱生活号
为什么杜甫成为成都第二张名片,理由很简单,且来看看诗圣最经典的一首诗,关心天下苍生,也是千古佳作,选入课本
一间茅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反映出国家的风雨飘零。诗人把抑郁顿挫的情感寄托在这首诗里,传达出人生的哲理感。
杜甫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历史航行的轨迹是不可逆的,他眼中的唐朝在历经着苦难与沧桑,他近距离地感受自己生活的时代,把自己的深情倾注在这首诗里,传达出他所向往的世界,所期盼的盛世安康。
让我们走进杜甫,从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感受那个时代的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从一间茅屋和茅屋附近的环境写起,仿佛这间茅屋被岁月给予了沧桑,成为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一种写照。杜甫仿若和这间茅屋相依为命,仿若是他精神上的一个寄托,所以当杜甫以自己的精神状态和人生态度去生活时,他能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苦难。如同诗中所说,八月风怒号,实际上八月的风是凉爽的,但杜甫看到了这个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受的坎坷,所以他眼中的秋季更加的萧条和凄凉。
诗中作者所描写的生活,让人感到心酸,诗人杜甫用自己的处境反映出贫苦的有志者,反映出这一个群体的生活。像"布衾""屋漏",这些具象的客观事物,它们在诗歌的整体氛围的影响下,触动人们的内心。杜甫的这种经历,在他的人生中是刻骨铭心的,所以这首诗里的情感才更加的真挚和深沉。
这首诗中还包含着诗人的情怀,他知道很多人壮志难酬,他更明白年轻的人最能把自己的鲜血和热情奉献给国家。就像诗中所说的"千万间",这些屋子它们可以让有志向的人们不再遭受寒冷的侵袭,少受一些生活的困苦。
风雨沧桑多百态
杜甫眼中的生活有多少是和我们一样的呢?在那个时代,和杜甫一样饱受饥寒交迫的人很多,可是,有多少人像杜甫一样,自己在受苦受累的同时,还愿意坚持心中所爱,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不被世俗影响,做最本真的自己呢?
我们在新的时代里幸福地生活着,过去的苦难离我们很远,甚至我们很难有更好地体会。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去了解这首诗,充沛的情感是能够给人们震撼的,我想正因为这种感情色彩,杜甫人民的关心,博爱、同情劳苦大众,而这首诗写于杜甫成都的草堂,也是成都文化的一部分,曾打动无数人,怎么能不是名片呢?
每天读宋词
因为他在成都呆了很多年。杜甫早年投靠在成都当官儿的严武,严武比较欣赏他,对他很好,一直养着他。后来严武死了,杜甫就坐船去投靠他舅舅,但是河涨水了,他被困在船里好几天,当地的官给他送来了牛肉,杜甫一下吃了太多,撑死了。与严武之死只差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