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的種類?說說自己家鄉的戲曲及發展淵源?

書僮玖伍貳柒


我的家鄉陝西寶雞風翔縣,我喜歡秦腔,秦腔是我國古老的戲曲劇種,也是我國主要的戲曲聲腔之一,是西北五省最喜聞樂見的劇種了,秦腔起源於先秦,流行活躍於陝、甘、寧、青各地,班社林立,名家輩出,從秦腔發展歷史看,在陝西境內有東、西、南、北、中之分,東路秦腔歷史最早,盛行於大荔、韓城、合陽一帶,西路秦腔盛行於風翔、岐山、寶雞一帶也叫西府秦腔,中路秦腔以西安、咸陽為中心也被稱為‘西安亂彈’或‘中路梆子’,皮影‘遏工腔’屬於北路秦腔,‘漢調桄桄’屬於南路秦腔流行於漢中、安康一帶。五路秦腔相互影響而又各自統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豐富著西北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藝術生活,上世紀以來到解放後原來的東、南、西、北四路秦腔逐漸衰落,中路秦腔則遍及陝西境內和西北五省,特別是在陝西的三秦大地,秦腔簡直就是婦孺皆知,男女老幼無不喜歡秦腔,不管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農村的田間地頭,村落大院,隨處可見手裡拎個匣子聽秦腔的,閒情信步到城市公園人們三五成群的在吼秦腔,秦腔唱起來曲調委婉,旋律高亢,悲歡結合,豪爽有力,好多現代劇目如《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傳統劇目如《三孃教子》、《鍘美案》、《華亭相會》、《三上轎》、《白蛇傳》《寶蓮燈》等等百看不膩,百聽不厭。


等待23731650


我們的祖國,剛說這幾個字我竟然開始激動呢!我的愛國情緒有多高昂可見一斑斑了,平復一下回答問題。我國的戲曲種類,那真是百花齊放呀,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十幾種:京劇、崑曲、豫劇、評劇、越劇、黃梅戲、曲劇、越調、呂劇、秦腔,二人轉,京韻大鼓,梆子戲,都是很好聽,每個人都能來上兩句的。我家鄉在吉林,那裡男女老少都會唱二人轉,馬前潑水呀,西廂記呀,小拜年呀,二人轉主要是一男一女在臺上對唱,打情罵俏,針砭時弊,二人轉演員都身懷絕技,我們那裡會有很多戲班子走村串寨為鄉親們送戲,逢年過節二人轉演員還會踩著高蹺為大家表演,真的是給每個人帶去快樂!


誰的雲彩


我是山西人。

具我所知,山西主要劇種是梆子戲。分別是中路梆子(晉劇)、蒲路梆子(蒲劇)、,北路梆子和上黨梆子。也就是俗稱的四大梆子!

實際上,山西真正流傳最廣,對山西人影響最深遠的劇種就是晉劇了。晉劇,它的唱腔既有梆子腔的激越粗獷,又有崑曲的婉轉柔美。經常用大段唱詞來表現戲劇情節,用對唱代替對白,戲文通俗易懂。經典曲目有《打金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說到這,想起小時候。童年,生活在晉西北的農村。晉劇,用我們俗話說,叫唱大戲。那時侯不是每個小村鎮都有條件唱大戲的。於是,逢年過節,打聽到哪裡有唱大戲的,親戚朋友便三五成群,相約一起去看大戲去。那時也看不懂什麼戲,就是打打鬧鬧,看臺上各種扮相的人咦咦呀呀的唱,覺得很好玩!現在的小孩是體會不到那種快樂了吧!


琴言一二


我們內蒙古地區是草原繁盛、地廣人稀的地方,過去的匈奴、契丹、蒙古人都是逐水草而局的遊牧民族,在廣袤的塞北草原上只留下了粗曠嘹亮聲音悠揚的蒙古長調。

塞北草原有永久性居民還是大清廣緒年間的山西移民。

開始時,是山西遭受水旱災害的農民為逃條活命自發的來到壩上草原謀生,所以留下了一首悲傷唉婉的民歌《走西囗》。

後來就是清政府大規模的移民工程。

於是,晉劇這個山西劇種便也跟著移民來到了內蒙,並且有了自已的名字一一山西梆子。

但山西梆子屬於大戲,不是鄉村街巷就可以演出的戲劇。

於是乎,一種具有山西風味,且更易於被老百姓接受的小戲一一二人臺,便出現在了塞北高原之上,而且一直興盛到了今天。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種類浩如煙海。各種詩詞歌賦,各種煙花爆竹,各種皮影燈謎,各種書法繪畫,各種雕刻雕塑,各種建築園林,各種聲色犬馬......簡直數不過來!

這其中也誕生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種藝術——戲劇。戲劇集舞蹈、武術、戲曲、歌唱等為一體的舞臺表演藝術。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京劇,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在革命戰爭年代,文藝兵們就在很多場合表演無數的古代的、現代的京劇(大量革命樣板戲都在那時誕生)為浴血沙場的革命戰士帶來精神食糧,為革命成功添油助火。解放後,在重大喜慶場合都會上演幾段優雅的京劇。京劇的魅力竟讓許多白皮膚、黑皮膚的“老外”都“身陷”其中,樂此不疲。

我是四川人,四川的川劇應當是世界聞名的大劇種。遺憾的是前面的諸多領域“創作者”都沒有提到,說明還是有許多創作者徒有虛名!川劇有一絕——變臉,是所有劇種中獨一無二的奇葩!曾經劉德華在四川學到了一些變臉的絕技,但最高級的變臉可以先由花臉變到自己本身面容,然後又變成各式花臉,總共可以變出二十多個臉譜,這種絕技真是其它劇種不可企及的。

我所喜歡的戲劇(戲曲)有京劇、川劇、越劇、粵劇、豫劇、黃梅戲等。


天地玄黃風送爽


二人轉算是東北最全面的一個地方代表劇種了,它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二人轉吸收了蓮花落、什不閒等民間曲藝。

人們對二人轉的表演曾經有過“北靠唱,南靠浪(扭),西講板頭,東使棒”的說法和特點。

梨樹二人轉,主要分佈在吉林省的松花江以東各縣,以唱功著稱,據說,老一輩唱手李財(李飽牙)能將觀畫一折唱兩小時 班主傅生以唱功見長,究“吞”、“吐”、“撒”、“放”。等四個技能。

在遼西的黑山、北鎮、錦州、山海關一帶,黑山二人的藝術的特色鮮明,技藝高超,以唱功、說功、絕活見長,重板頭,擅長抱板、滾板等,味正腔濃,唱腔豐富。


雪狼麗江


我們這裡的地方戲兩種,一種叫呂劇,發源地在山東省的博興縣呂藝鎮和山東省廣饒縣大王村一帶,最初的節目叫王小趕腳,說的是一個半大小男孩趕驢送一個新媳婦回孃家的故事,才開始的時候老百姓都叫她小驢劇,後來該劇在山東境內迅速興起並且節目繁多,形成了一個很有地方特色的劇種,人們覺得小驢劇這個名字不太好聽,所以就改成了今天的這個戲名,山東呂劇。另一個叫五音戲,是由淄博境內一個姓周的道姑發明的,人們爭相傳唱,開始沒有名字,大家都稱為周姑子調,後來又叫鷓鴣戲,由民間藝人鄧洪山(藝名鮮櫻桃)先生組成了鷓鴣戲劇團(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上河村)將該劇在民間進行演出,深受當地廣大群眾的喜愛和歡迎,一九五五年由鄧洪山先生率團前往上海參加全國地方戲曲匯演,甚為轟動,受到了舉辦部門的高度佳獎,由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親筆題詞,五音泰斗,由此鷓鴣劇改名為現在的五音戲。


手機用戶佛在心


枝繁葉茂之中華戲曲,適是厚重久遠的農耕文明產物。那震耳欲聾鑼鼓,好比撳響了周邊山野鄉村“開場鈴聲”,那臺上天蓬一方“藻井”、臺下擱置幾口大缸,好比今時的音響擴聲系統,那高亢嘹亮、粗曠結實的嗓音,字頭句尾傳遞到了三五里外。陳獨秀讚美地方戲曲“實普天下之大課堂大教師”,也揭示了中華文明延續的大源泉大甬道!人類進入21世紀,地方戲曲面臨生死存亡,眷戀不捨又哪能?蠢貨搞混搭,死得更難看,俺以為愈純愈淨愈好,回到戲班老路,國家、企業貼補,未嘗不是一條活路。


聞魯生


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地域廣,戲曲也是繁多的一個國傢俱體數目大概有一百多個劇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京劇,評劇,豫劇,黃梅戲,崑曲,河北梆子,山東梆子越劇,河南曲劇,越調,漢劇,廣東粵劇,川劇,秦腔,吉劇,龍江劇,藏劇,湖南花鼓,滇劇,呂劇,茂腔,萊蕪梆子,湖北楚劇,山西晉劇,蒲劇,迷糊劇,徽劇等等。我們老家愛唱湖北楚劇等等。楚劇在湖北是比較受歡迎向你,小時在老家看了很多老戲,很喜歡看,現在還沒有忘。



雲145254577


我們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民族廣泛戲曲繁多,有崑曲,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川劇,婺劇,贛劇,錫劇,花鼓戲,湘劇,滬劇,秦腔,粵劇,等。我們浙江是越地,自然是越劇的家鄉,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史,素有“越劇十姐妹”十個流派唱腔,扮相優雅美麗,唱腔優柔華美,贏得了國內國外觀眾的讚譽。越劇演員後繼有人層出不窮,新秀扮相甜美,嗓音清新圓潤,茁壯成長,後浪推前浪,前景一片大好,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