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萬多臺“零缺陷”動車牽引電機背後的20雙“巧手”
“我們最厲害的就是幹好了本職工作”
針對新產品新技術,歐陽享(左一)與班組員工一起研究學習。
2016年,兩輛動車以420公里時速在鄭徐高鐵交會而過,相對時速840公里。
這一速度紀錄至今還沒有被打破。
裝載在我國自主研製設計的這兩列標準動車組上的牽引電機,由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軌道交通事業本部牽引電機車間動車電機工段動車組裝班(簡稱“動車組裝班”)組裝。
風馳電掣的時刻舉世矚目,但對動車組裝班的採訪卻頗有“難度”——當天,班長歐陽享出差了,副班長易常松、汪宇被從工位上“抓來”接受採訪,坐在會議室裡的他們總是講述不出自己“閃光的故事”。“有優良傳統”“大家都這麼幹”等等,寥寥幾句話就把《工人日報》記者的提問給“打發”完了。
被問得急了,他們就扔出擋箭牌:“等班長回來吧,他最能說。”後來對歐陽享的採訪證明,他的“口才”也只是比部下好一點點而已。
與面對採訪的“笨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用一雙雙“巧手”組裝的2.5萬多臺動車牽引電機,做到了裝配質量“零缺陷”,安全驅動著高鐵飛馳在中國和世界各地……
進班組是有“門檻”的
動車組裝班的生產現場顯得非常安靜和乾淨。
在這裡,記者見到了被稱為“動車心臟”的電機,一個不規則的球體上伸出了長長短短的“觸角”。相比於別的工廠生產線上的龐然大物,這裡的電機只算得上是“小個頭”。但正是這些“小個頭”,是舉世矚目的“中國速度”的力量源泉。
“組裝”是電機生產的最後一步,此前製造出的成百上千個配件會在這裡裝配成一個整體。“我當時就是覺得組裝很好玩,才申請進了班組。”回憶起12年前的選擇,歐陽享說,“特別想試一試。”
2007年,我國對動車組的研究剛起步,電機組裝也是引入的國外技術。由於要花時間學新技術,許多人都不願意去動車組裝班。而到了現在,想要進這個班組,已變成了一件有“門檻”的事。
“我們有多方面考察的。”說起這事,汪宇的語氣中也露出了一絲驕傲。他告訴記者,每次班組選人,被淘汰的都是大多數。究竟什麼樣的人能進班組?3名80後小夥都果斷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有責任心”。
易常松拿到過公司技能大賽理論和實操的雙滿分。“責任心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就像當電機裝配完畢,內部就無法再被看到一樣。”在軸承裝配工位,易常松拿起手掌大小的軸承告訴記者,這是電機裝配的核心工序,軸承也是“藏”在電機最深處的部件,按要求每個軸承要塗抹10克至13克潤滑脂,並且必須抹得完全均勻,除了操作者,任何人都不知道這一步是否做到位。
“一絲懶都偷不得。”他轉動著手中鋥亮的不鏽鋼軸承反覆強調,一個班下來,“會感覺到手指酸脹”。
停不下的“婆婆嘴”
動車組裝班沒有高度緊張的作業場面。
班組成員分佈在11個工位上,有的對著半成品觀察著,有的手裡暫時沒活就坐下來歇一會兒。只有他們送出去的一個又一個電機,才能印證歐陽享的一句話:“班組裡有一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氛圍”。
2010年,隨著電機生產量加大,公司派他做了兩年售後服務。這期間,歐陽享處理了各種問題,對“質量”二字有了深刻認識。
有一次,歐陽享在班組現場查看一臺即將交付給客戶的電機時發現有一顆螺栓沒有擰緊。 “簡直氣得渾身發抖。”他說,以當時“和諧號”動車組200公里的時速,如果這顆螺栓脫落飛濺出去,幾乎就是一顆子彈,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
歐陽享決心要從源頭杜絕這類問題的再發生。剛回班組那段時間,他常常在下班後把大家召集起來,根據每一個工位的實際情況,“囉囉嗦嗦”地告訴組員相應操作標準是什麼,如果只做到“差不多”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
“剛開始覺得挺煩的,還有些不以為然。”好幾個班組成員坦率地告訴記者。歐陽享也不惱,一面不厭其煩地嘮叨,一面自己按標準行事。慢慢地,開始有人在工友操作不標準時開口提醒,有人主動對上一道工序進行檢查……
電機組裝完畢後要經過質檢、複檢和專檢三道關。“誰也不願意被檢出自己的工序有瑕疵。” 歐陽享說。
他因此有了“婆婆嘴”的外號,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逐步成為動車組裝班的信念,班組精益生產的經驗被評為集團公司班組建設管理優秀案例。
現在,這張“婆婆嘴”還是停不下來。每天的早會,誰該學新技能,誰要記得去考資格證,歐陽享都會念叨幾句。或許是經不住這張“婆婆嘴”說,班組20人全是雙技能員工……“一個人總不能一輩子只有一項技術吧。”
“真的很普通”
從會議室回到生產現場,易常松和汪宇一下就變得放鬆起來。
撫摸著等待出廠的電機成品,他們說,當初從學校畢業時,都沒想到會日日夜夜與這麼一個“鐵坨”打交道。
“鐵坨”也有不好對付的時候。2018年,“復興號”標準動車組牽引電機開始大批量生產,沿用以前“和諧號”的裝配方式,軸承出現了高達30%的報廢率,每月直接損失近30萬元。
在驗證解決方案的一個多月裡,餓了就啃一口麵包,困了就在地板上躺一會兒,歐陽享和同事們最終確認了將“和諧號”的臥式裝配方式改進為“復興號”立式裝配方式,完全避免了軸承報廢。
“還真被我們給搞定了。”歐陽享說。
最近,在不同場合,動車組裝班成員總是被問及:“你們的厲害之處到底是什麼?”誰也回答不上來。
這裡沒有獨門絕技,不受風吹日曬,“真的很普通。”在這個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班組裡,有人因為妻子生病孩子無人照顧,在工作時也走神出過錯;生產任務重的時候一個月休不了一天假,也會有人抱怨照顧不到家庭和孩子。
“但這是本職工作。”歐陽享想了很久,終於說,“一個個零件在這裡變成了電機,電機也把20個人連接在一起,我們最厲害的就是幹好了本職工作。”
羅筱曉 方大豐
閱讀更多 咸寧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