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年幼時,是如何被培養成一代帝王的?

駿馬說古今


公元前259年,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父親秦莊襄王、母親趙姬。當時,秦莊襄王作為人質住在趙國,看中了美貌如花的趙姬。趙姬原是富商呂不韋的小妾。善於察言觀色的呂不韋認為秦莊襄王奇貨可居,日後定能登上王位,於是將趙姬送給了秦莊襄王(當時名為異人,俗稱秦異人)。公元前259年,趙姬生下了嬴政(世人紛紛說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因身世不明,嬴政受到了不少窩囊氣。正因為如此,嬴政性格變得冷酷、堅韌、寡恩、果敢。

這時候,秦國秦昭王、秦孝文王先後去世。秦異人(秦莊襄王)結束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生涯,回到秦國,當上了國君(史稱秦莊襄王)。前247年,在位僅三年的秦莊襄王去世。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王位(史稱秦王政)。因其年齡尚小,國政大權由其母太后趙姬和相國呂不韋所把持。

呂不韋也認為秦王政是自己的兒子,所以讓秦王政稱自己為“仲父”。嬴政知道自己羽翼未豐,無力與呂不韋(包括其母趙姬)對抗,只好照辦。其實,秦王政早把他們(太后趙姬、相國呂不韋)看成了眼中釘、肉中刺,只是強忍怒火罷了。

其母太后趙姬品性不端,淫亂後宮。蓄養不少男妓。特別寵幸嫪毐等人。趙姬先後為嫪毐等產下兩個私生子。秦王政對此厭惡至極,卻又無可奈何。還得為他們加官、進爵、封賞,你想,秦王政心中會如何感想?如同吃了蒼蠅一樣的噁心!只是秦王政忍耐力極強,裝聾作啞罷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嫪毐自持得到太后趙姬的寵愛,也怕秦王政將來殺了自己。於是,收買黨羽,私儲兵丁,並與太后密謀除掉秦王政而自立。因嫪毐平時囂張跋扈慣了,一次因酒後暴露其野心,被人告發。秦王政終於不再忍耐,怒火瞬即爆發。下令:立刻逮捕嫪毐並處死,滅其三族!同時,派兵包圍秦雍宮,當著太后的面,搜出並殺死那兩個私生子!並將太后趙姬監禁它處,宣佈(太后趙姬)從此不得干預朝政,不得私自接見外人。次年(公元前237)解除呂不韋的官職、貶回老家,呂不韋在途中飲鴆自盡。趙姬得知後,羞愧難當,氣悶生病,不久病死。

此後,秦王政勵精圖治,加緊兵備,擴充國力。從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秦王政一統天下,因功勞極大(成為統一天下的第一人),自比三皇五帝,取“皇”、“帝”之意,故稱為“始皇帝”!秦始皇因此得名。

回答完畢,謝謝!





聊以自娛2


導讀: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他橫掃六國,結束幾百年來的分裂,開創了大一統的歷史局面。統一度量衡、文字,有力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他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奠定了我國兩千年來大一統的基礎。那麼這樣的牛人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他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


秦始皇的童年:

嬴政出生在趙國的邯鄲。父親是異人後改名子楚,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聽取了范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把進攻的矛頭先對準了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按照慣例,雙方互換人質以示真誠。因為子楚不被父親重視,所以自然被派到趙國做人質。子楚在趙做人質期間,秦趙兩國也經常發生戰爭。所以子楚的日子並不好過。這時候呂不韋出現了。他從商人投資的角度出發幫子楚設計了一整套迴歸秦國並站穩腳跟的計劃。通過遊說秦孝文王的王后華陽夫人,子楚得以被立為太子。又送給子楚美女,這才有了嬴政的出生。

然而,子楚在呂不韋的運作下逃回了秦國。但是剛剛週歲的嬴政母子留在了趙國。長平之戰後,秦趙結下死仇。嬴政母子在敵國的憤恨的環境下度過了整整十年,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嬴政早早經歷了人生坎坷和冷漠。

童年的嬴政劇照

秦王嬴政:

子楚繼位秦王為秦莊襄王后,嬴政母子被接回秦國。三年後,秦莊襄王去世。嬴政以13歲的年紀繼位,秦始皇終於走上了自己的人生舞臺。嬴政還沒有成年,根本也無法打理朝政。面臨的就是這個麼局面。嬴政不得不拜呂不韋為相國並尊稱仲父。國家政權理所當然的落到了呂不韋和趙姬的手裡。呂不韋作為秦國的相國、文信候,權傾朝野。王權和相權的衝突,造成逐漸懂事的嬴政和呂不韋明裡、暗裡的較量。但是嬴政無論從執政的經驗還是人生閱歷的豐富性來說均無法和呂不韋相比。但是正是有了呂不韋這座大山一樣的壓力,嬴政才會飛速的成長起來。

等嫪毐和趙姬斯通後,勢力急劇膨脹,被封長信侯。這窮人乍富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誰。居然自稱秦王的假父。你說秦王嬴政有這麼兩個大敵的磨礪和“培養”,能力和手腕的增長能慢的了嗎?我們都看到了始皇帝功績,但是青少年時代獨自承受苦難和磨礪也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所以親信的培養和安插,權力的佈局,年輕的嬴政逐漸的成熟起來。

時間節點來到了嬴政冠禮親政的時刻。嫪毐發動叛亂,早有準備的嬴政有條不紊的組織平叛。嫪毐被殺,三族被誅滅;黨羽紛紛流放。呂不韋也被流放巴蜀後服毒自殺。千古一帝親政,開始了他彪炳千古的人生軌跡。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坦白的講,這個問題有點打哪指哪的意思。

一代帝王又怎麼可能是通過培養就可以形成的呢?

話說,秦始皇父親是秦莊襄王。當年,秦莊襄王為秦國寄放於趙國的質子,並沒有什麼地位。被商人呂不韋看中,交往資助生活才得以改觀。呂不韋為討好秦莊襄王送其趙姬為妻,不久,趙姬誕下一子,即為秦始皇嬴政。

因秦國秦昭王、秦孝文王先後去世。呂不韋協助秦莊襄王返回秦國即位。而嬴政與趙姬依舊被留在趙國。直至嬴政12歲左右才得以返回秦國。

13歲,嬴政即位,因年齡太小,由呂不韋與趙姬把持朝政。

以上便是對秦始皇幼年的一個大致介紹。由此可見,秦始皇12歲前,不過是秦放在趙國的人質而已。不可能得到任何政治上的培養教育。13歲即位,呂不韋與趙姬把持朝政,不過是將其視為傀儡,更不會想去可以培養他如何操縱政權。何來“如何培養”之說呢?

秦始皇最終能夠成為千古一帝,理性分析應該有如下幾個原因:

1、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日趨強大,有了超越六國的經濟基礎。

2、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軍力已達到頂峰,軍人為求軍功人人爭先,且兵多將廣。

3、六國政治腐敗,已無力與秦國征戰。

秦始皇時也、勢也!進而滅六國,實現統一。可以說,千古一帝的蛻變,更大的原因是秦國曆代積累的結果。如果非要與秦始皇幼年經歷扯上一點關係的話,那麼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秦始皇幼年,是以一個平常人的視角來觀察社會的,沒有沾染皇族的習氣。

2、秦始皇幼年,缺乏呵護,故自理能力比較強。

3、秦始皇幼年,遭受欺負,故性格比較堅硬。

好吧,我確實不知道如何能夠與秦始皇幼年受到的教育達成聯繫了,進而也寫不下去了。就這樣吧,哈哈,寫到這裡甚至有種將以上文字全部刪除的衝動了。趕緊發出去!


我陪孩子學詩詞


秦始皇在登基前一直作為人質壓在趙國,在他國做人質期間,忍受著來自他國的不善和自己國內的壓力,磨礪出非常堅韌的性格和隱忍,後期在呂不韋的扶持下回到秦國當上國君,位置沒有做穩前拜呂不韋為相,並給了許多特權,暗地裡發展自己的勢力,並將呂不韋剷除,將權利穩穩拿在自己手裡


始如初見奈何


你應該說:嬴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