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獲獎詩人論詩

在我國有“詩言志”之說,只是含義並不完全一樣。《左傳》所謂的“詩以言志”意思是“賦詩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來暗示自己的某種政教懷抱。《堯典》的“詩言志”,是說“詩是言詩人之志的”,這個“志”的含義側重指思想、抱負、志向。孔子時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抱負。莊子“詩以道志”的“志”則是指一般意義上人的思想、意願和感情。屈原的的“志”指的是他內心的整個思想、意願、感情。到了漢代,人們對“詩言志”即“詩是抒發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靈世界的呈現”這個詩歌的本質特徵的認識才基本上趨於明確。

眾所周知,詩是非常有個性的文學形式,詩的流派很多,有的詩多讀幾遍才能理解,甚至有的詩根本看不懂,但你卻無法否認其是詩歌。我國的詩除了語言的優美之外,特別講究意境美,古典詩歌幾乎都講究意境美,即使是當代有意境美的詩歌也是好詩。只是現代特別是當代的詩歌,不講究形式了,有意境美即使不押韻也是好詩,更有散文詩就是不分行的詩歌。其實關於詩歌,詩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儘管各書一見,中國也容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是對好詩還是能達成共識的。不要動輒說人家不懂詩,不要動輒說人家不會寫詩。

我們常說中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中國的詩人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是中國的詩歌不被世界認同嗎?我以為不是,我國的古典詩歌已經走向世界。那為什麼我國的詩人沒有獲得諾獎的呢?應該說,中西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中西詩歌差異也是存在的。下面讓我們聽聽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是怎麼論詩的,或許能從中看到我國詩歌與世界詩歌的不同。我不主張中國詩歌一定要與世界詩歌接軌,但我認為世界詩歌的優點我國的詩人一定要學。我們的詩人不一定非得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目標,但我們一定要追求詩歌的進步和發展。

聶魯達說,詩人的生活必然在他的詩歌中得到反映,這是藝術的規律,也是人生的一條規律。詩歌要反映生活,詩人就必須貼近生活深入生活,生活是一切藝術之源,自然也是詩歌之源。甚至納利·薩克斯說,我們上方的天堂裡有許多地方,只為歌唱之聲開啟。這是把詩歌神聖化了,其實詩歌越來越不神秘,隨著文化的普及,詩人就在你的身邊。雖然詩歌離我們很近,但我們的生活不都是詩,也有醜惡。馬丁遜就提醒我們應該明白,事實與真實就本質而言是相異的。詩歌反映生活,但生活本身未必就是詩歌,詩歌與生活的本源是相同的。生活是繁雜的,而詩歌是美化了的生活,是昇華了的生活。當然,沒有生活,也就沒有了詩歌。

胡安·拉蒙·西門內斯說,在合法的情況下,詩歌的職能只有一種作用:深深地沁入我們精神的聖殿——那裡有靈魂最徹底的隱情和孤獨——幫助我們實現在內心深處揭示人生本質的願望。詩歌抒發的是感情,有人就說詩歌是情感的宣洩物,但詩歌應是美化情感的,而不能是汙穢心靈的。布羅茨基說,一首詩開了頭,詩人並不知道這首詩怎樣結束,但是詩人知道,有時寫出的東西叫人吃驚,因為寫出的往往比他預期的更好,他的思想往往比他希求的更遠。因為詩人更富有想象力,更富有浪漫情懷,一旦開啟了靈感的天窗,情情感會如滾滾長江一瀉千里無法阻擋。當一個成熟的詩人來了靈感,創作出任何超出常情的佳作都是有可能的。

詩歌不是詩人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優美的詩歌是詩人和懂詩的讀者共同完成的。再好的詩歌在焦大的眼裡都是驢糞蛋蛋。好詩是寫給懂詩的讀者的。泰戈爾就說,如果一位詩人不走進他們的生活,他的詩歌的籃子裡裝的全是無用的假貨。不與生活接軌,不接地氣,你的詩歌就是空中樓閣。更可怕的是,你不反映生活,詩裡全是你自己的胡思亂想,你的詩歌裡不僅不會有高尚的東西,很可怕全是無用的假貨。長此以往,你只販賣假貨,誰還把你當做詩人?有的詩人不知道什麼原因很有名,細看其作品多是應景的或歌功頌德的假貨,你再有名也只是你的名字,多不了一點神聖和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