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何要打甲午战和向十一国宣战?

猪猪大师


《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为慈禧翻了案,称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觉得可能和张戎有很多方面不谋而合,慈禧不是世俗表面的慈禧。推测她打两场“愚蠢”的战是为了推动改革。

首先这是一个满人入侵建立的政权,并统治者数量上占优势的汉人,并且被汉人同化,除了辫子和服饰,这种民族上的隔阂一直都存在,一旦爆发就可能上升成激烈的民族矛盾。

鸦片战争,洋鬼子用先进的武器打进来了,外忧内患的条件成熟,也就成了清朝末年改革的动因,因为不改就不能“先进”,权和利都保不住,要不被洋人统治,要不被汉人赶出关外,

就算最“保守”最“反动”的人都知道不改不行,以后再不能肆无忌惮的看江南的美景和一亲江南美女的芳泽,想着就伤心。

如是就有了慈禧太后这位改革派头头,以前教科书上把她形容成保守势力和反历史进步的人,这也是用屁股想出来的。

一起和她发动“辛酉政变”的“鬼子六”恭亲王是她的死党,也是洋务运动的领袖,包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都是洋务运动的先锋,没有这位手握大权的女人在明里暗里的支撑,还搞个屁洋务。

洋务运动是什么,就是改革开放,这是种渐变的改,先不从制度的根本上改,先搞工业和武器还有经济和教育。这是成熟的改革模式。

也是因势利导的改,渐变的改不会造成太大的政治波动和社会波动,甚至可以给保守派一点甜头。

举一个例子,把一只青蛙丢在沸水里,因为条件反射,青蛙可以迅速跳出沸水,而把它丢在温水里,并慢慢加热到沸腾,青蛙反而跳不出来了。

只有内因是远远不够的,而外因不够强也不能行改革之大事,比如欧美列强虽然进了清国,有了租界,但并不想吞并中国,而只想和清朝做贸易,毕竟民主是欧美各国人民的民主。

他们没有义务主动并全力让清国也变成民主国,虽然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

这就需要改革派自己制造“外因”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对八国联军战争似乎拉开了改革“根本”的序幕。

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军备上比日本强,而被日本打败了,后来的调查显示最主要是人的原因,因为腐败的制度造成人的腐败。

其实这场战争完全可以不打,清国只要和日本和谈就完全可以不开战,但就是打了,而且还惨败。

战争是军国大事,不可能不全面的规划和了解,不可能不对敌我实力进行评估,还有战败的后果,等等,这些都不能不考虑周详。

慈禧老佛爷那么精明的女人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就算她考虑不周,她的智囊团也不会视而不见。

就姑且把这次当成是一次想振国威的战争,而且军备高过日本,是可以打的,但是之后的“八国联军”战争却如同“儿戏”,让人“匪夷所思”。

起因是几大“教案”(后来都证明是子虚乌有),朝廷怂恿并放任义和团攻击外国人的教堂和大使馆,并骚扰杀害外国侨民,导致清国和各国列强关系紧张,而各国并没有主动宣战,只是强烈谴责。

有人认为是清廷借义和团来牵制洋人,更借洋人来灭义和团。这看似有理,但是为什么慈禧要亲自下诏书向包括日本在内的十一国宣战呢?

这无疑是说“洋人啊,你们来吧,作战战场就在我大清国本土”(其中有亚欧美各国,如果清兵要主动出击的话,会要环绕地球一周,用当时的轮船,旅游都可能要一年的时间,那还打个屁。)

一个日本都没打赢,还主动向十一个欧美虎狼之国开战,难道老佛爷她“失心风”了吗?

我的描述好像把慈禧说得太好了,好,我反方向行之,设定她是保守派,为保住自己的权利不择手段,要保就要“维稳”,内稳,外也稳,那就实在想不出什么动机要和西方列强主动开战。

明知道这是一场失败的战争而“坚决”进行,因此还杀了几个“反战大臣”,可是后来李鸿章等人不但不打洋人还和洋人形成了“东南互保”,维护地方秩序,并没有受到朝廷的责罚。

这似乎可以看出打洋人只是策略,而改革派就算不打洋人也没关系,而且还能受重用。

只是制造“外因”的代价大了点,北京和附近有十万平民死亡(慈禧后来以光绪的名义下了罪己昭,就是她自己的悔过书),平民几乎都不是洋人杀的,而是义和团。

义和团是由一些巫婆神汉和一群文盲组成的,主要武器是大刀和请神上身,洋鬼子倒是没杀几个,杀的都是二洋鬼子和三鬼子,也就是信洋教的或者用洋货的中国人。

如果认为朝廷想靠义和团能打压洋人那就好笑了,清军有先进的德式装备都没有打赢洋人,就靠一些文盲大刀队?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后并没有大规模烧杀淫抢,英法在火烧圆明园后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变得老实了。

美国人也比较不错,而日本人是最好的,高度的军纪和自律,几乎秋毫无犯。(日军以不怕死和军纪闻明世界,虽然二战丢了脸,但也不是宣传的那样)

最差的是俄国人,包括后来民国史也是被苏俄颠覆的历史,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

紫禁城都被占领了,后来老佛爷回来清点物品,竟然一件都没少。这些是题外话了,也就是宁愿相信国外的狼虎,也不要相信中国的“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残暴史书上都有记载,洪秀全把杭州平民都杀光了,就山上还留了十几户没关顾到。

清国被打败的后果就是割地赔款,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建更多的教堂和洋学校……也就是洋人在大清国的势力越来越大。

而且洋人在租界也没干什么坏事,倒是不满清朝的文人都躲到租界里写文章骂朝廷,这些都是有利于朝廷改革的。

也能明示那些保守派,不变法成洋人的制度,大清就要亡国了,就算保守派中有人洞悉慈禧的“诡计”也没用,已经大势所趋,立宪势在必行。

其中有一个“百日维新”的小插曲,以前认为老佛爷是维新派的死对头。

今天一想为什么是死对头,慈禧和维新派都要搞君主立宪,都是改革派,为什么要对立?

也有人说伤害了她的权力,君主立宪是什么,就是君主成为形象代言人,把大权交到民选议会和总理手中,本来就是要把权力一点点“送”出去,她怕什么失权!

再说慈禧掌握了大权,难道这些年轻人那么大的动作她会不知道?

如果真是死对头,不要说“百日”,可能三日就玩完。后人评价这次维新是“书生误国,毫无章法”。

维新变法的人虽然年轻了点,政治经验少一些,但都是聪明人,可以说是国家栋梁,而且饱读诗书见多识广。

即算涉政未深也会知道改革就是要夺掉一些人的权和砸掉一些人的铁饭碗,一旦失败是很危险的。

就单单谭嗣同的慷慨就义就能看出早就有心理准备,不但不跑而且要用自己的血来警醒民众。

确实药下得太猛了,导致保守派和改革派都被得罪了,都站到了太后那边,太后为了政局不动荡也只能用六君子的血来祭改革大旗了。

这时的太后更有向心力了,准备放手立宪了,可惜天不假年,正在一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上她老人家就与世长辞了。


猪猪大师


慈禧打甲午战争和向十一国宣战是两种心态。打甲午战争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向十一国宣战纯粹是兔子急了咬人。



甲午战争之前,大清朝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一支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李鸿章一手组建的,他对水师的稀松程度比较清楚,极力劝阻老佛爷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是,这支水师的战斗力怎么样,老佛爷是不清楚的。以前李鸿章总是给老佛爷吹嘘,他组建的北洋水师多么多么厉害,而且老佛爷也亲自检阅过水师,当然李鸿章做的准备也够充分,老佛爷看后非常高兴,对李鸿章办水师比较满意,觉得北洋水师不错。心高气傲的老佛爷这时就在想,有一天要用这水师为自己扬扬威,长长脸。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老佛爷受了不少外国人的窝囊气,现在小小的日本也来挑战大清国的尊严,正好揍他一顿,给他点颜色看看。光绪主战,老佛爷借坡下驴,也算是给光绪面子。打败了,把责任推到光绪身上,借此打压光绪,理由还充分。

再看老佛爷向十一国宣战。两次鸦片战争,大清连一个英国都打不过,甲午战争大清又败给日本,连一个国家都打不过,老佛爷却要向十一国同时宣战,她可真胆肥,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一个人气急败坏的时候,最容易做出过激行为。俗话说,狗急跳墙,兔子急了咬人就是这种状态。

荣禄是老佛爷身边的红人,1900年5月,他得到个假消息,说十一国公使已经达成共识,要勒令慈禧还政,让光绪复位,于是赶紧向老佛爷汇报。老佛爷听到消息,脸色铁青,也不调查真假马上召集大臣开会,研究向十一国开战之事,并派人联系义和团。



派去的人经过一番考察得出结论,向老佛爷回报,说义和团个个刀枪不入,并且愿意听朝廷调遣与列强开战。以老佛爷的阅历,他本来不应该相信义和团刀枪不入的鬼话。但这时老佛爷被愤怒和恐惧所控制,完全丧失了理智。有这么厉害的义和团在,这回一定要给他们点厉害看看。结果大家都知道,义和团根本挡不住子弹,在西方列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很快败下阵来。列强要制裁幕后指使者,老佛爷害怕逃去了西安。



老佛爷是个强人,从来不甘心受屈,结果却在西方列强面前屡受窝囊气。老佛爷同意甲午战争也好,向十一国宣战也好,都有不甘心成分在里面。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豫有得


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深重的民族灾难,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撮尔小国居然也能打败堂堂大清帝国,中国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八国联军侵华发生在甲午战争五年后,此时正值中国“扶清灭洋”运动高潮,由英、美、法、德、日、意、俄、奥八国组成的侵华联军攻陷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四万万中国人人均赔偿一两以示羞辱,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走狗。

1.向日本宣传的是光绪帝,不是慈禧。

1894年8月1日,光绪皇帝发布宣战谕旨,“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前一日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并趁势攻陷牙山,清政府正是在这一被动之下向日本宣战。此时是光绪皇帝主政,慈禧忙着她的大寿,在颐和园享乐,所以甲午战争是光绪帝在其师翁同龢鼓吹下发动的。

2.向八国联军宣传是借势而为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激起了民众的强烈反抗。兴起于山东的义和团,从一开始就为反对洋教而起,迅速席卷了山东、直隶、天津各省,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由于无组织、无纲领,义和团几乎就是自发的流民,清政府无力镇压,任由义和团在北京蔓延。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掌握大权,但遭到帝国主义的反对,面对眼皮底下浩荡的义和团,指不定哪天就把清朝推翻了。

慈禧决定将祸水引向洋人,向八国联军宣战“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并发布杀洋令,“庄王出示悬赏,以励杀敌,杀一男夷者,赏银五十两;杀一女夷者,赏银四十两;杀一稚子者,赏银二十两"。

3.两次宣战,暴露了清政府腐朽落后

甲午战争,清政府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几乎毫无作为,还妄想通过西方列强调停,低估了日本侵华的决心,偌大的清帝国,竟像一只温顺的大绵羊,在恶狗面前,多大的肉都是到嘴的食物!宣战的迟缓导致了备战的仓促,朝鲜陆战、黄海海战从一开始便失去主动权,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状况,白白葬送了耗费巨资建设的北洋海军。

八国联军侵华,更是暴露了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下,竟还在内斗,光绪与慈禧、主战与主和,最后竟天真地以为可以借义和团之力驱逐洋人,深层次地表现出清政府对近代化的根本排斥,仍然处于中学也体、西学为用的观念,没想到在政治制度、文化教育上做出改变。可以说,向八国联军侵华是清政府最后的高光,但只是扭曲的鬼火,暗示了清朝的灭亡。







春秋正义


众票友示想一下,慈禧老佛爷孤儿寡母的也挺不荣易的,自咸丰帝驾崩留下了妻儿老小,在风雨飘摇中砥砺前行(●°u°●)​ 」,其中的心酸荣辱,担今受怕自不计其数,这个女人也相当大气,在同治皇帝时期,与众文武大臣齐心协力剿灭了太平天国,那是1865年左右,伟称同治中🔥兴。又与1876年左右申明大义,怒发冲冠,听了刚直不阿的左大帅之言,全力支持😁左大帅收复新疆,可谓嫌听则明,大气磅礴,一举收复了边垂重地新疆,保蒙古而拱卫京机,固蒙古而力保西北,有新疆而西北皆固。历历在目,催人泪下。正是基于以上功绩,慈禧也博得了亿众仰望,众君想一下北洋水师以成军七八年亦,养军千日,用军一时,朝堂上下同谕,一口词恍,必忍得日本帝国主义在家门口横行霸道(●°u°●)​ 」,淫荡滔天。但当时大清王国,只有李中堂知道其中原由,北洋水师言过其实,随为世界第七,亚洲第一,但船旧速慢,,炮陈器哀根本不具备打一场危及民族安危的大战,如同鸡蛋碰石头,自己找死,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慈禧太后移用海军军费六百万两,是何等邪恶,一攴三百道菜是何等排场。既便不移用,以北洋水师之腐败无能,亦无取✌之把握。她在一九OO年的对十一国战争是狗急跳墙,驴蹄花汤的丑恶表演,真是老🐭鼠搞猫穴,自不量力,自自找死,🐰子急了也咬人,是被逼无奈的大话西游,也是落后就要被打的前世今生。


94310417小云


慈禧太后表面上支持光绪进行对日本的战争实际上是借机打击光绪的威信进而在朝政方面掌握更多的权力(或者说是夺回权力)事实上作为慈禧太后亲信的李鸿章在战前的表现已经表明了太后的意图(几乎没有积极备战一味寻求列强所谓的调停)而作为外交专家多年的李鸿章难道看不出英国(列强里面事实上的霸主)扶植日本遏制沙俄与中国的企图?难道不知道自克里米亚战争以后英俄已经成为主要的欧亚大陆的竞争对手?不知道英国奉行列强在华利益均沾与黄色俄罗斯计划的激烈矛盾冲突?李老先生就是配合慈禧太后故意打败这场战争进而破坏光绪的威信夺回太后的权力!什么此血可以报国,不过还是与日本人的双簧罢了!


万岁1148858845


那是一种信息轰炸,借此来转移国内矛盾,要知道国内民众很反感清朝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