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观雲卷舒
近些年在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小学,个别学校都招不到学生。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那会,那叫一个热闹,一个教室能有六七十人,坐在后面的根本听不到老师讲课,一般后排都是学习不好的,他们在后面看小人书,打瞌睡,只要不打架老师也不管。放学的时候大门口挤的水泄不通,那时候在学校老师不管,回家父母也不管,到处玩耍,虽说条件艰苦,我觉得还是廷快乐的。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也少了。一家一个宝贝,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孩子能上一个更好的学校想尽了办法。城里学校名额紧张,没有关系的根本进不去,私立学校虽说是贵了点,管的严,教学质量也好,只要出钱就能上,这也是多数农村家长选择私立学校的一个主要原因,可怜天下父母心。
正在说事
关于这种现象我告诉你这些家长最真实的想法。
今天下午,我刚刚为堂弟家小孩子办理入城民办学校就读手续。孩子成绩很差,学校根本不愿意收,还是我一再托人找关系才弄进去的。
孩子进民办学校每学期要交的培养费、书本代办费、住宿费、生活费、保险费、讲义费,大概得8000元左右,一年就是16000。如果再加上各种零花钱开销,应当在20000元,这样3年初中就是60000万元。在本地乡镇中学上学,因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各种费用都是减免的,只需要教一点生活费和讲义费,每学期大约1000元,3年6学期总共开销不到10000元。
家长为什么舍近求远,选择贵的还不选贱的?
他们觉得城里教学正规,管理严格,尤其是民办学校教师责任心强,孩子送到那里,家长放心。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补偿心理,花钱买个心安理得。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总觉得亏欠了孩子许多,于是以这种送孩子到城里读书就成了家长弥补愧疚的方式了。
缴纳的费用与公办学校比起来虽然显得多,但是比起在外面打工收入,还是能够应付得起,于是纷纷选择把孩子送到城里来读书。
另一个原因,城里公办学校现在一般都是按学区房招收的,这些乡下来的孩子交钱也进不来,于是只能选择民办学校。如果孩子成绩足够优秀,令城里许多公办学校值得违规招收时,公办学校只要向他们抛出橄榄枝,他们还是首选像县中这样公办学校的。
再次,就是一种攀比心理。进城里花钱读书在乡村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别人家孩子都去,自家的孩子不去,这会让人觉得没面子。事实情况也是这样,留在乡镇上学的孩子要么是家庭贫穷的,要么就是成绩实在太差的,还有一部分都是单亲家庭,父母不管不问的。
不知道您送孩子进城里读书是出于哪一种情况,可以在下面说说喔!
乱语三千
我居住的小区周围有三所小学,这几年从农村来市里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这些孩子在我看来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父母肯为他们的教育着想,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尽心尽责。
放着村里免费的公立学校不上,偏偏要花高价把孩子送进城里的私立学校,家长是怎么考虑的呢?我觉得这些家长还是要分分类的。
第一种,家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当下农村确实有些家庭非常富裕,他们有能力并且也意识到有文化的重要性,宁可多花些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由于上城里的公立学校条件限制比较多,所以就选择了私立学校。不管怎样城里的私立学校也比村里的学校强多了,虽然多花钱了,可目的达到了。
第三种,就是一些家长的跟风行为了。有些家长其实原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上心,在哪学都一样。可是眼见左邻右舍的孩子一个个都去城里了,自己家也不能落后啊,于是也跟着把孩子转走了。
不管是哪种情况使得一些农村学生到城里上私立学校,这些能有机会接受更好教育的孩子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农村还有些孩子无人管教,虽然他们现在很自在,但未来的处境就很难说了。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文化水平低的人是越来越难以生存了。
农村家长的这种行为也算是优胜劣汰吧,有条件的去城里接受好的教育,和城里的孩子逐渐看齐,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没条件的只能在村里守着所谓的“读书无用论”的观点混沌度日了。
悟小品
现在这样的家长很多,但真受益人没有几个,是有个别的私校规模较大,比较好,但都是贵族学校,一个学期要几万,我这里市里就一所,十二年制的,小学一年交三万八,初中一年四万八,高中一年五万八,而且外招的初中高中的一定要成绩好的,还要自己组织考试,他们每年高考升学率相当高,好多家长羡慕,但这样的学校一般人家是去不了的,只有去一些规模小收费便宜的私校,这类私校好吗?我是一所山村小学的老师,我们这里的很多家长都在外打工,他们的孩子都跟着在外面上私校,我们经常接收到一些从外面私校转来的学生,他们带来的成绩证明成绩非常好,来到我们学校之后成绩就不好了,好多的家长都埋怨我们,说我们教学差,后来我们聪明了,从外面转来的学生我们不看成绩单,就联合家长进行一次公平的考核考试,一场考试下来,成绩单上90多分的人还考不过我们一半上的学生,也就说他们在我们的同年级中只是中下成绩,之后家长都知道是怎回事了,也就不说什么了。我要说现在地方的公立学校也很不错的,就说我在的这所山村小学吧,老师都是当年的中师生和现在的本科生,大多都是家乡人,工作认真细心。我工作二十多年了,一直以来都带四五六年级,都当班主任,我带过的学生后来考上大学的也有不少,有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最遗憾的是没有北大、清华的,如此生能得此类英才而教之,死也心满意足了。家长们,相信我们,我们的心情和你一样,都希望孩子成才,品学兼优。不要因为个别老师而否定我们,一个螺丝未必打坏一锅汤。
游天下218
谁都想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我堂弟前一段时间给我打电话,问问有没有熟人想把他儿子送到我们隔壁镇上的实验小学读书,为什么呢?我们自己镇上的小学环境差,师资差,几乎有点门路的都把孩子送出去读书。说个例子,里面有个老师是我邻居,比我小一岁,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初中毕业花钱读了幼师,毕业了就教教幼儿园,后来小学缺老师就把她签到小学去了。里面很多都是这种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培训的老师,哪个家长放心把孩子放在那读书?
不起名字最简单
我的一个亲戚就在农村小学里教书,常常听她说起,农村的家长宁可自费把孩子送去城里私立,也不愿本地的公立学校上学。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由于前几年对于私立学校的扶植,私立学校形成了规模,并且在公办学校选拔了一些优秀的教师作为中间力量,把很多学校的尖子生用优惠政策给聚拢到学校了,这样一来,没几年私立学校的声名鹊起,加上大力的宣传,私立初中学校考上重点高中的喜报贴满各各乡村学校,家长当然愿意选择升学率高的私立学校。
其次好学生走了,就剩下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非常差。
我以前的一个初中的同学说,好孩子去了城里读私立,那些学习特别差的孩子,都留在农村初中上学,这些各各小学的学困生混在一起,老师的课根本没法上,因为他们学不会,上课就开始睡觉的,说话的,老师的课根本没有办法往下进行,严重者老师还给学生说好话,叫老师把课讲了你们在说话好不!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学习还算可以的家长,也在下学期想办法,托关系,去了私立学校。
第三就是很多公办小学不能寄宿,而农村的家长要出去打工赚钱,家里的老人没文化,可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但是管不了孩子的学习问题,所以即使小学阶段公立学校不收学杂费,相对于私立较高的学费,公立学校几乎算是没有什么费用的。但是那些选择出去打工的家长还是选择了把孩子送去了私立学校。
不过这是前几年的黄历,现在对于私立学校的招生有了限制,给了他们指标,只准每个班招生多少,相对于过去的大班容量,现在私立的学生数量少了很多。私立学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招生的数量少了很多,那么学费立马就上涨了很多,以前一年的学费就够半年的学费了。所以那些经济条件稍差些的,不够人家私立学校招生条件的,还得托关系掏钱去的孩子,家长就不选择去上私立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扶植公立学校,给公立学校留住优秀学生,在重点高中给初中名额时倾向于公立学校,并且录取的分数线比私立学校降低了60分,这是个什么概念,那些优秀的孩子去了私立未必能考上公助线,但是在公立学校被当做尖子生培养,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公助线一定不是问题。家长也就不再想去私立了。
这就是我根据我们这里的实情谈的一点看法,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友友们留言反馈。
心中百合静静开
我是一个农村学校的教师,题主所说现象真的很多,确实有好多家长愿意掏大钱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也不愿孩子在本地的公立学校上学。举个例子吧,我们学区建档立卡户在义务教育段就读的学生有28人,但是实际上在我校就读的只有7名,也就是说有21名建档立卡学生在学区外就读,据我们了解这21人中有10名在私立学校就读,有11名在学区外公立学校就读。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建档立卡户在农村来说就是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也就是说在农村家庭困难的都有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那其他家庭收入可以的绝对超过三分之一了。
和家长们聊起其中的原因,我总结如下:
1、公立学校“师资力量”不中看。农村学校的教师都是本地或本村人,家长们相对来说比较了解;近年来农村学校鲜有年轻教师进校,这样直接导致公立学校“师资力量”不中看。有家长就坦言:“咱们学校全是些老汉老婆怎么教我娃?”而私立学校也不同,招生往往是外片区,教师则是聘请的清一色的年轻女娃或妇女,招生时统一着装,家长们也不了解教书水平到底咋样,但是看起来胜过公立学校。
2、公办学校属于保底教育,只要是片区内的孩子(哪怕是智障)学校也得无条件接收,而私立学校则可以挑选学生,利用优惠招收大量尖子生,再加上注重大力宣传,所以家长们了解的正面消息比较多,而公立学校在家门口,则负面消息了解的更多。
3、恶性循环。公立学校招不到好学生,没有好老师,学生越来越少,家长看学生少,没有学习气氛,就越不来。我就深有体会,班里不敢有个学习好的孩子,如果有,你看,下学期保准转走。
4、家长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在公立学校家里必须有人接送,照顾孩子。私立学校现在是全托,一般孩子两周或者更长时间回家一次。这样家长有更多的时间打工赚钱,所以家长宁可多花点钱把孩子送出去,也不愿意送公立学校。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友友们留言。
桃子老师tz
我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能给予这个问题恰当的解释。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外面的和尚比本土的和尚有真本事,确实比本土和尚会念经;另一层意思是一些人总认为外来的东西就是比自己的好,没有看清本土人的同样具有实力。
先说第一个方面:外面的和尚比本土的和尚有真本事,确实比本土和尚会念经。既然那么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私立学校自然也有它优于公办学校之处。
它的优,首先是硬件设施齐全,而且先进。从校容校貌,到校舍的标准化建设,再到办公、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以及教职工的休闲娱乐所需,私立学校的水平,是公办学校所远远不能及的。就作者所在的县来说,每年中招、高招考场的设置,公办学校中,除了县第一高级中学的班级符合设立考场标准被设为考点之外,其他所有的公办学校都不符合。另外的考点则全部安排在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都能达到设考点的标准。
其次是管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再到后勤工作人员,公办学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地说,就是“慵、懒、散”,这应该是一种通病。而私立学校就大不相同了,可以说他们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和勤杂人员,都是聘任,实行的是真正意义上聘任制,对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责任划分都十分明确,以防出现问题时的退位扯皮,或者找不到人。他们对所有人员的管理都是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这能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为谁那里出了问题,谁负责,谁对工作不负责,就辞退谁。
三是满足了家长们的需求。因为家庭、社会的原因,家长外出打工的很多,孩子上学就多了后顾之忧——在家上学没人照管,或者是爷爷奶奶只管吃穿,不教育等等。寄宿制,是私立学校的共同点,这点正好是家长们的需要,可以说是解了家长们的大问题。至于钱的多少,家长们是不在乎的,因为挣钱就是为了给孩子花,不给孩子花,挣钱干啥?私立学校吃得好,寄宿,老师管得严,你说家长能不把孩子送到这么好的地方去上学吗?
再说另一个方面:一些人总认为外来的东西就是比自己的好,没有看清本土人的同样具有实力。这就像“老婆总是别人的好”、“孩子总是人家的乖”一样。一些家长就是这样的心理。就管理方式而言,公立学校看上去给人的感觉比较松,但是公立学校确实是在严格地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是正常的教育教学。而私立学校则用的是自主的管理方式,甚至是为了迎合家长需要的管理方式,看上去,有的是为了学生好,其实不尽然。
就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健康成长来说,公立学校要好于私立学校的。
家长们看到的,只是学校的外在,而真正懂得教育的寥寥无几。所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是很正常的。
最后补充的是,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城里的学校比农村的好。为了孩子,当然就把孩子送往成立。还有一句俗话就是,“钱花在哪儿哪儿好”,就像买东西一样,“一分价钱一分货”,一些家长认为,私立学校收的钱多,教的也应该比不收钱的公办学校好得多!
我认为:真正对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了解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家长,都会对孩子上学的学校作慎重的选择的。从孩子方面来说,有的孩子适合上公办学校,有的孩子则需要私立学校的管理方式。不能说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哪个好,只能说你的选择的侧重点在哪里。不得不说,有些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时是盲目的、盲从的。
超敏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从事着最脏最累的活,领取的劳动报酬也不高,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不由自主的感叹当时自己读书不努力,家长也不希望子女和自己一样,这部分人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他们也深刻体会到,天下皆万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希望孩子通过努力读书,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比较满意的工资待遇。
农村公办学校的教育状况,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每年的中考,能够深入重点中学的学生人数,家长是一清二楚的,他们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就把孩子带进城读书。由于城里的公办学校招生人数有限,很难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问题。他们只好选择城里的私立学校。
另一方面,农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为了方便对孩子的管理,他们把孩子送进城里的私立校。因为私立校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解决了家长照顾学生难的问题。
现在的私立学校师资力量也雄厚,教育教学质量也不错,在管理方面也比公办学校严格,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去私立学校。但私立学校的学费较贵,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私立学校是不错的选择。
Lance课堂
这就是选择的权力。
比如吃饭,几元钱一碗面能吃饱,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元的大鱼大肉,或者说珍馔美食也是吃一顿饭。也可以说几元钱的面最健康,可我们更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爱好的人的需求。
有多少钱办多少钱事,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从不同角度比较。社会就是给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根据需求提供服务的。
不要攀比,根据自己实际来选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