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歷史不相信假設



不要太天真的覺得玄武門之變就是起於玄武門而已。

事實上武德二年,李淵殺劉文靜就是對李世民及其系統的警告了。

順便說一下,與大眾印象相反,李淵並不是優柔寡斷的懦夫,雖然7歲就做了唐國公,但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

李淵的箭法很好,這點李二倒是得了他老爸的真傳。李淵的老婆都是靠射箭贏來的,這就是著名的雀屏中選。一箭射中孔雀的眼睛,作為射箭愛好者自問很難做到。

如果以為李淵靠祖先而已,也就是射箭討討妹子歡心,那你就錯了。據新唐書高祖傳記載

”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而斂其屍以築京觀,盡得其箭於其屍。”

隋唐演義,興唐傳,說唐等評書也都沿用了這說法。

李淵固然有他的缺點和弱點。但他重用李世民並不是失策。在隋末天下大亂的時候,群雄逐鹿,捷足者獲之。這種情況下不任用自己人才是傻,看看後世的柴世宗,前輩曹魏,哪個不是宗族不盛無法為帝室之藩籬而被異姓奪了天下??何況李淵及其嫡子女可都是狠人。在教育上,李淵可以說相當成功的,除了三子早夭,其餘兒子都是出色的人才,連女兒都是狠角色,現在的娘子關就是紀念平陽公主的。


要知道武德元年李淵登基的時候,內有薛舉,劉武周,外有王世充,李密,竇建德等等,塞外還有突厥虎視眈眈。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兒女親族還堪當大任,不用白不用。

有很多人覺得李淵重用李世民是失策。但我不這麼看,沒有皇帝喜歡太子,太進取是何居心?太無為如何接班。成也是三個兒子出色,敗也是兒子太出色。李建成雖然沒李世民耀眼,但是晉陽起兵前在山西招降納叛,之後平定劉黑闥都顯露了不俗的實力,李元吉雖然沒兩個哥哥厲害,但號稱力敵十夫也是員勇將。


如果說兄弟是狠人,那李世民可算是狼大了。作為不世出的天才,東征西討為大唐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而且李世民不但能力強,運氣還特別好。仗著自己箭法超卓,經常跑去浪,昭陵六駿就可以看出李二那真不是一般的浪而是海嘯級別的浪。這種情況下都能全須全尾,運氣不說是max這說不過去了。這樣的情況下,李建成+李元吉正好和李世民形成平衡。這樣作為皇帝的李淵作為仲裁者穩坐釣魚臺,坐看太子系和秦王系鬥爭。

只是沒想到李世民人格魅力太大,勢力已經尾大不掉,足以暴力掀盤。李建成李元吉為什麼放心的走玄武門?因為那是李淵的勢力範圍,他們沒想到禁軍也被李世民控制。假如李世民控制不了禁軍,則尉遲恭到不了李淵面前,李淵自己就能翻盤。當看到尉遲恭繯甲持矛出現在眼前,老牌政治家李淵如何不知道大勢已去?禪讓李世民,則自己是太上皇,天下還是李家的。別說李世民是自己的親兒子,就是換成李孝恭,李淵也會選擇退位。


如果李淵頭鐵堅持不退位,估計就是 太子,齊王反,伏誅。上憂憤崩。


蔣翰禹


你以為李世民令尉遲敬德提著滴血的刀進宮找李淵彙報工作的?

我從前面幾個問題裡分析過李世民發動玄武門雖然是臨時起意,倉促行事,但絕對是計劃周密,目標明確。

我們再回顧一下玄武門之變的大概情節,秦王李世民日益強大,秦王府的文武悍將又很多,戰功卓著。在整個朝廷局勢來看,秦王有足夠的實力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了,秦王沒有反心,但太子有了介意。太子李建成聯盟齊王李元吉處處防備秦王李世民,甚至有過謀殺秦王李世民的陰謀。

這就沒有意思了,當哥哥的因為權力受到了威脅要弟弟的命,作為弟弟的雖然處處避讓,但哥三的父親,也是皇帝李淵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事態的發展,皇帝李淵也刻意的壓制李世民,視李世民為潛在的權力威脅者。

這就更沒有意思了,兄弟不容,父親不護。

反他娘!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夜痛下決心,據說這個決心還是他手下那一幫謀臣、武將幫他下的。既然要反,難道僅僅就只是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嗎?殺完了呢,跑路?

連個傻子都知道,殺了太子和齊王等同於造反,別說跑,你就是上天,都能把你逮回來。

顯然,李世民不是傻子!不但不是傻子,更是一個成熟的陰謀家和政治家,李世民非常清楚一旦動了刀兵,那就只有一條路,逼皇帝李淵交出權力。如果不能完成這一步,作為皇帝李淵可以分分鐘清算弒兄殺弟的李世民。

李世民既不想死在太子哥哥手上,也不想死在皇帝爸爸手上。但,這又是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總得有人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跟登上權力頂峰的快感比起來,簡直微不足道,哪怕是親人的生命。

所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直接針對皇帝李淵的。他給自己的父皇李淵的選擇只有兩個:1、交出權力;2、被李世民殺掉。

這也是為什麼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後,派尉遲敬德進宮去向李淵稟報,並同時脅迫李淵下敕令太子府和齊王府的權力全部移交給秦王李世民,同時通告太子和齊王因為謀逆而被秦王誅殺。

<strong>

如果秦王沒有考慮過殺掉李淵,他大可派長孫無忌,杜如晦等能說會道的人去向皇帝討要敕令就行了,沒有必要派尉遲敬德去。


沉墨I方之城


我認為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利,李世民也不會殺他,這和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沒有關係,也不是忍不忍心的問題,兩個兄弟都殺了,已經證明李世民的狠心。最主要的原因是李世民不能殺李淵!原因有三:


第一、李世民不能再揹負殺父的罪名!

殺父和殺兄不一樣,殺李建成和李元吉可以推說這兩個人想害他,被他識破反殺了。但是殺李淵則不同,子殺父在道德角度上也比殺兄要嚴重得多,殺太子和殺皇帝的性質更是相差甚遠,殺太子可以讓史書記載成太子謀反,殺皇帝你讓史書怎麼寫?難道記載李淵要謀反?所以李世民如果殺李淵,那麼他的罵名就要大的很,而且是沒有辦法掩蓋的罵名。


第二、李世民想要名正言順地登基,需要李淵的配合。

李世民想要名正言順的登基,就要李淵活著,這才能配合他,而且也能幫他把李建成被殺的影響降到最低。當然李淵如果主動配合更好,如果李淵不主動配合,我想李世民也有很多辦法會讓李淵配合,比方說拿一些人的性命威脅他,甚至折磨,但是這樣李淵的結局就不會那麼好了,能不能安享晚年也不是他說的算了。


第三、李淵掌握大唐大部分軍隊,殺李淵會引起叛亂。

李世民當時掌握的軍隊大概有十萬左右,李建成也差不多,李淵則掌握更多的軍隊,只是大多都在鎮守邊疆。但是如果李世民真的殺了李淵,李淵所掌握的軍隊一定會造反,因為李世民還沒能掌握這麼多軍隊,他掌握的軍隊數量也比這些軍隊少很多,所以李世民不能冒這個風險。

總結以上三點,我認為李世民不會殺李淵,也不能殺李淵!

我是歷史白話君,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不忘昨天!

歷史白話君


有人突發奇想,玄武門之變後,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只是立李世民為太子,這種情況可能嗎?

事實是,李淵非常順利就交出了權力。據歷史記載,這個過程非常和諧。當全身佈滿鮮血的尉遲敬德手拿武器衝進去找李淵,藉口保護李淵的生命安全的時候,李淵非常配合地對坐在一起,準備給李世民兄弟當調解人的大臣們說,他其實早就想把皇位傳給李世民了,只是一直沒找到機會而已。

(李淵劇照)

然後李世民便來見李淵,父子相見的場面極為煽情。李世民當時甚至做了一個從祖宗傳下來的禮節動作,就是跪在地上舔李淵的乳。父子兩人接著相擁大哭,一副劫後重生的的味道。

問題來了,李淵當時為什麼那麼識趣地就把皇位讓給李世民了呢?如果李淵不讓給李世民,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我認為,當時的情況下,李淵把皇位傳給李世民,是唯一的選擇。

而且,如果李淵一直佔著皇位不讓的話,李世民殺掉李淵(或者不殺掉而控制住),也是極有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淵不讓位給李世民,他根本就沒辦法進行善後處理。

李世民在玄武門帶著一幫文武大臣,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兒子。這件事結束後,是要進行善後處理的。李淵如果不退位,他該怎麼處理呢?無論如何,李世民都犯了殺兄害弟的大罪,這個大罪不可能不處理。

(李世民劇照)

但是怎麼處理呢?把李世民抓起來殺掉?

首先,兵權在李世民手裡,李淵想要抓李世民顯然是辦不到的。

其次,李世民是李淵最得力的兒子,李淵也不忍心殺他。

所以說,李淵要是繼續做皇帝,處理李世民的問題,就成了擺在他面前的完全無解的難題。

有人說,還有沒有一種可能,李淵順從李世民的心意,昧著良心說玄武門政變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咎由自取”,李世民殺他們,為“為民除害”。接著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等到百年後再傳位。這樣行嗎?

如果李淵留戀皇位,這樣做也是有可能的。畢竟當尉遲敬德拿著武器進去找他的時候,他雖然並沒有說李世民“殺得對”,但是,他卻說出了自己早就想把皇位傳給李世民這樣的話。這個話,間接是在表明李世民“幹得好”,本來自己想傳位給李世民,現在李世民自己來取,正好就給他。

(玄武門之變)

不過,如果李淵這樣做的話,李世民和李淵兩人,可能都不得安寧了。

李淵會擔心李世民什麼時候就把自己給殺掉,從李世民心狠手辣的作風來看,他是幹得出這樣的事情的。就算李世民幹不出,李世民身邊的那些大臣,為求自保,肯定也會攛掇李世民這樣幹。

而李世民,肯定又擔心李淵會想辦法瓦解他。比如先把他身邊的左膀右臂給支走,剔除李世民的爪牙,卸掉李世民手中的權力,再找機會把李世民幹掉。就算不幹掉,把皇位傳給其他兒子,李世民到頭來也是兩手空空。

也就是說,無論李世民還是李淵,都會處在一種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什麼時候擦槍走火,來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也是很可能的。

因此可以說,李淵把皇位傳給李世民,兩位在力量消解後,維持一種平靜的狀態,那是歷史的必然。

(參考資料:《舊唐書》《資治通鑑》)


張生全精彩歷史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意義,因為當李世民做好了奪權準備的時候,李淵的態度實際上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李淵有理由不交權嗎?

所謂人生百年,李淵當時已經五十多的高齡,要說他對權力還十分在意是不對的。當李世民將太子建成,齊王李元吉都殺死之後,李家的天下事實上只有李世民一個繼承人了,李淵就算氣憤,就算傷心,但是他並不是庸主,為了保證江山的存續,李世民的皇位已經跑不掉了。

再者,就算李淵不想退位,李世民大不了將其幽禁宮中,然後該幹什麼幹什麼,為何非得痛下殺手?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的心腹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實際上已經有了不小的實力,只要尉遲敬德守住禁宮,對外放出風說李淵如何如何,不能理事,再用李淵的傳國玉璽蓋個假詔書,讓李世民登基,長孫無忌等人迅速穩定朝政,天下依舊可定,雖然有些瑕疵,但是總比殺害父王罪名小的多,畢竟李世民把他的兩個兄弟弄死就難以向天下人交代了,何況他老子,要知道在古代,忠孝可是一個人生存在社會中的基礎,皇族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拋開權力的慾望,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李淵不會不交權,縱使他此時此刻已經恨透了李世民,畢竟虎毒不食子,已經沒有繼承人的李淵可不想後繼無人

但如果說李淵不退位不交權,李世民肯定會選擇殺掉自己的父親,因為這標誌著李淵已經鐵了心不把皇位傳給李世民,雖然大兒子死了,還有大孫子的嘛!

已經走上獨木橋的李世民,自然沒有回頭路,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玄武門之變的始末,不驚險但是很刺激

簡單來說,就是李世民糾集了一幫兄弟,在玄武門打了個埋伏,把毫無準備的李建成、李元吉給黑了。說來不是很光彩,好說也得是械鬥一下子,打上幾個回合才能顯現出李世民的英勇善戰嘛,結果卻是圍毆的場景

話說太子二人組是怎麼被人下的套呢?這要問導演李世民同志,要說此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化身告密小能手,跑到老爹那裡去告狀,說大哥四弟偷偷的搞老爹的女人,這李淵聽了立刻就炸了,二話不說就宣兒子進宮瞭解情況

摸不著頭腦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只能匆匆前往,路上還琢磨老爹喊他倆來是要幹啥。結果還沒等見到老爹的面兒,先見到了李世民擺下的天羅地網,就這樣二人組稀裡糊塗的就把命給送了。據說中間還有個小插曲,拼命想跑路的李元吉還不忘放冷箭,嗖嗖嗖的射了李世民好幾下,結果都沒中,很不符合他神箭手的稱號,至於到底有沒有這一檔子事兒還真的兩說

反正,尉遲敬德是殺high了,滿身是血的拎著人頭帶著兄弟夥們一路小跑就進了宮

趕鴨子上架——李淵縱使有萬般不願意,也只能順杆爬

不知道發生了啥事兒的李淵,看著面前這一幫子滿身是血的人,立刻就驚呆了。但很快他就明白,這些人心裡在盤算什麼,畢竟李世民並沒有出現,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

如果此刻他降罪於眾人,那麼就表明他對於此次政變是持反對態度的。那麼已經殺紅眼的尉遲敬德等人勢必會上來給自己也剁了!因為李世民不在啊,秦王黨羽的行為雖然代表了他本人,但他本人有不在場證據啊,就算是弒君罪名成立,李世民最多負有監管不力的責任

想明白了的李淵,此刻只能順杆而下,獎賞眾人平亂有功;同時,也讓在外等候的李世民放心不會背上弒父的罪名

後續的就很簡單了,不用李世民請求什麼,李淵十分利索的就給李世民換了頭銜,由秦王升為太子,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

兩個月後,李淵下詔退位,成為太上皇。奮鬥了多年的李世民終於登上皇位,開始大展自己的宏圖,獨留老爹在後宮無聊中度過晚年

歷史往往是勝利者書寫的,李淵到底經歷了什麼?

李世民也好,李建成也好,二人無論誰登上皇位,都不是件壞事。畢竟李建成擅長處理政務,而李世民則驍勇善戰,他倆的老爹李淵更是相當厲害的人物,雖然李世民最終超越了老爹,成為唐朝歷史上最優秀的皇帝,但這絲毫不影響李淵的功績和歷史評價

那麼這兩個兒子爭了這麼多年,李淵是看在眼裡,最終為何選擇了李建成呢?這證明在李淵的評判標準中,李建成可能更優秀,只不過隨著他兵變被殺,一切都結束了

提前退休的李淵,到底是自己想通後放棄了一切,還是在這個僅有的兒子逼迫下含恨退位的,我們不得而知。至少,他的退休生活還不錯,六十多歲的人了,還生了好幾個孩子,看來還是老當益壯的,只可惜他也只能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花叢中了

退休期間,他曾被迫搬家,先是在太極宮住了幾年,由於孫子被立為新太子,爺爺只能騰地方,於是搬到李世民之前的秦王府,也就是大安宮,這好比五星級套房直接變成連鎖酒店,服務設施、環境一下子掉了好幾個檔。可能是賭氣,李淵在大安宮居住的幾年中,幾乎不曾外出

後來有人看不下去了,上書李世民要給太上皇重新建個好房住住,批也批了、建也建了,可惜還沒建成李淵就掛了,退休生活僅有9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世民這一生中,最大的汙點也就是這玄武門之變了

雖然權力鬥爭永遠都是殘酷的,但不至於斬草除根。可惜李建成、李元吉一家老小全部被殺,僅有李元吉的一個小老婆活了下來,成為李世民的妃子,也是讓後世恥笑李世民的殘忍無情與好色

當然,不否認李世民的確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經過幾十年的經營,成功將唐朝推向了鼎盛時期,開創了貞觀之治,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明君英主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玄武門之變必然發生。當時,太子是李建成,但是李建成的實力不夠,而李世民在南征北戰中建立了自己的嫡系部隊,有了強大的班底。李建成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必然想搞掉弟弟李世民,不然將來就算登上皇位,也坐不穩皇帝。

李建成幾次想搞死李世民,但都未能得手。李世民發的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按照現在的法律,雖然不能算是正當防衛,但是算防守反擊。你不殺他,他要置你於死地。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成了太子,馬上成為皇帝,李淵當上了太上皇。如果李淵不肯讓出皇位會怎麼樣?李世民不會弒君父,肯定不會動手殺了自己的父親。一來是沒必要殺,因為大權和軍隊基本控制在李世民自己手裡,軟禁李淵就可以了,何必要背上殺父的千古罵名呢?

以李淵的性格,也不至於會不讓步,李淵別的二本是不怎麼樣,知難而退的本事還是有的,當上太上皇以後,李淵樂得逍遙,給李世民又生了一大堆弟弟,何樂不為?

反正皇位都是傳給兒子,事到如今,傳給李世民不也是一樣?順水推舟,給李世民做個人情,檯面上都說的過去。


坐看東南了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玄武門事變的經過,等把情況都分析透徹後,最後再來下這個結論。

突厥入侵邊塞,李建成推薦李元吉掛帥北征突厥,唐高祖採納了其建議。李元吉請求讓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這些秦王府的猛將和精銳士卒來充實自己的軍隊。

這本來就是一招釜底抽薪的毒招。把李世民的人都帶走了,剩下你一個光桿司令,接下來就好收拾了。

從朝堂下來後李建成對李元吉說:“現在你已經得到秦王的將領和士兵,出征時我與秦王在昆明池為你餞行,讓勇士就在帳幕裡將他殺死,上奏時就說他暴病身亡,不由皇上不信。尉遲敬德等人被你掌握以後,將他們悉數活埋也好,砍殺也好,就看你的了。”

這個計劃如果成功,那麼歷史上就沒有什麼“玄武門之變”了,而是應該是“昆明池之變”。

但歷史往往充滿了變數,有時候一個小小的波動,就會影響事件的走向。在這裡就出現這種情況,在這緊要的關鍵時刻,有個小人物改變了歷史,此人是叫王晊,是東宮的一個率更丞。他將這個絕密消息馬上告知了李世民。

李世民一聽到消息,即刻找長孫無忌等人商量對策。長孫無忌的態度很明確——早點動手。

李世民嘆息著說:“骨肉相互殘殺,是古往今來的大丑事。我誠然知道禍事即將來臨,但我打算在禍事發生以後,再仗義討伐他們,這不也是可以的嗎!”(“骨肉相殘,古今大惡。吾誠知禍在朝夕,欲俟其發,然後以義討之,不亦可乎!”《資治通鑑·唐紀·武德七年》)

尉遲敬德說:“人之常情,誰願意去死!現在大家誓死擁戴大王,這是上天所授。禍患就要來臨了,大王卻還猶豫不決。如果大王不聽大家勸告,我準備逃身荒野了。我不能留在大王身邊任人宰割。”

長孫無忌說:“如果大王不肯聽從尉遲敬德的主張,事情現在便沒指望了。我也要跟著他們離開,今後不能再侍奉大王了!”

李世民看到此情景,口氣軟下來,說:“我們再合計一下吧。”

隨後吩咐長孫無忌,讓他秘密地將房玄齡和杜如晦召來。

不一會,長孫無忌回來了,帶回來房玄齡的回話:“皇帝敕書不允許我們大家再侍奉秦王。如果我們現在私下去謁見秦王,肯定要因此獲罪致死,因此我們不敢接受秦王的教令!”

這一是將了李世民一軍,二來主要還是看他的態度。

李世民聽後生氣地對尉遲敬德吩咐到:“房玄齡與杜如晦難道要背叛我嗎!您前去察看一下情況,如果他們沒有前來的意思,您可以砍下他們的頭顱,帶著回來見我。”

於是,李世民集團這些人都湊齊了,大家一直研究到第二天拂曉。

下面還有一個細節,也很關鍵。

六月初三清晨,李淵命人傳秦王入宮。李世民覲見後,李淵把一份密奏猛然扔到秦王面前,甕聲甕氣地說:“自己看吧。”

還用看嗎?李世民昂起頭,朗聲說道:“兒臣也有一道密奏!”

淫亂後宮?秦王居然控告太子和齊王淫亂後宮?李淵看完頭都大了。

“明早鞫問,汝宜早參。”李淵扔下一句話,然後頭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明天要在朝堂三人對質。這是一個信息,更是一個信號!

對於身經百戰的李世民來說,什麼是戰機?這就是戰機。

他帶兵入太子府和齊王府去絞殺他們,必定遇到強有力的抵抗,到時血流成河也未可知。明天倆人一起進宮,那麼在半路上打個埋伏,一切都簡單多了。

於是,作戰方案擬定好了。在玄武門當值的禁軍將領常何早已被買通,他一早就在宮門接應,秦王等人到達後,立即進入有利地形埋伏。

李世民帶著手下大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很快進入預定地點。注意,這個長名單裡並沒有秦王手下第一驍將秦瓊!(這是一條暗線)

剩下的事情就不用詳述了。解決完太子和齊王以後,他們闖進了皇宮。

發生這個事件的時候唐高祖李淵在幹什麼?

史載,唐高祖李淵正與裴寂、陳叔達、蕭瑀等人在海池(皇宮內的人工湖)上愜意地泛舟。

看到這裡,我們不由得對史書上的記載產生懷疑。第二天三個皇子要在朝堂對質,李淵怎麼忘了此事,還閒情逸致的跑到海池來泛舟來了呢?

正在泛舟之時,渾身上下沾滿鮮血的尉遲敬德走近了海池。他披戴盔甲,手執長矛,身後跟著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看到這裡還要細問一下,皇上的御林軍都跑到哪裡去了?

尉遲敬德徑直來到高祖面前。高祖極為震驚,便問他說:“今天作亂的人是誰呀?你到這裡來做什麼?”(原來早知道!)

尉遲敬德回答說:“由於太子和齊王作亂,秦王起兵誅殺了他們。秦王擔心驚動陛下,便派我擔任警衛。”

高祖對裴寂等人說:“不料今天竟然會出現這種事情,你們認為應當怎麼辦呢?”

蕭和陳叔達說:“李建成與李元吉原來就沒有參與舉義反隋的謀議,又沒有為天下立下功勞。他們嫉妒秦王功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劃邪惡的陰謀。現在,秦王已經聲討並誅殺了他們,秦王的功績佈滿天下,我國疆域以內的人們都誠心歸向於他。如果陛下能夠決定立他為太子,將國家政務交託給他,就不會再發生事端了。”(是嚇得還是早就買通了,轉變這麼快。)

高祖說:“好!這也正是我平素的心願啊。”(違心不違心?)

高祖傳召李世民前來,撫慰他說:“近些日子以來,我幾乎出現了曾母誤聽曾參殺人而丟開織具逃走的疑惑。”

李世民跪了下來,伏在高祖的胸前,長時間地放聲痛哭。(這個表演手段還是可以點讚的。

其實,這應該是一段被修改過的史實。

證據一:

貞觀十三年,褚遂良擔任諫議大夫,兼任撰寫帝王言行的起居注的史官。一次,唐太宗問他:“你的起居注,都寫些什麼呢?可不可以讓君王自己看一看?我想看看起居注,用帝王的得失來警戒自己。”

唐太宗還有一次說:“我有不好的言行,你們都記錄下來了嗎?”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我每看前朝的史書,懲惡揚善,足以規勸警戒後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來當朝的國史,為什麼不讓帝王親自看到呢?”

經過這幾次的逼迫,房玄齡只好拿著刪改後的記錄讓李世民過目。

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記玄武門之變說得很含蓄,就對房玄齡說:“從前,周公東征誅殺管叔、蔡叔,從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藥殺死叔牙,而使魯國得以安寧。我的所作所為,和古人的道理相同,都是為了安定社稷,以利萬民。史官執筆,何須隱晦?你們應當立即改刪虛飾之詞,把這件事的原委寫清楚。”(“太宗見六月四日事,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民耳。史官執筆,何煩有隱?宜即改削浮詞,直書其事。”《貞觀政要》卷六 文史第二十八)

說得多冠冕堂皇!如果心裡沒鬼,為何對這一天的歷史書寫耿耿於懷?要知道李世民此舉真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破了千年來帝王不看實錄的規矩。等看了經過刪改的史載,沒有向父皇逼宮的記錄以後,才故作大度的發表一番要“直書其事”的指示。

證據二:

秦瓊作為李世民親信,第一驍將。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不可能不帶上他。房玄齡和杜如晦這些文臣不來都要“提頭來見”呢,猛將秦瓊如果叛變,不比他們破壞力更大?

至於說到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排名墊底,是李世民對其在玄武門事件中的態度不明朗所致,這更是一派胡言。

其實秦瓊是做了無名英雄。試想,當時論功的時候,爭執很激烈。那就是說,所有的功勞要擺到桌面上來。秦瓊這個“控制當今皇上”的大功,怎麼能公諸於天下?所以,吃了一些暗虧。但我們尋找後來的行蹤終於找到了答案。

公元638年,秦瓊病死,被追贈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李世民特意下令在秦瓊墓前造石人馬,用以彰顯秦瓊的戰功。(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舊唐書·秦瓊傳》)這個榮譽是凌煙閣別的功臣都沒有的。所以,在這裡李世民還了一個願,足以告慰秦瓊的在天之靈了。

至此,我們就可以還原一下玄武門事變的整個經過了。

李世民明面上的大路人馬向玄武門方向開拔時,秦瓊的另一小隊人馬暗中已經潛入皇宮。

等外面一動手,憑秦瓊的勇猛,很快就控制了李淵。這時秦瓊的任務很簡單,認可,活命;不認可,弒君。沒有商量餘地。

所以外面動手時,李淵不是在海池划船,而是在龍椅上身體篩糠、牙齒打顫。否則李淵一露面、一說話,李世民的計劃還不徹底泡湯?

你李世民能指揮動秦王府的人,你絕對指揮不動御林軍!

況且李世民也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所以,秦瓊才是他安排的一把“殺手鐧”。

結論:玄武門事件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但為何沒有鴻門宴有名氣?一個是司馬遷的文采太好了,寫得精彩紛呈。

而寫玄武門的史學家顯然要略遜一籌。再一個,被刻意隱瞞的歷史,誰敢大肆宣揚?原汁原味的場面不可能讓你寫出來。

但是不管怎麼說,結論就是,玄武門事件發生後,李淵如果不配合,被殺是肯定的。但是宣佈死亡結果一定是皇帝突然而薨,死於暴症!

《貞觀政要》唐·吳兢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


唉,我們有很多詞語或字眼能夠理解該問題,譬如:架空、軟禁之類甚至暴斃等等。

李世民因為不是太子,也就是不是所謂的儲君,大唐皇帝的法定繼任者。

可他對權力的渴望是遮掩不住的,安排佈局掌控權勢迫使太子建成對其如鯁在喉,加上三王子元吉的唆使與挑撥,兩方關係勢如水火,終於演變成了玄武門之變。

也許會有人質疑玄武門真相,但李世民最終登上了皇位,證明一件事,太子和李世民是不能共存的,屬於零和矛盾。

玄武門是皇宮的大門,既然李世民都能在玄武門幹掉太子,足以展示他對皇城的完全掌控。

李淵不管願不願意,他已經成了李世民實質上的囚徒。

囚徒還有話語權?

沒有。

既然無話語權,那麼李世民就擁有所有的解釋權。

被架空的李淵,要麼乾脆一點,要麼就只能被軟禁聽從李世民的安排。

呵呵,沒被暴斃就蠻不錯的結果。


鴻哥iouyh福小鋪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建國之初,皇族內部圍繞皇位繼承權的大問題,展開的鬥爭,唐高祖李淵和他的次子秦王李世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兩位當事人。

雖然最後是以唐高祖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稱帝結束,但題幹中的假設情況,可以從唐高祖李淵和李世民兩父子的經歷來說起。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淵出生在長安,他的父親是唐國公、柱國大將軍李昞,家族世代顯貴。

北周建德元年(572年),李昞去世,7歲的李淵襲封為唐國公。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隨國公、丞相楊堅逼迫北周靜帝宇文闡禪位,即皇帝位,改元開皇,定國號為“隋”,史稱隋文帝。

由於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獨孤氏的姐姐,隋文帝對李淵這個外甥特別器重,任命他為千牛備身,後轉任譙(今安徽亳縣)、岐(今陝西鳳翔)、隴(今陝西隴縣)三州刺史。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出生。

隋朝開皇十七年(598年),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出生。

隋朝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逝,皇太子楊廣即位,史稱隋煬帝。

隋煬帝楊廣登基後,李淵先後在滎陽(今河南滎陽)、樓煩(今山西靜樂縣)兩個郡的太守,後又被任命為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隋朝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淵調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升為右驍衛將軍,多次擊敗遊勇及突厥。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晉陽宮監,在平叛的過程中,他招降納傑,網羅各種人才。

同年七月,李淵起兵反隋,不久攻入長安,李淵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

隋恭帝楊侑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他的大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四弟李元吉為齊國公。

隋朝義寧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禪位於李淵,李淵即皇帝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唐高祖李淵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李元吉為齊王。

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兄弟,在唐高祖反隋建唐過程中,都建有功勳;唐朝開國以後,兩人又多次帶兵討伐各地割據勢力。

隨著唐朝局勢的穩固,矛盾凸顯出來:皇位只有一個,秦王李世民躍躍欲試,皇太子李建成也不甘心,拉上四弟齊王李元吉為幫手,雙方劍拔弩張。

唐高祖對此並沒有警惕,反而先後封李世民為司徒、尚書令、中書令,最後又創制一個天策上將之職授予他,位在諸王之上,在朝中的地位僅次於唐高祖和皇太子李建成,這樣導致雙方關係更加緊張。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世民率領精兵強將,在京師長安城大內皇宮的玄武門附近埋伏,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上朝經過玄武門時,李世民及其部屬立即殺死了他們,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發後,皇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他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等人,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趕到玄武門準備為皇太子和齊王報仇

掌管著宿衛軍的雲麾將軍敬君弘與中郎將呂世衡等人出戰,結果全部戰死。

薛萬徹等人越戰越勇,準備進攻秦王府,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恭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給薛萬徹等人看,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迅速潰散,薛萬徹等人逃亡,李世民控制住了局勢。

政變發生時,唐高祖正在宮內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讓尉遲恭入宮,尉遲恭全副武裝來到唐高祖所在的船上。

唐高祖驚駭之下,才知道李世民殺死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身邊的大臣蕭瑀和陳叔達都勸唐高祖把權力交給李世民,唐高祖答應了。

尉遲恭又請求唐高祖頒佈敕令,命令各軍一律接受李世民的處置。之後,李世民才來拜見唐高祖。

隨後,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兒子全部被殺,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全部收入李世民的宮中。

唐高祖很快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並將所有的軍國大權都交給了他。

同年八月,唐高祖退位,自為太上皇,皇太子李世民即皇帝位,改元貞觀,史稱唐太宗。

可以說,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選擇了一再退讓,才保住了性命。

那麼,按照題幹中的假設,唐高祖如果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悅史君認為,就算李世民不殺唐高祖,唐高祖也很可能成為傀儡,甚至死於非命,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李世民的軍事實力

李世民在殺死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後,引發東宮和齊王府的報復,但在他的手下大將尉遲恭等人的驍勇作戰下,東宮和齊王府的軍隊已經潰散,不成氣候,李世民控制住了局勢。

第二,唐高祖的處境

玄武門之變發生時,唐高祖並不知情,李世民派尉遲恭等人武力進宮後,唐高祖才知道政變了,這時他實際上已經被李世民控制,雖有皇帝之位但無法施展權力。

第三,朝臣的向背

應該說,在皇太子李建成還在世的時候,支持他的朝臣還是很多的,但他被李世民殺死、唐高祖被控制的情況下,朝臣的天平立即偏向了李世民,唐高祖已經沒了退路。

綜上,玄武門之變後,唐高祖已經騎虎難下,李世民已經走到殺兄弒弟的程度,如果政變因唐高祖再起波瀾,李世民和他的部屬估計也只能繼續走下去。

因此,唐高祖交權退位是最好的選擇,也給了李世民一個彌補的機會,成就“貞觀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