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敗的最大謊言是慈禧挪用了軍費,對此你怎麼看?

Belanov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很多人都說這場戰爭的失敗是具有偶然性的,但是晚清的史實告訴我們如果一個民族一直在戰爭中不斷失敗,它的原因非偶然,而是必然。這場戰爭的爆發,直接導致了晚清走上滅亡的道路。

造成這場戰爭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我們總是以為是日本人的錯,我們痛恨日本人帶給中國的侵略,可是同時也要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戰爭雖然讓中國的民眾死傷慘重,但是也為中國送來了現代的文明。

日本並不是造成這場戰爭的主要原因,如果我們的民族足夠強大,像日本這樣的小國就只能成為附庸。大清之所以付出慘痛的代價,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清廷的腐朽(慈禧),造成了地方官員低效率的管理能力,軍資財政的匱乏。

還有一點,這場戰爭失敗最主要原因就是軍隊紀律的渙散,以李鴻章為指揮建造的北洋水師實力與日本的海軍相比,如同蜉蝣撼大樹,除非日本自己犯下特別嚴重的錯誤,否則憑藉當年北洋水師那點兒實力,根本就不是日本的對手!

李大人名下的淮軍制度非常腐敗,將領不夠了解士兵所以不能掌握好的作戰技術,士兵沒有能力抵制敵人,首先就會想到逃跑。在當時,其實大清的槍炮要比日本人更先進些,但是由於李鴻章對於水軍的訓練方法太過落後,不能訓練出可以跟日本海軍相媲美的軍隊。

北洋水師自身的缺陷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水師頭目李鴻章主和不作為的行為。甲午戰爭中,其實有很多人都是主戰的,但是李鴻章卻是鐵了心要議和不打仗。

李鴻章的這種心理可能是為了天下的蒼生百姓,但是這樣的不戰而降,只會讓外國的侵略者覺得中國很容易欺負,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侵略者來侵略中國的國土。

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巨大的敗筆,但是究其原因,怨不得別人,只能怪我們自己沒有能力。



人在天涯676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個觀點的提出,主要是少數滿清歷史的作者為了賣書,不惜斷章取義吸引眼球,李敖的作風。

這些人是研究歷史者 或者 歷史愛好者的恥辱。

實際上,慈禧挪用軍費是客觀存在的歷史,無論如何篡改也是存在的。

首先,我們要說說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簡稱海軍衙門。

海軍衙門是滿清末期的一個重要機關,負責統一全國海軍的行政管理。

海軍衙門級別很高,和戶部等部平級,相當於一個部。

他的總理大臣為醇親王奕譞,就是光緒他爸。

由於滿清晚期海軍的重中之重,就是北洋水師。其實,海軍衙門主要的經費都是撥款給北洋水師的。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覆滅以後,海軍衙門也沒有存在意義,在覆滅後第二個月就撤銷。

甲午戰爭之前,光緒帝名義上於1887年親政。

在這前後,醇親王奕譞為了討好慈禧,用盡各種手段巴結,希望能夠讓兒子掌握實權。

當時慈禧對於紫禁城很不喜歡,認為它陰森壓抑。慈禧曾經在紫禁城中大病一場,時間長達半年,差點死去。

相反,慈禧對於頤和園很是喜愛,後來晚年大部分時間也住在這裡。

醇親王奕譞知道這點,就想盡方法的修繕頤和園。

但是,修理醇親王奕譞需要花費鉅款,可不是小數字,錢從何來?

當時戶部是沒錢,入不敷出。

全國唯一比較有錢的單位,就是海軍衙門了。

海軍衙門的經費分為四部分:

第一是海防專款,每年由政府撥款400萬兩;

第二是臨時撥款,比如1885年所指撥的廣東餘存洋款42萬餘兩等;

第三是海防捐輸,主要是各地半強迫性質的捐款;

第四是鴉片稅釐,主要包括進口鴉片銷往內地的厘金和國內所產鴉片的產銷稅釐。

海軍衙門的這些撥款,原則上是專款專用,連戶部也無法干涉。

唯一能夠挪用海軍衙門專款的,只有總理大臣醇親王奕譞,還有慈禧太后了。

在醇親王奕譞看來,海軍的建設,遠不如拍慈禧的馬屁。

對於這兩個傢伙挪用海軍衙門的經費,而不用於海軍尤其是北洋水師的建設,這已經是鐵證如山,無數歷史論文都可以證明,薩沙也不想多說。

隨便說說。

奕劻在奏摺中寫道:“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撥給(頤和園)工程處應用。”

慶親王奕劻是海軍衙門成立之時任命的會同辦理,也就是此事的當事人,他的奏摺中內容的可信度是很高的,所以挪用海軍經費重建頤和園是不爭的事實。

光緒朝的太監王世龢在《造陶廬日錄》中寫道:“近年來如醇賢親王輔政之設立海軍衙門、武備學堂,名為海軍,實未辦絲毫海軍事,惟著思重修清漪園大工事……海軍各堂司瞰見如此得金,營謀修清漪園(現改名頤和園),動款三千餘萬……”<strong>

海軍中人池仲祐編的《海軍大事記》中載:“旋又有人建議提海軍款百萬為頤和建築費者,於是園工無已時,而海軍款兩千餘萬,盡輸入頤和園之用矣。”

張祖翼著的《清代野記》中有一篇名為“慈禧之侈縱”的文章,其中有這樣的記載:“乃定議修頤和園。設海軍衙門,以每年提出之海軍經費二百萬兩,為修園費;又開海軍報效捐,實銀七千兩,作為一萬;以知縣即選,有的數百萬;亦歸入修園費,不三年,園成。”

《清宮野史大觀·清宮遺聞·卷一》中有一篇專記“頤和園經費”此間道:“修頤和園其款多出之海軍經費,聞約記三千萬兩,其修理費,則出土藥稅,土藥稅每年有一百四十萬餘兩,歸戶部撥款者才三十餘萬,餘均歸頤和園,太后住園時,每日需一萬兩。”

這些都是在古籍中關於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一事的記載。

當時被挪用的海軍衙門軍費,主要是海防捐輸和鴉片稅釐以及各地督撫報效等鉅款的利息。

資料中這麼寫:在戚其章先生的論文《頤和園工程與北洋海軍》中寫道:“據粗略估計,從1887年到1894年的8年間,北洋海軍在1894年的追加經費不計,共撥銀約1000萬兩,扣除‘平餘’為庫平銀60萬兩;南洋海軍撥銀共400萬兩,扣除‘平餘’為庫平銀24萬兩;東三省練兵共撥銀約800萬兩,扣除‘平餘’為庫平銀48萬兩。”這三項加在一起的庫平銀就有132萬兩之數。

1891年頤和園工程款項吃緊,經慈禧懿旨,又從海軍經費中墊出100萬兩,這筆款項由存在天津洋行的海軍鉅款的生息來還清。後關東鐵路的修築被廢止後,200萬兩的修路費也歸入了頤和園工程之中。前文中提到,頤和園的重建打著昆明湖水師操練的旗號,這其中每年撥給昆明湖水師學堂的經費也被抽調部分用於頤和園的修建。

經此算來總共挪用的海軍經費在800萬兩左右。

大家知道,800萬兩是什麼概念嗎?

黃海海戰中,聯合艦隊圍攻幾個小時,擊中300多發炮彈尚且不能擊沉的2艘鐵甲艦。定遠艦花費約140萬兩白銀,鎮遠艦花費約142萬兩白銀。

北洋水師每年只有100多萬兩撥款,連最基本的維持都做不到,6年沒有購買新軍艦,迅速被聯合艦隊趕超。

甚至開戰前,丁汝昌、劉步蟾提出更換軍艦部分速射炮,只需要花費幾十萬兩銀子,仍然沒錢。

有意思的是,幾萬兩銀子拿不出給北洋水師,賠款倒是拿得出。

《馬關公約》中,除了2億兩白銀,還有3千萬白銀的贖遼費。依照合約的規則,需要在半年時間內,還清5千萬兩白銀;一年時間內,還清一億兩白銀,其餘的一億兩分六次還清,從第二年開始,每年交還一次。

通過物色商洽後,清朝決定向俄國、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的銀行借款,合計約3億兩白銀還清這筆錢。


薩沙


確實是!慈禧並沒有挪用軍費,這是戊戌變法時變法黨強行給慈禧扣鍋的,其目的是把甲午失敗推卸給慈禧,以此來降低慈禧的威信與支持度。

主要證據有如下,甲午戰敗後的北洋軍的賬下尚有3000萬兩存銀,這是慈禧特批給北洋軍作為軍餉的錢,但是由於北洋軍全軍覆沒,軍餉沒有發出去(這筆錢最終被清政府追回用來給馬關條約的賠償),所以說慈禧挪用軍費的謠言不攻自破,軍隊尚有存銀足以證明北洋軍並不缺錢。

甲午戰敗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將領不行,指揮差。我們來分析一下甲午海戰,當時清軍的海軍艦艇不敢出海迎戰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認為清軍在陸地上有炮臺可以支援,可以躲在陸地炮臺的保護之下,這完全就是一種旱鴨子打法,生搬陸戰的步炮協同戰術。實際上當時的海軍艦隊交戰都是傾向於機動作戰,利用軍艦的速度進行機動快速穿插,這是蒸汽輪機出來後的戰法,也就是說清軍的海軍司令員的指揮能力還不如明朝末期時候,這是戰略指揮上的錯誤。

其次,清軍海軍官兵紀律差,戰備水平低。當時清政府給海軍官兵的津貼還是很足的,但是並沒有直接轉化為作戰士氣,倒是滋生了這些人尋花問柳的惡習。清軍海軍從士兵到官兵公開招嫖的事屢見不鮮(甚至有大量海軍情報就由日本情報人員化身妓女探知的),所以清軍海軍將士缺編非常嚴重,往往要打仗了還有一半的官兵在妓院裡沒睡醒。

所以呢,如果說慈禧有錯,那就是選錯了一名將領去執掌海軍,典型的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但是說她挪用公款則是亂扣黑鍋。


優己


北洋缺錢?這和中國足球缺經費同樣滑稽可笑。每年八百多萬兩白銀,別說日本海軍,就全世界海軍都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戰敗時北洋小金庫裡的近三千萬兩白銀,夠買三十條吉野號,把日本海軍全部買了都不是問題。

第二點,拿炮彈說事,更是無稽之談,當時整個世界都是木甲艦到鐵甲艦的轉型期,沒有任何國家有好的方法或者說炮彈對付鐵甲艦,日本人同樣對中國的鐵甲艦無能為力。擊沉的都是木甲艦和半鐵甲艦。

第三點,北洋水師,貪汙腐化成風,艦隊不滿員,缺失站前培訓,才是戰鬥力開始沒多長時間就戰鬥力銳減的主要原因,日本海軍一個炮位三個炮手,五個彈藥兵 ,北洋一個主炮手一個副炮手,兩個彈藥兵,日本可以抗兩炮還有戰鬥力,北洋抗兩炮完全喪失戰鬥力。

清王朝整個國家落後世界,才是戰敗的原因。國人無法面對整體落後的現實,才會編造各種藉口。


曉風2016


李鴻章敢和翁同龢說軍費不夠用,是因為李鴻章不讓人插手北洋艦隊,翁同龢無從知悉撥付銀兩的用度花銷,海戰後慈禧知悉此事,立即讓李鴻章報撥付銀兩使用情況和剩餘銀兩,李鴻章報告北洋艦隊存在外國銀行的銀兩足還有五百多萬之巨。北洋艦隊是清廷花2500多萬兩白銀建立,其中在購買軍艦時,就有人提出購買德國生產的速度更快,射程更遠,射速更快的德國軍艦,可李不聽,執意購買英國產軍艦,李臨戰又提出購買新軍艦,新炮實際上是在彌補其過失。北洋艦隊後期李鴻章更視北洋艦隊為私貨,不讓其他朝臣染指,北洋艦隊成為其政治鬥爭的工具和王炸,也成了其和清廷攤牌的資本。李頻繁給皇帝和大臣灌輸北洋艦隊亞洲第一,費用開支大,讓人誤以為北洋艦隊不僅規模大,還確實能打。結果狼來了,群臣和皇帝自然要打,李又說不能打,提出各種理由反對開戰。北洋艦隊是按照英國海軍的軍制設立,其戰敗固然有各種客觀原因,主要原因李鴻章戰略決策失誤和軍備廢弛,戴旭曾評論說李鴻章有三次機會主動出擊,但都被其否決了,選取了最下下策,結果就是龜縮在港被動挨打。在這方面,左宗棠和李鴻章有很大的不同,左重戰前籌謀,其收復新疆制定的緩進急擊就堪稱良謀,如不是左帥早逝,甲午海戰有可能是另一副局面,有可能慘勝或兩敗俱傷,但不會戰敗,全軍覆沒。戰敗的爛攤子沒人願意去收拾,李鴻章自稱善於與洋人打痞子腔,只能李鴻章自己去收拾了。


用戶6418987073999


首先,我不喜歡長篇大論,我檢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來說說。🌝🌝🌝

1.這是前提:慈禧根本沒有挪用海軍軍費,而是挪用了軍費的一小部分利息來修園子,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清朝內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而這是甲午海戰失敗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則是清朝政治體制和軍隊體制的落後。😱😱😱

2.在清朝末期,地方與中央的矛盾頗深,地方大多是漢人掌權,他們想越做越大,而中央是滿族權貴掌權,以慈禧為代表,他們不想中央,受到地方的威脅,所以大力打擊地方。😳😳😳

3.清朝在陸軍方面雖有百萬雄獅,但那也只是個擺設,淮軍湘軍閔黨互相都有各自的利益,所以在陸上戰鬥,他們互相幫襯不及時。而在海軍方面,閔黨和淮軍的爭鬥更激烈,清朝雖擁有四大艦隊,可是在黃海大戰之後,竟然沒有一支艦隊前去增援,那是因為四大艦隊的擁有者都是當時廣東,福建,江浙,不同地方。地方之間矛盾競爭十分激烈。😫😫😫

4.中央內部其實也不太平,有清流言官,帝黨和後黨(帝黨是支持光緒的,後黨是支持慈禧的。)而清流言官是以帝師翁同龢為代表的。😡😡😡

5.在甲午開戰之前,帝黨和清流言官組成一隊,他們抨擊以李鴻章的淮軍為首的北洋艦隊,說北洋艦隊貪汙成風,要求禁止撥款給予北洋艦隊購買炮彈和置換鍋爐,而身為皇帝的光緒,竟然相信了自己的老師所說的一派胡言,導致北洋艦隊整體戰鬥力直線下降。🤐🤐🤐

6.中國當時工業能力有限,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因為在禁止撥款給北洋艦隊買軍事物資。北洋艦隊的鍋爐煤礦,以及炮彈只能在中國本土採購。然而清朝末期的工業製造水平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個個都是豆腐渣工程。😰😰😰

7.這一點是我補充的,至於現在為什麼慈禧挪用海軍軍費成了北洋水師戰敗的主要原因。這主要是有清流言官這一文官集團的存在,我悠悠中華自從漢代只要統治者得罪了文官集團,就會被他們批判的一文不值。😇😇😇


氪金狗眼看政史


儘管慈禧這個人確實不受後世待見,但要把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歸結到慈禧挪用軍費上,這就明顯跑偏了。甲午戰爭敗最核心的原因是社會體制,而不是一個人一點錢的問題。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社會體制明顯要優於滿清的封建體制。相對當時的中國,日本的體制,經濟,軍事,思想都是要高出許多的。這場戰爭失敗是必然的,即便把慈禧吃穿的花銷全用在打仗上,把慈禧餓死,結果也不會變化。

先進的社會體制代表的是先進的生產力,打仗除了比科技,比武器,說白了就是砸錢。清朝一個農業社會跟日本一個開始走向工業化的社會較量,根本就拿不出那麼多的錢去打這場仗。李鴻章忙了半輩子,建的北洋水師為什麼是紙老虎?這軍艦跟日本一樣都是從西方國家買回來的吧,海軍將領都是從英國高等軍官學校畢業的吧,而且甲午戰爭中中國海軍將領跟日軍海軍將領有相當一部分是同班同學。可是為什麼就打輸了呢?原因就是沒錢,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給清朝建造了北洋水師,可是這設備買回來就完了嗎?槍支彈藥要錢嗎?訓練要錢嗎?設備維護要錢嗎?農業經濟下能建立起一個北洋水師已經很驚人了,把這個水師建設好是不可能的。壓根就沒有那麼多錢去做這件事。

慈禧的開銷是很大也很奢侈,但是說真的,體制的問題不是慈禧一個人如何就能解決的。如果當時中國是工業社會,別說一個慈禧,就是養上百八十個慈禧,打日本也是信手拈來的。冷兵器時代結束後打仗就是燒錢,誰有錢誰就能贏,儘管清朝確實沒錢,不過核心原因在體制而不在慈禧。


雲淡風輕267976116


甲午戰敗不是軍力不行!也不是軍費不夠!雖說有將士臨陣脫逃,但大多數都是忠君衛國!日本舉國而來,我們只用一個北洋水師步戰,戰略有問題,耐何戰術也不行!最終導致慘敗!造成了以後日本大規模侵華的始作俑之戰!至於說老佛爺是拿軍費過生日去了!那純粹一派胡言!咱姑且不說當時中國都是人家的,依中華之物利至於用保國軍費過生日嗎?我們要正確評價每一個歷史人物,而不是把一切罪責推到一個人頭上!做為一個執政者,她已盡了最大努力。她只不過開了幾個通商口岸,賠了點錢!(比把黃金放美國如何?比滿世界撒錢養一群白眼狼又如何?)但她守住了大清基業,也守住了當代的中華版圖,就如當年沙俄入侵新疆,你們現在要翻案的李中堂都要放棄!左公出師收復了新疆,你們以為都是左公的功勞嗎?但這等大事沒有老佛爺拍板能幹成嗎?大清自老佛爺之後是滅亡了,不是慈禧不聖明,奈何氣數已盡耳!!


冀上布衣


在當時,朝廷對北洋水師的重視程度是極為高的,曾大力發展海軍。北洋水師總共有4000餘人,大型戰艦25艘,主要的裝備是從德國,美國的先進的國家購買來的,是最先進的戰艦。當時的美國人有報道稱,北洋水師紙面上的實力,在萬國爭霸的當時也能排在全球第七位。而清廷對北洋水師的日程維護,也是極為重視的,不惜耗費巨資,就是為了這支軍隊能夠維護他們的統治。

北洋水師的強大和對日本人造成的曾經的陰影,讓日本人非常認真地研究這支艦隊的。有心的日本人在調查之後,他們發現。這個軍隊雖然規模不小,但是因為紀律散漫,腐敗等等問題,日程訓練,士兵的士氣等等問題都很大。日方認為,這個軍隊的戰鬥力,不會與他們的裝備一樣能唬住人。果然,清日戰爭的一開始,北洋官兵的熱情雖然愛國熱情高漲,接連進攻,但是日軍不為所動,實行保守的戰策,在頂過了第一波的攻擊之後,北洋水師因為後繼乏力,缺乏指揮,最終,最終遭受了日軍猛烈的反擊,最終失敗了。

根據後來的日軍軍官的一些回憶說,很多北洋水師的艦隊根本就是胡亂開炮,沒有任何的準頭。當然,雖然在戰爭中清軍並不缺少勇士,比如說鄧世昌,他就想要用己方戰艦,樁基日軍的主力戰艦。然而因為戰術上失誤明顯,鄧將軍只能被日軍痛打,不幸被賊所殺。

事實求是地講,清的失敗不是器械的失敗,而是思想和政治制度上的失敗。其實就算那一場海戰失敗,以清廷的體量,只要統治者決心戰鬥,日軍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戰勝大清的。然而清廷的統治者只想著自己的統治。而不過多的考慮國本與國威。最終屈辱求,在自己滅亡的道路上又進一步。


隨處可鑑


其實這種想法是基於,如果北洋艦隊購買了吉野號就能取勝,如果北洋艦隊,再購買幾十門速射炮就能取勝。

實際上,就是多1艘軍艦,多幾十門炮,清朝就真正取勝甲午戰爭嗎?清朝各地先後營建起40多座兵工廠,僅浙江機器局、金陵火藥局、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山東機器局、江南製造局7家軍工廠,總共投入資金就高達4200多萬兩!

清朝是當時全亞洲唯一能夠生產自動武器的國家,擁有全亞洲最強大的軍火工業和造船工業。甲午戰爭前夕,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福州青洲石船塢竣工,船塢長125.4米、寬33米、深9.24米,在全世界的排名僅次於英國利物埔船塢。

《清史稿》統計,晚清從國外買入艦船不足百艘,花去白銀2000萬兩。清朝還花費巨資,持續從國外,進口各種洋槍洋炮,以至於,李鴻章曾經在奏摺里豪氣萬丈地說:“大清洋槍百萬,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但是,清朝為什麼在甲午戰爭戰敗,不是少了那幾十門速射炮,更不是因為少了1艘軍艦。而且,整個體系落後,比如軍隊編制,清朝陸軍最大作戰單位是營,結果鴨綠江戰役,宋慶指揮100多個營,傳達一次命令,都要出動100多個傳令兵。這些營互相之間,都沒有統屬關係,根本就是一團散沙。打一個戰役,宋慶光傳達幾次命令,就要出動幾百個傳令兵。

日軍是師團編制,指揮,行動和配合,都非常方便。結果,日本第1軍輕鬆取勝,繳獲清軍西式大炮74門,步槍子彈432萬發,炮彈3萬發….要知道,八路軍八年抗戰也才消耗了2000萬發子彈。清軍不缺武器彈藥,缺的是整個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