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芦方文


日军也想和苏军拼刺刀,可苏军的实力不允许啊!

日军确实很爱拼刺刀,但拼刺刀有一个起码前提,必须是近身搏斗,百米开外拼刺刀是不存在的,只有小李飞刀才能这么牛,远距离打击。

抗日神剧中,我军比日军还喜欢拼刺刀,为啥呢?因为拼刺刀显得英勇,还能彰显中国功夫和大刀片子的牛叉,观众喜欢看,导演也喜欢拍。

但在真实的二战战场中,鬼子也不傻,如果能在百米以外用枪解决战斗,何必拼刺刀?所以我军冲锋时,鬼子肯定是先开枪,只有冲到跟前,短兵相接时,不得已才拼刺刀。

我们再看二战中日军和苏军的交锋情况。

二战期间,日军和苏军交锋不多,一次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一次是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诺门坎战役苏军惨胜,出兵东北则是日军惨败。

无论哪一次战役,日军都很想和苏军拼刺刀,但苏军不答应,因为没必要啊!

诺门坎战役中,苏军在总攻阶段投入坦克500多辆,装甲车380多辆,火炮540多门,飞机500架,消耗炮弹炸弹3万多吨,各项投入完全碾压日军,还要跟日军拼刺刀?

苏军出兵东北时更别提了,面对日军的精锐关东军(尽管已不如早期精锐),完全是秋风扫落叶,面对苏军恐怖的坦克集群、装甲战车海、自行火炮群,就连小日本的铁皮坦克都只能充当炮灰,血肉之躯的鬼子们根本没有冲锋到苏军面前拼刺刀的机会。

即便日军光着上身,鬼叫着逃过火炮、机枪的火力封锁,侥幸冲到苏军跟前,可面对苏军装备70多发子弹,每分钟900发射速的波波沙冲锋枪,只能像韭菜一样被收割。

至于人海战术,不好意思,比人海,没有哪个国家能拼过苏军。

初期的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敢和美军拼刺刀,怕死的美军士兵被不怕死的日本武士吓坏了,但后来美军摸透了日军的套路,改进了步兵掩护配合战术,加上配备冲锋枪、手枪,日军和美军拼刺刀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说到底,日军也就敢仗着自己的格斗素养和刺刀长度优势,欺负一下装备落后的中国军人,而我们在这方面确实拼不过鬼子,但在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当子弹耗尽,双方谁也不放弃时,也只能近身肉搏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为何二战中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要是能获得与苏军拼刺刀的机会,他们做梦都会笑醒。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要知道在拼刺刀方面,日军可是首屈一指的专家,在这方面美苏都自愧不如,根本不存在什么害怕,相反日军反而十分乐衷于拼刺刀。


为什么呢?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生产了680万把刺刀,光看这刺刀数量就该明白,日本对刺刀的热衷在世界上绝对都排得上号。

日本的三八大盖,枪身全长127.6厘米,再加上30式单刃刺刀后就可达166.3厘米,比日军士兵平均高度还要高上一大截。这种长枪管的设计思路,除了谋求子弹射程远,另外就是可以在刺刀战中弥补日军身高缺陷。

日本男子从小就要接受各种拼刺训练,把它当做重要考核目标。日军如此热衷拼刺刀,根本的原因还是穷,舍不得用子弹解决问题。

你可能会在各种电视剧看到日军和我国八路军,新四军拼刺刀。可是为什么没听到过苏军和他们拼刺刀的新闻呢?


既然日军有这么强大的白刃战能力为何不与苏军拼刺刀呢?

他们也想啊,可关键是对方不给机会啊。苏联军队大部分时间内,可不存在缺子弹的问题。

自古以来日军就有崇尚武士道精神的习惯,觉得近身搏斗才是士兵英勇的体现,并且宣称,不会拼刺刀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武士道精神的支撑,日军近距离拼杀完全视死如归,试想一下,你有一个分分钟敢给你切腹自尽的经过充分拼刺训练的对手端着166厘米的刺刀冲上来,你不害怕?

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就是日军的作战态度。 苏军也不是没和日军小规模尝试过拼过刺刀,他们想着自己人高马大还怕那平均身高不足160的日本兵?

可是拼完后,他们就后悔了,本来与生俱来的身高优势,在日军刺刀面前都不值一提,没办法,谁让人家接受过系统化的训练呢。


日苏曾在张鼓峰干过一场,战争结束后双方统计了各方伤亡人数。

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

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

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还好啊,伤亡比率还没拉开,毕竟当时苏联的武器准备还没跟上来,可以表示理解。但是,接下来的数据就会让你吃惊。

被冷兵器杀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看看这数字,就知道日军刺刀的厉害,管你人高马大,照样一枪挑翻你。

到后来获得美国援助,苏军武器装备鸟枪换炮之后,远远看见日军就一顿枪林弹雨的招呼过去,根本不给日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实在是被他们那种刺刀捅怕了。

拼刺刀的前提就是你要冲到对方的面前,且对方没有合适的作战武器,只能选择和你白刃相接。 在二战的后期,因为知晓了日军刺刀的厉害,在1945年德军投降后,苏军直接出动坦克群在东北平原一路高歌猛进,一点机会都不给关东军。

任你武功再高,我照样一枪撂倒。都是热武器时代了,谁还跟你玩十八般兵器啊。

所以,板载冲锋对阵乌拉冲锋,直接单挑,乌拉是吃亏的。

苏军配备的冲锋枪在日军中仿佛就是割草机般的存在,大片大片的日军被收割被压制。况且日军和苏军交手又主要是在北方平原地区,来再多的日军也不怕,无非也就是多几轮扫射,日本人基本上没有和苏军拼刺刀的机会。

日本人拼刺刀技术,也就只有在稍微比他弱小的中国面前,才能发挥出白刃战的厉害,要是在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国军队也有美苏的装备,谁又愿意和日军拼刺刀呢?


中国军队对日军都是采取以多换少的打法,每一场战争后,不知埋藏了多少铮铮铁骨。在此,向那些不惧生死、保家卫国的抗战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历来现实


不是不敢,而是没机会。

日本在二战时拼刺技术他若说第二,我认为没人敢说第一。

二战中,有两个国家的军队最喜欢拼刺刀,分别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军队是因为弹药匮乏无奈采取近身肉搏,但日本人是打心底的号这一口。你说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这明显与事实不符。

二战时,苏军使用的PPS冲锋枪每分钟可射出800发子弹,在百米内的近战中对付人海战术,堪称“大杀器”。日军在这种情况下还非要拼刺刀,那肯定是脑袋发热。二战时,在日军与苏军仅有的一次白刃战中,苏军需要28个人才能收拾一个日军。

1938年6月,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并在山上修筑了工事,这时正值日军攻打中国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军的发生冲突,日军让三名军人化装成朝鲜农民到张鼓峰附近侦查,结果指挥官松岛被击毙,其余两人逃跑。事态升级。

7月30日夜,日军对张鼓峰发动突袭,次日凌晨占领张鼓峰。苏军于当天,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掩护下对日军狂轰滥炸,并且在地面对日军发动进攻。战事僵持到8月10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苏联控制了张鼓峰。

在张鼓峰战斗中,苏军死伤2752人,日军伤亡914人。其中苏军被冷兵器所杀110人,日军为4人,交换率28:1。也就是说,在此次白刃战中,日军用一人能换取苏军28人的生命,可见日军在二战时的拼刺技术可以说是顶级水平。可惜在二战后期,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都装备了冲锋枪,都不会给日本人拼刺刀的机会了。

要说起白刃战,其实在二战之前,俄军白刃战的水平是相当的高,我觉得不低于日军在二战时的水平。熟悉军史的人都知道俄罗斯苏沃洛夫将军那句名言: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俄罗斯军队自帝国时期就特别注重近战,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帝国长期以来火力不占优势的缘故。

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技术长期落后于欧洲很多国家,所以俄罗斯的枪械水平质量很差。苏沃洛夫将军时代,就连英、法这样的军事强国的枪械技术都存在一些不足。当时的滑膛枪精度差、射速低,装填速度也慢,所以当时的战法是排枪枪毙战术。军队组成线列阵排枪,靠子弹墙形成杀伤,几轮之后就转入残酷的肉搏战。

俄军的枪械质量就更差了,经常性卡壳,这就造成俄军历来将白刃战视为制胜的法宝。拿破仑侵俄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中俄战争、日俄战争,甚至一战,俄军经常性的使用白刃突击,这时期的俄军白刃战水平在全世界也难觅对手。

当年拿破仑东征,库图佐夫将军多次依靠白刃战打败法军,日俄战争时期,三四个日本兵才能拼死一个俄国兵,清军面对俄军白刃突击基本上一触即溃,英、法、土联军在克里米亚也曾让俄军白刃战击溃。所以俄罗斯帝国时期俄军的白刃战能力极强。

一战之结束后,苏联学习西方重视火力,加之后来苏联重工业实力的大幅度提升,苏军的白刃战能力相对于俄帝国时期军队有所下降,苏联时代苏军的白刃战能力已经不及后来重视白刃战的日军。但随着二战的爆发,战争进行到1945年,苏军八月风暴中,苏军白刃战能力又不在日军之下,这主要是因为日军精锐部队已经打没了,苏军由于战争的洗礼对白刃格斗又重视起来。因此也形成了日军在二战时不敢和苏军拼刺刀的假象,其实这种看法很片面,日军不是不敢,而是没机会。


野史也是史


我只能说,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没有一点历史常识!

还二战中日军为什么不敢和苏军拼刺刀?

你问问苏联大兄弟给过他们拼刺刀的机会吗?

恕我直言:就拼刺刀这一项,日本鬼子就他娘的没怂过。

不管是在国内战场还是在国外战场,小日本鬼子拼刺刀堪称无敌。

就国内战场:不管是面对国内的八路军还是国民党和地方军队,日本人拼刺刀从没怂过;日本人的拼刺技术相当棒,曾经一度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亡。

国外战场:不管是面对火力强大装备精良的美军还是面对机械化的苏军,日军都敢大喊一声“甜恼黑卡湾仔”或是其他的什么口号然后端着刺刀嗷嗷叫的往上冲;就这一点,你不得不服,武士道的洗脑能力,真鸡儿强。

日本人拼刺刀真的没怂过谁。

日苏曾在张鼓峰干过一场,战争结束后双方统计了各方伤亡人数。

被枪弹杀伤:苏军869人,日军323人,交换率2.7:1。
被弹片杀伤:苏军1498人,日军572人,交换率2.6:1。
被冷兵器杀伤:苏军110人,日军4人,交换率28:1,看看这数字,就知道日军刺刀的厉害,管你人高马大,照样一枪挑翻你。

如果不是美国大兄弟的支援,还有自身装备的更新,苏联大兄弟怕是不会打的那么顺利;后期毛子就没有给过日本人拼刺刀的机会,因为这样伤亡太高了,所以不存在日本人不敢和苏联人拼刺刀的事。

如果在战争后期,苏军能放弃自身的火力优势,转为和日军拼刺刀,我想这些日军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无双杂货铺


其实不是不敢,而是实在找不到什么机会来拼刺刀。二战中,苏联、美国等国家,都倾向于使用轻机枪,所以他们制造的武器也都是很普及的轻机枪,而日本在二战中使用最多的,依然是大家熟悉的三八大盖。这是什么枪呢?稍微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种步枪。



这种步枪倒是也有它的的有点,一来是射程很远, 比轻机枪要远得多;而来是精度高,机枪扫出去可能十发就中一个,这步枪可能就是一枪一个。最重要的一个优势是,这种步枪可以搭配刺刀,而轻机枪一般是不配刺刀的。而且三八式步枪的长度有1.7米,搭配上刺刀后有明显的长度优势。我国古人讲究“一寸长一寸强”,说的就是冷兵器的长度给争斗带来的优势。如果有足够长的武器,在很远的地方就会受到威胁,短小的兵器显然很吃亏。

日军为何要大规模使用这种步枪呢?就是因为他们很喜欢这种武器搭配刺刀这个功能。日本基本没和苏联人打过,一直一来不是侵略周边的弱小国家,就是在侵吞我国国土。而我国在清末也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所以日本人在和我们作战的时间里,越来越感觉到刺刀的实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来是日本本土资源少,弹药供给不足;二来就是我国武器落后,所以日本人觉得我们很好欺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再加上日本人一贯想扩张的企图,所以他们从小就学习武术,在部队的基层都有大量的教官来教授刺刀拼杀的技术,所以,在拼刺刀上,日本人是很有一套的,所以他们不存在不敢拼刺刀一说。



后来他们这一套对付我们国人确实很有效,因为我们国家在那个时候,不但武器落后,关键是胆小。但是日本在对上苏联后,这个就不好用。苏联人的武器装备在经过短暂的发展后,也极为强大,大量的轻机枪在士兵们中间普及,而轻机枪在近战中, 不管是冲锋还是防守,效果都极为明显,在这么短的距离内,在密集的子弹布防下,日军根本没机会拼刺刀,等他们冲过来的时候,早就被杀得差不多了。

而且苏联人在战场上对于热兵器的使用很有一套,他们不但生产了许多轻机枪,更生产了许多装甲坦克!在坦克的掩护下,在轻机枪的突击下,日军靠着一枪一枪发射的三八大盖根本无法抵挡,别说冲锋了,防守都防不住。



在张鼓峰战斗中,苏联人伤亡人数是日本的三倍,但是双方冷兵器伤亡比却高达28!也就是说一个日本人就能拼掉近三十个苏联人!要知道,日本人个头普遍不高,身体远没有苏联人结实,但是这样高的冷兵器拼杀比例,足以说明日本人对于此道有多么擅长,而这正是日军在二战打造近700万把刺刀的用意所在。如果苏联人也像我们国家的军备一样,那也许在战场上,还会被日本反扑!


小镇月明


在二战中没有小鬼子不敢做的事,他们不是不敢,只是没这个机会,苏军压根不给日军拼刺刀的机会。

日军拼刺刀吊打东亚各国

二战时,日本陆军的装备仅三八式栓动步枪、歪把子、九二重机枪、掷弹筒、九二步兵炮等,这样的装备对付东亚一批农业国家,确实很有优势。

小鬼子的战术也很简单,九二步兵炮一顿轰,掷弹筒炸掉对方的机枪,然后重机枪掩护步兵前进,这些步兵口喊万岁,然后冲锋拼刺刀,这样的战术吊打东亚国家屡试不爽。

东亚国家的军事装备实在太差,日军的三八大盖在苏美两国眼里就是批垃圾货,可在东亚国家的眼中就是一堆的宝贝,这些国家连机枪和榴弹炮都缺少,更别说那些坦克了。

被火力压制无法拼刺刀

但是,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和战场的转移,日本的对手不在是那些武器装备落后的农业国家,而是苏军和美军。此时,日军面对都是卡宾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等比他们更先进的武器,在这样的火力下,日本对东亚各国的优势在苏军面前没有任何效果,苏军的火力完全压着日军打。

日军的老战术,冲锋拼刺刀,碰到了苏军的强大火力压制,基本上步兵还没冲到对方面前就被击杀,压根就没有拼刺刀的机会。

此外,美军对于日军的拼刺刀也有一套方法,他们的大兵身上都装备有M1911手枪,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对付冲锋的日军效果非常的好,这样一场战斗下来,日军的伤亡非常的大,吃过亏后的日军至此就不敢贸然发动冲锋拼刺刀了。

苏美两国在前期刚跟日军交手时吃过夜战、近战、肉搏、白刃战的亏,为了针对日军的战术,苏美两军采用了火力覆盖,阵地两侧重机枪掩护,美军还为大兵们每人装备了M1911手枪,以专用于对付冲锋过来企图展开白刃战的日军。毕竟日军的拼刺刀在二战时是首屈一指的。

面对苏美两国专门拟定对付冲锋拼刺刀的战术,日军在吃过几次亏后,也不敢喊万岁冲锋了。

关于拼刺刀

拼刺刀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中,我国烈士经常与鬼子近战交锋,从健在的抗战老兵口中就经常提到鬼子的厉害。

抗战时期,有次小规模战斗,双方都冲锋拼刺刀,三个人对付一个落单的鬼子。其中一人上去一刺,立马就被鬼子挑开,然后迅速往我方士兵腿上一刺,就是一个对穿,从此这个腿就瘸了,鬼子的刺刀技术确实厉害。

日军从入伍服役开始就会学习拼刺刀技术,对于刺刀搏斗经验丰富,在占领各国后他们甚至拿活人训练,以熟悉如何有效的刺入对方关键部位造成严重伤亡。

老兵说,能与刺刀抗衡的还是当时的红缨枪比较好用。


大国布衣


日军不能说是不敢和苏军拼刺刀,而是没有机会能和苏军近身,苏军根本不可能给日军近身的机会,就消灭日军了,所以造成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的假象。

大家都知道,日本十分钟爱近身搏斗,对拼刺刀这项技能也是很热衷,这在日本是有传统的。这就要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说起,日本崇尚冷兵器厮杀,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到日俄战争,918事变,再到侵华战争,日本在对外战争中一直没放弃近身搏斗,有的时候日本人在搏斗时还会把步枪子弹退出去,再去拼刺刀。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跟中国当时羸弱的国家实力有关系。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一直到侵华战争中前期,日本的对外战争都是占便宜的。中国的国力由于满清的耽误,让中国一下变成连日本这个“蕞尔小国”都能欺负的东亚病夫,中国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穷困,之后各地军阀长期的混战,造成经济的贫穷,军队的补给都跟不上去。

中国军人当时都是面黄肌瘦,脸大部分都是菜色,而日军则不一样,虽然矮小,但是身上的肌肉显示出营养的充实,脸上都是红光满面,中国军人由于营养不良,一个日本人能一个挑好几个中国军人。这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中国军队,和日军远处开火,兵器不行,打不过日本,好不容易贴身战斗,却也占不了便宜,所以中国军队前期与日军作战时伤亡很大。

但是到了苏联和日本人交战的时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双方在日俄战争后第一次交手就是诺门坎战役,当时斯大林害怕日本人从东边偷袭,于是派了朱可夫去了诺门坎,朱可夫带的也是精锐的机械化部队。苏日过招,直接就是坦克大炮对轰,日本人兵败诺门坎,也不敢再对苏联有什么非分之想,北上变成了南下,但是日军在东北保留着大批的精锐关东军,足见日军对苏联的忌惮。

到了1945年8月9日,苏联为了进一步抢占二战的胜利果实。派名将华西列夫斯基挂帅,出动一百多万部队,进攻东北的关东军。按说,关东军还有75万人,应该会打的比较激烈,怎么几天就被苏军砍瓜切菜般收拾了?原来随着二战局势的发展,日军逐渐抽调精锐的关东军,留守在东北的变成了二三流的部队。而当时的日本政府还做梦苏联不会出兵,即使出兵也不会这么快集齐部队。关东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日本人前期还打算抵抗一番,准备以巷战的方式打持久战,谁知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如此强劲,一夜推进好几百公里。日军的心里防线一下就瓦解了,战斗意志完全丧失,连日本天皇是谁都顾不上了,还拼刺刀呢,没几天就投降了。

可以说,苏日在诺门坎交手是没给日本人拼刺刀的机会;到了1945年,一是没机会,二是即使给了机会,日本人也不敢拼刺刀了。


山人维屏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恰恰相反,是苏军不敢和日军拼刺。

日军拼刺能力是世界第一的,因为他们是最为重视拼刺的列强。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是全世界最长的,比列强要长的多。

列强把三八式步枪叫做“会发射子弹的长矛”!

同时,日军对于刺杀的训练非常严格。在新兵的训练中,此时是必修课,需要严格练习,必要时候还在战区无人性的利用战俘和平民作为活靶子练手。

其实苏军很怕和日军拼刺,因为这不是苏军的主要训练项目。

而且张鼓峰、诺门坎战役都是在1940年以前,当时苏军并没有装备什么冲锋枪。

二战中大显神威的波波沙和波波斯冲锋枪,苏军都是在1940年才开始大规模制造的。

所以和日军作战时,苏军近距离火力也不足,没有什么冲锋枪。

如果拼刺,虽苏军个子比较高大,但武器有差距,拼刺训练有差距,所以拼不过日军。

以张鼓峰战役为例,日军死526人,伤914人;苏军死236人,伤611人。

但是,统计近距离拼刺,双方差距很大。日军被苏军刺杀刺伤的寥寥无几,相反苏军则有很多人伤亡在刺刀下。

最终的战果统计中,每刺伤1名日军就有28名苏军被刺伤。

日军战后总结,认为苏军根本不懂拼刺。

到了诺门坎战役,虽然日军被苏军绝对优势的重武器和兵员压制,但拼刺仍然占据上风。

日军战斗报告甚至吹嘘,1个日本人可以刺倒三四个苏军士兵。

只是,拼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即便如此,有4%的苏军还是伤亡在日军肉搏下。可见,日军是把拼刺肉搏作为杀手锏的。

只是,随着苏军从1940年开始大量装备冲锋枪,仅仅波波沙就有数百万支,日军的拼刺能力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到了1945年苏军攻打关东军,肉搏战就凤毛麟角。

日军刚刚挺起刺刀冲锋,迎来的就是一片冲锋枪的扫射。


萨沙


不是不敢,而是没机会

首先先跟大家说明一点,在二战中日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尤其是日本关东军,其巅峰时期的战力更是不可小觑。

1939年5月11日,日本关东军与苏军在诺门罕地区爆发交战,这就是著名的“诺门罕战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都认为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是大获全胜,但根据后来的解密文件显示,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在火力和兵力均占优势的情况下,仅以惨胜告终,伤亡甚至比日军还大。

与卢沟桥事变相似,诺门罕战役的爆发也是由一起突发事件引起的,也是日本关东军“以下克上”的经典案例。在战争爆发后,日军狂妄自大,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甚至连弹药都没有备齐,前线兵力也不充足,有很多参战部队还是边境巡防部队,并非精锐。但就是如此一支准备不充分的日军,却给予苏军以重创。

由于双方的战场位于平坦的大草原之上,苏军统帅朱可夫调来大量装甲部队,其中坦克数量更是有7:1的优势,但到了前线的苏军发现,日军根本不怕坦克。面对苏军的装甲部队,日军利用工事顽强阻击,并且多次在夜晚组织反击,用燃烧瓶击毁大量苏军坦克。

眼见在正面战场上无法突破日军防线,朱可夫紧急从欧洲地区往远东运送大炮军火,而为了调运军火,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快崩溃了。(为了压制日军,苏军调来大量机枪和火炮)

平心而论,在诺门罕之战中苏军完全就是用铺天盖地的火力把日军击退的。但面对战力爆表的日军,苏军的亡则大幅高于日军。据俄罗斯官方公布的数据,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伤亡共计2.5万人,而日军伤亡只有1.9万人。

在整场战役中苏军共计消耗弹药81000吨,而日军则因为轻敌,且当时日军的主力在关内与中国军队作战,火炮和弹药均储备不足,以至于最后被迫撤退。但是即便如此,日军步兵仍旧多次打退苏军装甲师的进攻,并多次与苏军发生肉搏战。

当时日军的单兵战斗力非常厉害,绝对不怵人高马大的苏军,在双方的刺刀较量中苏军更是彻底完败,不存在日军不敢和苏军拼刺刀的说法。

日军是二战时期最重视单兵格斗的军队,日军在二战初期时的兵员素质也非常高,格斗技术在各国军队中都是拔尖的。而且日本的三八式步枪也非常适于近战肉搏,该枪加上刺刀全长166.3厘米,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军日士兵的平均升高,这在肉搏战时很占优势。无论是美军还是苏军,日军都是敢于向前近战的。

(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皆是带刺刀冲锋)

不过碍于军事思想的落后以及国内资源的枯竭,日军非常轻视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的使用,直到战争后期才开始给前线部队配发冲锋枪。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大量使用汤普森冲锋枪和M3式冲锋枪,根本不给日军贴身近战的机会,而苏军也在1941年开始装备了大量波波沙冲锋枪。虽然日军也在同时期研制百式冲锋枪,但由于该枪造价十分昂贵,使得装备的数量并不多,这导致日军在战争后期经常遭到美苏两军的火力压制。

(百式冲锋枪,由于设计问题和造价高昂,该型冲锋枪只造了3万把,而相比之下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则造了600万把)


千佛山车神


你好,我是迷彩派编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日苏交战来看,主要集中于三次战斗,1938年的张鼓峰,1939年诺门坎,1945年八月风暴。其中八月风暴几乎不算真正的战役,就先说前面两次


1938-1939年,苏军装甲部队的坦克性能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优势,步兵交战其实较为频繁,特别是张鼓峰,日军经常利用夜间突袭,抵消苏军火力优势,而当时的苏军由于受到大清洗影响,无论指挥还是基层技战术水平都问题严重。反观日军,步兵的射击和拼刺技术卓越,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无论是张鼓峰还是诺门坎,很多资料显示苏军都很回避白刃战,也多次在夜间白刃战中吃亏甚至导致局部混乱。

而且当时苏军配备冲锋枪的比例远比卫国战争低得多,所以冲锋枪每每横扫扑过来要拼刺刀的日军也属于事实夸大。另一个误区是苏军人高马大,身体优势碾压日军,但事实上根据数据显示,当时平均身高最高的是德国党卫军某些精挑细选的部队,苏军的身高并不算突出,而且服役于远东的部队也并非精锐,有限的身高优势并无法抵消基本训练的差距,而且由于三八大盖的长度问题,在拼刺中是有优势的。


所以,苏军当时十分回避白刃战是事实,道理也很简单,现代化战争,刺刀和枪伤的比例才多少,能依靠火力解决为何不依靠火力,即使苏联步兵,也尽可能大量投掷手雷杀伤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