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Tips:下載【市值風雲APP】,精彩內容搶先看--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作者 | 扶蘇

前幾年,紅遍大江南北的電視連續劇《深夜食堂》,讓“吃夜宵”這件原本平平淡淡的小事突然變得充滿了意義。

對於風雲君這隻流浪都市多年的單身狗來說,下班之後回家泡上一碗老壇酸菜牛肉麵,再配上一瓶冰紅茶,一邊看電視機一邊大快朵頤,不失為生活中的一點“小確幸”。

不過,風雲君也曾多次在超市貨架前躊躇不定:這回是吃“康師傅”,還是吃“統一”呢......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一、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行業的“孿生兄弟”

歲月是把殺豬刀。遙想當年的風雲君,身材是多麼均稱窈窕,如今體重卻已上三位數......

康師傅(00322.HK)和統一(00220.HK),這兩個均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食品品牌,多年來一直是超市的“常青樹”,常年佔領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貨架,“雙雄”地位從被未撼動。

這兩個牌子,彷彿一對孿生兄弟,在食品種類上高度雷同:紅燒牛肉麵、老壇酸菜牛肉麵、冰紅茶、綠茶、茉莉蜜茶......

兩者在包裝上也總是極其相似,傻傻的風雲君傻傻分不清楚,還以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家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

雖然兩個企業都以方便麵和飲料的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但康師傅的營收規模卻明顯更大。2018年,康師傅的總營收為607億元,幾乎是統一(218億元)的三倍。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統一 2018年報)

雖然營收規模相差較大,但康師傅和統一作為方便麵和包裝飲料行業的前兩大品牌,仍值得我們作一個比較。

2013-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各自營收的CAGR分別為-3.7%和-1.4%,總體均出現下滑。

在2013-2016年的行業寒冬中,康師傅和統一的營收均出現連續三年下滑,但兩家企業受挫的程度卻明顯不同:其中,康師傅顯然更受打擊,特別是在2015年,康師傅的營收同比下滑11.1%,而統一僅同比下滑1.7%。

2017年,兩家企業走出寒冬,開始恢復增長。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的營收分別同比增長2.9%和2.2%,增幅相近。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總的來說,康師傅近六年來在營收增速上的表現要遜色於統一,這是為何?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二、方便麵業務

不妨先從康師傅起家的方便麵業務開始說起。

2013-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各自方便麵業務營收的CGAR分別為-3.8%和1.5%。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分別收入239億元和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7%和3.2%。

其中在2016年,兩者的表現迥然不同。當康師傅的方便麵業務大幅下滑10.3%時,統一卻迎來了8.6%的同比增長。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統一 各年年報)

背後的原因在於,這對“孿生兄弟”走的是不同的市場路線。

尼爾森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方便麵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幅明顯高於銷量同比增幅。這說明,提高售價已經成為方便麵行業的普遍趨勢。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ACNielsen)

如何才能提高售價呢?

顯然,對於產品高度同質化、單包價格通常為個位數的方便麵市場來說,商家想要直接把售價翻倍是不切實際的,像風雲君這樣的大眾(貧窮)消費者,只會以換個牌子吃的方式表示抗議。

推出口味不同、售價更高的高端方便麵產品,以吸引支付能力更強的消費者,是商家的另一種選擇。

不過,康師傅過去卻一直在走平價路線。直到2018年,康師傅還表示“仍將以大眾消費市場為核心,確保穩定增長源......”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從毛利率指標可以看到,除了2015年由於棕櫚油等原材料價格下跌導致毛利率提高外,2018年之前,康師傅方便麵的毛利率維持在30%以下。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2018年,康師傅才著手佈局10元以上的高端方便麵市場,得益於下半年新上市的多款定價較高的方便麵,其中包括四季度上市、售價近20元的“Express速達麵館”,康師傅當年方便麵的毛利率突破30%。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而康師傅的競爭對手統一,早在2015年已明確表示,要逐步跳出方便麵市場低價位、同質化的困局,從高價位方便麵市場中尋求更多的機會。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根據尼爾森的資料,2015年,統一的“湯達人”系列已成為5元以上高價方便麵市場中佔有率第一的品牌。

2016年,統一更是一鼓作氣,接連推出多款新口味的高價方便麵:“韓式辣牛肉湯”和“原盅雞湯”兩隻新口味的“湯達人”、售價5元以上的“都會小館”和“相伴一城”、售價20元以上的超高端系列“滿漢大餐”。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可以看出,統一近年來新推出的方便麵產品有個共同特點:一款更比一款貴。這讓窮矮矬的風雲君忍不住興嘆:這下關了燈也吃不起面了。

縱觀近幾年的財報,統一始終表示要堅持“價值行銷”策略。何為“價值行銷”?

以2017年報中的陳述為例,統一表示,要繼續改善產品結構,留強汰弱,聚焦主力品牌和主力口味,將行銷資源投入重點市場,打造強勢區域。

2018年,統一在年報中繼續表示,要“留強汰弱、聚焦推廣升級產品為主軸的運作策略。”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也許在“價值行銷”策略下,窮矮矬且吃不起高價面的風雲君,並不是統一最Care的目標客戶。

另外BB一句,在誰是目標客戶上,統一一貫拎得清。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2016年8月,統一在西南地圖推出新品種“藤椒牛肉麵”,進入辣口味方便麵市場。在“藤嬌”品牌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好評後,統一在2017年時才把這一品牌推向全國市場。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現在,容風雲君多喝幾瓶冰紅茶來壓壓驚。

三、飲料業務

2013-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各自飲料業務收入的CAGR分別為-3.4%和-3.6%。

與方便麵業務類似,兩家企業均在2014-2016年步入寒冬期。直至2017年,兩者的飲料業務收入才恢復正增長。

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的飲料業務分別收入353億元和1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和1.2%。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統一 各年年報)

尼爾森的資料顯示,與2017年之前整體銷量下跌的方便麵市場不同,我國的包裝飲料市場多年來均為正增長。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ACNielsen)

不過,無論是康師傅還是統一,飲料業務總體上均出現下滑。

背後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近年來市場上的包裝飲料種類日益多元化,以及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升級,主打“健康”概念的新品種如冷鏈果汁、益生菌飲料等受到追捧。

而康師傅和統一目前的飲料產品仍以常溫保存、耐長途運輸的傳統包裝飲料為主。

從康師傅主要飲料產品的市佔率指標來看,公司從2012年開始代理的百事可樂在可樂型碳酸細分市場保持著近50%的高市佔率,市場份額常年第一。

康師傅的茶飲料雖然在2018年仍保持著第一名的份額,但市佔率已從2013年的52%掉到2018年的42%。而果汁和包裝水的市佔率,則從2013年的均為第一名,分別掉到2018年的第二名(15.9%)和第四名(8.7%)。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康師傅、ACNielsen)

雖然,康師傅的飲料種類相當齊全,覆蓋即飲茶、包裝水、碳酸飲料、果汁、咖啡飲料、功能飲料和乳酸菌飲料等。

但康師傅仍表示,其飲料業務仍聚焦於滿足大眾消費需求的核心種類和產品,即以茶飲料為核心。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就包裝飲料市場來說,競爭品間的包裝、口味等同質化程度較高、產品容易被替代。

多年來,康師傅一直主推冰紅茶、綠茶、茉莉清茶等經典產品,並推出多種規格的飲用水以滿足大眾市場的不同需求,雖然將“大眾路線”貫徹到底,卻一直未打造出高知名度的中高價新品。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相比之下,將“價值行銷”策略同樣貫徹到飲料業務上的統一,在推出中高價新品的方面要大膽得多。

早在2015年,統一推出茶飲料新系列“小茗同學”,搶佔定價在5元及以上的茶飲料市場。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也是在2015年,統一的茶飲料收入佔飲料業務的比重迅速從40%提高到50%,與飲料業務的第二大產品——果汁產品,在收入佔比上逐年拉開差距。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兩家企業在業務上採取的是不同的策略:無論是方便麵還是飲料食品,康師傅都選擇深耕大眾市場,統一則早早開拓中高端市場。

而在財務指標上,兩者的表現又有何不同呢?

四、財務分析

1、盈利能力

康師傅和統一不同的產品和定價策略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毛利率上。

康師傅的毛利率常年要比統一低出3個百分點。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的毛利率分別為30.9%和33.5%。

對於飲料業務均佔營收過半的康師傅和統一來說,其毛利率主要受到大宗原材料採購價格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影響。

2017年,受到白糖、PET粒子和紙材等主要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的影響,走“薄利多銷”路線的康師傅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86個百分點至29.4%,為近六年來的最低水平。

統一的毛利率則在2015年同比大幅上升4.3個百分點至36.8%,除了由於大宗原材料採購價格下降外,更主要原因的是統一當年上市了多款新口味、定價較高的飲品,包括“小茗同學”、“如飲”和“彩虹瓶”阿薩姆奶茶等。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近年來,兩家企業均在不斷降低銷售費用。2013-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銷售費用的CAGR分別為-5.3%和-5.7%,銷售費用率也分別從2013年的29.3%%和21.1%下降到2018年的23.4%和19.5%。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近年來,統一推出的高毛利新品更多,對市場推廣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統一的銷售費用率一直高於康師傅。

但統一的銷售費用率明顯下降得更快。隨著公司包裝飲料業務的日益衰弱,統一也在年報中表明瞭要“謹慎理財、適當調節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的態度。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可見,年成不好的時候,大家都在儘量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在2015年之前,康師傅的淨利率要高於統一。2015年開始,統一得益於產品結構中高毛利產品的比例有所提高,其淨利率開始超過康師傅。

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的淨利率分別為4.5%和4.7%,均為近六年來的最高水平。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2、運營能力

在運營能力上,兩家企業的差距相當明顯。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的現金循環週期分別為-29天和5天。

現金循環週期為負,說明康師傅的回款能力極強,手頭總能保留一大筆運營資金。康師傅是如何實現如此高效的運營效率的呢?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數據來源:Choice金融終端,市值風雲)

從各項營運週轉指標來看,兩家企業最大的差異在於“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康師傅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比統一至少長了20天,且仍在不斷拉長。

畢竟,作為一家在國內方便麵市場和包裝茶飲料市場的佔有率均達到近50%的行業龍頭,康師傅在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中的話語權毋容置疑。

在存貨週轉天數上,康師傅也比統一短了10天,2018年,兩家企業的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為22天和33天。對於快消食品行業來說,要與同行拉開這樣的差距相當不易。

近年來,康師傅在全國不斷開設新倉庫,同時減少經銷商的數量、增加直營零售商的數量,不斷降低通路成本、簡化銷售渠道,是康師傅存貨管理能力之所以高效的重要原因。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3、資產負債率

2013-2018年,康師傅的資產負債率從53.4%輕微上升到55.4%,變化不大。

同期,統一的資產負債率從57.1%大幅下降到39.2%。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過去幾年,統一不斷降低總負債尤其是流動負債的金額。其中在2016年,統一以12.9億元的價格出售了所持有的今麥郎的全部股權,所得現金用來償還了大部分金融負債。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4、現金流和股東回報

2015年開始,康師傅和統一的自由現金流均轉負為正。過去三年,兩家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和資本開支金額的年變化不大,自由現金流狀況都已經較為穩定。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在股東報酬方面,康師傅回報股東的意願總體上明顯要高於統一。

2017年以前,康師傅每年支付的股息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比重在50%以上。相比之下,統一每年支付的股息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比重較為不穩定。

2018年,康師傅和統一分別支付了25億元和10億元的股息,分別佔當年歸母淨利潤的43%和60%。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結語

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個多年來始終佔據超市食品貨架的“孿生兄弟”,堪稱方便麵和飲料食品行業的“國民品牌”。

遙想這些年,一碗方便麵和一瓶飲料曾在多少個夜晚填滿了流浪在都市的風雲君空虛的胃,雖然在風雲君從“身材窈窕均稱”到“體重上三位數”的轉變上也同樣功不可沒......

好啦,終於寫完稿子的風雲君打算下班回去後,繼續吃泡麵、喝飲料。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郵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風雲APP

買股之前搜一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