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實打實幹活的同事離職了,老闆連談都沒談,一句挽留都沒有,你怎麼看?

畫者沈乾坤


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標誌,他不存在貢獻和情感,你就是一顆大力丸,資本家按照你的價值,花錢購買,僱傭雙方就是商品交易的完成。如果你認為你的價值被低估了,那你可以辭職,待價而沽。因為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裡,你即是商品,又是自由人。別抱怨,資本世界本身就是冷冰冰的,利益最大化是他的本質,什麼民主人權在資本面前都得彎腰臣服。


文學9443


我前不久就遇到了同樣的真實案例。去年年底,我所在公司一位業務骨幹要辭職,我作為人力資源總監,知道他離職的原因,就是因為看到同批來的同事提拔了而老闆沒有提拔他。我考慮到他雖然有些個性,但業務能力還是可以的,做做思想工作,極力挽留。

但這位骨幹氣呼呼的,以為我故意拖延他,自己拿著辭職報告找老闆。老闆頭都沒有抬就簽了,一句話都沒說。我疑惑地問老闆,老闆說,“心不在了,留之何用?”我明白了,就算你能力強、業務好,只用心飄了,老闆不會挽留,留下未必是好事。我覺得這位老闆挺大氣,也有格局,什麼人要客氣一下,什麼人要挽留,什麼人該走就走。

第一,老闆對離職的人說幾句客套話。是人之常情,但誰都知道這是客氣話,不能當真。有些老闆既然知道這是客氣話,乾脆懶得說了,強扭的瓜不甜,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你公司兩個實打實幹活的員工離職,老闆連句挽留的話都沒有說。一是這位老闆本來就不想留他們,二是這位老闆知道挽留沒有用,何必浪費口舌,三是這位老闆的心理優勢很強,遇到離職的人,不會妥協,否則,怎麼鎮住隊伍?如果挽留,就會給其他員工造成錯覺,可能會拿離職來要挾老闆,老闆乾脆直接封殺這種思想。

我們去年看過特火的電視劇,有一個橋段,老婆問高,他們反對提名祁,你為何要堅持提名呢?高說,如果他們一反對,我就妥協,我還怎麼用自己的人。大意是,我說了就要算,你們都反對,我也要辦成,以後你們就知道反對沒有用。這也是一種職場策略。

第二,職場上不要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分量。

最近流行一篇文章,就是不要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分量,需要借錢了,一個人都借不到;生病住院了,下屬們做鳥獸散;提職了,老闆都不挽留。說的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這兩位同事很失落,離職了,老闆連句客套話都沒有說,可見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不過如此。既然你們要離職,而且是突然的,給工作造成了被動,老闆心裡本來就不爽,再加上你們倆高估了自己在老闆心中的分量,所以,你們很難受,覺得老闆人情淡薄、覺得自己受到傷害。

其實,往好處想,這也是好事。老闆這麼狠心,你離職也痛快,離職之後,你也不會後悔,因為你知道你沒有退路,老闆也不待見你,以後就好好努力,做出樣子吧。有時候,人受到不公平的委屈,往往能堅定自己離去的信念,能強化自己的奮鬥儀式感,我非要做出樣子來,給你們看看,今天你們瞧我不起,明天讓你們高攀不起。

第三,最後講點大道理:你們眼裡的實打實,可能與老闆心目中對你們的要求有差距。什麼叫實打實?顧名思義,就是按部就班。在老闆心中要思考,你們是不是創造出新價值?也許在老闆心目中,你們並不是老闆想要挽留的人。

實打實幹活,這個詞,是個中性詞。正面的,就是認真負責;負面的,就是按部就班。如果你們從事的是程序性工作,實打實幹活,就是優秀的表現。如果你們從事的是創造性的工作,實打實是前提,關鍵是要開拓新局面。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們這兩位實打實的同事,老闆想用好,不用等你們辭職,可能就提職加薪了。老闆用人也要用在當時,該及時鼓勵的要及時鼓勵,該提拔的時候要提拔,老闆知道用什麼辦法留人,不留你們,主要原因還是你們不夠那個分量而已。


職場火鍋


這太正常了,而且,本來就應該如此啊。

先說個我自己的經歷吧,我是個創業者,帶過很多新員工。其中有一個員工A很聰明,悟性很好,他畢業就進了公司,我把他當徒弟帶,悉心相授,毫無保留,給他開的工資也是新人中最高的。

去年某一天,A突然跟我說,要辭職,同時表示,希望週末就走(當時大概是週三)。

老實說,員工辭職很正常,但他要走,還走得那麼突然,我很詫異。

於是我找他私聊,問他,是什麼原因想走,是對待遇不滿,工作安排有意見,還是別的原因?

他搖頭,都沒有,只是想歇一歇。

雖然覺得惋惜,但我知道強扭的瓜不甜,還是在次日就爽快給他辦了手續。

A走時,我坐在辦公室,默默看著他,看他是否會過來道個別。但自始至終,他都沒朝我看一眼。且人還沒出門,就退掉了公司所有群。我點開他微信,發現他還直接屏蔽了我看他朋友圈的權限。

之後,公司有個員工截圖給我,是A發的朋友圈。我這才知道原來他是找到了新的工作,公司規模比我這小破公司大,他覺得更有前途,所以才匆匆離開的。

我們從此再無交集。

其實,人往高處走,良禽擇木而棲,這種道理我當然懂,也表示支持。唯一稍微寒心的,不過是他走時那決絕的態度。

我以為他至少會過來道個別,畢竟我對他真的付出了很多心力,當徒弟一樣培養,但原來在別人心裡,我不過只是個負責發錢的老闆罷了。

這件事讓我認識到,以前的我,真的是想多了。

可能在多數普通員工心裡,老闆這個詞,不過等同於資本家、剝削者,甚至是王八蛋吧。

就像我現在寫這篇,也一定會有人噴我:員工離職就兩個原因,錢拿少了心委屈了,人家為什麼要走呀?顯然是你對別人還不夠好啊,自己反省吧!

無所謂的,我並不指望破除這種隔閡,這也不是本篇的重點。

我們要首先釐清一個核心點:老闆和員工到底什麼關係?

好聽點,叫契約關係,直白點,就是利益關係。

你付出勞動,我購買勞動,雙方形成價值交換。雙方都覺得值,這層關係就能延續,但凡有一方覺得不值,這層關係就會終止。

在這種情況下,我仔細回想,真心覺得A做得沒錯,是我自己想多了。同時,我也覺得題主的老闆做得也沒錯,畢竟,談什麼呢?有啥好談的?就跟談了就能挽回啥似的。

實打實幹活,難道不是本分麼?

題主專門用了“實打實”這種詞,背後似乎隱含著非常憤懣不滿的情緒:天哪,老闆真不是東西,連“實打實”幹活的員工要走都不肯做做樣子,真的令人寒心!

不好意思,我想說的是,如果老闆每月給你們結算的工資也是“實打實”的,幹活實打實難道不應該?

去飯館吃飯,實打實花98塊點一盆水煮魚,結果上個比拳頭還小的碗,碗裡就兩片魚,你不考慮跟店家拍桌子?

實打實是本分,如若不然,你這兩個同事等不到自己提離職,該早被老闆開除了。

離職的人,真的在乎老闆的挽留麼?

我自己離過三次職,創業之後,也送別過很多員工,從我個人見解看,幾乎沒人在乎老闆挽不挽留。

因為離職這件事,除了個別人會衝動行事,多數人做出這個決定時,早就是個深思熟慮的結果。

這時候,你真的在乎這層所謂的客套和禮貌麼?

還是都省省吧,畢竟彼此心裡,都心知肚明呢,是吧?

該交接交接,該祝福祝福,大氣點的一起吃頓飯送一送,足矣。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兩個同事有今天的遭遇,很可能就是因為其自身存在嚴重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容我在此不客氣地說一句“活該,這可能是自作自受”!

我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自認為是技術大牛的同事老夏,為人自信、高傲,自面試那一刻開始,就給了老闆一個很好的印象,老夏進來後,老闆還特地跟我們部門開了一個會,說老夏是這個領域的專家,讓大家以後多向他學習,老夏當時也不謙虛,嘴上說:“沒問題,當然沒問題”,後來老夏也的確很努力,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不過,因為在後來的一個項目上掉了鏈子,出了一個低級的錯誤,暴露了他有一些致命的短板,當時還因為他這次過錯,令公司的一個項目直接失敗,投入的300多萬元也扔到了水裡,一年下來沒賣出去多少臺,當時的老闆也非常惱火,每次見到老夏都沒有好臉色,後來,老夏因為待不下去只能另謀出路,跟老闆提出離職那一天,老闆只淡淡的說了一句:“好啊,把工作交接好”,結果老夏一出老闆辦公室,老闆就打電話給律師,“密謀”給老夏籤一份競業限制協議,老夏很傷心,覺得老闆變心了,進公司的時候是對他尊敬有加,是何等的風光、何等的重視,而如今,人未走茶就涼了!

為什麼老闆的態度轉變這麼大呢?為啥老闆連一句挽留都沒有呢?或許大家都猜到了,因為老夏活該,剛開進公司的時候老夏牛皮吹得太大,但結果自己的表現卻差強人意,讓老闆覺得有種被騙的感覺,所以,不挽留他一點都不意外,還巴不得他早點走呢。

兩個實打實幹的同事離職了,老闆連談都沒談,一句挽留都沒有,這是為什麼?

一、可能就如我同事一樣,一開始吹牛皮吹得大大了,但能力卻跟不上你的牛皮,那老闆當然會很討厭你了,覺得被你騙了,覺得工資給高了,那老闆當然內心不爽啊,那離職不找你聊一下、不挽留一下就不足為奇了。

二、可能這兩人的職位低微,對老闆來說重要性不高。老闆一般都很忙,不是所有員工離職都跟別人談一下、挽留一下,請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是不是自己職位低微、業績平平,所以沒有進入老闆的“法眼”?是不是自己跟老闆之間隔了好幾個領導?如果是,那不找你談、不挽留你也不足為奇。

三、老闆是個不愛做表面功夫的人。員工一旦提出了離職,可以說十有八九是鐵了心要走的,既然如此,老闆有什麼必要找他們談話呢?為何還要假惺惺地挽留呢?即便把對方挽留下來了,但內心始終是有芥蒂的,那既然如此,很多老闆就會認為沒有必要找離職員工談話和挽留了。

四、這個崗位的可替代性高。有些崗位沒什麼技術含量,一旦發佈招聘信息,就可以立即收到無數求職者的簡歷。另外,接替你工作的新員工讓老員工帶上幾天就能上手了,像這種崗位的人員離職,是不需要老闆找你談的,也是不會挽留你的。

最後我認為,既然都決定要走了,心已不在此,何必還在意老闆挽不挽留呢?即便老闆真的挽留你了,即便也給你加薪了,但這樣勉強留下來會有好結果嗎?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心裡感受好一點,你將別無所獲,所以,完全沒必要耿耿於懷!


設計製造迷


我們公司是做進口設備的,2014年公司業務大爆發,業績1.4億,其中上海辦(三個業務員)就貢獻了一半。結果老闆剋扣提成,臨時改變提成計算方法(本來是利潤10%,改成業績2%),然後提成基本都變成一半左右。結果,導致那年的銷售狀元拿了提成就辭職了,自己單幹,2015年初就幹了一個項目(大概人民幣300多萬),另外兩個一看,緊跟著就辭職了,分別都單幹了,結果他們三個那一年總共幹了大概4000萬,公司在上海又招聘了三個新人,那一年上海辦業績500萬不到。關鍵還導致了北京總公司最厲害的一個業務員和成都辦大區經理辭職單幹,那兩個人那一年分別做了1000萬和2000萬。整個公司2015年業績對外宣稱6000萬,實際上不清楚,接下來的一年到現在,每年的業績,老闆從來不公佈。另外,聽說上海那個第一個走的業務員,2017年在上海次最繁華的街區買了寫字樓!

看大家挺喜歡這個故事的,就再把後面的故事的發展補上。2015年,老闆肯定是跟那幾個辭職單幹的火拼,竭盡全力想遏制他們,但是發現作用非常小,公司原來的客戶,有一部分只認原來的業務員,另外一部分,無所謂,你們公平競爭,結果那幾個業務員出去後都做的很不錯(做進口設備貿易的,也不需要多大的技術,得客戶者得天下)。有一個小插曲,第一個辭職的那個銷售狀元,當時乾的很猛,老闆遏制不住,就威脅他,說是要找人把他做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發的短信)。結果那傢伙報了案,還把老闆的短信內容給所有的客戶看,並且給所有還在公司的員工發了老闆的短信內容和他報案的登記編號!!這一招作用大家可想而知。當時公司最大的兩個客戶就在那個業務員手裡,關係極鐵,後來發展到我們公司接手這兩個客戶的業務員連門都進不去(我們的客戶都是大型企業,要進門,必須打電話叫客戶出來接進去)。後面還有一小段,大家如果有興趣,後面再補充。

第三段,題外話:看很多人提出了一些問題,順便解答一下(我也不是專業的網絡寫手,就是前天晚上頭條推送這個問題給我,隨便寫寫,沒想到大家還喜歡看,那就再往下寫寫,想到哪就寫到哪,水平有限,大家將就著看,但事情絕對是真事)。

我們這個行業相對來說屬於偏門,市場容量不是非常大,相對來說項目週期比較長,從跟進到成單兩三年都正常。偶爾碰見個一年半載成單的就是撞大運了。15年那幾個走了的業務員自己單幹籤的合同都是他們在公司的時候已經跟蹤的,等於活生生從前老闆嘴裡搶肉吃,老闆快氣死了,想了很多辦法阻截,作用都不大(我聽公司一個老技術人員說的,那段時間他感覺老闆都快崩潰了,整天從各地傳來的都是項目被撬的消息,而且我還聽說,老闆自古就有剋扣提成的毛病,但是更早的業務員提成上吃虧了,都是選擇跳槽,像這次這種一大幫子辭職單幹的,還是頭一次,老闆沒有心理準備,有點不知所措。他還叫我期望別太高,公司講的跟實際能拿到的最多也就是二比一的關係)。2015年公司不是把提成從利潤的10%改成合同額的2%了嘛,那時候那幾個業務上的大咖已經走了,後面的業務員提成只跟合同額掛鉤,不跟利潤掛鉤了,老闆發現,2015年不但業績下滑的厲害,更要命的是利潤率也下來了,於是2015年底把提成計算改成了合同額的1%-2%,具體是幾個點,按照利潤來說,具體利潤是多少,只有老闆和少數人(比如負責籤合同的文員)知道。2015年之前的業務員都是知道設備底價的,從那之後,老闆堅決杜絕業務員知道設備底價(主要還是怕了,防止後面的業務員做大了,學前面那幾個人的樣子,單幹)。

上面說的基本上都是2014、2015年的事情,那幾個業務骨幹走了之後,又上來一批新人,再講就是這幫人的事了。

第四段,番外篇。五一假期最後一天了,沒想到大家評論這麼多,還有人疑問,我們老闆這種做事方式,怎麼成老闆的?還有就是公司怎樣堅持下來的?我這裡就補充一下老闆的發家史(這一段我不是親歷者,所以沒法把事情敘述到具體的時間)。

前面有幾個概念先鋪墊一下,我們這個行業有三個分支的領域,姑且稱為A.B.C(請大家諒解,有些東西我不方便直接說的很具體)。A的技術難度小於B,B小於C。國內也是從易到難發展的,越到後頭客戶數量越少,但是客戶實力越強。

我們老闆九十年代初本科畢業(大學能排進國內前三十名),進去國企幹了幾年,後國企效益不好,就出來到一個外企(很小的外企)做業務,這個外企做的就是A行業的一個輔助小東西,但是用量比較大(他們的業務,不直接做客戶,說白了他們就是做渠道管理,管理代理商的,我們一般意義上的銷售,他是不怎麼懂的)。那時候適逢國內A行業大發展,所以效益不錯,做了幾年,老闆眼瞅著他下面的代理商發了小財,就出來自己成立了公司,做了代理商,就代理那個小東西(當時股東一共三個人,另外兩個都是他原來在國企的同事,後來由於各種原因,其他兩個人退出了,這中間肯定少不了陰謀論,但是我不是非常清楚這一段,這裡就不寫了,反正後來公司就變成他一個人的了)。就以這個小東西慢慢開始,在A領域慢慢有了客戶,就開始也代理A領域的其他設備。公司第一個走的業務員就是這個時期(不是前文提到的那幾個,這個比他們更早),當時公司一個業務員平均一年也就大幾十萬,好一點的一百多萬,結果有一年有個業務員(還是個女的)做了700萬,乖乖,嚇人啊,當時提成上就剋扣了,後來這個女的就跳槽到其他公司了,據說做的也不錯,但是對公司造成的影響很有限。

再後來A領域逐漸飽和,代理商也多起來,生意就慢慢不行了,老闆就想進入技術難度更大的B領域,但是B領域當時國內剛剛發展,已經有一家代理商長期耕耘B領域,很難插入。碰巧有個機會,國外有一個廠家,做B領域的一個最關鍵的(全自動)設備,但是當時國內全部都還是手動設備,自動設備的價格是手動設備的近乎20倍,能不能做的起來,誰心裡都沒把握。老闆分析覺得有可能,試試也無妨。就以剛才說的那個自動設備為突破口,大力進入B領域,鋪墊了兩三年,效果還不錯,結果就是2013年開始起飛,2014年爆發了。再後來就發生了一開始講的事情。結果2015.2016兩年,業績下滑很厲害。自動設備效率非常高,一般客戶都不會購置非常多臺,技術門檻又高,本身能做這個的終端客戶數量就少,所以市場起來的快,飽和的也很快,再加上骨幹業務員的出走,更可怕的是那個國外廠商跟我們公司搞嘣了,公司跟那幾個單幹的業務員搶單的時候,廠家是向著那幾個人的(跟原廠弄嘣,原因很多,就不贅述了,提一點,廠家管理中國市場的是一個新加坡人,說到這裡,懂行的就應該能猜出這裡邊的緣由了)。

沒辦法,2016年老闆又開始把更多精力挪到C領域。到目前為止,公司三個領域都還在做,精力大概80%在C領域,15%在B領域,5%在A領域。

一個在公司幹了很多年的人(他是老闆親信,老闆的毛病他非常清楚)告訴我,不管老闆有多少毛病,但是人家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結合國家政策,判斷出行業趨勢,然後敢於進入新領域,這不是簡單說說這麼簡單,前期市場鋪墊,要投入很多人力和資金的,而且投入了,誰也不敢保證一定能見到效果。(當時公司做A行業時候的很多競爭對手,現在還是隻在A行業,已經是夕陽了,做起來很費勁,大部分都是不瘟不火)。

彩蛋(哈哈,我也趕個時髦),第三段結尾我講到,2014年底2015年初,好些個銷售大咖出走單幹了,公司又新進來一批新銷售,再講就是這幫人的故事了。(這段寫了一個多小時,費勁啊!)


山顛40


本人一個月前離職,從事餐飲行業,上一個工作我做的是副主管位置,下面管著一群人幹活,上面要應對領導的安排,本無可厚非,可是我們部門領導把她女朋友帶裡面來做,別人忙的要死,她在玩手機,別人做事在旁邊指手畫腳,別人做完事還要來幫她做事,如果不幫立馬喊領導,我們這位領導說出一堆屁話,只能妥協,這樣的後果導致天天在招人,有很多工資也不要就走了,裡面的故事太多了說不完,只能說個大概,我在裡面辛辛苦苦的工作,工資不高,事情多,因為領導是我朋友我也不計較,可是他竟然在我後面捅我刀子,回家結婚回來連一顆糖也不給我,而且在別人面前說我的工作能力太差,我直接辭職一個月時間,我們部門十個人我走了半個月裡面的人有一半工資不要跑了,然後也說是我在後面搗鬼,搞他,人心隔肚皮呀,我在他這裡上班工資也就5700拿到手也就5500,我出來後直接找了一個工資1萬待遇很好的店,我只想說用你的實力打看不起你的人臉,你的努力不會讓你白費,有本事有技術走到哪裡多不怕!5年前他還是我介紹進來的,裡面的關係我可以隨時搞走他可是我沒有因為他是我朋友雖然在他嘴裡屁多不是,不管你在哪裡工作,不要讓老闆或者領導瞧不起,我們也是有骨氣的



點點沁意


很正常的,現在很多老闆都是換了人才知道以前的員工有多優秀。像我之前上班的一個小企業,廠裡所有的機器和產品需要我調教才能生產,老闆和老闆娘老說我這個不好那個不好,老在我面前說誰誰的技術好,水平高,聽煩了然後做到年我辭職了,第二年老闆去請了他以為技術好最好的那個人,結果才發現比我差了好多,不到一個星期就把人辭了,後面陸陸續續有換了好幾個,都是平時覺得水平還可以的,結果就是呵呵,找了一圈發現每一個靠譜的,後來其他同行的老闆帶著老闆娘到我家裡找我說情,要我過去,給我漲工資,我沒去,畢竟人都是有尊嚴的,據說現在倒閉了,因為長期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員。


天空146819502


正想辭職就給我看到這個提問,我也來簡單說兩句吧,我進入現在公司已經四年多了,當時去的時後做家用淨水器的,我進入做工業水處理設備,當時去的時候是15年的時候,有一個工程銷售總監,一個民用銷售總監,他們當時底薪6000,還每人配一個蘋果新上市的手機,我去的時候1800元一個月,我們部門是獨立出來的,我做網絡營銷主管,直接給老闆彙報工作,當時部門有六個人,我負責管理。

1、資源配置方面

公司沒給我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所有的知識資源都是我自己學習的,我所有的客戶前期我談的,最後都交給其他人,項目最後什麼情況我也不清楚。

2、資料資源

才做工業設備這一塊,沒有圖片,沒有文字介紹,沒有技術介紹,只有一個沒排名的網站,而且網站排名都沒有,現在做的項目也多,但是也沒怎麼提供過什麼資料。

3、制度方面

當時公司沒業績,我安排我們部門人員提前半小時下班,下午晚半小時加班,公司慢慢也業績了,我就搬到離公司遠的地方入住了,公司交通不方便,偶爾遲到,扣的錢比上一天班的工資都要多,但是公司所有的人都有理由不打卡,只有我打卡。

4、薪酬問題

底薪從1800漲到3000,提成從以前的100萬業績的2.5%降到現在的1.2%,現在接千萬的項目都很正常的,現在帶的新人底薪3000跟我一樣,發工資一般都是拖到2個月,有時拖4個月也是常事。

5、企業營銷策劃

開始我以設備引工程項目,他們說要做項目,好吧,我做項目營銷,他又說做設備,我每年接小設備都很多,但是老闆說“不做,太小了不賺錢”,我就呵呵了。

6、廣告投入

寧願花幾十萬開的沒有意義的發佈會,也不會投入產品研發方面,去年開個商業發佈會投資了30萬,最後接了兩個項目,而且這兩個項目都是都是第一個項目引進的,當然第一個也是我接的,現在錢沒收完,當然提成一分也沒給我。去年我這邊付費推廣花了3萬多,拿到了差不多2000萬左右的業績。

7、老闆的格局

我老闆常說“你格局觀不行啊,沒框架思維啊”,我只想說沒業績,沒錢,格局不能當飯吃啊,而且提的我很多方案都給我否定了,他覺得我這方面沒能力,但是往往過一段時間又重新提我提過方案執行。

8、業績情況

公司沒有一個銷售人員,一年的業績差不多3000萬左右,網絡部提供90%的業績,很多不是網絡部,但是也跟網絡部有關聯的,當然網絡部17~18年只有我一個人,現在公司在西南地區跟有名氣的一家公司。

9、不必要的資金浪費

花幾十萬整個發佈會,本以為可以做廣告宣傳,我文案做好了,最後來一句發佈會的東西只能內部宣傳,連企業官網都不能發,這就牛逼了。

總結:現在是打算把新人帶出來,就辭職了,跟這個老闆幾年了,確實感覺累了,想休息一下,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優秀的那一個,反正對的起自己的那份工資,也讓他企業基本上走上了正軌,但是再跟下去,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了,其實工作可以用耍朋友來概括:有一方付出很多,有一方不理解,那也是分手的結局了!


螞蟻速度


我一開始工作的時候,大家喊著_我們是工廠的主人,要把工廠當做自己的家。後來大家發現我們只是奉獻,領導才是家的主人,大家也就慢慢明白了。現在大部分的外企私企民企都是個人的私有財產,你越踏實努力,越說明你愚蠢,也說明你沒有一技之長。我在國企幹了10多年,現在在外企幹了15年了,深刻感覺到_無論你多麼有能力,你乾的多好都是應該的,一旦出現問題,你就是罪過。你如果委屈,辭職了,人家的工廠照常運行,沒有誰地球都照常轉。所以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千萬注意安全,不要出現受傷,對家庭負責,多學點知識,一旦被辭職能夠迅速找到工作,也是為家庭負責,千萬要知道自己是家庭的寶,家庭的支柱,在單位僅僅是一顆可有可無的小草。我的感覺那兩個辭職的踏實幹的員工,辭職後找工作不容易,因為估計他們就是操作工。


老頑童180025465


我的一個互聯網作者,2004年創辦了一個公司,年營收1個多億,公司有100多人。其中有一批和他打天下的元老,和他私人關係也不錯。

有一次我們喝酒,聊著聊著,他突然感慨的說,那個羅XX自己提出辭職,真讓他送了口氣,多給了兩個月工資,大家好聚好散。我就很奇怪了:這些老員工都是財富啊,你為什麼不挽留一下呢?

他說了很多,其中一些是牢騷話,總結幾點就是:

(1)10多年來,公司業務轉型很大,羅XX跟不上公司變化,最後只能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看在元老的份上,還不能給太低工資。

(2)他還是挺規矩的,沒有拉幫結派,這方面老闆比較放心,但是工資每年都會增加,因為他年限長,公司比同級別的人高很多。沒有不透風的牆,其他員工口頭不說,但是覺得不公平。

(3)最初的幾個元老,有些離職、有些升級到關鍵崗位,工資比羅XX還高一些,羅XX心裡也不平衡,有時候找老闆抱怨幾句,弄得雙方都不太愉快,但是面子上也不好太僵。

正是這些原因,老闆其實是盼著羅XX自動辭職的,這下他終於達成所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