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人打你,就打回去”,爸媽要讓孩子知道善良是有度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丨福林媽咪

之前看到一個短視頻,裡面的主角是小女孩和自己的爸爸。

女孩爸爸去觀看女兒的校園表演,卻看到女兒被同伴推倒在舞臺上的一幕。

在帶著女兒回家的路上,爸爸詢問女孩子怎麼回事。

女兒解釋說那個同學經常推她。

經常被推,女兒卻從不反抗,這讓爸爸覺得很不可思議,詢問女兒,

“老推你?你怎麼不反抗?”

可接下來,女兒的回答卻讓爸爸很意外。

“因為你不讓我反抗,你說我應該跟她和平解決。”

這時候的爸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明白自己也許是自己的教育方式讓女兒受到欺負。

“孩子,有人打你,就打回去”,爸媽要讓孩子知道善良是有度的

於是,女孩爸爸就要求女孩,下次再有這樣的事情,女孩可以反抗,用“暴力”解決。

果然,在接下來的一次表演中,那位同伴又想去推到女孩,可這次女孩並沒有任由她欺負,反手就將同伴推倒在地。

對於孩子受欺負這樣的事情,很多爸媽都會說:“沒事兒,小孩子嘛,吃虧是福,受點兒委屈沒什麼的。”

可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在吃了虧,受到所謂的“委屈”後,那些欺負孩子的同伴,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甚至會變本加厲的屢次欺負孩子。

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對孩子受欺負的這件事,堅持的看法和給予的建議就是,“打回去”。

“在中國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先讓孩子自我反省,這反而縱容了一些不良行為,最終導致校園暴力事件不斷髮生。”

孩子受欺負,往往有些爸媽會要求孩子善良一點,原諒那些欺負自己人。

然而,原諒那些欺負自己的人,他們就不會再欺負人嗎?

教會孩子善良很可貴,可是要教會孩子怎樣善良,這才是爸爸媽媽真正要教給孩子的。

善良必須有,但是,當孩子面臨這樣的情況時,爸媽就應該告訴孩子,要適當的收起自己的善良。

“孩子,有人打你,就打回去”,爸媽要讓孩子知道善良是有度的

1、自己經常被欺負,勢力相對較弱

“地位”懸殊,勢力相差很大的情況,如果孩子被欺負,很明顯就是對方故意的,那孩子就算如何原諒,如何善良,也得不到對方的一絲“感激”。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的一個小夥伴李江。

當時的李江因為爸媽離婚,跟著媽媽生活,所以總是給人一種孤寂的感覺,而就是這樣孤寂的感覺,讓周圍其他的孩子認為李江很好欺負。

於是,李江就經常被一群孩子嘲笑,甚至有時候還會被打幾下。

我們其他一些同學看不下去,就問李江怎麼不知道反抗,可是李江卻說,“我媽說,善良的人才不會去計較別人的錯。我是善良的人,所以我不跟他們計較。”

就這麼著,李江隔三差五的受欺負,終於在自己的鼻子被打流血後,他開始反抗,把其中一個欺負他的同學的鼻子也給打流血了。

“我都原諒他們多少次了,可他們還是欺負我,那就別怪我不善良了。”

說來也怪,自從他把別人的鼻子打流血後,李江就沒再受過欺負。

爸媽要告訴孩子,面對那些比自己勢力強的人,如果他們欺負自己,那對他們的善良就會成為展示自己軟弱的表現,只會給他們提供繼續欺負自己的“藉口”。

2、周圍環境對自己不利

“孩子,有人打你,就打回去”,爸媽要讓孩子知道善良是有度的

善良的孩子,在表達自己善良的時候,是不太會注意周圍環境的,而這周圍的環境有時候,會因為孩子的善良而變的危險。

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素媛》,就是因為小女孩兒的善良,這才給女孩兒帶來了顛覆未來的“災難”。

下雨天上學的路上,撐著雨傘的素媛遇到一個請求幫助的“大叔”。

“大叔”要求借用素媛的雨傘,而小素媛當時也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緊接著下一個鏡頭,素媛就遇到了慘絕人寰的傷害。

如果,當時素媛的爸媽能告訴小素媛,有些大人尋求幫助是有目的的,尤其還是在周圍沒有其他大人在場的時候,小孩子更應該學會保護自己。

雖然說世界美好的事情有很多,但是爸媽還是有必要告訴孩子要學會保護好自己,注意身邊潛在的危險。

3、別把善良浪費在不懂感恩的人

人們常說,“善有善報”,但是,如果遇上不知道感恩的人,我們給予他們的善良就是被當做是理所當然的。

之前有一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富貴人家,一直幫助一家貧窮的人。結果,有一次因為天氣乾旱,富貴人家的收成不好,自然的給貧窮人家的糧食也少了很多。

可貧窮人家卻覺得富貴人家小氣,家有餘糧,就是不捨得多給他們,於是貧窮人家就到處宣揚富貴人家的小氣,最後兩家的關係也鬧僵了。

本來富貴人家是出於善良才幫助貧窮人家,可是貧窮人家卻沒有感激之情,甚至還在詆譭富貴人家。

對於這樣不知道感恩的人,善良反倒會“助力”他們不感恩的行為。

爸媽都習慣給孩子展示世界的美好,而我們更應該告訴孩子要學會保護自己,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有力的保障。


孩子生下來就是孩子,可我們生下來並不是父母。從備孕到孩子成長,寶媽會遇到很多問題,加入圈子,你能向育兒專家提問,還可以和其他寶媽交流,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媽媽的自我修行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