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有八景,最有名的当属“鹅池洞”。曾以“鹅池春水”的美丽景色,倾倒了多少迁客骚人而流传千古,也以“鹅池洞担水不用舀”的军事民用双重功能而功勋卓著。
在历史的变迁中,鹅池洞虽然受风蚀雨刷和地震兵燹的破坏,失去了昔日的美丽容颜,庙宇楼阁已经坍塌在滚滚风尘之中,但鹅池古洞尚存,与苍松劲柏一道,依然见证着当年的辉煌盛况。时至今日,任然是人们纷至沓来、访古寻幽的最佳去处一。
《庆阳县志》记载:“鹅池洞在县府东南城下。洞下有一泉与东河相通。昔日泉内水波涟漪,清澈见底,四季不涸。洞外春和景明,杨柳成荫,为城内一游览胜地。”鹅池洞由上洞、中台、下洞和取水底洞四部分组成,相传是周先祖不窋养鹅的地方,所以叫做鹅池洞。
景区内现存遗迹,唯鹅池古洞尚存,与几棵古柏见证着沧桑巨变。 昔日池水涟漪,四季不涸,翠柏森立,杨柳成荫,与周祖陵和药王洞养生小镇隔河遥望。
走进洞内,洞壁由河卵石箍成拱形,此洞为鹅池洞上洞,因为山洞不是直线延伸的,所以站在洞内上端的地方,只能看见少许出口处的光景,会有种曲径通幽之感。脚下的洞道由条形石块铺成台阶,5级为一组,层层下延,曲折幽暗,全长58米。洞内因为特殊的构造夏季清凉,在洞内行走,可以去摸摸鹅卵石壁,历史的年轮似乎就在指尖转动。
出了洞口,就是中台了。中台为一块居于城墙半腰间的多边形平地。在靠鹅池边沿处有一六柱三间双重檐式鹅池亭,当年中台之上,亭台楼榭,殿宇轩阁,香火袅袅,游人如织。
此处还是庆城有名的“庆台寒雪”胜景,此处落雪整冬不化,成为庆城居民及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观景咏雪的佳地,冬季如果来此,会别有一番风味,立于亭中,说不准还能激发咏雪抒怀的灵感呢。在此亭中,微风习习,眺望远处,药王洞养生镇全景尽收眼底。在与鹅池亭相对的方向,是一壁城墙。
“洞下洞”石洞底部,洞内光线阴暗,空气潮湿。洞顶由历朝各代不同时期形状各异的青砖分段箍拱而成,两侧则从砂砾层挖出的。坚硬的岩层,青砖的箍顶,看得出来古人为挖鹅池洞付出的艰辛,也反映出不同时期日月沧桑变迁,朝代轮回更替;随着每段洞顶坍塌加固,洞底水涨水落湮没掏深,洞天建筑风格工艺各异,箍拱层次错落,各具特色,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建筑风格不同。其尽头凿有方形水池一口,即“鹅池春水”池底与东河贯通,便取水
洞底碑文中记载: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宋庆历七年、宋熙宁元年、明正德九年、嘉庆二十年和清代乾隆、光绪等年间都曾加固和修缮。据史载,唐代庆州知事李克新首次扩建修葺,凿洞使柔远河与鹅池相通,用于城防取水,以免城中军民水荒。在底洞南壁,遗存有宋、明、清时期的摩崖石刻7方,著名的有嘉靖王荩“观鹅池诗“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