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魚
咱們讀歷史要集中注意力,不然一不留神就被繞進去。我們歷史書上、野史演義裡有很多語言陷阱,大家要留神:
清軍不等於八旗兵,元軍不等於蒙古兵,金軍不等於女真兵,遼軍不等於契丹兵,後唐軍不等於沙陀兵......
就像現在網上總有人喊萬惡的滿清製造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血債累累。但你仔細看看,他們這幫玩意也挺嚴謹,都在這玩語言遊戲,這些人都說“清軍”屠殺了多少多少人,但他們絕對不說是八旗軍殺了多少人。因為稍微有點常識就會知道,製造屠殺的,是李成棟為首的明朝的降兵部隊。
清朝初年,在前方打江山的是李成棟、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這些人。製造屠殺的也都是這些人。這些人屬於“清軍”是確鑿無疑的,肯定不是八旗軍。但是網上的段子手,拿傻子刷流量的,就在這裝糊塗,天天的“清軍”多殘暴多血腥,然後偷換概念,把清軍換成八旗軍,再推理出少數民族多野蠻,欠了大漢民族多少血債......一天到晚的騙傻子,拉仇恨,刷流量掙錢。
完顏阿骨打時期,女真族崛起,最強盛的時候也就“女真兵過萬”,那時候的“金兵”就是一萬多人,橫掃中國北部。但後來到了蒙古崛起,金兵有多少人?幾十萬。這是女真族繁衍出來的後代嗎?不是。這時候的金兵,中原漢人是佔了主體。
遼軍也是一樣,契丹人也是少數民族,但遼國大軍也是幾十萬,這裡面北方的漢人還是佔大多數。飛虎子李克用的沙陀兵通常就幾百人,騎兵特種部隊。到他兒子的時代,後唐軍也是幾萬,十幾萬,接納了漢軍。
中國的少數民族政權崛起,部隊在1萬人,2萬人的時期,那是他本民族的人。超過5萬,就是吸收了周邊的其他民族。超過8萬,10萬,想都不要想,漢軍肯定是大多數。
征討日本的元朝部隊,跟橫掃歐亞的蒙古軍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元軍,是一支多民族聯軍。
征討日本時,元朝的皇帝是忽必烈。這時候蒙古帝國就已經分裂了,忽必烈領導的大元只是蒙古帝國的一支。他手裡的純蒙古部隊,也就是蒙古人的四分之一唄。這是他的家底,命根子,是留在身邊看家的。
忽必烈手下有一部分色目人,就是西域人,數量不多。
他最核心的部隊是北方的契丹、女真和漢人。但這些人被統稱為漢人。後來,契丹人以及留在中原的女真人也的確是跟漢人融為了一體。留在塞外,或者是元朝時,跑回塞外的女真人才在幾百年後再次崛起。
北方漢人,著名代表就是張弘範,這些人是元軍的主體。最後,是南宋滅亡,收編過來的南軍。南軍的數量也不少,10幾萬。
元軍的另外一部分組成是:高麗。高麗在歸順元朝以後,忽必烈把女兒嫁給了高麗國王。高麗國王是大元皇帝的女婿,說實話,這是高麗國王歷史地位最高的時代。所以高麗國王對老丈人也是感恩戴德。忽必烈要打仗,高麗是鼎力支持。反正打仗死的都是老百姓,只要大元皇帝高興,他高麗國王的日子就差不了。
高麗緊鄰日本,它的造船技術當時還很好,所以,忽必烈征討日本,高麗是很重要的一環。
雖然忽必烈的部隊的的確確的叫“元軍”,但成分非常複雜。這裡面佔最大部的是南軍,十幾萬。然後有漢軍10萬。高麗軍5萬。蒙古軍4萬5。而且這只是大體的分,咱們上面說了,漢軍就包括漢人、女真人和契丹人。那個蒙古軍也是雜牌,是色目人和蒙古人組成的,然後色目人本身也是來自西域各個部族,蒙古人也是各個部族。
元朝這樣的一支聯軍,戰鬥力跟成吉思汗時期的“純”蒙古騎兵是絕對不能比的。
有不少人說忽必烈征討日本是故意輸,就是想讓南軍和高麗軍都死掉。這恐怕是不可能的。理由只有一個:“丟人”。當皇帝你也得要政績呀,對不對?打了勝仗,征服了新的領地,是皇帝的榮耀。輸了,不但是恥辱,關鍵這是要寫進史書的。開戰打輸了,丟人現眼,被記載到歷史裡,讓後代幾千年的人嘲笑,忽必烈能故意幹這賠本買賣嗎?真想消耗掉南軍,解除威脅,直接派漢軍上不就完事了。
這樣一支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忽必烈幾百年前的苻堅在淝水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像打頭陣的高麗、南軍,本身戰鬥力就不強,然後也談不上戰鬥意志,壓根也不想打。忽必烈在主觀上可能沒故意的讓這些人去送死,但執行起來還是有這個效果的。
我覺得忽必烈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下手早了。他手下的部隊乃至於老百姓,還沒有“融合”,沒有已經成為一家、一國人的感情。打仗不會團結,也不會賣命。打起來,也只能是推諉,磨蹭,混日子......
要是換成鐵木真的部隊,哲別帶2萬人、者勒蔑帶2萬人,在日本登陸,估計也就打下來了......
攻打日本的不是蒙古大軍,而是中國的多民族聯軍。
中國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為中國的皇帝叫天子,站在法理角度,中原的漢人以及周邊的民族都是“天下”的人民,都在天子的管轄範圍內。中國的軍隊從古至今,絕大多數的時候也都是多民族部隊。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金、契丹、元、清......即便是明朝,大明朝成祖朱棣也是靠著蒙古朵顏三衛的騎兵打下的江山,最後也是蒙古將軍滿桂崇禎年在北京城外跟八旗軍浴血奮戰,直到犧牲。
曹操、劉備,以及當時的其他諸侯,手裡也都有少數民族部隊。
兩漢,邊境有少數民族的部隊在執勤。秦,你可以查到義渠。戰國時期的趙國國君,母親就是戎族......
銳視覺何老師
忽必烈開始只是想讓日本承認朝貢關係,向自己稱臣。但日本當時執政的鎌倉幕府斷然拒絕了要求。史書記載,忽必烈前前後後一共派四次使者前去都失敗。
1.第一次,1226年秋天,忽必烈派遣使節向日本通報了新朝在中國建立的消息,並請他們向新皇帝進貢,並命令高麗人負責幫助使團渡過海峽。但是高麗人卻試圖勸阻師團放棄使命,警告他們說,日本列島附近的海面風急浪高,氣候惡劣,非常危險。這種情況使團放棄的使命。
2.第二次 ,1268年,忽必烈再次派遣使團前往日本,這次高麗人非常合作。但日本人並不歡迎蒙古使團。日本當時執政的鎌倉幕府斷然拒絕了蒙古使者的要求,並遣送蒙古使者回國,連隻言片語也不做回覆。
3.第三次,1271年初,忽必烈再次派遣使團帶著同樣的信息赴日。負責護送蒙古使團的高麗人秘密地警告日本人,他們將面臨蒙古人的軍事威脅。可是日本人再次拒絕了蒙古使節進入王庭。
4.第四次,1272年忽必烈派特使趙良弼前去。同年10月,趙良弼到達九州島東岸並登陸。讓他覲見日本天皇的要求被粗魯的拒絕後,他發出了最後的通牒:日本天皇只有兩個月的時間對忽必烈的信函作出反應。最終日本天皇和幕府拒絕作出妥協。
以上四次,通過外交途徑失敗且日本人態度傲慢,忽必烈決定動武力征服日本。結果大家都知道失敗,總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1.盲目的相信通過外交手段能夠讓日本屈服 ,給了日本大量的時間,準備戰爭,錯失了突然襲擊的機會。
2.沒有應對海洋性氣候的經驗。
3.蒙古軍隊主要還是靠騎兵在陸上稱霸,沒有成熟水師。
4.實際上蒙古的,即忽必烈即位後蒙古帝國走向分裂。
5.受限於中亞的蒙古貴族挑戰他的權威,無法集中兵力東征。
(更多故事,關注小林學歷史)
小林學歷史
神風敢死隊是在這一次大戰打出名的,在海上有“神風”助攻(颱風救了日本人)。
龘穀小聖
蒙古人在陸地厲害,日本人在海上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