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杜甫草堂,落成1200多年,游人成群拍照不断


四川号称天府之土,适宜居住之外,自古以来名胜古迹也有不少。1980年,不少游客就来到当地一处景点,旅游观光。门庭低矮,绿树成荫,什么地方这么吸引人呢?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大诗人杜甫当年在四川的居住之所,修建于761年,原称成都草堂。因为杜甫当年曾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而有杜工部一称。80年代的杜甫草堂内,一块牌匾上赫然写着工部祠几个字。落成1200多年后,游人络绎不绝,前来瞻仰纪念历史上这位心忧家国天下的大诗人。

图为草堂内悬挂着的杜甫画像,代代传承,画面略显老旧。安史之乱,杜甫流落四川,在朋友的帮助下修建此落脚之地。先后居住四年左右,虽然远离战火,可是心忧家国关心民生的济世胸怀依旧,前后在此创作了240多首诗歌。《三吏》《三别》等名作更是脍炙人口。


80年代来此旅游的日本游客,或站或立若有所思。杜甫在世之时,声名并不显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明显更胜一筹。可是心系现实,以诗记事的现实主义诗风,赢得了诗史的称号。后来声名远播,对中日两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年随父母来此缅怀伟人的小学生,白衬衫蓝裤子穿着凉鞋。这身行头现在很少见了,以前可是不少小娃娃心心念的帅哥打扮。社会上工作的大人们多数也这么穿,套个西装拿个皮包的形象无人不知。

一家几口来此旅游,站在景区内来了一张合影。老奶奶一身装扮很是熟悉,当年爷爷奶奶一辈儿多数如此。杜甫后来病逝之后,草堂几经辗转,五代时期诗人韦庄寻得之后,重新修建得以保存。此后明朝弘治年间,清朝嘉庆年间,先后两次重修,奠定了今日杜甫草堂的样貌。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加上历史大诗人的情怀,每年到这里的游客数不胜数。镜头下合影的父子,就是当年为数不多留下来的旅游照之一。时至今日,杜甫草堂人气不减,依旧是四川旅游不可不去的一个景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