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天京是怎樣被攻陷的?

劉曉亮


1862年3月15日(同治元年二月十五日),曾國荃由安慶出發,沿長江北岸東進,先後攻下無為州、巢縣、含山、和州、並與彭玉磷的水師配合攻佔蕪湖、金柱關和東、西梁山等重要關隘。

5月28日(五月初一),曾國荃部佔領天京西南郊的戰略要地秣陵關;次日,又佔領大勝關和三岔河,這是湘軍的重要糧道;30日彭玉麟率水師八營佔領江心洲、蒲包洲,深入到天京之護城河口。曾國荃的陸軍倚護水師駐紮雨花臺。

那麼,問題來了,曾國荃到底率了多少兵力包圍天京城?

根據曾國藩在《官軍水路並進疊克要隘駐軍雨花臺折》中說:“此次水路兵數僅逾二萬”。克曾國藩在同治元年五月十七日的《近日軍情片》中又說:“此次兵僅萬餘屯紮南面一遇”。這前後矛盾的數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很正常,因為急功近利的曾國荃出兵並未按照原計劃,曾國藩還沒有部署完成對天京的進攻,曾國荃已經一路直逼天京城了。所以老曾一時半會沒弄清楚雨花臺湘軍兵力也實屬正常。這也從側面證明,安慶之戰後,太平軍在長江一線的兵力十分薄弱。

天京城郊18000湘軍扛太平軍四次主動進攻

曾國荃陸師在進入天京秣陵關後,計前隊十二營,總共十八營,按照湘軍編制,每營500人,十八營共9000人,再加上少數親兵,所以湘軍陸師總共不超過萬人。而負責保護糧道、保證交通接濟的彭玉麟水師一共十八營,按照湘軍水師編制,合計9000人,所以水陸倆師共計18000人,王定安《湘軍記》說:“國荃合水師不滿兩萬,孤軍深入”。這是符合實際的。

誰又能想象,最後的決戰,並沒有動輒十幾萬的兵力規模,湘軍僅僅出動了水陸兩師合計18000人!

6月8日,洪秀全命令兩萬太平軍,乘湘軍營寨未成,竭力猛攻,傷清軍營勇數十人,擊斃遊擊劉永祥。這是天京太平軍在無外援的情況下,企圖用守城兵力打擊湘軍,結果失敗,退回城中。

7月忠王李秀成派遣胞弟六王宗李明成從蘇州率軍數萬回援天京,火器對轟,互有傷亡,湘軍驍將、提督銜記名總兵張勝祿中洋槍死掉。

7月12日,對王洪春元自浙江回師,合天京太平軍共約4/5萬人,分二十餘支,猛烈攻擊雨花臺曾國荃部,清都司鄢蘭亭被擊斃。

7月20日,輔王楊福輔清自皖南寧國、廣德率領兩萬餘人回援天京,聯合城內太平軍,卷旗息鼓,夜襲清營,被湘軍劉連捷、朱洪章等擊敗。

這四次戰役,太平軍總兵力在十萬人作用,每次人數都超過曾國藩部兵力人數,但,這四次戰役,都沒能把湘軍驅逐於天京城郊之外。

十五王進援天京

當湘軍曾國荃進駐雨花臺後,天王洪秀全以天京危急,於六月初一日三詔,要忠王李秀成回師解救天京之圍。李秀成於6月22日召集聽王陳炳文、幕王譚紹光、那王郜永寬、孝王胡鼎文、航王唐正才、相王陳潘武(這麼多王!)等於蘇州會議,共商解救天京之圍。

8月6日,李秀成又召集好多王(反正基本都是王,在歷史上沒留下什麼名聲,所以這裡就不寫出來了),在蘇州開會,李秀成提出了“如欲奮一戰而勝萬戰,先須聯萬心而作一心”的團結號召,於1862年9月14日統帥十三王的兵馬,從蘇州出發,進援天京。

那麼,十四王的總兵力規模多少呢?曾國藩在《彙報軍情請調多隆阿軍回皖折》中說:“李秀成率十餘皖賊更番猛撲雨花臺營盤”,再加上後來侍王李侍賢率部“三、四萬由浙江赴援金陵”,所以加起來合計二十萬。

這時的湘軍圍師又多少兵力呢/

《湘軍志》中說曾國荃不滿三萬,但這種說法實際上是誇大了曾國荃剿賊功勞的說法。因為曾國荃本部可能是沒有3萬,但大體已經達到三萬,同時還有曾貞幹從皖南進入天京江東橋一帶,保護湘軍圍師的糧道5000人,以及曾國藩先後調集的增援部隊,最後再加上水師10500人,所以湘軍水路師應為5萬人。

太平軍以二十萬之眾攻打湘軍5萬人,以4:1的絕對優勢發起了對湘軍的猛烈攻勢,從10月12日起,一直打到11月26日,歷時46天,雙方打得精疲力盡,最後太平軍主動撤圍,忠王李秀成入京,侍王走東壩、小丹陽一帶。

這次雨花臺的天京解圍戰役,太平軍傷亡不過6、7千人,湘軍的傷亡大致5千人,雙方損失兵力相當,好似不分勝負,打了個平手,實際上是太平軍大敗。二十萬人攻擊五萬人,4:1的優勢,歷時一個半月而不能勝不說,同時也沒有摧毀敵人的主力,也米有將敵人打退出天京城郊區,戰爭目的一個都沒達到,實遺無窮後患,最終導致天京的最後失陷。

忠王李秀成進北攻南的慘敗

太平軍雨花臺主力戰失敗後,李秀成奉詔渡江“進北攻南”,也就是“圍魏救趙”之計,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解天京之圍。

1863年2月27日,李秀成帶著20萬太平軍訓讀攻佔江浦和浦口,然後經巢縣、無為州、廬江、舒城進到六安州,然而當太平軍大舉渡江後,湘軍繳獲太平軍文件,曾國藩洞悉了李秀成出兵的目的,於是老曾親自坐守安慶,積極佈防,飛調各路援軍堵截李秀成西進去路。

李秀成兵分三路猛攻六安州,遭到湘軍強烈抵抗,於是撤軍到壽州,再折回天長,因雨花臺失守,奉詔回京。然而,到了5月27日,湘軍水師和陸師會合攻陷江浦、浦口,截擊尚未渡江的李秀成。李秀成遭到湘軍艦船千艘大炮不停地轟擊,太平軍傷亡慘重。

李秀成的“進北攻南”計劃,大批軍隊在安徽的長江以北,匆匆忙忙地繞了個大圈子,沿途被殺死、餓死、溺死者各以萬數計,真把太平軍拖垮了。根據李秀成自己說:“此舉前後失去戰士十數萬人。”渡江回到天京時,“總數不及一萬五千人”,

李秀成的這一戰役,使得太平軍主力喪失殆盡,從此,太平天國再也派不出強有力的部隊來解救天京之圍了。

天京城郊的激烈戰鬥

到了6月時,曾國荃圍師兵力增至4萬人,7月,鮑超、蕭慶衍兩軍渡江駐紮天京神策門外沿江一帶,於太平軍在儀鳳門、太平門一帶發生激戰。

8月,曾軍攻佔天京東南印子山,佩王馮真林壯烈犧牲。忠王率洋槍隊萬餘人出城反攻,被湘軍擊退,梯王練業坤戰死。

9月,上方橋是太平軍東南隅糧道,蕭慶衍3500人,逼近太平軍軍壘,熊登武登三營1500人築六壘截太平軍後路,湘軍以多圍少,採取各個擊破之法攻佔上方橋。之後天京城西南隅要隘江東橋,在半個月之後,也被湘軍佔領。

10月,朱洪章八營湘軍從金柱關返回,順道佔領天京西南至博望鎮。

11月,蕭慶衍等部湘軍攻佔上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諸石壘,熊登武攻佔方山、土山、接著,蕭部65000人與趙三元所帶領的馬步九營佔領秣陵關,陳湜所帶之八營佔中和營。自此,天京西南和東南郊盡為湘軍所佔領。

12月,曾國荃圍師已增至5萬人。李秀成派3萬人守孝陵衛,朱洪章部偽裝成太平軍,由雄黃鎮繞道孝陵哇喔,太平軍不知虛實,被襲擊喪失營壘十餘座。孝陵衛既失,湘軍開挖長壕以為合圍之勢,從七甕橋至孝陵衛,長三十里,以四十八營(24000人)分防之。

1864年2月,李秀成從太平門赴丹陽、句容陸運糧食至江邊,夜間用小船運送到天京城內,當地官紳向湘軍告密,朱洪章帶兵三營伏河堤,太平軍倉促遇敵,棄糧逃走,損失糧米3000石,之後,湘軍多次阻截,太平軍合計損失糧米4萬石,傷亡萬餘人。

之後的5個月內,雙方進行反覆爭奪戰,其中以太平軍傷亡最大,而湘軍也損失了4000餘人。到了1864年7月19日,湘軍用地雷轟塌太平門城牆二十餘丈,朱洪章率部四百人首先登城,天京遂陷。


坍塌的歷史觀


天京是太平天國的都城,也就是現在的南京,當時稱之為江寧。太平天國盤踞天京長達11年之久,修建了富麗堂皇,雕樑畫棟的天王府,東王府等諸多王府。由於太平天國實行聖庫制度,所有繳獲的財物都要上交聖庫,民間傳聞天京城內金銀如海,遍地珍寶。

對清廷來說,攻破天京既意味著剿滅發逆,犁庭掃穴,又可收繳其財貨,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因此,自1861年9月安慶被攻陷後,克復天京就成為朝野上下最為關注的要務,兩江總督曾國藩有意讓曾國荃立此不世之功。曾國荃,綽號“曾鐵桶”,意思是說他能把城池圍得鐵桶一般,滴水不漏。他是曾國藩的九弟,也稱曾九帥,曾老九。1862年5月,曾國荃率陸軍3萬餘人,彭玉麟率水師1萬人進抵天京,陸軍紮營雨花臺,水師封鎖護城河口,將天京南北鉗制住。洪秀全急得跳腳,一日連下三道詔書,嚴命正在向上海進軍的忠王李秀成率部回援天京解圍。

李秀成迫於無奈,在蘇州召集諸將,率侍王李世賢、護王陳坤書等13王,集結30萬大軍,兵分兩路回援天京,在雨花臺附近與曾國荃部激戰46天,差一點攻破湘軍營壘,被拼死抵抗的湘軍擊退,最終功虧一潰,下令撤退。隨後,李秀成奉洪秀全之命渡江北進,想用“進北攻南”的策略迫使曾國荃撤圍,沒想到皖中各地缺糧,太平軍餓死數萬,被迫折往蘇州。曾國荃採用步步為營的方式,逐步拔除城外的太平軍營壘,日日緊逼。回到天京的李秀成坐困愁城,心急如焚,苦勸洪秀全棄守天京,讓城別走。不料,洪秀全拒而不納,聲稱“朕之天兵,多過於水”,讓李秀成自行選擇去留。1863年6月30日,湘軍水師攻陷位於長江航道中的重要軍事據點九洑洲。陸軍紮營雨花臺,封鎖南門;佔領江東橋,堵死西門;掘長濠於東門外,北面沿江的下關江面,也被水師控制,形成四面合圍之勢。天京糧道斷絕,徹底淪為一座孤城。

天京城內餓俘遍野,李秀成奏報“合城無食,男婦死者甚眾,懇求降旨,應何籌謀,以安眾心”。洪秀全別出心裁,發明一種叫“甜露”的東西,其實就是用野草做成的糰子,眾臣勸說此物不可食,洪秀全卻極富大無畏精神,說“做好朕先食之”。天京城高池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修築,又稱石頭城。城牆高大厚實,用糯米汁加石灰勾縫,堅不可破。天京城外的據點只剩下位於鐘山南麓的天堡城和地堡城,位於山頂的叫天堡城,位於山腰的叫地堡城,兩堡互為配合,防止當時的平射炮向城內轟擊。曾國荃採用人海戰術,不惜一切代價攻佔兩堡。

1864年正月十七日,天堡城率先被湘軍攻陷。四月十九日,帶頭吃甜露的洪秀全病死,傳位於長子洪天貴福,稱幼天王。五月二十一日,地堡城失陷,湘軍火炮可直接轟入城內。在炮火掩護下,湘軍李臣典派人在太平門附近挖掘地道,直通城牆底下。六月十四日夜,地道挖通,填入六百餘袋火藥,準備黎明點火,發動總攻。曾全荃召集部將,排定順序,以朱洪章部為先鋒,李臣典緊隨其後,其餘各將依次從缺口處突入城內,迅速控制各道城門。

隨著一聲悶雷般的轟天巨響,太平門附近的城牆被揭開一道二十餘丈的缺口,湘軍潮水般從缺口處湧入城內,被太平天國盤踞達11年之久的天京被攻陷。按不成文的規矩,城破後三日內將士可任意劫掠,天王府,信王府,勇王府這三處城內財寶最多的地方被一搶而空,湘軍人人喜笑顏開,金銀財寶一擔擔從城內挑出,最後一把火把幾處王府燒了個一乾二淨。


清廷終於接到了曾國藩發來的報捷奏報,可一直關注的幾個問題卻令人大跌眼鏡。曾國藩稱“歷年以來中外紛傳,逆賊之富金銀如海,乃克復老巢而全無貨財,實出預計之外”,又稱“破城後偽幼主積薪宮殿”,全都是欺上瞞下的假話。不久,時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奏報幼天王洪天貴福一行潛入浙江湖州,曾國藩為此大丟顏面,曾左不和亦由此開端。


歷史茶坊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標誌著運動失敗。



天京保衛戰是 太平軍為保衛首都天京,在1862年至1864年進行的防禦作戰。 安慶失守後, 陳玉成受到革職處分,坐守 廬州,1862年5月放棄廬州北走 壽州,被 地主團練頭子 苗沛霖誘捕送往清軍 勝保大營,6月4日在河南延津遇害,年僅26歲。 陳玉 成的犧牲和廬州的失陷,使太平軍在 皖北的防務瓦解。 太平天國只能依靠 李秀成等新開 闢的蘇浙根據地支撐危局

湘軍攻陷安慶後, 曾國藩即設大營於此。同治元年 正月初一(1862年1月30日), 清廷任命曾國藩為 協辦大學士,仍統轄蘇、贛、皖、浙四省軍事。曾國藩立即籌劃以東 徵金陵為主要目標的全盤軍事行動。具體部署是: 曾國荃部自安慶沿長江北岸直趨金陵; 曾貞幹部由 池州攻 蕪湖; 彭玉麟等率湘軍水師沿江而下,配合兩岸 陸師行動並負運輸接 濟之責; 鮑超部由贛入皖,攻 寧國府; 左宗棠部攻浙江,李鴻章部 淮軍攻上海周圍的太平軍,爾後西進。



1862年3月,曾國荃部離開 安慶東下,拉開進攻天京的序幕。各地太平軍在敵人的 全面進攻下節節敗退。5月,湘軍攻佔當塗、蕪湖、板橋、秣陵關、 大勝關、三汊河。5 月30日,彭玉麟率水師進泊金陵護城河口,曾國荃部直逼 雨花臺,曾貞幹也率軍趕到。 天京處在湘軍直接威脅之下

湘軍迅速進抵天京城下,大出洪秀全意料。洪秀全於是一日三詔催促李秀成從上海 前線回援,李秀成只得停止進攻上海,退回蘇州,派一部分兵力趕回天京加強防務,自 己則仍留蘇州。


10月13日,天京外圍的攻守戰開始。李秀成率軍與天京城內守軍配合,對湘軍發起 猛攻。湘軍堅壁固守。11月3日,太平軍集中力量攻湘軍東路,轟塌曾國荃雨花臺營附 近的湘軍營牆兩處。湘軍拚命抵抗,太平軍往返衝殺五六次,終不得入。太平軍又用地 道向敵進攻,敵人以挖對挖,每挖通一處地道,或燻以毒煙,或灌以穢水,或以木樁堵 洞口,使太平軍的地道連連失效。

11月26日,李秀成、 李世賢圍攻雨花臺曾國荃軍營月餘不下,只得下令撤圍。李世 賢率部退秣陵關,李秀成率部入天京。至此,13王回援天京的作戰完全失敗。

天京解圍戰失敗後,李秀成被“嚴 責革爵”。不久,洪秀全責令他領兵渡江,西襲 湖北,企圖調動天京圍敵。1862年12月,第一批太平軍數萬人從天京 下關渡江,佔 含山、 巢縣、和州。1863年2月底,李秀成率第二批部隊渡江,並於3月佔浦口,4月佔 江浦。

進入皖北後,受到湘軍節節抵禦,屢攻不克。進至六安後,正值 青黃不接,糧食奇缺, 加之敵人防堵甚嚴,李秀成遂放棄原定進軍計劃,於5月19日撤六安之圍,折往壽州, 隨即東返。這時,圍困天京的湘軍已增至3萬餘人,並於6月13日佔領了聚寶門外各石壘。 洪秀全又急令李秀成速回天京。6月20日,李秀成率部由九洑洲南渡抵京。

南渡過程中被湘軍炮火打死和因飢餓而死者甚眾,渡至南岸進入天京城內的太平軍 不到1.5萬人。6月25日,湘軍又攻陷江浦、浦口,30日陷九洑洲,太平軍又損失2萬餘 人。至此,長江北岸完全為清軍佔領。太平軍實力則進一步削弱,天京解圍的希望也更加渺茫





與此同時,蘇浙戰場也在淮軍、 洋槍隊、左宗棠部湘軍的進攻下趨於瓦解。 湘軍於1863年6月底攻破九洑洲,控制了長江北岸後,鮑超部南渡,紮營 神策門 (今 中央門)外沿江一帶。9月,曾國荃部攻佔天京城東南的上方橋和城西南的 江東橋, 11月上旬又連續攻佔了城東南的上方門、高橋門、雙橋門、 七橋甕以及秣陵關、中和橋, 太平軍在 紫金山西南的要點全部失守。

1月25日,曾國荃進扎城東 孝陵衛。這時,湘軍已攻陷天京外圍的所有城鎮要點, 天京城只有 太平門、神策門尚與外界相通。外援斷絕。李秀成於12月21日向洪秀全建議, 鑑於湘軍壕深 壘固,圍困甚嚴,天京又內無糧草,外援難至,不如讓城別走,遭到洪秀 全拒絕。這樣,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最後一線希望喪失了


(曾國荃)

1864年2月28日,湘軍攻佔了紫金山巔的天保城。3月2日,曾國荃部進駐太平門、 神策門外,完成對天京的合圍。

 曾國荃部合圍金陵之後,曾於3月14日用雲梯攻城,但未得逞。4月開始,在朝陽、 神策、金川門外挖掘地道十餘處,準備轟塌城牆,太平軍一面組織力量從城內對挖,進 行破壞,一面構築月城,以便城牆轟塌後繼續組織對抗。

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說自殺),終年51歲。此後,天京人心愈加不穩,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忠王李秀成執掌。

7月3日,湘軍攻佔天京城外最後一個據點地保城(即龍脖子),從而能夠居高臨下, 監視城內動靜。湘軍在龍脖子山麓修築炮臺數十座,對城內日夜轟擊,壓制太平軍的炮 火,掩護挖掘地道。同時,在龍脖子山麓與城牆間大量填塞蘆葦、 蒿草,上覆沙土,高 與城齊,為攻城鋪平道路。半個月後,湘軍攻城準備基本完成

李秀成見湘軍攻城在即,於7月18日深夜,選派千餘人偽裝湘軍,衝出城去,企圖 破壞太平門附近的地道,結果被湘軍識破,只得退回城內。 7月19日晨,湘軍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齊集太平門外。

中午,湘軍用地雷轟塌城牆。湘軍蜂擁而入。太平軍紛紛以槍炮還擊,雖給敵人以 重大殺傷,但沒能擋住湘軍的攻勢。與此同時,湘軍水師各營會同陸師奪取了水西、旱 西兩門,傍晚前後,天京全城各門均為湘軍奪佔

李秀成於19日晨自太平門敗退後,即回到天王府,獨帶幼天王,由數千文武護送, 奔向旱西門,企圖由此突圍出城,結果為湘軍陳湜部所阻,只得轉上清涼山。入夜,折回太平門,偽裝湘軍山缺口衝出,向孝陵衛方向突圍。不久,李秀成與幼天王失散,便 分道奔逃。7月22日,李秀成在方山附近被俘。8月7日,在寫完供詞後,被曾國藩殺害, 年僅40歲。城內守軍與入城湘軍展開巷戰,大部戰死,一部分自 焚,10餘萬人沒有一個投降的。


天京的陷落,標誌著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

天京保衛戰歷時3年,調動使用兵力數十萬而終於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戰略上說,天京失陷是太平天國領導人奉行消極防禦 戰略思想的必然結果。天京被圍時,洪秀全雖然提出過西襲湖北計劃,但李秀成執行不力,沒能達到預期目的,最後還是困守 孤城,等到湘軍完成合圍時,洪秀全仍然拒絕讓城別走的建議,致使錯過了撤出天京以圖再舉的最後沉會。從作戰指揮上看,前敵諸將協同不夠,沒有形成集中統一的領導, 仍然是 各行其是。所有這些,都和太天國後期政治日趨保守和腐敗息息相關,最後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


老張是個小人物


自從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出走四川后,盛極一時、佔據東南半壁的太平天國就正式步入衰落了。

天國早期,有東王楊秀清和翼王石達開,可這兩人:一個被殺一個出走後,晚期的太平天國就靠著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支撐著了。

當時的太平天國,軍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但無奈天國內部政治混亂,小人當政

老話說:最堅固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太平天國也是這樣的情況,本來石達開轉走四川后,牽制了閩浙川一帶的大批清軍,給了天京一個很好的喘息機會,李秀成和陳玉成攻破清軍重建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可是經過了東王楊秀清弄權、北王韋昌輝專政和翼王石達開出走三件大事的打擊,天王洪秀全再也不相信異姓將領了,而是大力起用同姓宗親。這其中除了一個幹王洪仁玕還算有點本事外,其他的如安王洪仁發、勇王洪仁達等,都是酒囊飯袋之輩,卻偏偏執掌中央大權,處處鉗制在外浴血奮戰的李秀成等人。

這種情況其實和三國時期蜀漢末年政治局面一樣:大將率兵在外,不受朝廷信任;奸臣宦官弄權於內,自顧自己利益。洪仁發和洪仁達這兩兄弟,除了頂著個天王洪秀全哥哥的名號之外,剩下的本事就是搜刮民財了。


即使在天京被曾國藩重重包圍之際,他們依舊不願放下手中的金銀財寶,他們給洪秀全出了個餿主意,不讓他讓城別走,再開闢新的根據地,然後繼續納妾斂財。就算在天京城餓殍遍地,內憂外患之際,這兄弟兩還是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公元1862年,苦守安慶數月的英王陳玉成被俘殺,年僅二十六歲,天京西南屏障全數落入湘軍手中,忠王李秀成只能把已經為數不多又士氣低落的太平軍分佈於南京周圍據點。但面對如洪水猛獸般奔湧而來的湘軍,李秀成的這點軍隊也只是做無謂的抵抗而已,天京周圍據點相繼陷落。

公元1863年,蘇州守將慕王譚紹光被手下殺死,天京東部屏障失守,公元1864年,李鴻章的淮軍攻破常州,天京南部屏障沒了。至此,天京陷入四面包圍境地。在被包圍了一個多月後,天王洪秀全病逝,臨死前交代才十六歲的兒子洪天貴福為第二任太平天王,俗稱“幼天王”。眾人繼續苦守一個月後,天京城破,李秀成保護著幼天王出逃,企圖逃亡江西再北上,開闢陝西政權。

天京城破之時,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悉入於湘軍,而金陵永窮矣。諷刺的是,太平天國最後的抵抗力量,居然是一支數千人的女子部隊,當然這支部隊最後也是被如狼似虎的湘軍所吞沒。

而在曾國藩和曾國荃在進入天京之後,看到的是一座座金山銀山和富麗堂皇的天王府,此外還有一個因圍城而一個月只能用野草充飢的洪秀全屍體。最後曾國藩下令把洪秀全屍體裝入大炮中,轟的一聲,威脅清廷十餘年的洪秀全,頓時成為四處飛散的血肉。

至於那兩個禍亂朝綱的洪仁發和洪仁達,前者死於亂軍之中,後者被凌遲處死,而他們收刮來的財產和妻妾,則全由曾國荃和湘軍受用了。


一貳一橙


太平天國天京是在內訌當中失和,被清軍抓住戰機,由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圍困天京。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飢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

天京淪陷始末

1、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後,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石達開被迫率數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慶。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

2、1862年12月,李秀成奉命北渡長江。同年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1863年12月4日,蘇州守將譚紹光被部下殺死,蘇州失守。1864年5月11日,常州失陷,太平軍守將陳坤書被俘犧牲。

3、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圍要塞盡失,並苦缺糧食,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飢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 湘軍攻破天京後太平軍放火燒城,湘軍在大肆搶劫後也到處縱火。


胖陽胖陽


龍脈不濟,風水不存,天官大印封頂,難以成形,此乃始皇所為,眾人可知,秦始皇北築長城,鎮我九州龍脈,什麼意思?就是讓北龍之氣不能外延至朝鮮半島,和日本,明白不?幾千年後對我中華會有滅頂之災,秦始皇命人築長城,萬里之餘,壓龍脈之氣,使氣不長遠,然不能使其完全斷絕,斬斷龍脈,必遭天譴,

同樣,派術士壓制分散南幹龍之龍氣,使其幾千來難以成形,所以中國南方的政權都不長久,太平天國洪秀全沉迷酒色,不知北伐,實亡於自已之手,大清只不過加劇了他的滅亡過程,中國只所以大一統,都是秦始皇定的根基,我們應該感謝秦始皇,沒有秦始皇就沒今天之中國,斬龍斷,逆天而為,只為中華,想的幾千年以後的中國,中國不可撼動,中龍之興,氣之長存,所以中國為什麼幾千來沒有改變,雖有風雨,但大一統無可撼動,南北之地終會統一,就是秦始皇壓制北南幹龍的風水所制,此舉千秋之功,萬古偉業,秦氏可滅,中華族群不可滅!秦國可滅,但中國不可滅!始皇帝偉哉!千古一帝,偉哉!


小小楚狂人


天京是怎麼被攻陷的,可以說是一步一步的積累的吧。到了最後徹底淪陷的時候,真的是四面楚歌了,即使是神仙怕是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積重難返

首先可以看到實際上在天京事變之後,太平天國的下坡路就已經停不下來了,楊秀清被殺,石達開被迫逃出了天京,太平天國的三王的失去可以說是損失極大,而太平天國運動的轉折點也就是在此。


後來李秀成北渡長江,而李鴻章呢一舉拿下了蘇州,漸漸的局勢就更加的惡劣了,然後太平天國開始面臨著糧食還有其他等等各方面的挑戰,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攻陷天京

太平天國運動的轉折之後,局勢的下降可以說是十分明顯,但是他們做出的反應還真的讓人失望,即使是清政府現在被罵成了這樣,但是他們還有著自救運動,但是反觀太平天國呢?這個時候竟然還在大舉的搞自己的特權。



到了1862年的時候,曾國荃就開始攻打天京,三面設圍,只留下東北角,真的是有些四面楚歌的意思了,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可以說將整個天京就這麼給圍住了,關門打狗之勢已經行成。


一天兩天,他們可以防得住,但是一年兩年呢?最後可以說天京算是被活活耗死的也是可以的。


眾森淼


太平天國天京是在內訌當中失和,被清軍抓住戰機,由李鴻章攻江蘇南部,左宗棠攻浙江,圍困天京。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飢後病逝,幼天王洪天貴福繼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隨後清軍屠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