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為什麼一定要殺死關羽呢?

用戶105170645794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呂蒙為什麼要殺死關羽?這當中有沒有孫權的指使?或者說這只是呂蒙的自作主張?

說實在,呂蒙沒有殺關羽的動機,他是跟關羽有奪妻之恨,還是有有殺父之仇?一個都沒有吧,怎麼能說是呂蒙要殺關羽。誠然呂蒙是東吳水陸軍大都督,可是要處決一個俘虜,而且還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不是呂蒙就能定奪的。所以這背後一定是孫權的指使,但是不是指使呂蒙。


這話怎講?事實上,關羽並不是呂蒙所擒獲的,呂蒙只是履行了奪荊州的責任和與曹軍圍困關羽的目的,其他的他沒有插手。當日,關羽與關平連夜出麥城,準備逃往西川,不了中了東吳的埋伏,俘虜他們父子倆的不是別人,正是孫權的心腹,潘璋。說白了,潘璋其實是孫權安插在軍中的一枚暗棋。

《三國志·呂蒙傳》就寫道:

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可見,殺不殺關羽,孫權早已經下了命令,否則也不會派兩名心腹去埋伏,而且直接在臨沮就將其斬殺,由此說來,呂蒙並沒有參與此次行動,那時候的他,還在荊州南郡處理其它事。


至於孫權為什麼要殺關羽?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初孫權向關羽提親,關羽不僅不肯,而且還以“虎女安嫁犬子乎”的話來諷刺他,這不是罵人嗎?再則,關羽當年在曹操陣營裡,雖然身在曹營,卻心在漢。曹操對他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卻依然沒有收服關羽的心。更何況是孫權!

因此,關羽在孫權心裡,已經列入了死亡名單。


青史回聲


說孫權不同意殺關羽,要麼是受了電視劇的影響,要麼是受了三國演義的影響,從孫權預謀奪回荊州開始,關於關羽的處理方式,早就在孫權的謀劃之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孫權要奪回荊州,同樣不是臨時起意,而是一個長期謀劃的結果,而孫權之所以要奪回荊州,是為了東吳的戰略安全。



東吳以長江為天險,以水軍為屏障,這是曹魏所不能突破的天險,也是曹魏無法擊敗的水軍,但是東吳有一個命門所在,就是荊州。

因為從荊州可以順江而下直接攻擊東吳,東吳的長江天險就失去了一半的作用,這是以孫權為首的江東集團的共識。



劉備集團弱小時,孫權還沒有感受到威脅,而且魯肅也是聯合劉備的戰略意圖,劉備集團強大後,孫權開始直接感受到荊州的威脅,尤其是關羽威震華夏,僅一支孤軍就打得曹魏幾欲遷都。

正是因為關羽領導的荊州如此強大,讓孫權感受到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於是就有白衣渡江、奇襲荊州。

從孫權決定攻打荊州開始,就決定了關羽必須死,因為孫權不想再看到關羽“威震江東”,唯一的辦法就是殺列關羽,而這與呂蒙並沒有什麼關係。



雖然呂蒙是東吳自周瑜、魯肅之後的第三位軍事統帥,但從孫權上臺之際,就已經具備了江東所有政事的決定權,孫權才是江東的主人,而呂蒙不過是執行孫權命令的將軍而已。

而且在白衣渡江、奇襲荊州的過程中,呂蒙的主要任務和功績是拿下公安、江陵二城,安撫城中百姓,以攻心計瓦解關羽數萬荊州軍的軍心。



呂蒙這個人雖然歷史上給人勇猛善戰的感覺,但其實呂蒙作戰大多數時候是靠頭腦,比如在215年的湘水對峙時期,呂蒙率領2萬士兵傳檄而定長沙、桂陽二郡,以誘騙計招降零陵郡,呂蒙兵不血刃拿下三郡。

在白衣渡江、奇襲荊州之戰中,呂蒙同樣是兵不血刃拿下公安城與江陵城,招降傅士仁和糜芳,連劉備的大舅哥糜芳都被呂蒙招降。



當關羽從襄樊前線率領數萬荊州軍南下準備奪回荊州時,呂蒙卻在荊州城安撫人心,收養百姓,此舉瓦解了關羽南下的荊州軍團的軍心,最後同樣達到了兵不血刃就佔領荊州三郡的目的。

但是對於關羽的生死,甚至是最後如何捉拿及對付關羽,都不是呂蒙親自帶隊去的,而是派了潘璋和朱然去截斷關羽的退路,最終關羽被俘虜,也是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所為。



馬忠俘虜了關羽,不久就斬殺了關羽,並沒有向孫權上告的意思,這明顯就是事前約定好了的計劃,而唯一能決定關羽生死的人就是孫權,呂蒙沒有這個權力。

而身在江陵城的呂蒙,在關羽俘虜期間,卻生了一場大病,不到一個月時間,就病逝了,呂蒙去世的時間與關羽被殺的時間,前後不超過一個月時間。



三國演義中說孫權原本不想殺關羽,手下將關羽俘虜後還送到孫權面前,孫權還想勸降關羽,但關羽不肯投降,經手下人勸說孫權,提也當年曹操也是勸降關羽,到頭來關羽給曹操來了個威震華夏,關羽是不可能被勸降的,最後孫權還是殺了關羽。

而在電視劇中,則更離譜,說是孫權擔心劉備報復,而下了命令不準殺關羽,但是呂蒙由於和關羽有仇,又想著殺關羽能名揚天下,於是不聽孫權的命令,直接殺了關羽,孫權震怒,暗中把呂蒙給殺了。



但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電視劇,都不是歷史,歷史上殺關羽就直接是孫權的命令,是孫權早就計劃好這麼幹的,孫權不僅殺了關羽,還將關羽的首級送給了曹操 。

孫權之所以執意要殺關羽,有幾個理由:

1、關羽是蜀漢唯一的名將。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這話是曹魏陣營的將領說的,孫權同樣這麼認為,殺了關羽,就不擔心蜀漢來報仇,即使來了也不怕。



2、孫權給曹操獻投名狀。

孫權搶了劉備的荊州就等於和蜀漢徹底翻了臉,即使和蜀漢翻臉那就只能聯合曹操了,所以孫權要向曹操遞投名狀,那就是關羽的首級。

而且關羽是劉備的創業夥伴和最得力干將,殺了關羽,等於是斷了劉備的左膀右臂,這就能向曹操表忠心了。



3、孫權並不擔心蜀漢的報復 。

蜀漢在關羽北伐時,雖然勢力達到頂峰,但與東吳相比,實力還是差了一點,孫權當年面對曹操百萬大軍的威脅,在28歲的年齡都不怕曹操,會在這個時候怕劉備,那是天方夜談。

既然要奪了劉備的荊州,不殺荊州主將,顯然不利於荊州的穩定,所以要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問題提得不夠嚴謹。

關羽是呂蒙殺死的嗎?確切地說是呂蒙獲得了偷襲荊州戰役的勝利,並擒獲了關羽父子二人,但呂蒙並沒有當場殺死關羽,而是把他押解到建康(今南京)交給孫權處置。

處死關羽命令肯定是孫權下的。至於呂蒙對於如何處理關羽肯定有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但正史中並沒有記載。

擒獲關羽後,東吳朝廷上下肯定產生了三種處理關羽的意見:

一種是殺,這一派人意見主要考慮到吳蜀兩國的仇恨已到了不可化解的程度,殺掉關羽等於砍掉劉備的一隻臂膀,進一步削弱他的力量。而如果放掉關羽等於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第二種是關,這一派人意見主要考慮到吳蜀關係很難修復,但劉備的軍事實力強於東吳,如果興兵報仇的話,東吳未必有勝算。而如果將關羽長期監禁,可令劉備有所顧忌,並且在接下來可能產生的談判中,東吳會掌握更多主動權。

第三種是放,這一派人的意見主要考慮到吳蜀兩國關係破裂是暫時的,兩國還有共同的戰略利益和合作基礎。並且東吳大獲全勝已經達成了這場戰爭的既定目標,如果將關羽放還給劉備,對吳蜀聯盟的傷害可下降到最小。唇亡齒寒的道理很多人都懂。

但後來的爭論結果是第一種意見佔了絕對上風。原因如下:

一是東吳判斷吳蜀關係惡化已到了不可逆轉的程度了。不抱任何重新修好的希望。

二是東吳評估自己的實力和曹魏的存在足以使劉備不敢輕易興兵為關羽報仇。

三是關羽幾次羞辱東吳和孫權個人,如果不殺掉他,甚至放了他,會有損東吳國威。

四是東吳沒有政治負擔,是三國中外交政策最為靈活的一個,孫權時而自己稱王,時而又對曹魏稱臣,全憑自己需要。而劉備是高舉炎漢大旗,又自詡為皇族,是不可能向曹魏稱臣的。如此一來,東吳認為自己可隨時藉助到曹魏的勢力共同向劉備施壓,甚至可與曹魏聯手瓜分蜀地。

五是東吳絕不允許劉備北伐成功,當初關羽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緊張,劉權照樣緊張,因此東吳絕不允許再度發生。


上策視覺


呂蒙下決心擒住關羽,是為了儘可能避免與劉備進一步衝突。

關羽若在,劉備必奪荊州

荊州(此處只指原關羽所據部分,下同)如此重要,以至於三方在所必爭。

不論關羽是否生還,只要吳蜀雙方認為自己有取勝機會,都會下決心爭奪。

因此,避免進一步衝突的關鍵是:如何讓對方知難而退。即:如何強化自身在荊州優勢,削弱對方爭奪荊州的能力!

而不能放走關羽,則是削弱劉備軍爭奪荊州能力的重要一環。

這從後面夷陵之戰就可看見。關羽身邊的馬良跑回了西川,參加夷陵之戰時,發動武陵蠻參加劉備軍。演義中射殺甘寧的沙摩柯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出場的。



演義中射殺甘寧的沙摩柯,就是在原荊州謀士馬良鼓動下配合劉備軍

假使久鎮荊州的關羽參加徵吳戰爭,又會如此?且不說他可以威震華夏的能力,就是在荊州的人脈、威望,也足以在荊州掀起驚濤駭浪!別忘了,荊州兵散去,只是在特定情況下,因家屬淪陷,並非對關將軍無歸屬感。


以關羽在荊州的人望,足以威脅荊州

為何殺關羽

關於為何不捉著關羽不殺?我也不知。但是,漢末三國時,可有囚禁不降之將的事例?如有,還請大家告訴我。

于禁被囚,是因為他已降

呂蒙幾乎阻止了了劉備東征

事實上,劉備在剛失荊州時,確實不敢東征。

關羽219年12月失敗。劉備221年六月,才令張飛進入江州,預備開戰。

其中一年半的時間,就是在忙著稱帝嗎?顯然不是!

看孫權反應,聽聞劉備東征,馬上求和!孫權有病嗎?既要奪人荊州,又怕人家還手?

我們再看孫吳收了荊州後發生的事情。

孫吳當時不但不怕劉備來犯,還北上拿下了關羽一直在苦苦攻打的襄陽,可以說是囂張得狠!


220年,東吳不但不懼劉備東征,還囂張得狠

意外事故,東吳失去優勢,劉備開戰

怎麼突然之間,又退出襄陽,又求和劉備,慫得跟狗似的?

我們看看當初呂蒙的規劃:呂蒙據襄陽,虎視北方;潘璋據白帝,西據劉備,蔣欽引一萬軍,遊戈長江,孫皎據南郡,居中預備。

這是爭雄天下的姿態!

可是,在220年短短一年間,這四位大將已去其三!呂蒙、孫皎、蔣欽全部在這一年去世!只剩下“先鋒之材”的潘璋了。以至於呂蒙舉薦接班人時,只能推舉年輕的朱然。



老將盡去。陸遜的時代即將到來

呂蒙早年和孫權說,關羽不敢打我們,是因為他們這幾個人都還在。現在“他們這幾個”都沒了,別人可以打他們了!

因此,呂蒙必須擒關羽,就是為了獲取優勢,並憑此優勢使劉備不敢來犯。但是,這個優勢隨著他,和他這一代統帥的迅速離去而消失。

開戰,已經是在所難免!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一舉切斷圍攻樊城的關羽後路。此時,關羽聽聞荊州丟失,無奈退兵。呂蒙大軍在荊州秋毫無犯,傳到關羽營內,關羽大軍士氣低落,大批士兵逃亡。關羽敗走麥城,於臨沮被馬忠擒獲,不久被殺。

關羽之死,和呂蒙脫不了干係,正是由於呂蒙奇襲荊州,才導致關羽被擒殺的。可是呂蒙並沒有下令斬殺關羽,下命令的是孫權。那麼孫權為何一定要殺死關羽呢?難道他不怕劉備報復嗎?

個人認為孫權殺死關羽,有下列四個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斬斷劉備左膀右臂。

關羽是蜀漢老大劉備的結拜兄弟,名副其實的劉備集團二把手,地位可能超過軍師諸葛亮。劉備集團在沒有奪取漢中時,只有荊州、益州兩個地盤,而荊州相對更加富饒。因此,荊州對於劉備來說,非常重要,不但是發源地,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塞。

而劉備把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了關羽打理。由此可知,劉備是非常信任關羽的,並委以重任。孫權招降關羽失敗,只能斬殺,斬斷劉備的左膀右臂。

其二,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更好地收服荊州。

公元209年,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從此,荊州就納入了劉備集團的統治區域,還是根據地。公元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進入益州,防禦漢中張魯,不久與劉璋決裂,龐統戰死。他只能從荊州增兵,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主力入川。荊州只剩下了關羽,關羽也成為了荊州的最高統帥。這一年是公元214年。

而關羽被擒,是在公元219年,從劉備佔據荊州209年算起,劉備集團在荊州經營了整整十個年頭了,從關羽獨自鎮守荊州214年算起,也有5年了。劉備集團及關羽個人,在荊州有著很深的基礎。雖然孫權擒獲了關羽,佔領了荊州,可是並不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此時的荊州老百姓,還是心向劉備,心向關羽,心向蜀漢的。

再加上江東孫吳和荊州劉表是世仇,幾十年間,雙方征戰多年,荊州黃祖斬殺東吳孫策,而黃祖又被孫權所殺,雙方解不開的仇恨。因此,孫權不得不斬殺關羽,來消除關羽在荊州的影響,更好地統治荊州。

其三,孫權斬殺關羽,是因為關羽曾羞辱過孫權。

孫權斬殺關羽,而不是囚禁起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關羽曾經羞辱過他。在關羽伐魏前夕,孫權為了收回借出去的荊州,他相處了聯姻的計策。早年聽從周瑜計策,他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不但沒要回荊州,還把妹妹給搭了進去,被諸葛亮譏笑為“周郎妙計安天下,丟了夫人又折兵。”這次,孫權想聰明瞭,他準備和鎮守荊州的關羽聯姻,為自己的兒子求取關羽的女兒。這次,孫權是求取方,不是嫁女兒,是不會賠本的。

他特意派遣重臣諸葛瑾,前去和關羽提親。諸葛瑾興致勃勃地到了荊州後,和關羽剛剛說完,就被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關羽大怒道,我的虎女怎麼會嫁給犬子,如果不是看在你是軍師諸葛亮的兄長的面子上,就斬殺你了,現在快點滾吧。諸葛瑾是何等人物,啥時候受過此等委屈,被關羽毫不留情地趕了出來,只能據實向主公孫權稟報。

孫權聽了,當時很想立刻揮師討伐關羽,用武力奪回荊州。這麼看來,孫權對關羽是非常記恨的,記恨關羽看不起自己,說自己的兒子是犬子,這也就是罵他了。所以,他斬殺被俘虜的關羽,還是有那麼一點公報私仇的味道。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 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回見 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

其四,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成全關羽的忠義之心。

當年,曹操圍困關羽於土山之上,他沒有強攻,而是派出張遼勸降。張遼也不辱使命,成功勸降關羽。關羽雖然表明“降漢不降曹”,可是曹操是當時的丞相,關羽事實上已經歸順曹操了。這也就是一塊遮羞布,明眼人都知道,關羽向曹操屈服了。後來古城相會中,張飛差點要了關羽的性命。如果不是關羽騎著曹操贈送的赤兔馬,護送兩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脫離曹操,他的冤屈可能就一輩子洗不清了。

現在,輪到孫權擒獲關羽了,他勸降關羽無果,就想下一步該怎麼辦。好吃好喝招待,關羽也會和當年一樣,再來一次過五關斬六將,逃到益州。這樣的情況,孫權還不如斬殺關羽,成全他的忠義之心。

總結:一般來說,兩軍交戰,生擒活捉敵方大將,是不會斬殺的。因為活的比死的值錢。呂蒙擒獲關羽後,東吳方面可以用關羽要挾劉備,索取好處,也可以和曹操做交易,換取利益。總之,一個活的關羽,孫權可以利益最大化。然而,由於以上四個原因,孫權無情地將俘虜關羽斬殺,將其首級送給曹操。


魁哥說三國


看的是《三國演義》吧?歷史上關羽是馬忠殺的,當然這可能有著呂蒙授意之嫌。

而呂蒙殺關羽,有兩個可能。第一他自作主張,第二是孫權授意。

首先自作主張可能性不大,呂蒙雖然與關羽有隙,當年為了“還荊州”兩人沒少碰撞。但好歹身為東吳主將,殺關羽這樣的大事兒,他沒有理由獨斷。關羽可不是普通武將,其更是劉備出生入死的兄弟,殺了他勢必會與蜀漢結下死仇,事關東吳存亡,呂蒙沒那麼打膽子。

所以,這件事兒應該孫權授意。那麼孫權為何要殺關羽,要知道這一殺,他與劉備就徹底斷了。

個人覺得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關羽不降。

不降之將,必須得殺,這是規矩!

從大義方面來看,關公起兵的本意就是為國家除賊,雖然這個名義聽起來略微有些“浮誇”,但是它卻代表了起義行動的基本方針。古代做任何事情都講究“師出有名”,沒有正當名義的事情是不可能成功實現的,所以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給自己找一個正當的“謀反”名義是立命安身的根本。

關羽從起義開始就以扶助漢室為指導思想,雖然在中途被曹操俘虜,但是他依然表現出不與反賊共事的原則,從當時的巨石來看,孫權的勢力也是標準的叛軍勢力,所以孫權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和關羽的思想是不可能相容的。

從小義來看,關羽和劉張是非常親密的兄弟,雖然三人並沒有實際的血緣關係,但卻因為同處亂世,彼此之間已經培養出了極其深厚的“革命友誼”,這種友誼讓他們三個人有了同生共死的信念,在這種觀點之下,關羽是絕不可能拋棄兄弟投降孫權的。

所以無論是從大義還是小義方面來看,孫權都不可能讓關羽為自己所用,可是放他離開的話必然會成為日後的大麻煩,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斬殺對方。

而且就算關羽年事已高,不足為慮。但他是敵將,戰場上抓到敵將,不降者,只有殺掉,這是規矩。當年關羽在曹操陣營,那是因為他投降了曹操。此外呂布麾下悍將高順,其能力不下張遼,但他不降,曹操也只有殺掉。還有龐德,同樣是不降,雖然其乃是馬超舊將,關羽還是要殺他。

所以,殺關羽,符合戰場規矩。

第二是私怨

孫權對於劉備和關羽這兩兄弟可以說是恨之入骨,首先劉備借荊州不還,並因此而崛起,拿了孫權心心念唸的西川,其實力已經漸漸超過東吳,甚至於輕視孫權,這讓孫權感覺很受辱。

而關羽,更是因為拒絕孫權嫁女一事,讓孫權心有記恨。當時孫權有意結交關羽,便替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結果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如果不是當初關羽太過狂妄自大,不把孫權放在眼裡,也不會有後來的敗走麥城。

所以孫權殺關羽,也有著為當初的恥辱報復的意思。

第三是嫁禍曹操

當時孫權殺了關羽之後,第一時間將關羽的頭送到了曹操那裡。意思很明顯了,就是想告訴劉備,這殺關羽是曹操的意思,我們東吳只不過是個從犯。冤有頭,債有主,你找曹操去。


白話歷史君


話說《三國演義》是我挺喜歡看的一本書,這本書確實不錯,瞭解到東漢末年,紛亂的局勢之下輩出的英雄,無數英雄豪傑中我比較喜歡劉關張三結義,所以說更願意瞭解這三兄弟的一些事情,我們知道關羽死的最早死於荊州之戰,而東吳大都督呂蒙作為荊州之戰的東吳的總指揮成功在荊州擊敗關羽,殺死關羽幫助東吳取回荊州。

呂蒙何許人也,能有這能耐殺關羽,話說大家以為他是個粗人,實際上他很細心,是個想有作為的人,但是他的文化知識並不高,因此孫權要呂蒙多讀書,很快呂蒙聽取了孫權建議後開始了學習很快成為了一個飽學之士,這點要孫權很高興,因此,就有吳下阿蒙這個典故的產生。

如果沒有呂蒙那次在荊州打敗關羽,可能還沒有多少人可能會記得他,荊州之戰東吳勝利了,取回了荊州,並要北邊的魏國和西面的蜀國看到東吳勢力,從而確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可以說此戰對於東吳的好處還是很多的,因為,我們知道開始的時候劉備靠荊州起家,並且逐步做大最後進入四川建立了蜀國,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荊州對於蜀國的主要,而東吳也知道荊州的重要最後數次討要無果後派兵取回了荊州。

雖然,他們生擒了關羽,開始呂蒙並沒有打算殺死關羽,一方面惜才,還有一方面就是怕殺了關羽會引起蜀國的反彈,而為什麼最後還是選擇殺了關羽?

劉備不還荊州反派關羽駐守荊州:

原來主要原因就是劉備不打算還荊州,派關羽駐守荊州蜀控區並打算以此為基地完全佔領荊州,開始劉備在漢中之戰取得勝利,並對曹操產生了一定影響,因此曹操寫信給孫權,要孫權攻佔荊州,孫權也答應了曹操選擇攻打荊州。

前期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並擊敗了魏軍成功佔領了襄陽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場戰爭並不是蜀漢打算髮動的,劉備顯得比較被動,這也導致了為什麼最後關羽兵敗的時候遲遲沒有援軍。

中期

開始東吳並不打算和蜀國發生戰爭展開較為平緩的方式取回荊州,和親遭到絕並且絲毫不給東吳面子,因為,那個時候關羽是個知名人物對於呂蒙他根本看不上,而呂蒙知道這件事情後下定決心必敗關羽。

我們仔細看看那個時候在關羽身邊其實都沒有什麼比較好的人可以幫助她,雖然有馬良、趙累、廖化等,而這些人都很難對關羽有限制作為,因此在荊州戰役中可以說關羽一家獨大,從而導致了他最後的失敗。

後期

還有一方面挺重要的就是關於中了呂蒙的計謀,呂蒙借道荊州,關羽答應呂蒙,為什麼關羽會答應呂蒙最重要就是那個時候東吳和蜀漢並沒有交惡導致關羽親信呂蒙,導致呂蒙計謀成功東吳大部隊進入荊州並迅速佔領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後給略那個抓住後殺害,一代名將就這樣離開了歷史舞臺。

最終

荊州之戰導致東吳和蜀漢聯盟破裂,孫權依靠收回荊州勢力大漲,而曹操依靠此戰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因為,這場戰役的轟動性也要成功進入了史冊,而這戰的意義就在於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莫地方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意思,我想問的是呂蒙為什麼不能殺關羽?難道關羽是三國的名人,是一個狹義熱心腸的人,他就不能被殺嗎?

要知道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三國鼎立呀,這三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都想把另外兩個國家給吃掉,但是,這又是何其的難呀。

所以,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兩個弱小的國家只能聯合起來,對抗北方強大的曹操。

但是,要知道所有的結合都是以利益為前提,若是觸犯了對方的利益,他們是說翻臉就會翻臉的。這就是所謂的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利益。

當時孫劉聯盟的時候,劉備可以說就是一個光桿司令,後來他佔據了荊州,這也沒什麼,畢竟這時候的劉備還是很弱小的。

可是,劉備佔了荊州之後,又獨吞了益州,這就讓孫權不爽了。

因為這時候劉備的力量完全超過了孫權,這根本不是孫權想看到的。

劉備拿下益州之後,孫權為什麼那麼氣劉備?

就是因為劉備在獨吞益州之前,孫權給劉備寫過信,他想聯合劉備,兩個人把益州給平分了。

可是劉備並不這樣想,劉備想自己吃下益州。

所以,他就以剛佔領荊州,人心還未穩定為由拒絕了孫權。

孫權也沒想到劉備是個老流氓呀,沒過多久,劉備竟然自己把益州給獨吞了。

這時候孫權就開始害怕了,畢竟劉備佔領的益州和荊州,正好在他東吳的上游,若是劉備想伐東吳,直接順著長江直下,就可以給孫權造成不小的威脅。

誰知偏偏在這時候,劉備剛佔領了益州,又去打漢中去了。恰在此時,關羽也發動了襄樊之戰。

劉備在佔領益州之前,就把防守荊州的地盤交給了關羽來把守,關羽也很給力,他把荊州把守的風吹不盡,雨滴不來。無論是北方的曹操集團,還是下游的東吳集團,對關羽都是客客氣氣的。

關羽本來就是藝高人膽大,誰都不服,越來越自滿。

當他聽說劉備去大漢中去了,他就想配合劉備攻打曹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關羽發動了和曹操集團的襄樊之戰。

東吳的都督呂蒙一看機會來了,他就聯合陸遜和關羽套近乎,讓關羽放鬆對東吳的戒備,全力對付曹操就可以了。

沒想到關羽上當了,他把本來該防守東吳的軍隊,給撤走打襄樊之戰去了。

這時候呂蒙和陸遜帶上士兵,就把關羽鎮守的荊州給拿了下來,關羽腹背受敵。在孫權集團和曹操集團的合力攻擊下,失敗了。

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集團的人給活著了,之後關羽就被呂蒙給殺害了。

呂蒙之所以殺關羽,就是想長期佔據荊州之地,因為這一塊地,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說荊州就是東吳前方的門戶,一旦荊州失守,東吳就危險了。

只有殺了關羽這樣的人,劉備想要再次奪會荊州也就難上加難了。

後來劉備知道關羽死後,發動了夷陵之戰,這一戰劉備失敗,僥倖逃脫死在了白帝城。劉備一死,荊州之地,就再也沒有回到劉備集團來過。

這大致就是呂蒙為何要殺關羽的原因。總之,歸根結底都是利益的爭奪。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曹操對關羽那麼厚重還不能收復,主公肯定也是拿他沒辦法,與其成為自己的敵人還不如殺了。其實呂蒙這樣說是錯的,關二爺向來忠義,誰也打動不了他,所以被殺也在情理之中。除了這個之外,其實呂蒙對關羽還是比較記恨的。因為當時劉備借了荊州,在奪取益州之後應當歸還給他們東吳,魯肅也去要了,諸葛亮雖然表面同意了,但是關羽不肯啊。他們自己的土地平白的給了關羽,作為三軍統帥,呂蒙自然心中不服,做夢都想著收復荊州,有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有怎麼會輕易的放過關羽呢。

那作為大都督的呂蒙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他又是怎麼死的呢?在三國演義中,呂蒙在收復荊州之後,被關二爺上身口吐白沫死掉了。這種說法顯然有悖於科學,其實也是作者故意為之,為了進一步神話關二爺。其實在正史中,呂蒙應該是病死的。因為呂蒙少年得志,但也連年大戰,身體一直都吃不消,在荊州迴歸後,自己開始有所鬆懈,於是病魔襲來,最終幹掉了呂蒙。就這樣一個年輕的英雄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實在有些可惜。

不過除此之外,還一個似乎也很靠譜的說法,那就是毒死的,而且是被孫權毒死的。為什麼孫權會殺死這麼一個功臣呢。這是因為當時孫權不想著殺關羽,但呂蒙抗旨殺了關羽,這算是大逆不道,雖然功勞甚大,但也給東吳帶來很大的禍端。沒多久劉備就來興師問罪,所以這種說法還是很靠譜的。


jounker233


與其死在呂蒙之手,還不如死在諸葛亮之手,為什麼呢?

一,在劉備取得兩川之時,諸葛亮與劉備立即派關羽北閥曹魏,東面震懾東吳。這是戰略失誤,三個利益集團互相制衡,劉備已取得兩川之地,已引起東吳與北魏的恐慌,這劉備要幹什麼呀?迫使東吳與北魏聯合夾擊關羽!我認為不應震懾東吳,應派使臣恐固與東吳的關係!

二,退而求其次,既不修好與東吳之間的同盟關係,也應在關羽北征曹魏之時,派一員大將(非趙雲莫屬),鎮守荊州。二將互為犄角,進,關羽安心北閥,趙雲可守住荊州,東吳不敢輕舉妄動,因為趙雲非他人可比,真的智勇雙全!

三,關羽北閥,是最好的人選,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的曹操都想遷都北逃,另外關羽所到之處,州城府縣人心歸附,官員望風而逃!

歷史不能重來,也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吧,一手好牌,打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