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擅自行動還是劉備授意的?

四海詩社情



荊州是三家戰場前沿陣地

▲荊州分割圖

襄樊之戰前,荊州被三家勢力分割為,湘水以東的江夏郡、桂陽郡、長沙郡歸孫權;以西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歸劉備;北方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三郡再加江夏郡一部分歸曹操。

荊州是曹、劉、孫家勢力的交錯點,割據地犬牙交錯,三家戰場的前沿陣地。故此,都派遣大將守護,蜀漢由萬人敵關羽鎮守;曹魏由曹氏宗親大將曹仁鎮守;東吳由鷹派大將呂蒙鎮守,都是各勢力中的佼佼者,且都是主公最信任的大將。

曹操想征討關羽

▲曹仁

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因南陽的官吏和百姓飽受徭役之苦,宛城守將侯音反叛,曹仁被派遣鎮壓叛軍。建安二十四年(219)一月,曹仁斬首侯音並屠殺宛城,與龐德一同返回樊城。

-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三國志·龐統傳》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

-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三國志·張樂於張徐傳》

▲龐德

三月,曹操親自率軍征討漢中,劉備據險抵抗,在漢水之戰中大敗曹軍,五月曹操引軍返回長安。曹操在西征失敗之後,坐鎮長安派遣曹仁、龐德至樊城,加上于禁協助,還有徐晃駐軍宛城,作為後援,遣派多名大將看來是要一舉拿下關羽的陣勢。

劉備未下達攻取襄樊指示

▲孟達

在漢中擊退曹操之後,六月,劉備命令養子劉封、宜都太守孟達攻取上庸;七月,劉備在沔陽自稱漢中王。七月,關羽讓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自己親率兵馬發動襄樊之戰。

此時,劉封和孟達還在上庸征戰中,蜀漢國力不強,久經沙場的劉備不會同時發動兩場戰爭;劉備稱帝之後,派遣前部司馬費詩到荊州拜關羽為前將軍,若想圍攻襄樊,此時應該下達指示,但史書上無下達指示記載。

孫權早已心想奪取關羽地盤

▲孫權

建安二十二年(217)春,派遣都尉徐詳拜謁向曹請求歸降,曹操同意修好關係,還立誓重新結為姻親。一向推行左右逢源外交政策的孫權,此時心裡早已有想奪取荊州之念,所以以防萬一事先與曹操修好關係,防止到時受到曹操和劉備勢力兩面夾擊。

同年,主張孫劉聯合的魯肅去世,由鷹派代表人物呂蒙替代其職,鎮守陸口,表面上與關羽倍加修好聯盟關係,但背地裡勸導孫權攻取關羽地盤,孫權欣然接受呂蒙建議,且更加重用他。

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呂蒙

鷹派呂蒙代替聯合派魯肅職位後,表面上親近關羽而麻痺、迷惑他,以至於呂蒙佔領南郡之後關羽派使者數次聯繫他,呂蒙每次厚待關羽的使者。呂蒙這計謀太“歹毒”,呂蒙佔領南郡之後的安撫政策,讓關羽的兵卒們喪事鬥志,無人戀戰,不戰而潰。

-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關羽擅自發動戰爭

▲關羽

孫權攻合肥。時諸州兵戍淮南。揚州刺史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然不足憂。今水潦方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猾,正恐徵南有變耳。”>>>《資治通鑑》

對話的意思為,此處雖然有賊人,卻不值得擔憂。現在剛剛漲水,徵南將軍曹仁卻孤軍深入,沒有長遠的準備,關羽強悍狡猾,只恐怕徵南將軍會有變故。

遠在揚州的溫恢都擔心曹仁,何況鎮守荊州多年,熟知荊州地利、氣候狀況的關羽,肯定心裡清楚,此時是攻擊襄樊最佳時機。

身在前沿陣地的關羽是最清楚當時軍情,曹操在北面有大兵壓境趨勢,加上被呂蒙“矇騙”無後方被襲擊憂慮,且具有良好軍事才能的關羽深知“最好的防守就是攻擊。”成都路途遙遠,若向劉備請示出戰,則來回耗費不少時間,戰機瞬息萬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關羽擅自決定出兵襄樊。


敘三國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劉備即位漢中王,大封天下,封諸葛亮為軍師,總理軍國大事,同時劉備又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此時蜀國君臣正處於歡樂的氣氛之中。

然而此時,曹魏和孫吳卻在密謀一件驚天大事變,即魏吳兩家密約讓孫權攻取荊州,曹操攻打漢川,一東一西同時開戰以使劉備面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

當魏吳兩家陰謀傳到劉備集團後,諸葛亮告訴劉備可下令讓關羽進軍直取樊城,這樣一來魏吳計謀必破。於是,劉備便差遣司馬費詩拿出劉備王旨下令關羽發兵攻打樊城。

【漢中王曰:似此如之奈何?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誥與雲長,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自然瓦解矣。】

正當關羽厲兵秣馬準備進軍時,劉備又急忙派使者趕往關羽大營,傳劉備漢中王旨意,又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絨都督荊襄九郡之大事,這就是劉備在逼迫關羽趕緊進攻襄樊的一道催軍令。

可以說,關羽進攻襄樊一方面是諸葛亮的主意,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劉備的恩准,同時還有催促關羽進軍襄樊之意。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絨。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三國志》】

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對此事的記載都很一致,就是說關羽攻打襄樊絕不是他自己的擅自行動,而是受到了蜀漢集團高層的授意和命令,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一方諸侯必須遵命而行。

有人說是關羽為了向劉備邀功而主動發起攻打襄樊戰役,我認為是不妥的。

對於此事,《資治通鑑》也提到劉備在漢中取得勝利後,諸葛亮打算乘這個勝勢再從東面的荊州直接攻打中原,以實現他隆中對裡的計策。於是,劉備就給關羽下命令讓他出並進攻襄樊。

也正是在劉備即位漢中王這一年,公元219年,孫權攻殺了關羽,奪取荊州,使劉備不僅失去了進攻中原的大本營,還失去了得力戰將關羽,也使諸葛亮設想的兩路大軍進伐中原的計劃徹底喪失,從關羽被殺荊州丟失開始,蜀國集團的勢力受到了空前的限制,這可以說是劉備高層的一大失誤更是巨大的損失。





小卓聊三國



襄樊之戰是三國形勢一個重要轉折點,關羽不僅沒有攻佔襄陽和樊城,反而弄丟了荊州三郡,連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丟了。蜀漢徹底丟掉了荊州,失去了從東面北伐的重要路線,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規劃,蜀國實力大大削弱。戰場上就是這樣瞬息萬變,稍微鬆懈大意都會產生逆轉性的失敗。發動襄樊之戰對於蜀漢以及關羽來說,可謂得不償失,那麼我們首先來看為什麼要發起襄樊之戰?



公元219年,長達兩年之久的漢中爭奪戰,最後以劉備的勝利告終,劉備自稱漢中王,後又派遣劉封、孟達乘勝攻取了東三郡(魏興、上庸、新城)。此時劉備的地盤、戰力值達到頂峰,志得意滿。而曹軍新敗,東邊也不叫人省心,孫權又進攻合肥,曹操不得已又抽調兵力應付孫權,曹操的壓力也是蠻大的。



孫劉兩家一直都是友好同盟夥伴,聯合抗曹,東吳既然在攻打曹魏,那麼蜀漢這邊同時出兵應和一下也是應該的,加上之前漢中勝利的催化劑,正好可以乘勝直追,一鼓作氣,再建新功。好大喜功的關羽一定手癢得很,打漢中的時候,就沒輪到自己出力,現在是個好機會。



襄樊之戰的首戰,關羽是大獲全勝的。趕上大暴雨,漢水上漲,于禁和龐德率領的魏軍盡數被淹,關羽趁機進攻,降於禁,斬龐德。一時間,關羽的威名無兩,曹操甚至覺得許都離關羽太近了,考慮是否要遷都。



至此,幸運之神都在關羽這邊,儘管關羽是擅自行動,打勝仗總是大功一件。而且劉備進漢中王之後,加封五虎上將,關羽是前將軍,假節鉞,本就有自行決定是否出兵的權利。所以劉備也就沒有多說什麼,相當於默許了關羽的行動。如果這時候劉備下令見好就收,關羽也會撤軍,只是戰場上還是更依賴主將的判斷。



可惜此時的關羽被勝利衝昏頭腦,不靈了!

他萬萬沒想到,東吳垂涎荊州已久,斷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獨吞荊州,一點點強大以後壓制東吳。曹操方面顯然也看出東吳的心思,有意與東吳一起聯合對付關羽,雙方一拍即合。



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東吳設計誤導關羽,大將軍呂蒙稱病,陸遜寫信示好,並提醒關羽曹軍狡猾不能輕敵。關羽覺得東吳這邊都是一群軟蛋,無需擔心,大膽將兵馬全部撥掉進攻曹軍,以致於後方空虛,被東吳端了大本營。得知南郡失守的關羽,被曹軍大敗,面對兩面追擊,敗走麥城,最後被東吳擒獲斬殺。




威名赫赫的關羽敗得太快了,劉備還沒來得及救援,關羽已經魂歸西去了。

雖說關羽的失敗主要原因都是關羽自己好大喜功,輕信東吳導致,但劉備的默許也存在間接的責任。


史海撲通


劉備奪得荊南三郡以後,曹操非常擔心,因為荊州距離許都實在太近了,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曹操於是讓曹仁在襄樊集結兵力準備戰鬥。史料記載,公元218年,關羽沿著漢水北上,不斷擴張,與曹操手下文聘部激戰,文聘本來在江夏防禦東吳,隨著關羽的擴張,感受到壓力的他不得不改變戰略,文聘先後在“尋口”,“漢津”,“荊城”3處與關羽交戰,這3處地點有個共同點,就是以南北向,分佈在漢水邊上。說穿了,大致從217年起,關羽率軍要沿漢水北上,依託漢水向北推進,約218年,文聘就要沿漢水阻止關羽,雖然搶過輜重,燒過船,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畢竟關羽在219年,就成功沿漢水抵達襄樊。可以說戰爭在217年就開始了,由於“關羽強盛”,曹操靠近荊州的地盤上發生了三次起義,起義軍抓住太守聲援關羽。關羽軍勢更盛。由於形勢嚴峻,曹操終於坐不住了,命令曹仁進攻關羽。不料218年10月,曹仁在襄樊時,後方宛城爆發起義,曹仁只能先平定起義。到219年1月曹仁才斬了侯音平定宛城。而此時關羽早已打通漢水交通,兵圍襄樊了。形勢進一步惡化,駐守合肥的張遼也趕來支援……




靜夜思160519196


貌似都有😂😂😂,因為這個是諸葛亮計劃中的一部分,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劉備想要恢復漢室,需要先佔領荊州和益州,與北方曹操,江東孫權形成鼎足之勢。然後計劃是劉備方面從益州出發進攻漢中,再向長安,洛陽進發,而關羽方面率荊州士兵北上,兩面夾擊曹軍,最後擊潰曹操😂😂😂




我好像西瓜中箭了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擅自行動還是劉備授意?”

先給結論,再來分析:是關羽擅自行動。

首先要確定關羽的出兵時間: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三國志-關羽傳》

這裡並沒有給出明確時間,只說了是歲,就是建安24年。

先按《資治通鑑》的時間軸列舉一些漢中之戰,襄樊之戰的大事,然後再來分析:

“建安21年(216年)夏5月,進魏公操為魏王。”

“建安22年(217年)春正月,魏王操軍居巢,孫權保濡須,2月操進攻之,3月操引軍還,留伏波將軍夏侯惇督曹仁、張遼等26軍屯居巢。”

同年,法正勸劉備爭奪漢中。“備善其策,乃率諸將進兵漢中。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辨。魏王操遣都護將軍曹洪拒之。”

同年,魯肅死,呂蒙代之。

建安23年(218年),曹洪斬吳蘭,3月,張飛、馬超走。劉備屯陽平關,夏侯淵、張郃、徐晃等與之相拒。

“秋7月魏王操自將擊劉備,9月至長安”

“冬10月,宛城守將侯音反。時徵南將軍曹仁屯樊以鎮荊州,魏王操命仁還討音”

“建安24年(219年)春正月,曹仁屠宛,斬侯音,復鎮樊”

與此同時,西線漢中大戰,黃忠陣斬夏侯淵。

3月,曹操自長安出斜谷以爭漢中,劉備據險而守,終不交鋒。

夏5月,曹操還長安,劉備遂有漢中。

接著,劉備派宜都太守孟達攻房陵,殺房陵太守。派劉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領孟達軍隊,一起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封申儀為西城太守。佔據東三郡。

秋7月,劉備在沔陽設壇,自立為漢中王。(比曹操晚3年2個月)提拔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備還治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裴松之注引《曹瞞傳》曰:是時南陽閒苦繇役,音於是執太守*,與吏民共反,與關羽連和。南陽功曹宗子卿往說音曰:“足下順民心,舉大事,遠近莫不望風;然執郡將,逆而無益,何不遣之。吾與子共暞力,比曹公軍來,關羽兵亦至矣。”音從之,即釋遣太守。子卿因夜踰城亡出,遂與太守收餘民圍音,會曹仁軍至,共滅之)——(《三國志-魏武本紀》)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揚州刺史溫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懸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三國志-溫恢傳》)

“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三國志-關羽傳》)

“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三國志-于禁傳》)

從以上時間軸可以得出幾點:

一、孫權一輩子都在打合肥,大仗都有5次。但是這裡列出的2次不在其列。(曹操1次,溫恢1次。曹操那次是張遼那次後兩年,所以曹操比較重視,派夏侯惇督26軍,結果沒打得起來。溫恢卻料到關羽才是重點盯防對象,對孫權的進攻判斷——不足為慮)

二、劉備在漢中大戰後,立馬派劉封孟達兩路夾擊(劉封從漢中順沔水東下,孟達從宜都出荊州西上),拿下東三郡。

三、取得漢中大戰的最終勝利後,劉備集團領導層核心都有點飄了(劉備迫不及待的自立為漢中王、關羽受封前將軍卻以不與老卒為伍為理由,拒不受封)

四、《于禁傳》裡“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這句話很有意思。明明是關羽圍攻曹仁於樊城,為什麼還說曹操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在《魏武本紀》裡關羽宛城侯音反叛有裴松之注,說侯音與關羽連和。曹操是建安23年9月到的長安,建安24年3月—5月在漢中對峙,5月份返回長安。

如果關羽是響應侯音反叛,所以在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到3月之間北伐襄樊,似乎有道理。正月,黃忠斬夏侯淵,曹仁圍宛城。關羽為救侯音,圍了樊城,於是曹操派曹仁討關羽於樊也說得過去。

但是這樣就不符合劉備自立漢中王,封關羽前將軍這個順序。而且《溫恢傳》裡有一句“今水生而曹仁懸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可以推測樊城之事應該在孫權攻打合肥,秋水生的時候。

所以,關羽應該是在夏秋之交,孫權進攻合肥的關口率軍北伐。結合劉備7月自立為漢中王,並馬上封關羽為前將軍,關羽卻不屑與黃忠為伍來看。關羽北伐的時間應該就在7月中下旬。

這時候曹操、劉備漢中大戰後,兩人均需要休整。西線曹操親自坐鎮長安、關中駐紮大軍,東線正好孫權攻打合肥,南線就一個曹仁率幾千人馬駐紮在樊城,徐晃正在宛城招募、訓練新軍,雖然有于禁可以支援曹仁,但一個于禁還不放在關羽眼裡。

戰機難得,加上黃忠斬夏侯淵、魏延鎮守漢中的、劉封孟達佔東三郡的刺激,自己作為蜀漢集團二號人物,如果在大荊州範圍內打一場有限的局部戰爭——能佔領襄樊,斬殺曹仁,也不失為一個大功勞。於是關羽開始了他浩浩蕩蕩的北伐征程。

綜上,我認為關羽是擅自做主出兵北伐襄樊的。只是他沒想孫權在合肥秒慫,極速退兵。也沒想到孫權會派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更想不到劉備的小舅子糜芳會叛變,會投降東吳。


季駑風


關羽攻襄樊乃諸葛亮之謀。曹操漢中之敗後欲聯合孫權取荊州,劉備、諸葛亮才令關羽攻取襄樊的。


用戶6534888624629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不可能完全是擅自行動,劉豫州應該是得到彙報默許的。因彼時劉備集團擴張很順手,志得意滿。諸葛亮此時還不是領導核心,並不知情。


從頭再來2190


要理解襄樊戰役中為什麼劉備一直按兵不動就必須從襄樊之戰的背景說起。襄樊之戰發生在漢中之戰結束兩個月後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當時的劉備剛剛取得漢中,而曹操也遠在長安,軍隊主力遠在關中,整個曹魏的心臟部位力量空虛。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冊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總領荊州,那關羽得到這個任命之後,馬上便發動的襄樊戰役。

那麼到底襄樊戰役是不是劉備授意關羽發動了?小編認為按照當時的情況,應該是劉備授意關羽進攻襄樊了。早在漢中之戰的時候,關羽的荊州軍團便一直威脅襄樊,使得曹操不敢大量抽兵進入漢中,同時也是劉備漢中之戰的預備隊,一旦情況緊急,關羽便可帶兵入蜀,幫助劉備取得漢中。可沒想到的是劉備在奪取漢中的時候非常順利,根本就沒有用到關羽的荊州兵。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奪取的漢中成為漢中王,但是曹魏的主力並沒有因此受到沉重的打擊,曹操還在關中,隨時都能威脅到漢中和益州。為了緩解漢中和益州的壓力劉備急需關羽在荊州方向發動一場襲擾戰來分散曹操的兵力和注意力。既然是襲擾戰那麼規模就不會非常大,只要達到目的就可以了,關羽深得劉備信任,這點小事應該難不倒他。而這個時候的劉備一方面要牽制在關中的曹操,一方面還要鞏固漢中的統治,因此無暇顧及荊州,也沒法派去一兵一卒。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也不負眾望很快便將樊城團團圍住,曹仁即刻向曹操求援,曹操急命于禁龐德前來支援,沒想到被關羽來個水漫七軍,跟隨曹操三十多年的于禁投降的關羽,龐德被斬,威震華夏,整個局勢朝著有利於關羽的方向發展。

在輝煌的勝利之後,關羽忘記了大哥的戰略意圖,開始強攻樊城。就在這危機時刻,曹操開始暗中聯合孫權準備夾擊關羽,這個消息很快便傳到關羽的耳中。那關羽一聽好不在意,在他看來襄樊唾手可得,他不願意放棄。

那麼為什關羽不退回去守護荊州呢?這其實並非關羽不把孫權放在眼裡,而是關羽有自己的私心。其實早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封了五虎上將之後,他就對一件事耿耿於懷,關羽稱自己不願意和黃忠這樣的老卒同列,這其實並非是對黃忠有意見,而是眼紅黃忠和其他兄弟在蜀中和漢中之戰的功績,自己鎮守荊州多年,寸功未立。用《亮劍》中李雲龍的話說:人家在外面打仗吃肉,自己窩在家裡做小媳婦!這樣的感受劉備可能沒有感受到,不過諸葛亮深知關羽為人,因此諸葛亮寫信給關羽的時候總是儘量安撫他。現在正是拿下樊城建功立業的機會,關羽怎麼會放過, 而且東吳未必真會破壞聯盟聯合曹魏進攻荊州,於是立功的慾望戰勝的理性,最終在樊城和曹仁形成對峙,並不斷將荊州的兵力調來,將襲擾戰硬生生地打成僵持戰。

這個時候曹操派徐晃帶兵前來支援,而東吳派呂蒙襲取的荊州,整個形勢急轉直下,最終在吳魏兩家的夾擊下敗亡,失去了荊州,整個蜀漢集團也因此由盛轉衰。總體來說,劉備通過關羽牽制曹操的力量策略是一步好棋了,只是關羽的貪功冒進才讓劉備諸葛亮的計劃最終破產。讓蜀漢走向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