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又不是皇帝,為啥有資格穿龍袍呢?

小蟲蟲


說到包拯啊,那可有的聊了。

包青天(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因廉潔公正、鐵面無私,被稱為“包青天”,也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又稱“包待制”、“包龍圖”。作品有《包孝肅公奏議》。 天聖五年(1027年),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三司戶部判官等。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追贈禮部尚書,諡號“孝肅”。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苟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雖然地位高貴,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包拯在社會享有盛譽,因而人們廣泛傳誦他的事蹟,並加以理想化和藝術化,衍生出許多軼聞傳說。南宋時有以包拯為主題的故事和戲曲,元雜劇中更有大量的包公戲如《陳州糶米》。包拯是以龍圖閣直學士(後世訛為大學士)職名任權知開封府,包拯世稱包龍圖。有小說《包公案》(《龍圖公案》)流行,遂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這樣一個人我們不敬佩都不想啊,但話說回來,包拯雖然厲害,可也只是一個小人物而已,而皇帝是古代的九五之尊,又被稱為為真龍天子,擁有無上的權力、地位,是古代最高的統治者,所有人都臣服於他。不僅僅如此,皇帝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在穿的衣服上,只有皇帝才會有資格穿龍袍,其他人是不能穿的,否則就是謀逆,要被砍頭株連九族的。

那麼為什麼歷史上的大清官包拯,會有資格穿龍袍呢?

其實呢,包拯穿的不是龍袍,他是沒有資格也不可能穿龍袍的。他穿的也就是蟒袍而已,只是紋樣像龍,所以才引起了後人不必要的誤會。龍紋和蟒紋的圖樣很相似,一般是不容易分辨的。其實宋朝的官服有兩種,一種是龍袍,是皇上所穿,另一種是蟒袍,而蟒袍正是包拯所穿的。

<strong>

但這兩種衣服也很容易區分,首先,龍袍上的龍頭都是朝上的,被稱為上升龍;而包拯身上穿的蟒袍其龍頭是向下,是下降龍。其次,可以從爪上來區別,皇帝龍袍上的龍有五個五爪,是五爪金龍,而官員穿的蟒袍是四爪,是蟒不是龍。最後,龍袍和蟒袍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分標誌就是顏色,皇帝身上的龍袍多用黃色,而包拯的官服上更多的是黑色,被稱作巨蟒長袍。所以龍袍和蟒袍是不一樣的,是可以明顯區分的,不能隨意亂穿的。

現在我們知道了包拯大人穿的並不是龍袍而是蟒袍。但是呢,小編還有一個獨特的想法就是:我們大多數對包拯的瞭解都是從電視劇中或者歷史書上得來的,而且龍袍這種東西是在明朝的時候才開始制度化的,但是包拯明明是宋朝人啊,所以很有可能包拯穿龍袍是假的,也許包拯在我們的心中的形象比較偉大,所以才會選擇給他龍袍加身,並凸顯其人物特色。讓我們更深刻去理解包拯這個人。

文: 唯戀無名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唯戀無名


開封有個包黑炭,鐵面無私辨忠奸!包公這個影視形象可謂是經久不衰,一些著名演員,知名演員,大牌演員都爭先恐後的去扮演這個角色。除了那幾個耳熟能詳的演員扮演過包拯,我來說幾個暴露年齡,且大家不太熟悉的包公扮演者萬梓良、鮑國安、狄龍、你們聽聽這三個人,是不是震撼到了我們?也間接的告訴我們,你不演包公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演員。那麼為什麼我們看到這些人扮演的包公,幾乎都少不了穿龍袍呢?


其實這些都是戲劇中的包公,也被我們民間廣泛地稱為“包公戲”。戲劇中的包公,和歷史上的包拯是相差很大的,而且民間改編自文學的包拯,帶著某種理想化的包拯形象,包拯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鐵面無私、心智過人、執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個半神半凡的超人。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候龍是屬於皇帝的專屬,龍袍就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一件物品。所以說除了皇帝之外沒人敢穿龍袍。何況宋朝宋太祖,就是通過陳橋兵變龍袍加身奪取的江山。如果哪個官員敢私自穿龍袍,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電視劇當中之所以讓包公穿龍袍,那是為了彰顯主角光環,也更是為了突出包公這個人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而且元、明、清時期戲曲比較發達,所以就衍生出了戲服、戲袍,這種戲曲服裝上面的圖案及時都屬於四爪的蟒袍,老百姓也不知道真正的龍袍是什麼樣,畢竟山高皇帝遠沒見過,大家都以為這就是龍袍。所以包拯不是皇親國戚,也不是位極人臣的將相所以在歷史上包拯編本不可能穿龍袍。作為人臣穿的服飾,自然是官服,而且古代對服飾的制度非常的嚴格。而且最讓人誤以為包公穿龍袍,是明朝的《龍圖公案》。



其實包黑炭並不是黑炭,是一個白麵長鬚之人!包黑炭都是民間杜撰,其實不管怎麼樣,這些也都是我們百姓渴望的。我們百姓就喜歡這種為民請命,頗有政績的官員。包拯也成為了清正廉明的代名詞!


正史九千年


包拯穿“龍袍”,是深受明清流傳下來的傳統曲目,以及香港影視劇《包青天》系列的影響。

事實上,明清戲曲中的演出服,深受當時明朝、清朝時期官服影響。

包拯身上的“龍袍”,實際上是“蟒袍”,龍有五爪,而蟒只有四爪,

蟒袍是有原型的,便是明朝的“蟒衣”,它也並不是大臣們日常服飾,而是明朝皇帝特別賞賜給功臣用的,和清朝的黃馬褂是一個作用。

而包拯本人,去世後被追封為禮部尚書,還是死後追封的,他生前的龍圖閣直學士,即使是開封府尹,也是“權知開封府”,並非正式的府尹(因趙光義做過開封府尹,所以這個官職其實都是歷代太子兼任),生前最有實權的職位便是樞密副使了。

所以,根據品秩來推測,包拯應該穿的是緋紅袍常服,簡約但不簡單。

其實,宋朝也有華麗的官服,叫具服,大臣們只有在大型典禮、朝會時才會穿,不過即使再華麗,也不可能繡一條蟒在上面的。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包拯穿的非龍袍,而是蟒袍。

蟒袍,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野獲編》載:“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趾)耳……凡有慶典,百官皆蟒服,於此時日之內,謂之花衣期。如萬壽日,則前三日後四日為花衣期”,它是明清時期文武百官在特別重要的場合或儀式時所穿的“吉服”。有別於皇帝所穿的龍袍,它服飾中的所謂龍是少了一爪的,因封建時代以“五爪為龍,四爪為蟒”,所以得名“蟒袍”。



古代,蟒袍加身,是文人士大夫們的最高理想,一旦如此即意味著位極人臣,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當然,需注意宋朝是沒有“蟒袍”這種官服的。“蟒袍”源於明朝,徐珂《清稗類鈔》載:“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當時明皇帝會將這種繡有四爪的蟒袍賜予一些功勞卓越的功臣,一般是賜予內使監宦官、宰輔的。到了清朝,清皇帝放寬了對於蟒袍的使用,此時不論是不是有功之臣,也不用皇帝的賞賜,只要是官就都能穿蟒袍,《欽定大清會典.卷四十七》載:“蟒袍,親王、郡王,通繡九蟒。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一等侍衛,皆九蟒四爪(趾)”。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以下,八蟒四爪(趾)”。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也就是在清朝上至親王,下至不入流的官吏,就都能穿蟒袍,只不過對於蟒的數量有區別,親王、郡王能用九蟒五爪,貝勒至一等侍衛、三品以上文武官員能用九蟒四爪,四品到六品文武官員至二等侍衛能用八蟒四爪,七品到九品至未入流官員能用五蟒四爪。

那麼這裡就會有人問,為什麼宋朝沒有“蟒袍”,可包拯卻能如同穿越般的穿上只有明清才有的“蟒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現實中編劇的緣故,現如今的包青天影視劇基本是改編於明清關於包拯的戲曲,而明清時期的戲曲,無論演的是哪個朝代,他們給高官穿的戲服就都是“蟒袍”,因為在明清人的眼裡,“蟒袍”就是一個官員他地位高不高的象徵,如此作為包青天,人們自然就要給他穿上蟒袍了。



如此,現如今關於包青天的影視劇大部分皆為戲說,那麼自然就不要那麼在意真正歷史上包青天穿的是什麼官服啦,而且蟒袍穿起來的確很有威嚴感,也很華麗,可以給觀眾帶來一些視覺上的衝擊,所以也就依照戲曲中的戲服來穿就是了。

宋時,官服主要分為祭服、朝服、公服、時服、戎服、喪服等六種。如朝服,宋官員上朝時穿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就是在中單上襯起一半圓形的硬襯,使領部凸起,再以白羅做成一個圓形領圈,下面連屬一個方形的飾件壓在領部),白綾襪黑皮履。同時六品以上官員掛玉劍、玉佩。另在腰旁掛錦綬,用不同的花紋作官品的區別。


再如公服,宋時基本延續唐代的款式,即採用圓領大袖,下裾加橫襴,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幞頭,腳登靴或革履。而在顏色上,宋初,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青色。神宗元豐年間,改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緋色,九品以上綠色,同時凡穿著緋、紫服官服的會在腰上加佩魚袋。



當然因史料缺失,宋朝的官服制度並未能得到詳細且完整的體現。但是可以明確的是,宋朝的絕無“蟒袍”這類官服。


澳古說歷史


首先要說的是官員,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不能穿龍袍的,只有皇帝能穿,否則就是僭越,是要殺頭的。《包青天》裡包拯穿的其實是蟒袍,龍袍上的龍頭是朝上的,被稱為上升龍;而包拯身上穿的蟒袍其龍頭是向下,是下降龍。其次,可以從爪上來區別,皇帝龍袍上的龍有五個五爪,是五爪金龍,而官員穿的蟒袍是四爪,是蟒不是龍。那麼什麼人能穿蟒袍呢?蟒袍,又被稱為花衣,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

顯然宋代是沒有蟒袍的,嚴格說宋朝官服是沒有圖案的,我們看到有些影視劇中官員前胸上補了一塊圖案,那叫“補子”,“補子”也要到了明清時期才成為官員服裝的標配,用於表明官員的官位品級。明代的文官,“補子”圖案是: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清代的文官,“補子”圖案是:一品鶴、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雀。

延伸點,宋代的官服到底啥樣呢?查了百度百科,基本承襲唐的款式圓領大袖,下裾有橫襴,腰間束革帶,頭上戴幞頭,腳登靴或革履。官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青色。北宋神宗改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緋色,九品以上綠色。近期電視劇《知否知否》裡服制還是比較貼近歷史,可以參考的。所以《包青天》裡包拯那個黑色的官服也不對!

那麼《包青天》裡包拯長年穿的那是個啥呢?其實是戲服!就是舞臺上唱戲的服裝,它結合了宋元明清的服飾樣子,還有老百姓想象的樣子。包拯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忠臣,殺貪官親侄包勉、鍘美案等關於他的故事也是世代傳頌。他本人做過知縣、監察御史、轉運史、副省長、等同首都政法委書記等職務,包拯在百姓心中是正義的化身,不貪圖富貴,為官清正廉潔、鐵面無私,秉公執法。所以臉也是黑的,衣服也是黑的;他是龍圖閣大學士,又稱“包龍圖”所以牽強附會穿了蟒袍(古代戲服也有講究的,也不能僭越穿龍袍)。






慕若


|誰說包拯穿的是龍袍了,題主必定是對宋朝官服不清楚才會這麼問吧。今天大侃藉此給大家普及一下宋朝官服制度,並糾正一下包拯的官服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影視劇作品中包拯總是穿的一身蟒袍,其實這只是後人為了突出“包青天”這一形象改編而已,實際上在宋朝沒有蟒袍一說,蟒袍作為官服或賜服是在明朝以後的事了。



那麼就影視劇中包拯就敢穿龍袍了嗎?包拯身為一名臣子,必然是不敢穿龍袍的,要不然早滿門抄斬了。大家在電視或戲曲中看到的包拯經常穿著一身黑底金龍的官服,其實它和龍袍是有區別的:

首先:顏色不對,皇帝穿的龍袍明黃色的底,鑲嵌有五爪金龍,包拯穿的是黑底,鑲嵌的是四爪蛟龍;對龍有些認識的朋友一定知道,五爪金龍屬於神獸,而蛟龍只是妖獸,兩者有著天差地別的區別。古代皇帝也藉此來顯示自己的高貴,所以他絕對不會允許其他人身穿龍袍的。



其次:古代皇帝有時候會對有功大臣進行賞賜,總不能給大臣也穿一件繡有五爪金龍的衣服吧。那豈不是尊卑不分了,因此除了顏色不同,衣服上的圖案也是有區別的,皇帝的金龍龍頭是朝上的,而賜給大臣的蟒袍,上邊的蛟龍龍頭就是朝下的。

所以,先不論包拯在宋朝是否穿過蟒袍,起碼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包拯穿的就是蟒袍,大家不要再傻傻分不清了。

解答完這個問題,大侃再延伸一下,給大家說一說宋朝的官服制度,讓大家有個簡單認識。



如上圖,大宋官服基本就是這個樣子,宋朝官服基本沿襲了晚唐的服飾制度,基本分為:祭服、朝服、常服、時服、戎服及喪服,最典型的當屬朝服和公服。

宋朝的朝服,朱衣朱裳,裡邊是白色羅中單,外面扎系羅料的大帶,身上掛著錦綬、玉佩,腳上穿著白綾抹黑履。朝服的樣式都一樣,品級不同主要體現在朝服的顏色及圖案,以及有沒有禪衣。

宋代朝服中有明確等級之分的配飾主要有腰帶和魚袋等,腰帶分為前後兩部分,一部分鑽有圓孔,用來穿釦針,兩端用金銀作為裝飾,名字為紽尾。穿戴時兩端的紽尾必須垂下,表示對皇帝的臣服。另一部分綴有一列銙,區別等級的標誌,銙的形式以方形為主,另外還有圓形。佩戴數量依據官職而定。

宋朝公服也基本沿襲唐代的款式,曲領大袖、下裾加橫欄襴,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襥頭,腳蹬靴或革履。

除此外,通過公服區分大宋官員等級的最簡單辦法就是看顏色,宋朝官服三品以上是紫色,五品以上是硃紅色,七品以上是綠色,九品以上是青色。官服圖案一二品可以是蛟龍,三四五品是山水,以下是花鳥。

這也是大家在電視看到大宋朝堂上,官員著裝五顏六色的原因了,而包拯在當開封府尹時,是三品官員,所以包拯應該穿的是紫色官服。




好了,通過大侃的簡單介紹,希望大家有所收穫,再也不會像題主一樣問出這麼幼稚的問題了!


大侃聊歷史


說起包拯,想必有很多人都知道,包拯是北宋著名官員,為官期間清正廉明,不貪圖富貴,鐵面無私,敢替百姓伸張正義,打抱不平,被當時的百姓稱之為“包青天”,後人將其奉為神明,認為他是奎星轉世,於是民間將其傳為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可是在我們所認知的電視劇電影中,不管包拯是在斷案或者是平時,都是穿的“龍袍”,英姿勃勃。那麼有人就要問了,包拯可不是真命天子,為什麼敢穿龍袍?

歷史上,龍袍可是皇帝的象徵,就連皇帝的親兄弟都沒有穿龍袍的權利。從古至今,除了皇帝能穿龍袍外,也就只有戲班子敢穿了,不過就算是戲服,也有嚴格的講究。要明白,從孔子那時代開始,就開始倡導禮制,在漢武帝開始就有了僭越之罪,要是穿上不合適的衣服可是會被殺頭的。

但是,包拯穿的官服圖案卻是一條威風凜凜的龍。其實,宋朝的官服分兩種,一種是龍袍,一種是蟒袍,這兩種官服也很好區分。從龍角和龍爪就能區分了,如果有4個爪子,那麼就是蟒袍,要是有5爪那就是龍袍了,皇帝穿的龍袍圖案龍都是上升龍,也就是龍頭朝上,可包拯穿的蟒袍卻是下降龍,也就是龍頭朝下。最後就是顏色了,皇帝穿的龍袍顏色都是黃色的。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包拯穿的幾乎是黑色的,這就是當時所謂的蟒袍。要是包拯和皇帝穿一樣的,那天下可就亂套了。

不過有的時候皇帝要是一開心,就會賞賜一些好東西給有功的大臣,甚至會將自己的龍袍賞賜下去,不過這樣的機會太渺茫了。而受到賞賜龍袍的官員,只能將其供奉起來,可不敢穿出來,不然肯定會被定為謀反的大罪,不光自己要掉腦袋,還會被滅九族。

包拯穿的官服雖然看起來像是龍袍,可並不是真正的龍袍,而是蟒袍。就算包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穿龍袍的。





中華青史


自漢唐,皇帝(天子)皆自詡為受命於天,真龍天子。皇室子孫稱龍子龍孫。唐宋至清末,皇帝以五爪金龍獨享,親王、郡王則以四爪為榮。一般王公重臣則至多三爪蟒袍。如有僭越,輕則殺頭,重者滿門抄斬。

包青天,名包拯(999_1062),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人。28歲中進士,先後任揚州,廬州,贏州,開封等知府。後在刑部,兵部,財政部任職。最後做到了朝廷的宰相。曾經當過大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被尊稱為包青天。

包拯穿的肯定不是龍袍,只是蟒袍而已。當時宋朝的大臣都穿蟒袍,如果蟒蛇沒有腳的話,看上去不夠威風,所以呢,就畫成了這種四角的大蟒。而我們都知道畫蛇添足的故事,實際上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並沒有錯,因為他是照著當時很多大官的官服上面的蟒圖來畫的,那上面的蟒蛇都是有腳的。

大家之所以有這種誤會,可能也是從包龍圖這個名字上來的。因為之前並沒有龍圖這個官職,只是包拯幫宋仁宗找到了老孃,皇上感激他。這位宋代皇帝特別擅長畫畫,就給包拯畫了一幅畫像。但是皇帝畫的像呢,又不能讓他自己隨便拿回家,只能專門蓋了一棟樓給他掛上,這個地方就叫龍圖閣,讓給包拯住。後來又封包拯為龍圖閣大學士。從此以後,龍圖閣就正式成為了一種官名,包拯包青天包龍圖就成了一個人。所以包龍圖跟龍跟皇上確實有關係,但是跟他穿的衣服卻沒什麼關係

龍袍當然只有皇帝一個人能穿了。包公的蟒袍上面的蟒蛇可以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什麼色兒都行,但是衣服本身絕對不能是黃色的。所以包公一般穿的是黑色或者紫色的衣服,而只有皇帝能穿黃袍,就是黃顏色的龍袍。而蟒袍跟龍袍的圖案之所以有點兒像,是因為龍是一種中國古代神話創造的神異動物,他本身原型就是蟒蛇,具有蛇身,蜥腿,鳳爪,鹿角,魚鱗,魚口,虎鬚,額下有珠的形象,能騰雲駕霧,併吞雲吐霧。所以如果仔細分辨,龍和蟒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讓愛充滿陽光


包拯穿龍袍?你這不是把他的一世英名要毀了嗎?飯可以亂吃,話絕對不可以亂說。

除了皇帝,龍袍任何人都沒有資格穿。否則就是杵逆之罪,是格殺勿論的。這一點皇帝是不會慣著任何人的。

包拯被人稱為包龍圖,據說是被仁宗封為龍圖閣大學士。這一點肯定是影視劇的誤傳。和包拯穿龍袍一樣都是不瞭解歷史所造成的。



因為內閣大學士一職始沒於明朝,宋朝是沒有大學士一說的。

那為何會出現包拯穿龍袍一說?

都知道包拯是清官,又是大理寺卿,雖然他敢打龍袍,但他比誰都清楚,穿龍袍會是怎樣的後果。

包拯的官職並不高,只有正三品。他因幫宋仁宗查出了狸貓換太子的真相,深得皇帝的感激。又能為民做主,在民間聲望極高。

所以影視劇以包龍圖的說法,又以清朝的戲服為基礎,整出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包拯形象,給觀眾造成了誤解。

其實包拯穿的那看似龍形圖案的並非龍,只有皇帝敢自詡為真龍天子,所以龍這個圖案只有皇室才能用。

包拯穿的那叫蟒袍,你只要仔細看,和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龍袍可以在爪子和龍頭方向上區分,五爪的則是龍袍,而皇上穿的龍都是上升龍,就是龍頭向上;包拯穿的蟒袍是四個爪子,龍頭朝下是下降龍,就是蟒袍。

另外可以從顏色上直接辨別,都知道黃色是帝王服裝的專屬顏色。所以蟒袍不可能有黃色的,影視劇裡為了抬升包拯的形象,給他整了件暗黃色的蟒袍。其實蟒袍大多都是黑色的。

包拯官不至頂,也沒有位及人臣,更非皇親國戚。所以從任何角度來說,他都沒有資格穿龍袍。

就連他穿蟒袍也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蟒袍作為朝服,也是出現在明朝。

所以影視劇裡的包拯形象可以說不倫不類。史實錯誤,服裝更是拉郎配。

影視劇裡有很多戲說成分,所以觀眾要擦亮眼睛,不能把它當真。


說史聽濤


包拯身上的其實不是龍袍。

在古代私自穿龍袍是重罪,是對皇帝的大不敬。輕則腦袋搬家,重則株連九族。所以包拯就是再厲害也不會去穿龍袍。

包拯身上的是蟒袍,由於紋理和龍袍很像,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包拯穿的是龍袍。

教大家區分龍袍和蟒袍,其實很簡單。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龍袍的龍頭是向上的,俗稱上升龍;而包拯所穿的蟒袍是龍頭向下的,又稱下降龍。

還有皇帝的龍袍上龍的爪子有五個,叫五爪金龍;而蟒袍卻只有四個,且顏色比較深為黑色。龍袍的顏色大多都採用黃色。

這下應該比較好分辨了。

所以包拯穿的不可能是龍袍,就算皇帝送他龍袍他也是不會穿的。這種鐵面無私,一心為民的忠臣其實更加註意自己的羽毛和倫理綱常。

說盡天下收藏,解讀古今軼事,歡迎關注愛藏網,解鎖更多歷史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