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thfghfg


一個巴掌拍不響,日軍的刺刀術再厲害,那也得有人和你拼刺刀啊!

<strong>

換句話說,日本的刺刀術得建立在武器優勢上!

比如說在中國戰場上,咱們軍隊武器差彈藥少,很多時候戰鬥打著打著彈藥就沒了,或者說有些部隊連人手一把槍都做不到,一些士兵只能說拿著大刀長矛甚至於石頭棍子去和日本人拼命。

如此就給日本人創造了白刃戰的環境。

當然了,日軍的拼刺技戰能力很強,不僅單兵訓練有素,小規模的配合也打得很好,往往三人成陣,攻防有度,再加上三八大蓋配刺刀的絕對長度。咱們這邊即使是佔據人數優勢,但依舊落入下風。

有抗日老兵曾說,他們想要殺掉一個日本兵,往往得付出三四個人的代價!

這是符合實際的,日本士兵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戰鬥素養,那都比咱們強。

絕不是抗日神劇裡面那般垃圾!

所以當年咱們那是沒辦法,要是能用槍解決,咱肯定不會用刀。

但是,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美軍,日本的武器優勢就沒有了啊!

當時美軍普遍裝備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這玩意兒直接對日軍的三八大蓋兒實現了“代差”壓制!

作為一款半自動步槍,加蘭德無需手動退殼和上彈,非常方便,因此在射速上是非常牛的。

其每分鐘30到40發的速度,是三八大蓋這樣的手動步槍所無法比擬的。按照後世學者的估計,僅論步槍火力,一個美軍步兵班頂得上2兩個半的日軍步兵班。而且在強大後勤保障下,美劇大多數時候都不會面臨彈藥用盡的困境。

日軍如果端著三八大蓋衝上來,迎接他的不是美軍的刺刀,而是子彈。當然,還有M2A1型噴火器出來的火焰,這個對付衝鋒簡直無敵。


就算是日軍算好時間,想趁著加蘭德的換彈間隙,強勢近身進行白刃戰,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要知道美軍戰鬥編制裡至少是以班為單位,武器多樣化,除了m1加蘭德,還有衝鋒槍以及輕機槍這樣的可持續性高密度火力壓制,所有人同時裝彈基本不可能。

就算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日軍也未必來得及。因為加蘭德裝彈很還是比較快的,基本上三秒內就能搞定。

所以日軍基本上沒有近身的機會。

即使遇到特殊環境,比如密林灌木之中的突然襲擊,日軍三八大蓋兒的發揮優勢也比較有限。因為美軍不僅僅有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其單兵還裝備還有著手槍,人手一把點45,掏出來就是一頓亂點,這誰頂得住啊。

這還不如躲在叢林裡打冷槍呢!

再退一萬步講,即使是美軍士兵實打實和日軍拼刺刀,美軍的身體素質和格鬥能力是要普遍強過日軍的。


雖然有著三八大蓋再加上刺刀的長度優勢以及長久訓練的拼刺技術,但一力降十會,在美軍大塊頭面前,日軍優勢並不大!

加蘭德步槍曾配用長達40多釐米的M1905刺刀

也就是說,拼刺刀,美軍也不怕你!


白話歷史君


問題的關鍵就是美軍正面火力實在是猛。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一個12人步兵班的基本火力配置如下:

正、副班長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M1911手槍;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一名狙擊手一支M1903春田狙擊步槍和M1911手槍;

一名機槍手一挺勃朗寧機槍。

到了二戰中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基層步兵班火力進一步加強,由12人變成了13人:

正、副班長一人一支湯姆遜衝鋒槍/M-3衝鋒槍和M1911手槍;

八名士兵一人一支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卡賓槍;

一名狙擊手一支M1903春田狙擊步槍和M1911手槍;

一名機槍手一挺勃朗寧機槍;

(增加)一名火焰噴射器手,專門配置一副火焰噴射器清繳日軍坑道。

也就說日軍面對的美軍士兵,幾乎都是自動輕武器,射速都要遠遠高於日軍手中的那杆三八大蓋。

所以,拼刺刀尤其是正面拼刺刀,很難接近美軍士兵,即使拼刺刀,美國佬人高馬大,體力上並不吃虧,當然也有例外情況,那就是超級人海戰。

這種發狂版的刺刀衝鋒,其實根本無法扭轉戰局,只不過拖延一下時間而已。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二戰時期,日本並不是刺刀戰術有多麼引以為傲,而是因為日本國家資源匱乏,工業生產能力相對於美國這樣的工業強國來說非常差。就拿鋼產量來說,當時日本是560萬噸的鋼產量,而美國是6000萬噸,相差了10倍,一個國家的工業生產能力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武器生產能力,反應到戰場上,就是雙方彈藥量的差距,只能說日本能生產的彈藥太少,往往不夠用,不得不提倡近身打肉搏戰的戰術。而美國工業生產能力超強,不愁沒有彈藥,自然能遠距離解決問題就遠距離解決問題了,幹嘛要近身肉搏戰呢?

我們先看看雙方士兵的一般裝備。

美軍單兵裝備

美軍單兵裝備當時一般是湯姆遜衝鋒槍和M3衝鋒槍。

湯姆遜衝鋒槍,使用的子彈為45口徑手槍子彈。湯姆遜初始載彈為30發,搭配擴容彈夾後載彈數量可達到50發。M3衝鋒槍,它發射0.45英寸(11.43毫米)柯爾特自動手槍彈,彈頭之初速為280米/秒,有效射程為200米,理論射速為450發/分,由30發彈匣供彈,是湯姆遜衝鋒槍的改進版。

同時,美軍在遇到近戰的時候,衝鋒槍子彈打完了,也會用手槍進行攻擊,至於和日本人打肉搏戰,那是在實在不得不肉搏了才會和日軍肉搏。

總之,美軍的戰術就是,儘量不肉搏,能用子彈解決問題的就用子彈解決問題。

日軍單兵裝備

二戰時期的日軍單兵一般是三八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八大蓋,為了發揮刺刀術的威力,日本的三八式步槍在各國紛紛將步槍縮短以適應新戰術需要的時候,被予以保留。三八式步槍的槍身全長就有127.6釐米,如果再加上30式刺刀,其長度可以達到166.3釐米,是二戰裡最長的步槍。

這種槍相對於衝鋒槍來說,優點在於射程遠,能達到460米左右,精度比較高,但是彈藥數量少,彈匣為5發子彈,同時射速比起衝鋒槍就慢很多了,打一下還要拉動一下扳機,不如衝鋒槍,直接扣動扳機,子彈就不斷地射了出來。

日軍在二戰時期和美軍的差距,不但在單兵裝備上,還在部隊的重武器裝備上都相去甚遠,如果是遠距離交戰,美軍的炮火優勢往往是壓倒性的,所以日軍要獲勝就往往只能選擇近戰,要麼是龜縮在防禦陣地等著美軍來進攻,要麼就是主動發起常用的夜襲,從而出現和美軍近戰的機會。但是在近戰中,美軍的衝鋒槍射速極快,日軍的三八大蓋射速太慢,基本用不上,於是就在三八大蓋前面加了刺刀用於近身肉搏。而美軍基本不喜歡肉搏,直接用火力解決問題。

由於美軍火力往往太猛,真正能衝上前和美軍近身搏鬥的日軍往往很少,大多數基本在衝鋒的路上就被火力消滅了。

因此綜合以上來說,日軍的刺刀戰術對付美軍基本用處不大。


老威觀史


說起二戰,相信不會有人陌生,因為中國也是主戰場之一。這場牽連六十多個國家二十多億人口的世界大戰,其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以及破壞性之大是從未有過的,在法西斯同盟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兩股軍事力量的大比拼中,最終正義的一方取得了勝利,和平重新降臨。

亞洲戰場主要集中在中國戰場,以日本對中國的進攻為主,但日本的野心不僅僅在中國,它還繼續向東南亞進攻,想在真個太平洋地區有所作為,但這種想法很快就讓英國和美國等感覺到了威脅,說到底,當時的亞洲並不僅僅是亞洲,還是美國、英國等國的利益之地,日本強烈的企圖心終於讓“中立”的美國中立不下去了。

在二戰的最初幾年裡,美國一直持中立觀望的態度,只要不損害它的利益,它就大發戰爭財,日本這個彈丸小國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野心,和美國的軍備物資輸出是有一定關係的,美國賣給了日本很多的軍備物資,包括石油、鋼鐵等,也有現代化武器,這讓日本在戰爭中沒有了後顧之憂,但眼看著日本在損害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美國開始逐步終結了物資輸出,並且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物資的短缺以及美國的可能出兵都讓日本倍感壓力,但是讓它終止戰爭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境況下,日本只有主動出擊才可能迅速贏得戰爭的勝利,於是日本派空軍突然襲擊了美國的軍事重地珍珠港,美國毫無防備吃了一個悶虧,而日本繼續對美國宣戰,同時在亞洲的進攻絲毫沒有退縮,這直接將美國拉進了戰爭中。

美國的加入讓反法西斯聯盟力量劇增,同時也讓日本更加艱難。日本在武器裝備上確實勝過中國的軍事裝備,但如果與美國的軍事裝備相比,則又沒有什麼可比性,美國的現代化武器是完勝日本的。甚至在戰爭初期,美國還向日本輸出過武器裝備。

因此二戰中,日本將美國拉下水後,面對這個強大的對手,日本很多時候有力使不出,誠然日本軍隊士兵的作戰能力很強,而且日本人所崇尚的本就是“武士精神”,多數日本士兵都偏好使用刺刀,這也使日軍在亞洲戰場上取得了不少的勝利。但日本的刺刀遇到美國兵就真的沒啥作用了。

刺刀也可以稱槍刺,顧名思義,是與槍相連在一起使用的,比如三八式步槍上段就配備一把刺刀,刺槍主要用於步兵的面對面近身格鬥。按理說,日本人尚武,使用刺刀不至於在和美國兵作戰中處於下風,但事實偏偏就是如此,日本兵與美國兵相遇佔不到什麼便宜。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首先,刺刀起源於17世紀的法國,歐洲人是最早使用刺刀的,雖然十七世紀還沒有美國這個國家,但是美國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法國人和英國人,美國人自然也有刺刀,在刺刀技術上,美國原本就強於日本,美國人使用刺刀自然更加嫻熟,對刺刀的各項改進絕不在日本之下。而且美國人在體格上更加高大挺拔,而日本人則相對矮小,在靠刺刀拼殺的近身格鬥中,日本人並不佔優勢。

其次,美國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美國的軍事力量要遠強於日本,當時美國軍隊基本都配備了火力又猛有輕巧實用的武器,而且日本因為缺了美國提供的物資裝備,在武器裝備上本就捉襟見肘,日本只能大量使用已有的武器,比如刺刀,但很多時候,日本的刺刀沒有用武之地。比如1942年,日本想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結果美國利用手中的先進技術提前獲知了日本的作戰計劃,以一艘航空母艦的代價摧毀了日本的四艘航空母艦,日本吃了一個大虧,主動進攻直接改為被動防守了。再比如1945年的八月,美國先後投下兩個原子彈炸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最後,美軍對日軍的作戰使用工具有了解,知道他們擅長用刺刀。所以,平時加大了美軍士兵對刺刀的訓練強度,而且還配備了很多其他的適用於近身搏鬥的武器,比如各種衝鋒槍、手槍等。這樣能儘量避免與日軍進行刺刀拼殺的機會。所以,即使日軍的刺刀再厲害,依然對美軍起不了太大的殺傷力。當然,在二戰中,作為中途被拉進戰爭的美軍來說,還是有近三十萬的傷亡人數。


蕭曉四姑娘


多圖警告,歡聲笑語學知識

在日軍眼中,美軍是這樣的:

日軍就可以這樣板載了:

然後

卻被現實無情的打臉

而在硫磺島之後


好了,搞笑時間結束,咱們來講真實的歷史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前期美國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在二戰爆發之後靠著租借法案獲得了不少的利益,同時也鍛鍊了國內的工業實力。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夕,美國陸軍已經將武器裝備更新進步到一定的水平了(可惜太平洋戰場的主力四等人海軍陸戰隊並沒有更換)。

在瓜島戰役之前,海軍陸戰隊的主力依舊是春田1903步槍加M1919水冷機槍,火力與日本幾乎持平。因此瓜島美軍打的那叫一個慘啊,要不是有巴斯隆這種猛男,美軍還真的就不一定扛得住。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直到瓜島戰役結束,四等人才換上了陸軍姥爺玩剩下的M1加蘭德等自動火力,這才擁有了碾壓日本的火力。

而在太平洋戰爭中後期,美海軍陸戰隊大規模的裝備了M2A1型噴火器,主要就是用來對付日軍密佈的坑道設施和大規模的萬歲衝鋒。

在瓜島戰役之前,美軍還是很怕日軍的萬歲衝鋒和刺刀術的。在瓜島之後嘛。。。。。。對不起,後勤好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利刃號


二戰時,日本引以為傲的刺刀術遇到美軍就不好使了,這是為什麼?

說起近代戰場上的刺刀戰,無疑都要說到日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槍械大發展的情況下,歐洲人基本摒棄了刺刀戰。而到了二戰,列強中,只有日本仍然痴迷於刺刀白刃戰。

刺刀術拼的就是你死我活,靠是刻苦訓練和軍人意志。

日軍為什麼熱衷於刺刀白刃戰?因為日本的兩次崛起,刺刀白刃戰都大放異彩。

  • 第一次,甲午戰爭。

乃木希典侵略遼東半島,兩小時拿下旅順,成為日軍的一個傳奇。在與清軍對戰中,日軍一個衝鋒,白刃戰一開始,清軍就潰不成軍。

日軍衝鋒之後的白刃戰屢戰屢勝,日軍和乃木希典就認為是日軍的刺刀術厲害。實際上,不是日軍太強,而是清軍太菜。清軍落後的作戰思維、薄弱的戰鬥意志,是日軍在遼東屢戰屢勝的原因。

  • 第二次,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中日軍獲勝,本來日俄戰爭陸軍獲勝的主因並不是刺刀戰的功勞。刺刀戰中,日軍比俄軍也不佔優。但因為戰爭勝利,主將乃木希典則一戰成名,被吹捧為“軍神”。連帶著,乃木希典主張的“豬突戰術”和“刺刀白刃戰”被吹捧成又一個傳奇。

乃木希典後來成為天皇的老師,經過乃木希典和日本武士道的提倡,就有了日本陸軍重視刺刀術的傳統。這種氛圍下,日軍的刺刀術,的確在亞洲範圍內橫著走了。日軍的拼刺刀,在二戰侵華戰爭中,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一個數據是日我戰損比起碼是比1:3更高。

二戰前期日軍刺刀白刃戰能橫行的原因

說白了,在裝備不好、近距離火力不足的情況下,白刃戰才能夠存在。在日俄戰爭中,雙方的槍械:

  • 俄軍是莫辛·納甘步槍,彈夾容量只有5發,仍是落後的手動步槍。

  • 日軍是金鉤步槍,同樣是彈夾5發的落後的手動步槍,同樣是打一槍拉一下槍栓。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場已經開始大規模裝備自動武器。在我國正值落魄,國軍也就是毛瑟槍,我軍手裡還在用漢陽造、老套筒,日軍的三八大蓋就已經形成裝備優勢,日軍也就沒有改良陸軍近戰裝備的動力。

在中國戰場,大家裝備都不咋地的情況下,日軍的刺刀戰術,也有發揮餘熱的機會。憑藉著悠久的刺刀術傳統,日軍仍然優勢巨大。

在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的裝備已經落伍

在中國戰場,日軍裝備完虐我方。但到了太平洋戰場,形勢逆轉,美軍裝備完虐日軍。且不說大型軍艦的差距——在4年時間,美軍戰艦下餃子一樣,700多艘戰艦下水,而日本只有不到70艘。

就說400米範圍的近距離火力來說,差距不是一般大。

  • 美國:武器裝備已經領先世界,大範圍裝備自動槍械——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湯普森衝鋒槍、M1半自動卡賓槍......自動槍械全面普及。

  • 日本:還是用了40年的手動老古董——三八大蓋(彈倉5發)。

雖然美軍也裝備刺刀,但是美軍的刺刀是為了應付緊急情況。在美軍強大的遠程炮火下,日軍很難突破到400米距離。即使近距離戰鬥,美軍近戰火力對日軍也有壓倒性優勢,根本沒有日軍刺刀白刃戰的機會。

也就是說,美軍依靠遙遙領先的裝備優勢、火力壓制,美軍的戰術行動中,根本就沒有白刃戰的選項。在這種情況下,日軍再鼓搗“豬突衝鋒”意圖白刃戰,也只是慘烈的自殺式攻擊而已。


爾朱少帥


二戰時日本士兵的刺殺水平的確很高,可以說按照正常的白刃戰美軍士兵不是對手,儘管日軍在個頭上不敵美軍,但是三八大蓋再加上刺刀的長度可是無槍能敵,這也無形之中成為了白刃戰的優勢。但是遇到美軍,擅長白刃戰的日軍士兵就徹底處於劣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軍“不配合”。


客觀來講(只從軍事角度),二戰初期日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單兵的綜合素質和美軍相比絕對不處於劣勢。日本軍隊對於士兵在訓練中拼殺技能是非常重視的,而且整個日本法西斯模式下的極端思想和日本人所推崇的所謂“武士道“精神也支撐著日軍士兵有些偏好拼刺刀,這在亞洲很多的戰場上也確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擅長拼刺刀的日本士兵遇到美軍之所以會非常明顯的處在劣勢,最主要還是因為以下因素。

第一、美軍彈藥充足。

拼刺刀在有些時候是因為彈藥不足之下求生或者獲取勝利的無奈之舉,但是日軍士兵卻很推崇,相比之下美軍彈藥充足,壓制日軍的進攻速度,同時一旦近戰美軍用的是子彈,而日軍卻是未上膛的步槍和刺刀。

第二、美軍單兵武器更勝一籌。

美軍士兵基本裝備的是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手槍也大量的出現在一般的作戰部隊中,這為近戰提供了強大的火力支持;而日軍單兵基本都是三八大蓋這種單發步槍,一旦近戰裝彈根本沒有時間,由於穿透力強,又為避免擊殺自己人白刃戰時一般都是退出子彈。

第三、身體原因。

美軍士兵在強大的後勤保障下,食品營養豐富,這確保了美軍士兵的強壯💪程度和耐力超過日軍。換句話說在白刃戰時美軍打的是子彈,日軍拼的是“精神”。



冰雹藍天


先來說一下,日軍的拼刺戰術是迎合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以氣勢擊敗敵人,同時通過近戰來彌補彈藥不足的困境。日本的拼刺戰術,基本上誕生於明治維新後,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對清軍作戰時大規模使用。當時日軍國力並不強盛,近戰拼刺是一種無奈之舉。

在日俄戰爭中,面對當時強大的沙俄軍隊,乃木希典主張的“豬突戰術”和“刺刀白刃戰”被陸軍推選出來,在日本拍攝的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表現日軍白刃衝鋒被沙俄重機槍一片片掃到的畫面。但由於日本陸軍最後戰勝,這種下下選的戰術竟被迷信般的推上日軍戰術的制高點。


二戰時期,日軍首先的對手就是中國軍隊,中國軍隊的彈藥資源裝備補給,都不如日軍,只能被迫主動和日軍展開白刃戰,要不然就是丟棄陣地撤退,當然又給日軍一種錯覺,日本的“豬突戰術”是無敵的。

當時的中國軍隊,甚至連優質的刺刀都無法得到充盈滿足,只能輪著大片刀,拿著紅纓槍和日軍拼刺,而且日軍士兵的身體有要比中國士兵的身體強壯的多。在訓練上,日本又非常注意拼刺的訓練,缺乏訓練的中國士兵,又不得不和日軍拼刺,日軍自然在白刃戰中佔據上風。

這也就給了外界一種錯覺,日軍的拼刺戰術非常有效,但這種說法是片面的,拼刺戰術是有效,但它只侷限於某些特殊對手,而不是全部對手。當遇見美軍時,形式發生了倒轉,自然效果也就不同了。我從以下幾個原因中簡單分析一下。

第一是作戰態勢的改變。當日軍能夠直面美軍的時候,已經是太平洋島嶼上的攻防戰了。日軍的角色已經同中國戰場上發生了倒轉,變成了防守方,而且是坑道防守和叢林作戰,根本不利於日軍長槍長刺刀的拼刺。而美軍是不可能主動找日軍打白刃戰的,只能日軍主動出擊,主動出擊的結果就是被美軍的各種自動火力擊倒。

第二是武器裝備的差距。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自動火力、半自動火力基本普及,面對坑道作戰的日軍,還配備專門的火焰發射器,為方便美軍在巷道內搜索,還配備溫徹斯特M1912霰彈槍這種面殺傷武器。也就是說美軍配備的裝備,根本不給日軍和自己展開白刃戰的機會。可能偶爾有偷襲美軍的事情發生,但大規模白刃戰,已沒有發生條件。

第三是人員素質的差距。退一步講,假如有和美軍發生大規模白刃戰的可能,但當時兩軍的人員素質較中國戰場又發生了根本轉變。尤其是戰爭後期,日本失去制海權,島上的日軍得不到物資補給,身體素質變差,甚至餓的都站不起來了,拿什麼力氣拼刺呢?

其實白刃戰就是一種落後的戰術,早就顯示出來不是戰爭中的首選,要不然歷代軍隊也不會注重騎射戰術的運用,也就不會一直致力研發遠射程的殺傷武器了。不近敵而斃敵,使自身毫髮無傷,才是戰術的上上選。

日軍的拼刺戰術,並不是開始有效,遇見美軍就變得無效了。而是白刃戰本來就效果有限,只不過戰爭開始遇見的中國軍隊,不得不硬著頭皮同日軍拼刺。當遇見自動火力和手槍普遍裝備的美軍之後,美軍根本不同日軍貼身近戰,日軍都衝不到美軍跟前,自然白刃戰的效果也就不存在了。


狼君歷史


用冷兵器對付衝鋒槍,會有什麼後果?大概就是割韭菜吧。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戰鬥力相當可怕,他們的戰鬥力一方面源自瘋狗般的“武士道精神”,另一方面來自嚴格的軍事訓練和較高的單兵素養。

日本的刺刀術

在亞洲戰場,日本軍人的單兵素養是獨一檔,他們不僅紀律意識強,作戰頑強,不怕犧牲,個人戰鬥值在亞洲也是獨一檔,比如“拼刺刀”這項技術,日本軍人算是最強的。

我們在抗戰劇中經常可以看到中國軍人和日本軍人拼刺刀的場景,一般中國軍人能打能拼,每次拼刺刀都把日本鬼子殺的鬼哭狼嚎。但實事求是地說,真實的歷史上,如果是一對一單挑拼刺刀,中國軍人很難幹掉日本軍人,主要是對方經過專門系統訓練,尤其擅長拼刺刀。

日本是個島國,國內資源嚴重匱乏,槍炮彈藥,能省則省,訓練拼刺刀,可以在近戰時發揮刺刀白刃的優勢,既節約了子彈,又可以震懾敵人,所以很受日本軍方歡迎。

美國的應對法

日本軍人的“瘋狗攻擊+拼刺刀”戰術不僅用在中國乃至亞洲戰場,也用在太平洋戰場上,與美國軍隊拼命,尤其在東南亞,日本人藉助熱帶雨林的掩護,使用這種奇葩戰術對美軍造成了很大殺傷,也形成了很大的心理震懾。

眾所周知,美軍不習慣於拼刺刀,也不喜歡近身肉搏拼命,他們的隨身冷兵器只有軍用匕首,但面對日軍又狠又長的刺刀,匕首“以短擊長”,相形見絀,而步槍、機槍之類的熱兵器很難發揮有效火力,導致美軍士兵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一度傷亡慘重。

不過,美國也不會束手待斃,既然肉搏拼命拼不過日本人,那就乾脆不拼命。

在二戰主要參戰國中,美國參展最晚,但經濟、軍事實力最強,對一個步兵班來說,手槍、衝鋒槍、半自動步槍……配備齊全,後來為了對付隱藏的日軍,還配備火焰噴射器。

這個時候,試想一下日軍鬼哭著,端著刺刀衝鋒,迎接他們的不是刺刀,而是槍林彈雨,還沒衝到美國人面前短兵相接,就被打成篩子了。如果美國人再用上火焰噴射器,那些光著身子的日本鬼子瞬間變身“烤豬”,慘不忍睹了。

日軍的刺刀戰術在美軍面前不好使,歸根到底還是雙方軍事裝備的差距,像我們的“大刀片子”在與日軍拼刺刀的過程中,實際佔不到多少便宜。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對抗日先烈肅然起敬,他們不怕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拼刺戰術在二戰時期已經被日本人證明是完全無用的,而今天居然還有人吐槽九五式步槍加裝刺刀太短不利於拼刺。在抗戰當中,日本人的拼刺戰術除了對窮得叮噹響的中國軍隊以外根本沒有用。
衝鋒槍還加刺刀,


看來它們真的像玩拼刺

在日蘇諾門坎戰役的早期,蘇聯和蒙古軍隊的確吃過日本人戰術的大虧,無論是近戰還是遠距離早期的蘇蒙聯軍都被日本人的戰術打敗。而在後期蘇聯人乾脆不和你近戰,人家乾脆用大炮主義和坦克和你對戰。要知道一個諾門坎戰役的彈藥消耗差不多是半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彈藥基數。日本人60%以上的傷害是被地面炮火和空中火力所造成。其中有趣的是日本根本不敢和蘇聯進行炮戰。甚至步兵還在祈求炮兵不要還擊,因為日本炮火炮射程不夠遠、數量不夠多、彈藥數量少,根本沒法和蘇聯人比。
面對蘇聯坦克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日本和中國人一樣使用最原始的火攻對付坦克

而到了太平洋初期美國人也吃過日本人萬歲衝鋒拼刺以及俘虜詐降的虧,後面海軍陸戰隊基本不要俘虜,看見人就弄死。而美國人也聰明,自己擁有著大量的自動火器,在日本人衝鋒時用步槍、機槍、迫擊炮、手榴彈構建遠程殺傷火力,你要是還敢往前衝想要拼刺時,手槍、衝鋒槍斥候,想要一對一武士道拼刺,想得美。所以後面日本人也不怎麼敢玩萬歲衝鋒了,因為他們也發現美國人壓根就不想和你拼刺。
還有火焰噴射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