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吕布为何不敢用高顺?曹操为何杀高顺留张辽?

谈文论史


与其说吕布不敢用高顺,还不如说吕布谁也不信任,吕布这个人,由于其独特的经历,注定了不会相信任何人,一个不相信其他人的吕布,是不敢放心大胆用人的。

吕布的出身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只知道他以勇武著称,得到当时并州刺史丁原的提拔,当了丁原的秘书,官职是主薄。



丁原请一个武力过人的吕布来担任文职主薄,只能说丁原是把吕布当保镖带在身边的,基本上丁原走到哪,就会把吕布带到哪,丁原被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召到京城,被任命为执金吾,也就是京城卫戍司令,吕布也跟着丁原来到了洛阳。

之后发生的事,改变了吕布的一生,也改变了东汉末年历史的走向,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引诱吕布杀死丁原,吕布还真干了,吕布为什么这么干?



很简单,为了生存,在那样一个乱世中,不能认清形势,就会失去生命,当时董卓在京城的势力逐渐成为最大,丁原势单力薄,名义是又是董卓的下属,董卓要杀丁原,如果吕布不肯,会发生什么?当然吕布也一块被杀,从这个角度看,吕布杀丁原,就是为了生存,虽然这相当于道德背叛,为人所不耻。

之后,吕布投靠了董卓,在与董卓产生矛盾,同时又被王允为首的灭董派汉臣拉拢,吕布又以同样的手段杀了董卓,吕布不杀董卓会怎样?二个结局,不是被董卓杀死,就是被王允杀死,从这个角度来,吕布同样是为了生存,才痛下杀手,为了生存,吕布是佛挡杀佛,人挡杀人。



等到吕布成为一方势力之后,就非常猜忌他的下属,因为吕布自已是靠弑杀上级起家的,他随时担心自已的下属用同样的办法对付自已,因此对下属的防范多过信任,对下属的猜忌多过重用。

每个人总是喜欢用自已的人生观、世界观去评论和揣摩别人的想法,吕布也不例外,吕布在一连串的杀戮下活了下来,导致他没有一丁点的安全感,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不会信任他人,同时对外界的防范也相当强烈和敏感。



所以当袁绍想杀吕布时,吕布早有察觉,提前逃走,这就是吕布对外界的防范之心,同样,当吕布手下郝萌造反时,吕布立即就能逃走。

但是吕布对高顺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吕布虽然薄情,但好歹分得出忠诚和奸诈,郝萌造反时,吕布直接就逃到高顺处,说明吕布对高顺还是有些信任的,但同时为了防范高顺,吕布将高顺手下的陷阵营兵权剥夺,只在战争发生时,才赋予高顺兵权。



吕布信任高顺,是因为高顺的为人和性格,高顺为人清正严明,心直口快,不饮酒,不贪财,就是一个标准的正人君子,这样的人,在吕布眼中,是一个可以部分信任的人,既信任又防范,这并不矛盾。

吕布并不是不敢用高顺,只是有些防范高顺,因为吕布以自已的小人之心,去度高顺的君子之腹,因为吕布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贪财,没有人不恋权,他认为高顺只是隐藏得深,事实上高顺完全没有隐藏。



而高顺的性格又表现得非常忠诚,所以吕布对高顺是既使用、又防范,有战争时,将陷阵营交给高顺指挥打仗,因为高顺确实能打,没有战争时,将高顺的陷阵营交给自已的亲戚魏续。以防止高顺长年累月带这支军队,培养亲信而成为私兵。


再来说曹操为什么杀高顺而留张辽?

你无法让一个不愿意投降自已的人投降,即使是曹操,简单的说,就是高顺没有投降的主观意愿,高顺与袁绍阵营的沮授有些类似。



沮授在官渡之战后,被曹操俘虏,曹操觉得沮授有才,因此想招降沮授,可是沮授不肯投降,曹操还没有准备杀沮授的,结果沮授就自已密谋逃走回袁绍那里去,曹操无奈只得杀了沮授。

曹操不想沮授之事再度重演,既然不愿意投降,留着也没有用,况且高顺就是一个人,手下没军队的,杀了也啥影响,但是张辽就不同了。



张辽是吕布手下少有的有独立的兵权和私兵的将领,张辽原也是丁原手下,与吕布平级,同样随丁原进京,但是张辽在进京后被何进外派去招兵,等张辽在外地招兵回来 ,何进已死,丁原被杀,吕布投降董卓,而张辽也追随吕布一起投靠了董卓。

张辽外招来的军队,原本是归属何进的,现在何进一死,就等于是私兵了,后面投靠董卓,也是相对独立的,手下的士兵直接归属张辽。董卓被杀后,同为并州系的张辽跟随吕布一起逃亡。



张辽在197年的官职就是北地太守和鲁相,这是典型的地方官,虽然张辽归属吕布,但是张辽也是镇守一方的将领,相对来说独立性较强。

吕布败亡后,是张辽率领吕布军队的余党投靠了曹操,注意是张辽是率众投降的 ,《三国志》中关于张辽的投降是这样记载的: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曹操大破吕布于下邳,张辽率领其余部众投降,于是曹操拜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辽投降是有资本的,手下有一支独立的军队,曹操能不高兴吗?对于这样的投降,曹操是绝对不会杀的,而高顺既不愿意投降,手下又没有兵,光杆司令一个,如果你是曹操,会如何选择呢?

当然会杀了不原意投降的高顺,而接受带着大批军队投降的张辽了,这就是原因。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吕布帐下也曾人才济济,文有陈宫,武有高顺,可谓是其左膀右臂。不过,由于吕布为人心胸狭隘,且有反复无常,最终还是未能在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吕布兵败时,陈宫和高顺一同被诛,足见他们二人也被曹操视为吕布心腹。

历史上的吕布并非没有重用高顺。比如,建安三年时,吕布便是派高顺领兵攻打刘备,又挫败了曹操派来的援军夏侯惇:

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曹操)遣夏侯惇救备,为顺所败。——《三国志·吕布传》

刘备、夏侯惇都是当时十分杰出的将领,却相继败给了高顺,足见这员大将有过人之处。关于高顺的记载,史书并不多见。但裴松之注《三国志》曾引《英雄记》,其中有一段指出了高顺不受吕布重用之事: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英雄记》

按《英勇记》之说,高顺这个人刚正清廉,且自律性很强,从不饮酒,几乎如同一个完人。不过,高顺也有个十分致命的问题——太过耿直。

高顺经常指出吕布的问题,称自己的主公“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如此一来,以吕布想心胸,虽然深知高顺忠于自己,自然也会有些防备。更为重要的是,吕布手下大将郝萌兵变后,他对身边所有人都有了一定的防备,其中也包括高顺。

在曹操擒获吕布后,高顺和陈宫也一同被杀。按《三国志》所载:

“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然后葬之。”

其实,曹操之所以杀高顺、陈宫,主要是深知其二人不会为己所用。要知道,当年陈宫就是远离曹操而去,后又投奔吕布的,而高顺又是吕布的第一爱将,自然也不会屈从于自己。

想反,张辽与陈宫、高顺不同,他最初是东汉郡吏,后追随丁原,丁原兵败后又归属董卓,董卓被杀后再跟随吕布。说白了,张辽并非是忠于一主之人。在东汉末年,兵败投降并非可耻之事,所以吕布兵败下邳时,张辽又归附了曹操。

曹操诛杀吕布时,几乎已经将忠于吕布的人一并处死,作为胜利者,自然不会斩尽杀绝。况且,张辽当时又有部分兵马,收降这样一位将领,是利大于弊的。正因如此,曹操封张辽为中郎将,赐关内侯。



史海烂柯人



吕布不是不敢重用高顺,只不过不对脾气。因为高顺和陈宫一样,喜欢直来直去,从来都不会考虑吕布的面子。而吕布的性格,恰好有点桀骜不驯,孤芳自赏,喜欢听属下阿谀奉承的话语,喜欢会拍马屁的下属。多几句夸奖,而不是老是怼他。

陈宫总是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招致了吕布的不爽,甚至是厌恶,几度想要将他杀掉。相比来说,高顺的处境要好的多。高顺虽然当面指责过吕布,但他的出发点只是示以忠诚,希望吕布能够知忠而用。没有达到那种让吕布有杀他的冲动。

高顺指责吕布之后,也被雪藏了一段时间,说明吕布的性格,确实如我前边所说。

但吕布深知高顺之忠,也亲眼见识过高顺的陷阵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不久之后,又启用了他……比如在小沛攻打刘备,以及击败夏侯惇的一系列战役,吕布让高顺独自统兵独当一面。

从这一点来看,吕布还是挺重用高顺的……

至少在吕布阵营中,相比魏续、宋宪、成廉等一干将领来说,高顺的地位要高出很多。



那么?第二个问题,曹操为什么要将高顺杀掉,而重用张辽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的……

用张辽的原因,是因为下邳兵败之后,张辽并没有被俘虏,相反他是率众而降的。毕竟张辽领鲁国相,并不是完全归附于吕布,他跟臧霸一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部曲。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参考《三国志·张辽传》

既然是带领自己的队伍主动投靠明主,曹操没理由杀掉张辽……

至于杀高顺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高顺的性格导致的吧!

其一:愚忠

高顺“愚忠”于吕布,吕布比谁都清楚,当年河内郝萌趁夜谋反,领军偷袭吕布的营寨。慌乱中,吕布非常狼狈,带着妻子从厕所翻墙才得以逃生。

不过吕布不知道谋反者是谁,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他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高顺不可能谋反”。赶紧逃到高顺的大营中去,高顺连夜出兵,收剿了郝萌所部。

吕布如此不懂识人用人的主,都知道高顺不可能谋反。也就是说,高顺这个人,确实是非常“愚忠”的。而且从高顺谏言之后,被吕布夺掉了陷阵营的兵权,始终没有生出反心,没有半句怨言。这些都足以证明高顺的愚忠。

其二:刚直不阿,治军严明

正史对高顺的评价,第一句就是“顺为人清白,不饮酒,不受馈遗”

刚才也说了,在吕布的圈子里,喜欢收一些马屁精。而高顺的这种刚直不阿,不受馈遗的性格,在这样的圈子里,势必是没朋友的,比如他跟陈宫就不和。不光没朋友,这种性格,还容易得罪人。宋宪、侯成这些人,官阶都是比高顺低的,之前没少受过高顺的气。

他们投降曹操之后,曹操肯定会找他们了解情况啊!试想?说到高顺的时候,他们是不是会恶言中伤。同时!他们还会给曹操传达,高顺不可能投降的信息。

总之!综合这两点原因,高顺是没有活命机会的……曹操虽然见识过高顺的领军之才,但是当他抓到高顺之后,甚至啥都没问,直接就下令将高顺杀了。曹操如此爱才的主,如果不是有人恶意中伤,以及高顺“愚忠”的信息,他至少得去见识见识这位打败刘备,击败夏侯惇的军事小能手吧!

可惜没有……


爱尚文史


吕布谈不上不用高顺,只是当时条件所限,吕布自己的直属兵马被打光了,他只能兼并高顺的部队,算是自降一级,而高顺则变成他的副将,也是官降一级而已。

当时吕布大约有兵马大约3000人左右,这是吕布所有的部队。不要奇怪,当时吕布的部队就是这么少!吕布把这3000人分成四支队伍,其中800名弓骑兵,归张辽统领;700名步兵,归高顺统领,这也就是所谓的陷阵营;吕布自己领兵1200人,都是步兵;陈宫领兵300人,守城。在濮阳之战后吕布被击败,部队伤亡过半,到达小沛的时候仅剩1500人左右。吕布自己的部队更是三亭去了两亭,仅剩400人左右,所以这时候吕布就把高顺的部队编入自己的直属部队,这只是常规的压缩编制。

至于曹操杀高顺主要是因为高顺手底下没兵,就一光棍将领。而当时张辽被抓的时候,张辽手底下还有战马800匹骑士800人。曹操想要得到这支部队,招降张辽是最好的办法,高顺则没有这个优势。

其次就是高顺自己不愿意降,曹操尊重他。在当时,败将不降是种气节,是高尚值得尊敬的行为,既然高顺不投降曹操也不会勉强他,杀他是敬他忠义。


优己


高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他有七百直属部队,号称千人。这支部队能快速攻陷敌方阵营,夺取胜利,就是大名鼎鼎的“陷阵营”。可是高顺却不被吕布所信任,没有得到吕布的重用。那么历史上,吕布为何没有重用高顺呢?在吕布败亡后,曹操为何杀高顺而留下张辽呢?

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

吕布没有重用高顺原因

其一,高顺有700余私兵,被吕布所忌惮。

高顺虽然是吕布的手下,可是他有自己的部队,属于半独立状态。也就是说,吕布的命令,他觉得合适,就听从,如果他觉得对自己没有好处,他完全可以拒绝执行。张辽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先是听从并州刺史丁原之命,带兵入京,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后来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张辽改投董卓。

再之后,董卓被吕布斩杀,张辽结归顺了吕布,但他此时的官职还是北地太守,属于半独立状态。吕布虽然是高顺名义上的长官,可是他对自己的属下所拥有私兵,是非常不满的。这些私兵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因此,吕布对其非常忌惮,没有重用他。

其二,高顺能力出众,被吕布所嫉妒。

在一个单位,如果一个下属能力出众,遇到啥事情都是一副自以为是,跃跃欲试的样子,表现欲望太强了。这样的下属不但不会得到领导的青睐,还可能被领导所厌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个领导,都想要表现出他最厉害、最聪明的形象。

如果这个聪明能干的下属是自己培养出来的,他还可以沾沾自喜,向别人夸是自己教导有方。而如果这个下属不是自己的亲信,也不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那么,这个下属就会受到领导的刁难和嫉妒。

高顺就是这样一个不被信任,还有能力的下属。建安元年(196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吕布的部将、河内人郝萌发动叛乱,突然围攻吕布驻扎的下邳。吕布依靠坚固的城池防守,却不知道造反的是谁,他带领家眷逃往高顺大营,向高顺求助。高顺问吕布:“将军有所隐不?”吕布回道:“我听到是河内人的声音。”

高顺仅仅凭借这一句话,就断定造反的是郝萌。他率自己的直属私兵,到达下邳平叛,万箭齐发,射杀郝萌,天亮了,回到营寨,向吕布交差。

从这次平乱可知,高顺不但有自己的私兵,还杀伐果断,聪明机警,仅仅凭借吕布的一句话,就知道了是谁反叛。他率军讨伐叛军,以快刀斩乱麻之势,迅速平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能干的大将,越能干,越受到主公吕布的嫉妒。吕布在这次平叛后,吸取教训,夺取了高顺的“陷阵营”,将其交给与自己有姻亲的魏续。这就是典型的卸磨杀驴。

曹操为何杀高顺留张辽

据《后汉书》中记载,吕布的部将侯成的宾客盗马,准备反叛。侯成紧急追赶,并将盗马贼追上,使名马物归原主。诸位将领觉得应该喝酒吃肉庆祝。然而,主公吕布刚刚颁布禁酒令,他们不敢私自喝酒,于是先给吕布奉上,表示是借助将军的威名,才使名马失而复得,我们不敢先喝酒,先让将军你来喝。

吕布听了,大怒道:“布禁酒而卿等酝酿,为欲因酒共谋布邪?”他重重处罚了侯成,侯成于是联合宋宪、魏续等将,将吕布、高顺、陈宫绑缚,向曹操进献,归顺曹操。《后汉书》中记载如下:

成忿惧,乃与诸将共执陈宫、高顺,率其众降。

由以上可知,高顺是和吕布一同被抓的,被抓了还对吕布忠心耿耿,没有向曹操卑躬屈膝地投降,因此被杀。而张辽是在曹操擒获吕布后,率众归降的。他对吕布已经仁至义尽了,是主动归顺曹操,因此没有像高顺一样,被曹操所杀。《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如下:

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总结:高顺因为个人能力出众,还有自己的私兵,却不是吕布的嫡系。因此,吕布对高顺非常忌惮和嫉妒,是不会重用他的。至于曹操杀高顺,却留下张辽,令人费解,是被三国演义误导了。在正史上,高顺是和吕布、陈宫一同被擒获的,一同被斩杀,而张辽却是在吕布败亡后,主动归顺的。这一目了然。


魁哥说三国


如果说吕布的死是因为他是“三姓家奴”,是养不熟的白眼狼,那么高顺恰恰相反,他的死就在于他太过忠诚,忠的已经愚了。也许把高顺比作忠犬八公太过侮辱他,但是那份忠诚的势头绝对让曹操无法收买。


不可否认,高顺是非常优秀的将军。在裴松之注释的《三国志》中引了《英雄记》的记载,评价高顺是“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大家都知道,当兵打仗把自己脑袋别再裤腰带上,压力是相当大的,说不准就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所以当兵的最容易纵情酒色,能享受一天是一天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高顺呢,他在这样朝不保夕的战场上,竟然能做到不饮酒,这是一种很难得的自控力,这样自制的一个将军,在骄悍暴虐、杀掠无度的吕布并州军中,绝对算得上清新脱俗。


而且高顺不仅自制力强,他的业务能力也非常出色。史载:“高顺所将七百赊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事实上高顺的陷阵营绝对是吕布军中的精锐,不然也不敢号称无不破者。

比如在建安三年,吕布和刘备咬起来的时候,就是高顺带兵去攻打小沛的,结果有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在的刘备军,还是没能抵抗住高顺。之后高顺占领了小沛,又击破了夏侯惇的援兵。


可惜的是吕布这样一个不得人心、以德报怨、反复无常的小人,有这样一个忠诚的勇将。高顺也不是不知道吕布这样的德行有问题,他就常对吕布说:

“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

可是吕布是怎么回报他的?夺了高顺的兵权交给自己的小舅子,直到打仗的时候才给了高顺临时指挥权。就算是这样,高顺还是无怨无悔的跟着吕布战斗到最后,在曹操问话时一言不发,英勇就义。

所以说吕布不用高顺,并不是高顺的问题,而是吕布在郝萌反后开始猜忌诸将。而曹操也不是不想用拥有一支陷阵营的高顺,只是高顺一根筋从始至终跟定了吕布,并不是曹操所能劝动的。


邯郸醉


高顺这个名字,比起他的主公吕布来并不算著名,但许多三国历史爱好者对对他所率领的“陷阵营”津津乐道。历史上的高顺统兵有方、作战勇猛,但却不受重用,最终兵败被擒杀。那么,历史上吕布为何不敢用高顺?曹操又为何杀高顺而留下张辽呢?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高顺是个清正廉洁、寡言少语的将领,这样的将领往往能带出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英雄记》中说:“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根据这些史料可以得见,高顺的部队确实精锐,但是只有区区七百人,在数量庞大的两军交战形势中作用有限。至于高顺的战功,《后汉书》中也进行了记载。建安元年(196),吕布屯驻下邳,而此时南边的袁术畏惧吕布,便用计离间了他的部下郝萌。

于是六月,郝萌在城中发动叛乱,吕布带着家眷慌忙逃到城外,找到了高顺。见面之后,吕布不知道造反的人是谁,于是高顺问道:“将军有所隐不?”吕布回答:“河内儿声。”于是高顺马上断定:“此郝萌也。”从口音便得知是谁,可见高顺心思细腻,对将领了解细致。

后来,“顺即严兵入府,弓弩并射萌众;萌众乱走,天明还故营。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

高顺带领陷阵营攻破郝萌的军队,并趁着曹性砍断郝萌的手臂,直接将其斩首,可见其勇猛。

高顺不但能够冲锋陷阵,还敢于直谏,他曾经劝说吕布道:“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这句话的意思便是,国破家亡的人并非没有忠诚聪明的臣子,而是不重用他们。将军做事之前不愿意仔细的思考,才导致经常出错,这样的失误数不胜数。

吕布听了后,“知其忠,然不能用。”吕布作为一个脾气相当暴躁和直接的人,经常因莽撞而犯错,而他这样的君主,很难听得进去别人的劝告。这还不算,自从郝萌叛乱后,吕布开始猜忌所以和他没有亲缘关系的将领,高顺就是其中一个。再加上吕布手下的魏续和他有亲,于是吕布“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直到每次作战前才让高顺亲自统领。

即使如此,高顺也没有对此感到不满过。建安三年(198),吕布被曹操大败,吕布、陈宫、高顺等人都被押到曹操的面前。面对曹操,吕布选择了厚颜自荐,而曹操担心吕布无法驾驭,便将他杀死。高顺面对曹操一言不发,坚决不降,于是也被杀死。

张辽则带领士兵向曹操投降,他本就名声在外,曹操对他也是钦慕许久,于是便留下了张辽。吕布不敢重用高顺,是因为手下郝萌的背叛,使得他害怕起所有有可能背叛他的将领,而曹操杀害高顺,则是因为他一言不发,不愿投降。


邓海春


高顺是吕布最忠心的大将,吕布对他也是极其信任,信任到可以把性命托付给他的程度。可吕布终究不能用高顺,是他不会用吗?还是不敢用?

我认为吕布是不敢用高顺的,高顺的能力之强,强到连吕布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否制约住他,而曹操杀高顺,没人为他求情也是正是因为如此。


布知其忠,然终不能用

高顺凭着所率领的七百士兵,南征北战,“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破徐州,攻刘备,败关张;平定郝萌之乱;害夏侯惇失去一目;俘获刘备家小,让他无奈投降了吕布等等都是高顺的功劳。

但吕布最终还是不能用他,因为高顺的本事太强了,万一要是也像郝萌一样反叛的话,自己也未必有能力压制住他。所以吕布不但不让高顺掌握兵权,还夺取了他的“陷陈营”,让亲家魏续管理。“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

这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吕布自己杀父杀上司,就把天下所有人人也看成了和他一个德性。但吕布看错了高顺,即使兵权被夺,高顺也没怨恨过这个上司,“顺亦终无恨意”。

众人不为高顺求情,高顺自己也不想苟活

刘备,关羽,张飞,夏侯惇,曹操这些当世枭雄名将,全都不过是高顺的手下败将而已。尤其是关羽和夏侯惇两人。

关羽第一次惨败就是被高顺夺去的,这对一向高傲的关羽来说能受得了吗?他自信可以打败张辽,打败吕布,打败全天下名将,却唯独这一次败在高顺的手里。所以关羽能为张辽求情,却不想救高顺。

同样,“盲夏侯”的美名众人皆知,夏侯惇是极度讨厌这个称号和自己瞎了一只眼的事实,北方集团里谁也没胆子提这事,连曹操都不敢乱说。现在害自己盲眼的仇人就在眼前了,夏侯惇还会求情吗?

曹操自己也清楚,高顺是收买不了的,对张辽能用知遇之恩,对臧霸能用金银珠宝,但对高顺却只有“忠义”二字能收买。现在他唯一效忠的吕布都死了,高顺也不能苟活下去。

高顺很骄傲,自始至终没说过一句话,慷慨赴义,曹操很聪明,他以斩首来成全高顺的“忠义”之名。这两个人虽生为对手,倒真是相知相识啊!



一贰一橙


高顺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同时也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据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陷阵营” 高顺多次向吕布进荐忠言,吕布虽然知其忠,却不敢用,曹操击败吕布以后,高顺被曹操所杀,那么咱就分析一下,吕布为什么不敢用高顺。

高顺作为驰骋沙场的大将军,也只有在在战场上才能显示出他的英勇和睿智,他虽然对吕布屡进忠言,但是在吕布心里虽然知道他对自己是忠诚的,但要真正做起事情来还是稍微逊色一些的。 高顺常常规劝吕布说:“凡家破亡国的人,不是因为他没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担心他们不被重用啊。将军做事情,不肯慎重考虑,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不论说话还是做事都会有一些小差错。失误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好了何必要发生多次呢?”虽然吕布知道高顺是忠心自己的,可是吕布并没有因此而重用高顺。 后来由于吕布的手下郝萌密谋造反,这让吕布与高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疏远。



后来吕布还凭借着和魏续有外内的关系,将高顺所领导的陷阵营士兵全部权利给了魏续,直到当要上战场的时候,才还给高顺统领的陷阵营部队与交还兵符,即便是如此,高顺也从来没有对吕布有任何怨恨之意。 后来在吕布准备要亲自率领将士征伐臧霸,高顺见他如此冲动于是又劝道,说:“将军亲自要去斩杀董卓,威震四方,声名远扬,远近周边的人民都很害怕您,想要什么东西不能得到,而要亲自去要钱财呢?如果失败了得不到,岂不有损害了您的威名啊?”这时候吕布听了高顺的话,故意装作听不见 ,不屑一顾,他依然我行我素的去征讨臧霸,高顺很是尴尬,也只能一笑了之,也许这时候高顺心里开始怨恨吕布 ,太不拿自己当一回事,但是他敢怒不敢言,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咽。



高顺做人完美不完美不知道,但是当兵可以说是相当完美,完美的几乎无懈可击,他知道饮酒误事,所以人家滴酒不沾,屡不屡次拿他,但是人家依然对吕布忠心耿耿,多次进言,却没有一次被重用过,吕布觉得他只是一介武夫,用头脑玩心爱的事,是那些军事该干的事,他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兵 打好仗就行了,但是高顺,依然不管不顾他没有领会吕布的意思,他想要做的是当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既会打仗 又会玩计谋,但是吕布就是不成全他,让他很是无奈。



王粲《英雄记》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所有的人都知道曹操爱才如命,既然高顺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那么吕布兵败之后 曹操为什么杀掉高顺 而放过张辽呢?原因就是高顺是一个比较有气节的人,他活着时候勇猛无敌,杀掉了曹操的不少兵士,让许多人对高顺恨之入骨,他也是那种 宁死不屈的人 ,这种人也不好管理,吕布兵败高顺宁愿死了也不投降曹操,曹操虽然爱才 但是 他知道有的人能留 有的人不能留,高顺就是后者,不杀他,难解他心头之恨,所以手起刀落将他杀死。

而张辽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他虽然和高顺一样,同为吕布手下,但是吕布兵败以后 张辽看吕布大势已去,马上投上了曹操,这样曹操很欢喜 ,得了一员大将,自然不会杀他。


总结:高顺的性格有点像关羽 宁死不屈,虽然关羽曾经投降了曹操 但也不能说明什么,关羽 对曹操还是有点儿小崇拜的,高顺 虽然宁死不屈 但是他不如关羽本事大,所以说高顺的死完全和他的性格有关系,是他自己把自己推上了死亡的边缘,这种人虽然有点本事 但是情商过低 不懂得变通,不知道大丈夫能屈又能伸。


佳宁谈历史


吕布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他的手下无数,良将奸臣,鱼龙混杂。

其中,就有一个叫高顺的人,他的名气不如吕布大,但因为自己带领的所向披靡的“陷阵营”而被很多三国控所熟知。


很多史书上,比如《后汉书》、《英雄记》,都曾记载,高顺这个人为人正直清白,寡言少语,带军有方,颇具一种大将风范,所带队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有很多事例都可以看出,高顺对吕布可谓是忠心耿耿。

他曾经在吕布被偷袭,逃往他的营帐中的时候,把将军之位让给了吕布,可见高顺对吕布的敬仰之情。 但是,如此一个德才兼备、赤胆忠心的人才,为什么却不被他的主公吕布所重用呢?在吕布被杀后,他又是为何被曹操所杀呢?

要想揭开这个谜底,我想要先讲讲高顺和吕布的故事。

就在建安元年(公元196)的一天晚上,吕布在一个叫下邳的地方屯营。这个时候,在南边的袁术担心吕布攻打自己的地盘,于是先下手为强,挑拨了吕布的一名手下,这个人,就是郝萌。


同年六月份,郝萌造反,袭击吕布。吓得吕布连鞋都没穿好,就带着家眷一起逃了出去,跑到了高顺的营中。 高顺接待了吕布,就在两人交谈之际,吕布正为造反的人是谁而苦恼,高顺就问了吕布,是否有什么找到造反者的线索,吕布只回答了一句话。“河内儿声。”

高顺立马断定,这个人就是郝萌。不久,高顺就带着自己的铁骑,攻破郝萌的阵地,杀了郝萌,为吕布报了仇。向吕布献上首级后,随即称吕布为将军。

吕布得势,但并未重用高顺,在此期间,高顺还曾多次向吕布建言献策,吕布都对其置若罔闻,还曾说,他知道高顺是个忠臣,但就是不能用他。


吕布之所以如此,大概有这么几点原因:

首先第一点,高顺是个大老实人。高顺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把一个狡猾的吕布供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从此失去了一个筹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谁主动,谁掉价。从此,高顺就失去了在吕布心中的地位,因为吕布在这个时候,自我主义又膨胀了很多。

其次,第二点就是高顺太聪明了,引起了吕布的嫉妒。大家都知道,吕布只具有匹夫之勇,而且吕布这个人又十分小气。上边还有董卓压着他。所以为了长久的稳定,吕布不得不防着聪明人,可能这也就是说的,君主亡,谋臣亡。

吕布虽然还记得高顺的救命之恩,但是并不重用,即使是这样,高顺也依然还尊敬吕布,没有生太大的气,只是依然支持着吕布成就霸业。


高顺没有选对主,随着董卓,吕布被杀,高顺也就陷入了人生困境。 张辽在刘关张等人向曹操说情的情况下,向曹操投降。然而, 高顺就没有了这样的命运。面对敌人,为了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负,为了自己的忠名,在曹操的质问中也是一言不发。

曹操也是一个霸道的人,怎么能容忍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来挑战自己的底线?所以,曹操就一不做二不休,杀了高顺。

毕竟忠臣不事二主,高顺的沉默最终为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但却死得其所。


曹操为什么留下了张辽?

张辽和陈宫、高顺可大不一样,他对吕布谈不上任何忠心,人家最初是东汉郡吏,后先跟随丁原,丁原之后又改换门庭从了董卓,吕布杀了董卓,好,再追随吕布,从他个人的成长轨迹可以看出,说好听点,他比较善于审时度势明哲保身,说句不中听的话,并非忠义之人。但是在汉末乱世,张辽这种行事方式,反倒是最为正常的方式,没理由杀掉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