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被一分為四,1928年,龐大的甘肅為何會大分家?

羅日新


眾所周知,甘肅省是我國西北地區的重要省份,雖然受制於地廣人稀等區位劣勢,不過這些年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影響之下,甘肅省已經一步步朝著繁榮富強的方向發展。

當然甘肅省同樣有著某些地理優勢,就拿土地面積來說,甘肅省的土地總面積達到了4544.02萬公頃,位列全國七位,除此之外它還有許多獨特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會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賞。可你知道嗎,其實在很多年前甘肅省的土地面積可遠遠不止這些尤其是它和陝西省,更是有著許多不解之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事要從很久之前說起。早在大禹時期甘肅省就已經存在了,當時它和陝西等地被稱為雍州;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又將領土劃分為十三州,而包含陝西、甘肅寧夏、青海以及新疆的雍州也是其中一個,而後他又將雍州改為涼州;東漢沿用了西漢的制度,不過曾經的巡查制度逐漸演變成行政制度,這導致每一個州的州牧都能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如此一來嚴重危害了中央的安全,所以在東漢末年出現了各諸侯割據一方的局面,此時的漢廷已經名存實亡。

再到後來曹操從這些諸侯中脫穎而出並且統一了北方,此時涼州也是屬於他的地盤,他又將涼州改名成原來的雍州;不過這個雍州幅員遼闊實在難以管理,可它偏偏又是抗擊蜀漢政權的關鍵點,所以曹丕在即位以後又將將雍州一分為二,左馮翊、右扶風、京兆、新平、隴西、南安、天水、安定、北地、廣魏十郡為雍州;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為涼州。

再把時間軸推到1368年,此時朱元璋徹底擊敗元朝建立了明朝,上位後他又將涼州、雍州合二為一,所以在明朝時期甘肅省的面積十分遼闊,幾乎相當於現在西北四省的總面積。但是由於資源匱乏,土地貧瘠,當地人的日子過得十分艱苦,所以西北地區動不動就爆發農民起義。

到了清朝康熙時期,甘肅、陝西再度分家,而後甘肅省的省會被確立為蘭州。其實在此時甘肅省的土地面積還是很大的,它包括了當今的甘肅、寧夏的全境青海東部、新疆東部以及內蒙古的西部等地區,不過或許是嫌棄它落後的原因,中央對於這個地方一直沒有怎麼管,直到清朝統治的後期,新疆等地才被建立行省。

到了1928年,馮玉祥成為西北地區的領袖,對於西北地區新的區域劃分開始展開,青海省由此建立。可是由於當時青海境內並沒有拿的出手的大城市,所以無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將甘肅省的西寧地區劃分給了青海省。

同一年,寧夏省建立,並且成為塞外四省之一,從此以後甘肅省就基本保持著現在的模樣,雖然在建國初期寧夏與甘肅又重新合併,但是沒過幾年這一對歡喜冤家又再度被分開。如此一來一回寧夏省變成了寧夏自治區,它的省會也變成了銀川,這也是從甘肅劃分出來的。

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甘肅省的命運多舛,經歷了數次的分分合合,尤其是和它的老相好陝西省,兩人可謂是基情滿滿。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的甘肅省也挺好的,至少是不用依附他人的獨立存在,並且有望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超過西北其他省份,這也不失為一種幸運,諸位看客,你們說呢?


執筆灬寫史


古代的甘肅地盤到底有多大?到了1928年的時候,被一分為四;

要說到甘肅省,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它,可是在我國西北方向,也是我國提倡發展西北的一個地方,一般這種地方人員非常稀少,那裡的經濟相對比較落後,但是作為甘肅來講,那是我國重要的省會之一。

不管是它的地理位置,還是礦產含量,都是相當厲害的一個地方,然而古代的時候甘肅省,比現在的要大很多,最終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甘肅省一分為四,成為我們現在的這種板塊格局。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一直都有西域這種地方的說法,其實當時的甘肅也屬於西域,不過他畢竟是我們國家的領土,要是說國外的機遇的話,就是以新疆西邊為界,因為當年甘肅,是由4個地方組成的,就是現在的寧夏,新疆,青海,和現在的甘肅。

大家從這裡就可以想象一下,古代的時候,一個省會是有多麼的大,由現在的4個省會組成了一個地方。其實很多人會問了為什麼在古代的時候,一個地盤要劃分這麼大,管理起來不會麻煩嗎?

其實說白了當年對於這個地盤都屬於,放養式的管理,整個古代的甘肅地盤,沒有一個行政部門,全部都是當地的守軍將領去管理的,他們一手抓經濟一手抓士兵,所以在當時,整個甘肅來講是非常混亂的我們從影視劇應該知道一個事件,當年清政府,有一場慘案,就是發生在甘肅,因為當時的一個將軍貪贓枉法,最後,被清朝的皇帝給殺掉了。

而且當時貪贓這個事情,如果不是有一個人跑到了京城去告御狀,估計,內地的官員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就說明當年在甘肅,手邊的大將軍,可以說他就能夠一手遮天。通俗一點講,他就是甘肅王也不為過。

其實當年這個地方,也就是為了起到一個防禦的作用,成為抵抗西域少數民族的一個天然屏障,不過在唐朝的時候,這一代可以說是經濟最發達的貿易區,只是到了後來,商旅之間來往也少了,就把這個地方放棄了管理。

一直到了1928年的時候,當時的大軍閥馮玉祥,這個大家肯定都知道,他這個人就是在西北起家的,他到了西北以後,因為他手裡沒有太多的人,也不可能去管理這麼大的地盤。

最後把古時候,劃分出來的甘肅版圖,一分為四,把寧夏給劃分出來,因為當時,他的駐軍就在寧夏,並把寧夏改為了寧夏省,在這種情況下甘肅就成了四個不同的省,當時的這個版圖,改了以後一直到了現在,也沒再進行過修改,也就這樣劃分了。

對於我國版圖的劃分,只是一個歷史變遷的問題而已,其實在古代的時候甘肅省之所以那麼大,而且讓你那些士兵去管理,通俗一點來講,當時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去那麼偏遠的地方,進行政治管理,因為那個地方確實非常的窮。這次在我國古代,一個人想做官也是來到內地做官,也不可能跑到西北。

不過現在形勢好了,國家大力發展大西北,作為我們現在有用的人,可以為大西北發展的事業,做出一番貢獻,踴躍參與到西北的發展之中。以上就是給大家分享的,古代甘肅,到現在為什麼一分為四?大家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可在下方留言。


貓眼觀史


甘肅省在1928年以前,不管是在滿清治下,還是民國時代,都是中國內陸首屈一指的大省。

舊甘肅省幅員遼闊,民族關係複雜,管理難度很大。自從晚清開始,廟堂之上就有針對甘肅省分省而治的聲音,例如廣東官員岑春煊就在光緒年間提過建議,最後被決策層以時機不成熟而擱置。

1928年舊甘肅省能夠被順利劃分為甘肅,青海和寧夏三省,主要推動力來自兩個方面,或者說來自兩個大人物:第一,是馮玉祥的積極鼓吹和運作;第二,是蔣介石順水推舟的綠燈;而這二位梟雄推動舊甘肅分省而治,各自都打著自己的鐵算盤。

接下來,鐵錘將分三個板塊介紹舊甘肅分省而治的前因後果:

第一部分:拆分甘肅,是馮玉祥鞏固地盤,積蓄實力的重要步驟;

第二部分:拆分甘肅,符合蔣介石“縮小省區論”的政治訴求;

第三部分:拆分甘肅,馮玉祥用了這幾招。

第一部分 拆分甘肅,是馮玉祥鞏固地盤,積蓄實力的重要步驟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北洋政府,北京臨時執政府任命這位“倒戈將軍”為西北邊防督辦,兼甘肅省督辦。與此同時,馮玉祥的勢力受到直系和奉系兩大陣營的排擠,在京津地區根本無法立足,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西北軍兵馬調往西北自己的行政轄區,保存實力,伺機東山再起,是馮玉祥最符合邏輯的選項。

第二部分 拆分甘肅,符合蔣介石“縮小省區論”的政治訴求

蔣介石為什麼願意看見大甘肅被分化為三個省的局面呢?因為這個局面符合他的政治利益。在掌握南京國民政府大權之後,1928年蔣介石已經獲得了形式上的一統中國的成果,但是實際上不管是馮玉祥,閻錫山還是桂系,奉系,乃至於各地大大小小的軍閥,都處於事實上的割據狀態。這些地方軍閥,把持地方軍政大權,無論是地方人事的任免還是財政稅負的徵繳,全部由他們自己說了算。

這對於蔣中正來說肯定是不能容忍的!

他要做的,除了軍事征討剷除異己之外,還需要相應的政治手段配合。縮小省區論,就是他拋出的妙計。縮小了省區,就可以削弱地方軍政的實力,使得一個省無法對抗蔣家王朝的大軍碾壓。而蔣介石則可以利用不同省區之間的新舊矛盾,從容挑撥捭闔,戲弄與股掌之中。矛盾緩和的時候可以分而治之,如果有人想要硬扛中央軍,那也可以各個擊破。

果然是好算計!

所以,當馮玉祥提出甘肅分治,增加青海,寧夏兩省的時候,對老蔣來說,想睡覺有人遞枕頭,正合寡人心意。焉有不批准之理?

第三部分 拆分甘肅,馮玉祥用了這幾招

馮玉祥的西北軍勢力,要想在甘肅地區扎穩腳跟,必須首先對當地的軍政力量進行必要的整合和清理,不拉出空椅子,屁股往哪裡坐呢?

當時的甘肅,漢族和回族的軍事力量勢均力敵,剛好是五五開。甘肅當時分成八鎮,分別有八大鎮守使各霸一方。回族鎮守使分別是:

寧夏鎮守使馬鴻賓,西寧鎮守使馬麒;甘州鎮守使馬麟;涼州鎮守使馬廷驤;

漢族鎮守使分別是:

隴南鎮守使孔繁錦; 隴東鎮守使張兆鉀, 肅州鎮守使吳桐仁, 河州鎮守使裴建準;

為了取得回族軍閥的勢力,馮玉祥提前佈局,他先拉攏西北迴族軍閥馬福祥,讓他做自己的助手,並且把馬福祥的長子馬鴻逵從旅長提拔為師長。有了馬福祥父子兩人的人脈鋪墊,甘肅回族軍事勢力紛紛給馮玉祥拍電報表示歡迎。馮玉祥一看時機成熟了,馬上派遣自己的干將劉鬱棻以西北軍甘肅總指揮的身份進入蘭州。劉鬱棻這個人下手極為狠毒,在安撫好甘肅的回族軍閥勢力之後,他開始逐個對漢族軍閥勢力下手,首先是謀殺了甘肅第一師師長李長清和旅長包玉祥。隨後又以武力驅逐了隴南鎮守使孔繁錦、隴東鎮守使張兆鉀等地方實力派軍人。在對付回族勢力的時候,考慮到他們在甘肅根深蒂固,不能強攻只有智取,於是想到分而治之的策略。把甘肅分化成三個省份之後,每一個區域的勢力就會減弱,有利於西北軍逐個擊破。再者,每建立一個新的省份,就要配置大批的行政官員,馮玉祥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大批封賞自己的派系部下。

最後,拆分甘肅,化整為零,馮玉祥還有一個保護自己軍事實力不受侵蝕的打算。1928年9月,蔣介石召開了戰後編遣會議,名義上是要精兵簡政,發展經濟,實際上是想要藉此削弱馮玉祥,閻錫山,桂系軍閥的地方軍事存在。這個方案提出來要在全國保留50個師的國防軍。按照這個方案,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只能保留12個師,而當時馮玉祥的實際軍力有34個師20多個旅,分別駐守在河南甘肅,山東,陝西四省。儘管表面上馮玉祥會支持蔣介石的精兵簡政路線,但是大家都知道槍桿子就是軍閥的命根子,誰也不願意自斷命根,削減部隊。

所以馮玉祥以寧夏青海距離甘肅省城太遠,交通不便,不易發展為理由,安排自己的派系干將,國民政府內政部部長蔣篤弼提建議,實現甘肅分治理。馮玉祥的算盤很清楚,老子當初四個省你讓我保留12個師,平均下來一個省需要保留3個師,現在我憑空多出兩個省的行政轄區,我就可以多保留6個師的軍事力量,再加上多出來的兩個省城,需要配置大量的警察等準軍事部隊,可以保留絕大部分原先西北局的軍事實力。怎麼算都是一個不虧本的買賣。

那麼蔣介石呢,也樂意一個縮小省區論的真實樣板出現在眼前。

1928年9月5日,甘肅省分治案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153次會議上通過提案。10月19日正式公佈成立青海和寧夏兩省,10月24日馮玉祥提出兩省政府組成名單並且獲得通過。1929年1月1日,青海省和寧夏省宣佈成立,全體省委宣誓就職。

總結:1928年,內陸最大省份甘肅省被一裁三截,既有馮玉祥的野心驅動,也有蔣介石的私心成就,總而言之,是國民黨新老軍閥,為了各自利益,妥協勾兌的結果。


本文參考文獻:

《青海建省記略》 魏明章 青海民族學院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一期

《寧夏建省溯源》 吳忠禮 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4年第二期


鐵錘文史


甘肅省曾經的範圍非常廣,東邊靠近陝西省,南方和四川接壤,西南和西北有著青海和新疆,北邊有著內蒙古。

在巔峰時期,甘肅省光南北就相距2000多公里,東西有4000多公里,面積更是高達1300多萬平方里。

他管轄的範圍包括瞭如今的甘肅、整個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部分縣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但是在1928年一分為四,中間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有關於甘肅省的過往輝煌。

當年的中原王朝為了和西域開通商貿,曾經派遣大量的人打通了絲綢之路。漢武帝的鐵騎也一直沒有停下過,造就了酒泉、張掖等地的威名。

儘管後來中原王朝曾經衰落過,但是基本上都掌握著此地的主權位置。最差的時候,西夏曾經從宋朝手裡奪過此地。而作為一個信奉佛教的國度,以敦煌為中心,再一次擴展到地域。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創建了蒙古帝國,也為元朝打下的基礎。為了方便管理龐大的地區,元朝實行了特殊的行省制度。此時的甘肅就包括瞭如今的甘肅、寧夏、內蒙古、青海地區。


元朝時期雖然設立了卓有成效的行省制度,但是相對來說並不完善。一直到了明朝時期,為了和西北地區的蒙古殘軍抵抗,明朝把甘肅和陝西合併在一起。

此時的甘肅已達到了巔峰,管轄範圍包括了整個西北。一直到清朝入關開始,由於陝西地區彪悍的民風,讓清皇室坐立不安,於是又決定把兩者分開。

雖然明朝時期遺留的蒙古問題已經解決,但是邊界問題仍然不容小覷。尤其是後來的準噶爾作亂,清政府決定出重拳治理。在平定此地叛亂之後,又把準噶爾部的很多地方劃到了甘肅治理。

有關於甘肅省的分家問題。

經過乾隆的平定之後,當時的甘肅已經包括了現在的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地區、內蒙古部分地區、青海部分地區。地理面積可謂是非常之大,所以在治理上面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再加上以後清朝國力下滑,對於甘肅邊陲地區治理更加困難。很多地方甚至只留下了軍事將領,缺乏合理的行政管理。到了清朝晚期的時候,還引起了列強的虎視眈眈。


雖然當初也採取了改進措施,比如說清政府設立了新疆行省,但是對於大環境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清政府解體,全國陷入了大混亂。

混亂的最大標誌,就是全國各地軍閥四起。民國時期控制西北地區的是大名鼎鼎的西北三馬——馬步芳、馬鴻逵、馬鴻賓三人。他們發家的資本來自於同治時期的回亂,後來漸漸的站穩了腳跟。

雖然無論是北洋政府時期或者是民國時期,他們都打著中央政府的旗號,但是實際上還是他們三個人做的土皇帝。再加上當時北伐戰爭爆發,也沒時間管他們。

雖說是沒人管,但是不代表沒有人提出來管。

民國四年,民國政府裁撤了清政府時期設立的西寧辦事大臣,把西寧鎮總兵改成了甘邊寧海鎮守使。把之前原本直屬於中央管理的青海、內蒙古、西藏地區,劃給了甘肅省管理。

其中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馬麒,被任命為青海蒙番宣慰使兼甘邊青海鎮守使。他可是馬麟的胞弟,同時也是馬步芳的親叔叔。也為後來馬氏家族佔據西北,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

民國五年至六年,時任甘肅巡按使張廣建曾經連續兩次上書民國政府,希望能夠學習綏遠等地,把青海設立特別行政區。

民國十四年,馮玉祥擔任督辦甘肅軍務,一開始打算把此地拆成六個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準備逐步在此地站穩跟腳。他派遣自己的第二師師長進駐蘭州,一步步的去剷除在此地的軍閥。

民國十七年,薛篤弼擔任內政部長的時候,他認為青海和寧夏距離當時的省城太遠,決定把兩者分出,分別設立行省。

民國十七年也正是1928年,而且在同一年時間,也劃分出了熱河省。當時在劃出青海省的時候,由於本身沒有大城市,還把甘肅的西寧一起劃了過去,此時也就有了甘肅省的雛形。可能有讀者要問了,為什麼只講寧夏和青海兩者,不是說好的一分為四嗎?是因為它包含了內蒙古、新疆的一部分,所以才會說成一分為四。

主政分家的馮玉祥到底什麼打算?

主要是因為馮玉祥想摻合一腳,因為當時的寧夏、青海都是被回族的將領把持,如果真的有建省的機會,中央肯定會派來相應的行政官員,自己人才能有合理的機會插手。

再者就是蔣介石在1928年召開一次會議,決定每個省只能保留三個師的兵力。如果拆出來寧夏和青海,西北一下子就可以增加6個師的兵力。

經過國民黨中央議會的討論,通過了下面的議案:

將青海改為行省,組織省政府,委員暫定五人,設民政、財政、建設、教育四廳,餘照省政府組織辦理。

除此之外,還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工作,比如決定甘肅西寧為甘肅省省會,新劃分出來的寧夏縣為寧夏省會。到了這裡,馮玉祥的目的算是達到了。


隨後他在一次會議當中提出了寧夏省政府組成人員的名單,裡面大部分都是自己人。擔任第一任寧夏省主席的是國民黨第7軍軍長門致中。

隨後又多次召開會議,劃定了寧夏、甘肅、青海三省的省界線,在民國十八年的1月1日,寧夏、青海也正式成為獨立省會


史之策


我是甘肅人,以前的甘肅就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如今隴原大地日新月異,早已今非昔比,成為西北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肅版圖在歷史上幾經變更。但是自打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以來,一直到民國時期,甘肅的轄區和跨度都比現在的甘肅要大很多。

幾乎涵蓋西北絕大部分的地區,包括現在的甘肅全境,寧夏全境,青海、新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想想那會兒的甘肅有多大。


明朝時。甘肅地區是防禦蒙古騎兵的重要陣地,為了方便指揮,把甘肅和陝西合到了一起。但是甘肅隸屬於陝西,陝西省的版圖空前遼闊。

等到清朝入主中原後,他們對疆域如此寬廣的陝西十分不放心,因為西北民風向來彪悍,要說那些封疆大吏搞割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康熙將陝西和甘肅又給分開了。

清朝統治時期,駐守甘肅的封疆大吏權力非常大,他們既管軍事又管經濟,因為當時沒有設立地方行政官員。為了便於統治,在清後期,新疆建立行省。這對甘肅的版圖有一些影響,但甘肅的轄區範圍仍然非常廣大。

都知道馮玉祥就是靠西北軍起家的。1928年,馮玉祥主政西北後,對西北地區進行了新的區域劃分,那他主政一個疆域大的省份不是更好,為何要把甘肅一分為四呢?


當時對蔣介石而言,只是形式上統一了中國。而各地的軍閥割據勢力仍然我行我素,尤其像閻錫山,桂系等軍閥在地方根深葉茂,這讓老蔣非常頭疼。

所以他提出了縮省而治的辦法,而且每個省只讓駐軍3萬人,其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軍閥勢力的快速擴大。

而當時的馮玉祥也有他自己的小九九,他主要就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馮玉祥當時受到直奉兩系的排擠,在北京不可能立腳,來到西北後,他的兵力卻分散在各處,他想把這些兵力都集中到西北。

可蔣介石以精兵簡政的名義,要削減他的實力。誰都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馮玉祥心裡能不做盤算嗎?

所以馮玉祥提出的甘肅分制,既符合老蔣提出的縮省而治的原則,又能保存馮玉祥的勢力,你老蔣答應一個省可以駐軍3萬,現在我多劃出幾個省,不就可以多保留駐軍嗎?


這對他們兩人來說,皆大歡喜。所以甘肅就被一分為四了,基本變成今天的這種格局。


說史聽濤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甘肅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


甘肅在元代實行省制之時,就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省。

這樣一直到清代,甘肅都是面積不小的一個西北省份。

包括現在的甘肅、寧夏、青海一部分、新疆一部分、內蒙古一部分。

為什麼甘肅省面積這麼大呢?

其實這和地方政區的設置目標有關,歷史地理學講政區三原則——邊界、層級、治所。其實都是一個目標——便於管理人民。胡煥庸線以西的省份,人口少,因此就把省界劃的比較大,就算是這麼大的面積,人口也不一定有中原地區半個省的多。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新疆、西藏面積大,下面的縣面積也大的原因。

民國初期的寧夏省

而甘肅近代政區最大的變動就是1928年,這一年馮玉祥主政西北,開始統籌考慮西北幾省的治理。特設青海省,但是青海沒有像樣的大城市啊,於是就從甘肅借了西寧作為首府。而後又從甘肅省分出了寧夏省,周邊的內蒙、新疆,同樣從甘肅借人口較多點的地。

借來借去,就把甘肅剝削成了現在這個狹長的樣子,中間的一條狹長地帶,正如其名字——河西走廊一樣,連接著甘肅的西北部和東南部。


兩分鐘走近歷史現場,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謝謝

甘肅,這是我國西部的重要省份,有燦爛的文明和傳說。甘肅省的轄區,在中國的各個歷史階段,轄區面積比現在要大得多。由於歷史上的多次行政管理區域的演變和調整,這才形成了現在的甘肅省的地形現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王朝在崛起之後,一直向西北發展,這既是為了拱衛首都長安的安全,同時也是為了發展經濟。甘肅省的地名如張掖、武威、酒泉等等,都是當年漢朝留下的印記。

在隨後的歷史中,雖然中原王朝不斷更迭變化,可是都沒有對西北地區放棄管理。就連宋朝這個先天不足的王朝,為了要一心滅掉西夏,更是對西北地區加強了統治。元朝統一後,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甘肅省就是元政府設立的十一個省之一。

明朝建立之後,甘肅是外蒙侵擾的第一線,為了方便,明朝把甘肅和陝西合併為一個省稱為陝西省。當時的陝西省的轄區空前遼闊,簡直可以割據一方。清朝入主中原之後,對西北地區的陝西省非常的不放心,再加上西北地區民風彪悍,而且還有造反的傳統,也不利於管理。在清朝康熙時期,清政府又將陝西和甘肅進行了分治。

分治後的甘肅,其轄區面積仍然非常大,包括甘肅、寧夏的全境,青海東部、新疆東部以及內蒙古的西部地區。雖然甘肅轄區分治了,但大體上還是一個比較大的省份。這樣的情況持續清朝滅亡後的二十年代後期。

一九二八年,馮玉祥主政西北之後,對西北地區進行新的區域劃分 ,建立了青海省,並把甘肅的西寧地區劃分到了青海。同時在這一年,寧夏省也建立,成為了塞外4省之一。寧夏省與甘肅省分家之後,甘肅省基本上就形成了現在的樣子。雖然在上世紀50年代,寧夏與甘肅重新合併,把寧夏劃為固原回族自治州,吳忠回族自治州等幾個地州級行政單位。但僅僅幾年之後,寧夏再次與甘肅分家,成立了寧夏自治區,省會變成了銀川。



FangCaoAn


西寧市曾經是甘肅省的重要城市!


甘肅省在中國的西北地區,是中國戈壁灘上的一顆明珠。這裡自古以來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和軍事重鎮。一方面溝通著中原王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另外一方面則承擔著中原王朝防禦和抵擋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和西部少數民族的入侵的重任。


儘管中國歷史上的地方行政劃分歷朝歷代均有所不同。但是甘肅所在之地歷來為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所重視。甘肅地區的安寧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封建王朝的國運和統治是否穩定。

先秦時期中國分為九州。其中今天的甘肅大部分位於雍州和涼州的管轄範圍內。除此以外還有部分地區位於一些少數民族聚集的方國境內。這些方國統稱為戎狄地區!後來秦國將這一地區的西戎和義渠打敗後設立了隴西郡和北地郡!



西漢建立之後,甘肅大部分地區位於涼州境內。少部分位於秦州和雍州境內。後來進入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的行政劃分較為混亂。各方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在中國大地上曇花一現。


到了唐朝時期,甘肅境內大部分屬於隴右道、山南道和河西道。宋朝時期,甘肅曾經一度淪為西夏的管轄之所,元朝時期,統治者在甘肅境內設置甘肅行省。明朝建立之後,甘肅與陝西合併稱為陝西布政司。

清朝建立之後,考慮到陝西布政司管轄的範圍過大而不利於統治。於是將陝西布政司一分為二。將原陝西境內繼續為陝西布政司管轄。而原甘肅境內則稱之為甘肅布政司。當時的管轄範圍包括今天的甘肅省、寧夏省、青海省大部和新疆部分地區。後來光緒十年間,清王朝設立新疆行政區劃!



清朝滅亡之後中華民國成立,行政劃分基本上延續了清朝末年的格局。到了1927年,全國範圍內改道為省!1928年,北伐戰爭告一段落,民國政府開始根據各地的情況和西北的局勢。決定將甘肅省劃分為寧夏省、青海省和甘肅省還有內蒙古的小部分地區,而寧夏省的治所為銀川市,青海省的治所為西寧市,甘肅省的治所則為蘭州市。


至此甘肅再也無法達到歷史上的輝煌水平。甘肅才形成了今天的輪廓形狀,被老百姓稱之為骨頭狀!今天的甘肅省仍然掌控著多達42.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常住人口達到了2600多萬人,作為中國新時代下的路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沿線重鎮。


珞珈山的貓


從元朝建立到清朝滅亡,國家只在西北設陝西、甘肅兩省。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甘肅被設為行中書省。明代中央在西安設置布政使司,統轄陝甘地區。直到雍正三年(1725年),甘肅才開始脫離陝西,獨立成省。中央在甘肅設布政使司,駐地蘭州。



近代以前,甘肅省的轄境包括今天的整個甘肅、寧夏和青海,以及新疆的一部分地區,轄區範圍前所未有的廣闊,名列內地諸省首位。但由於西北各地區地理環境不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又是眾多少數民族聚集之地,所以統一管理頗為不易。到了清末,上至廟堂下到江湖,圍繞著甘肅分省這一問題的議論增多了起來。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兩廣總督岑春煊在廟堂首提青海建省之議。光緒帝之前也有聽聞甘肅分省的議論,遂命令袁世凱、徐世昌等有關大臣商議此事。是年12月16日,陝甘總督升允上奏說,甘肅財政庫存捉緊,且少數民族聚集地風氣未開,建議先在青海的少數民族聚集地開墾荒地,作為甘肅分省的基礎。光緒聽完後,又令政務處複議分省一事。




1908年,政務處上奏青海沙漠面積大,本屬蠻荒之地,加上少數民族百姓多聚集於此地,現在還談不上什麼民風開化,他們的日常生活來源就是依賴遊牧。如果在青海建省,不僅其風俗文化與內地不同,而且就怕設置了行政管理機構,因為遊牧民族居無定所,也很難管理約束他們。另外,設省必然需要耗費鉅額費用,而今正是國庫空虛之時,發放官餉都已經不足。所以倒不如先採用陝甘總督升允的建議,等到各民族齊心了,經濟發展起來了,再來商議建省之事。

光緒聽完政務處的建議後,覺得挺有理,所以最後兩廣總督岑春煊關於青海建省的建議就被擱淺了。

民國建立後,青海建省的議題又被擺到檯面上了。經過不同等級官員的建言獻策,到民國四年(1915年)10月,中央決定將青海蒙藏地區劃歸甘肅省管轄,青海省雛形開始出現。


民國十四年(1925年),國民軍首領馮玉祥督辦甘肅軍務,首次提出將甘肅、青海、新疆劃為六省的構想。

馮玉祥的意圖是,現在寧夏、青海都是由回族將領控制,如果在兩地建省的話,省主席由中央委派,到時國民軍就有機會滲透進去,此為其一。第二是因為中央規定每個省只能保留3個師的軍事編制,如果寧夏、青海建省,國民軍就能合法增加兵力了。


民國十五年(1926年),馮玉祥響應國民革命軍,與蔣介石合作北伐。北伐勝利後,馮玉祥乘機向蔣介石“邀功”,於1928年正式提出將甘肅劃分為3省。因為內政部長薛篤弼就是馮玉祥派系的人,所以甘肅分省的提案毫無懸念馬上就通過了。

從民國十七年(1928年)開始籌備、搬遷,到第二年1月1日,寧夏省、青海省就正式成立了。


夏目歷史君


甘肅,古稱雍涼之地。從秦昭王設北地、隴西兩郡開始,到1928年民國改制設甘肅省,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中原王朝的西北屏障。

雍涼大地,人傑地靈

甘肅,東接陝西(古稱關西),北連大漠,南接巴蜀,西通吐蕃。西北河西走廊更是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區的唯一通道,絲綢之路就是自此開始,又有酒泉武威、天水隴西,霍去病封狼居胥,飛將軍馬踏胡虜,數千年來人傑地靈,經久不衰。

北宋時期,由於國力衰弱,再加上週邊少數民族的強勢崛起,甘肅一帶被西夏政權所掌控,稱甘肅軍司;元朝統一中國之後,在甘肅設置行省,這也是甘肅省制的由來;明清時期,取消了甘肅的獨立建制,將甘肅和陝西化為一體,共同治理,明朝時稱作陝西布政司,清朝又設置陝甘總督進行治理;民國時期,甘肅再一次脫離陝西成為獨立建制,稱作甘肅行政公署。

兩次改制,幾度縮減

甘肅在最鼎盛時期,管轄地區囊括瞭如今的甘肅、寧夏全部,以及新疆、青海大部,還有內蒙古和陝西省的部分地區,基本上整個西北都是甘肅的轄區,甘肅也一度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一個省份。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政治環境都屬於是當時的國家核心之地,咽喉之所。

但是晚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平整度為了對新疆地區進行有效控制,將新疆從甘肅脫離了出去,改獨立建制。1928年,民國政府又再一次對甘肅轄區進行大規模的更改,青海、寧夏獨立建省,內蒙古和陝西的一部分地區歸於本省,甚至甘肅的隴東地區也從甘肅劃分到了陝西。

一分為四,皆大歡喜

民國政府之所以對甘肅進行如此的轄區調整,主要原因就是蔣介石的“縮省而治”政策。民國時期,蔣介石雖然在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實際權力仍然未能收回中央,各地軍閥擁兵自重,給蔣介石帶來不小的困擾,甘肅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蔣介石希望將全國大一點的省份都進行一個轄區上的縮減,從而達到削弱軍閥實力的目的,而且規定每個省份只能擁有三五萬人馬。西北的馮玉祥聽了這事後,心裡確實不情願,但是國家的政策得執行,想來想去,馮玉祥決定將甘肅一分為四,這樣一來自己的兵力在實質上並不會縮減,蔣介石最後答應了馮玉祥的要求。從此甘肅就被一分為四,變成了如今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