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和甘肅慶陽之間有什麼故事?

獨行客地圖帝


范仲淹的名氣很大,主要有幾點:一、他在當河南鄧州知州時,為好友嶽州(湖南省岳陽市)知州滕宗諒寫了一篇名垂千古的《岳陽樓記》。二、范仲淹參與慶曆新政,力圖改變北宋冗官、冗費、冗兵之弊。三、范仲淹在大西北抗衡能打仗的西夏皇帝李元昊。四、范仲淹守西北時,填了一闋著名的詞——《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能文能武,金朝遺民元好問稱讚范仲淹:“當布衣可為名士,當州郡可為能吏,當邊塞可為名將。”范仲淹不但自己厲害,他的四個兒子範純祐、範純仁、範純禮、範純粹都是朝廷的棟樑之材。

特別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范仲淹和範純祐、範純仁、範純粹父子四人,在各自的仕途中,都與一座城市的命運緊密相連。這座城市並非是北宋的都城東京開封府(河南開封),而是遠在西北的慶州。

慶州在什麼地方?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呈西北——東南走向,相對比較狹長。而在甘肅省的東端,有一個非常狹長的陸地通道,夾在寧夏與陝西之間。過了這個狹長通道,就有一個類似“大尾巴”的寬闊區域。慶陽就位於“大尾巴”的東端,西、北與寧夏接壤,東北、正東、東南接陝西。慶州是慶陽在北宋時的名稱,隸屬永興軍路。

唐朝末年,党項人在西北控制定難軍(陝北與內蒙古交界附近),最終建立了大名鼎鼎的西夏。西夏對於北宋造成的威脅,甚至要大於遼國。北宋非常重視西北的軍防,慶州就位於宋、夏在白乾山邊界以南不遠處。慶州在北宋的西北戰略體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慶陽以北是黃土高原,以西是六盤山,以東是子午嶺,以南與長安(陝西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比較近。蒲河(涇河的支流)穿慶陽南下匯入涇河,涇河向東南匯入渭水。一旦讓西夏控制慶陽,就可以沿涇河谷地殺向關中,長安危矣!關中要丟了,北宋的西北就有可能崩盤,關中以南的四川盆地也非常危險。

北宋的綜合國力遠強於西夏,但屢次被西夏打敗,朝廷想到了范仲淹。宋仁宗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五月,范仲淹調任環慶路經略安撫招討使兼慶州知州。到任後,范仲淹大膽地改變宋朝“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祖制,靈活用兵。同時簡選精銳,淘汰老弱,打造強軍。

范仲淹懂得治兵就要把兵當兄弟的道理,史稱范仲淹治慶州時,“號令明白,愛撫將士” 。每次朝廷賞賜范仲淹,他都把賞物分給將士們。如此,則三軍用命。另外,范仲淹發現慶陽周邊城寨太少,對防禦西夏非常不利。他密令長子範純祐等人率部前往慶陽東北的馬鋪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修建了一座城寨,宋仁宗賜名為大順城。除了大順城,范仲淹還在慶州、環州(治所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修建28座城寨,如細腰城、業樂城等,有效地遲滯了西夏軍的襲擾速度。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九月,范仲淹大破西夏軍,讓西夏人聞風喪膽。西夏人聞范仲淹之名則驚懼,稱不畏大範老子(範雍),但畏小范老子(范仲淹)。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調離慶州,出任樞密副使。范仲淹那首著名的《漁家傲-秋思》,被一些學者認為就是在慶州所作。

在范仲淹四個兒子中,範純仁無疑是最出名的。範純仁出名,很大程度因為他是王安石圖強變法的反對派之一,但還不像司馬光那麼極端。宋神宗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十月,範純仁被宋神宗從邢州(河北邢臺)調到慶州當知州。至於理由,宋神宗說你跟著你父親范仲淹久歷邊陣,必然熟悉西北軍事,故有此任。範純仁卻說父親在西北時,我還小,不記事,不想去。在得知不得不赴任時,範純仁提出一個條件,“去慶州可以,我只守城,陛下想攻西夏,那就換人。”

範純仁來慶州時,慶州發生了饑荒,他立刻開倉放糧,救了很多人。有人勸說不要找事,皇糧是能隨便動的?範純仁卻說:“出了事,我一個人擔著!”北宋內部的爭鬥非常激烈,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八月,範純仁受朝事牽連,調去信陽軍。

到了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四月,範純仁再次出任慶州知州。這次出任時間較短,半年後範純仁又被調走了。接任慶州知州的不是別人,正是範純仁的弟弟範純粹。

範純粹對陝西的情況比較熟,熙河開邊時範純粹就出任陝西轉運判官。調任慶州前,範純粹時任京東路轉運使。範純粹在知慶州時,上書朝廷,勸朝廷把之前佔領的西夏地盤還給西夏,以確保兩國和好。範純粹的理由是宋朝佔領這些地方不足以滅西夏,還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實在不划算。這些地方對西夏更重要,西夏必不惜代價來奪,我們到時花費會更加巨大。範純粹、司馬光、文彥博、蘇轍等人認為重鎮蘭州也應該給西夏,被反對者駁斥。最終雙方各退一步,放棄一些“看上去不是特別重要”的寨子,但沒有放棄蘭州。

哲宗親政後,變法派又對司馬光一派進行清算,這股風也吹到了範純粹頭上。因範純粹主張棄地,被抓住把柄,稱為奸邪誤國,降了職。

綜合來看,範氏父子三人(範純祐並沒有出任過慶州知州)的成績還是相當不錯的,邊人常感念範氏父子。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