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除了對蘇聯第2任元首忌憚外,為何也害怕蘇聯第5任元首?

張菲紅


美國忌憚蘇聯第五任元首,主要還是其實力是得到認可。

根據1977年蘇聯頒佈的《蘇聯憲法》中規定,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是蘇聯政府首腦,相當於西方國家的總理,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為國家元首,相當於總統。也就是說其實在此之前的70年時間裡,蘇聯並沒有一位所謂的蘇聯元首,通常蘇共中央總書記是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且在蘇聯初期屬於集體領導制。

斯大林在列寧去世後,在20世紀20年代成功鞏固權力。蘇共中央總書記在此後正式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代名詞,因該職務同時掌控蘇共和蘇聯政府。在赫魯曉夫期間,總書記以第一書記的名稱重建,而勃列日涅夫在1966年又重新改回原來的名稱。這一局面直到蘇聯解體前夕,才用蘇聯總統取代其權力象徵。

列寧去世後接任的李可夫,其實並不掌握實權,實際上是斯大林的橡皮圖章,實權還是在斯大林手中。而斯大林去世後,至赫魯曉夫掌權前,以及赫魯曉夫下臺後至勃列日涅夫鞏固領導權前,蘇聯由一個被稱為三駕馬車的集體領導共同治理。在此期間沒有其中任何一位可以單獨擁有領導權。馬林科夫實際上也只是在三駕馬車時期,能夠獲得最多支持的蘇聯領導人。因此,蘇聯的元首公認的前5任順序依次是列寧,斯大林,馬林科夫,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

蘇聯第二任元首斯大林被美國忌憚,不用再過多贅述。在斯大林任內,用丘吉爾的話評價,他接手的是一個用木犁耕作的俄國,而留下的卻是擁有原子彈的俄國。在二戰期間,如果沒有蘇聯在東線頂住納粹的進攻,那麼二戰史也將改寫。或者說如果蘇聯和納粹的同盟關係能夠一直維繫下去,盟國就很難戰勝蘇德,西方國家也就能和被打殘的二線德軍比劃兩下。

而蘇聯的第五任元首勃列日涅夫,是蘇聯時期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最多的二人之一,另外一人是朱可夫,可見其對蘇聯的貢獻不亞於以軍功著稱的朱可夫。

改革富有成效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終止了前任赫魯曉夫全面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比較客觀地肯定了斯大林的歷史作用,而不是一味地批判斯大林的錯誤。這不僅讓蘇聯重拾了信仰,而且把蘇聯人民從政治運動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進行國家經濟建設。

勃列日涅夫在蘇聯對市場經濟掀起批判浪潮的情況下,只能強調蘇聯的計劃經濟的優越性,對其進行小程度的改革。改革重心由擴大企業自主權到加強對企業的控制,由調整蘇聯與企業的關係轉移到合併企業,建立聯合公司。但改革在蘇聯的東歐衛星國還有進一步放寬,比如在其控制的東歐,允許把虧損的國營小型工商企業承包給職工或者私人經營,並且把私營企業的合法僱員放寬到30人,政府只負責收稅,不干預企業的經營,允許企業自主在社會招聘。

這些舉措儘管放到現在不合時宜,但是在當時卻收到了成效,將蘇聯的國力推向了鼎盛。在勃列日涅夫卸任後,1983年蘇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710美元,是美國同時期的三分之一,而其衛星國東德則達到了5670美元,東方陣營擁有了與美國掰手腕的經濟基礎。然而勃列日涅夫的經濟改革卻沒有突破固有僵化的模式,不過這在他執政的時期,輕重工業失衡的問題並沒有暴發出來。

美蘇攻守轉換

蘇聯從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進行對外擴張。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推行主權有限論,聲稱華沙的社會主義陣營受到威脅時,蘇聯可以進行武力干預。這也成為了蘇聯開始實行霸權主義,干預別國事務的開端,成為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義。

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派蘇軍鎮壓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接連鎮壓了匈牙利,波蘭的改革,至少從表面上穩定住了東歐的局勢,不至於出現類似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後院起火的境地。

蘇聯在此時還極力在中東地區擴張,蘇聯的勢力開始延伸到了中東。然而中東的複雜局勢讓蘇聯並沒有在中東站穩腳跟。蘇聯支持的埃及和敘利亞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再次敗北。務實的老阿薩德在美蘇之間兩邊討好,並沒有一邊倒地靠向蘇聯。而埃及的薩達特與蘇聯徹底鬧翻後,埃及徹底倒向了美國。美國與蘇聯在中東的角逐中還是有優勢,勃列日涅夫手裡沒有一個像以色列的中東橋頭堡,特別是石油美元體系形成後,無法再繼續與美國抗衡。

1979年,由於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親蘇政策,蘇聯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成為導致蘇聯衰落和最終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勃列日涅夫的對外擴張政策只能給其帶來短暫的利好,而從長遠來看卻埋下了隱患。

美國的衰落

在赫魯曉夫時期,美國還能在古巴危機中逼退蘇聯的勢力。而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就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首先就是蘇聯在古巴危機中知恥而後勇,大力發展核戰略武器,到了1978年,在核彈頭的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擁有了與美國及其盟國同歸於盡的核震懾力。

而且美國捲入越戰之後,其國內的經濟開始衰落,就業率降低,通貨膨脹加大。當時的美國大街小巷出現了許多搖滾青年,朋克青年,社會的頹廢氣氛蔓延美國,反戰情緒日益高漲,甚至出現了反社會和反政府份子。越戰的殘酷把美國人對國家的信仰都拖垮了,這個局面直到美軍從越南撤軍才得到改善。此時的美國已經是內傷,而且是精神層面的創傷。

美國此時已經無力在全球範圍內保有影響力,由攻勢轉為守勢,已經無法單扛蘇聯的威脅。美國的全球戰略也不得不進行調整,開始尋找新的盟友以抑制蘇聯的擴張。而當時東方大國與蘇聯已經徹底翻臉,而且與蘇聯在珍寶島,鐵列克提等地爆發了邊界衝突。東方大國與美國出於共同對付同一個敵人而走到了一起。隨著雙方關係的破冰,美國在亞太地區擁有了可以牽制蘇聯的力量,暫時緩解了蘇聯對美國在第一島鏈的軍事威脅。

勃列日涅夫作為蘇聯的第五任元首,執政時期將蘇聯推向了世界的頂峰,這個時期也是蘇聯在冷戰時期少有的高光時刻。然而好景不長,其對外擴張的步伐太大,最後扯著了蛋,造成嚴重的內傷。在其對外擴張時,蘇聯也錯過了經濟發展的第二波紅利產業,當西方國家在70年代大力發展信息,電子,生物等產業時,蘇聯還在忙著軍工產業的生產,最終蘇聯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停滯時代。


梓蕤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因為安德羅波夫差點就成為蘇聯的小平叔。

安德羅波夫執政只有1年多時間,試圖進行社會的改革,可惜死得太早。

因為他上臺時候已經年齡很大,患有嚴重的慢性病,所以1982年上臺,1984年就死了。

安德羅波夫是克格勃出身,是個很有能力、經驗豐富的老官僚。

早在1937年,安德羅波夫升任蘇聯共青團雅羅斯拉夫州委書記,開始進入中高級官僚的行列。

到了50年代,他已經擔任蘇聯駐匈牙利特命全權大使,獨當一面了。

這40年的官場歷練,安德羅波夫對蘇聯和國外形式非常瞭解。

他認為80年代的蘇聯有很多問題,必須改革。

他執政雖然只有1年多時間,做了很多大事。

安德羅波夫強調高層的集體領導,防止出現斯大林時代獨斷專行的錯誤。

他強調淨化官僚機構,建立有高度組織性的社會。

對於當時普遍的官僚腐敗現象,安德羅波夫發起了反對貪汙腐化和低效率的運動,狠狠打擊貪汙受賄(處理了17名高級官員和31名第一書記)。

對於國有企業的很多問題,他強調狠抓公司廠礦的勞動紀律,整頓社會秩序。 經濟方面進行體制改革試驗,下放給工廠管理人員更多權力,放鬆中央經濟機構的管制,努力提高質量、提高效率。

在外交上,他強調緩和,同美國和中國都搞好關係,也不要強迫華約國家聽命於蘇聯。

他認為各國的國情不同,不見得蘇聯模式適合所有的華約國家。

這些觀點,與勃列日涅夫強調各國必須遵循“共同規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主權有限論相比,是個重大變化。

一般認為,安德羅波夫的這些行為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可能在蘇聯體制的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遺憾的是,安德羅波夫死得太早,所以第二步也就沒有實現。

到了繼任者戈爾巴喬夫上臺,認為蘇聯積重難返,乾脆徹底將基本制度改革了,沒有按照安德羅波夫的思路做下去。


薩沙


看到此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有個我!

先捋一捋蘇聯歷任最高領導人。

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也就是列寧)(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

蘇共中央總書記: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任期:1922年4月3日―1953年3月5日);

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蘇共中央總書記: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蘇共中央總書記:康斯坦丁·烏斯季諾維奇·契爾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

蘇共中央總書記: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題中所說蘇聯第二任領導是斯大林,第五任領導是安德羅波夫。要說美國忌憚斯大林也說得過去,但是害怕安德羅波夫的原因何在呢?

關於斯大林這裡不多說了,他活著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拿他有辦法,重點說說比較不為人所知的安德羅波夫。

安德羅波夫(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13歲時父母雙亡,這造成了了他為人低調隱忍的性格。1936年安德羅波夫參加共青團工作進入仕途,1939年入黨,1951年進入蘇共中央工作。1954年,安德羅波夫任蘇聯駐匈牙利特命全權大使。



1956年,匈牙利爆發反政府武裝行動(匈牙利事件)。安德羅波夫以鐵血手段處理了匈牙利事件,得到了蘇共領導的賞識。

1961年,安德羅波夫當選蘇共中央委員。

1967年,安德羅波夫任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主席,併兼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68年,安德羅波夫成功處置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事件。


1979年,安德羅波夫在蘇聯制定入侵阿富汗的決策時起了關鍵性作用。

1982年11月10日,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去世。兩天後,安德羅波夫被選舉為蘇共中央總書記,成為第一個克格勃領導人出身的書記。

安德羅波夫雖然登上了蘇聯政治最高峰,但是他的身體並不好,從七十年代末期就飽受疾病困擾,於1984年2月9日因病去世,在位僅僅16個月。

安德羅波夫出身克格勃,這和普京有著相似的經歷。普京大帝大家熟悉,面對西方政客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是個很不好打交道的對手。同樣,克格勃掌門人出身的安德羅波夫更加圓滑。


雖然安德羅波夫在位時間極短,但是他當政期間進行了適度的改革,獲得了前蘇聯人民的擁護。如果按照他的設想一直執行下去的話,蘇聯不一定會解體。

安德羅波夫改革包括政治和經濟兩方面。

政治方面

安德羅波夫上臺後首先將整頓紀律、改進黨風作為突破口,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反腐運動。

安德羅波夫摒棄個人集權統治,主張“集體領導”,強調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要有“有條不紊的國家機器”。

在此基礎上,安德羅波夫對蘇共體制進行了改革,提出了“蘇聯正處在發達社會主義漫長曆史階段的起點”的觀點,一改以往脫離現實的綱領。

經濟方面

安德羅波夫在經濟體制上進行了改革,提出了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推行農業集體和家庭承包制、在工業和建築業中推廣和完善承包作業隊、工業部門給予工廠管理人員更多的權力,放鬆中央政府機構的控制。

這些舉措促進了蘇聯工業增長,提高了人民收入,受到熱烈歡迎。

如果安德羅波夫僅僅進行了政治經濟方面的改革,也不至於讓西方人忌憚。讓西方人真正忌憚的是安德羅波夫鐵血性格和能力。

上面說了安德羅波夫和普京有著相似的經歷,今天西方國家如何看待普京,當時他們就怎麼看待安德羅波夫的。

1969年,中蘇發生了珍寶島戰役。可能大家都會有疑問,當時蘇聯已經大兵壓境了,為什麼衝突沒有擴大?這其中就是安德羅波夫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時蘇共內部絕大多數人都支持擴大沖突規模,只有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伕力主控制衝突,最終勃列日涅夫採納了安德羅波夫的意見。

從這件事上看,安德羅波夫對於國際形勢有著清晰的認知,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

1979年,在安德羅波夫的主導下,蘇軍入侵阿富汗。當時中國在南方發動了自衛反擊戰,蘇軍入侵阿富汗不得不令中國將更多注意力放在西部地區。

雖然後來蘇軍失敗了,但是當時安德羅波夫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對於蘇聯來說)。

1981年,蘇聯舉行了代號“西方-81”的軍事演習,震驚了世界。關於此次演習,有興趣的可以搜索一下。當時給世界的震撼是語言無法表達的,它直接促成了中國建國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華北大演習,也讓美國看清了單純靠西方是無法和蘇聯進行軍事對抗的。而這次演習,安德羅波夫的作用巨大,其中的藍軍部隊就是安德羅波夫秘密組建的克格勃內衛軍。

這樣一個能屈能伸、審時度勢的人領導強大的蘇聯,西方不害怕才怪呢。


別酒流年


蘇聯歷任領導人排序是;

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

第二任是斯大林,第五任是安德羅波夫。

斯大林,就是“殘暴”的代名詞,堪比成吉思汗!不僅僅是美國,全世界都對他忌憚。

斯大林用“大清洗”鐵血手段,讓新生蘇聯穩定下來;斯大林以鋼鐵意志,挫敗了希特勒的囂張氣焰;用喋血殘暴、用蘇聯2700萬人傷亡代價,摧毀了德國;二戰後斯大林霸氣十足,毫不客氣將東歐、將遠東納入了蘇聯勢力範圍,成為藐視歐洲、與美國兩分天下的世界梟雄。

安德羅波夫,蘇聯第五任領導人,由於意外任職(第四任領導人勃列日涅突然病故),任期時間短(兩年後病故),政績並不廣為人知。

為何說美國曾對他忌憚?因為他是維持蘇聯並使蘇聯繼續保持強大的最後希望。

蘇聯在第四任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領導期間登峰造極,與美國在五洲三大洋全面競賽。但物極必反,由於蘇聯經濟滯後又窮兵黷武,官僚腐敗嚴重蛀蟲多多,個人崇拜迷信“一言堂”問題嚴重。蘇聯已淪為外強中乾怪獸,在與美國競爭中顯現頹勢敗像。而這時,勃列日涅夫撒手走了。

安德羅波夫受命與危難之中。他敏銳抓住蘇聯衰敗的癥結所在,採用了有效治理手段;

①,廢除蘇聯根深蒂固的個人崇拜和獨裁“人治”,推行依法治國,走向制度化管理國家。使蘇聯官僚腐敗、違法犯罪得到遏制,正能量上升,社會風氣好轉,國家凝聚力增加。

②,反腐敗抓貪官去庸官。

安德羅波夫雖面容儒雅,卻確反腐敗狠角色。他的女婿因為腐敗被判終身監禁。他還有什麼貪官不敢抓不敢殺?當時蘇聯仍然是獨裁“皇帝國家”。安德羅波夫如此法不徇情,那個貪官敢不收斂不害怕。

③,嘗試改革計劃經濟僵硬模式。下放經濟行政壟斷管理權,讓企業以市場需求導向發展。推行按勞分配,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蘇聯經濟開始重新喚發出活力。

④,安德羅波夫十分清醒理智,主張緩和美蘇關係,不搞無謂對抗,蘇聯停止參加與美國的“星球大戰”等軍備競賽。

可以看出,若安德羅波夫按他的路走下去,他很可能會成為偉大的改革家,蘇聯的“鄧小平”!蘇聯不會崩塌。這就是當時美國忌憚的原因。

安德羅波夫驟然去時,老邁的契爾年科接班,蘇聯的改革虎頭蛇尾,又回到了勃列日涅夫脫離民心的昏庸時代。接下來戈爾巴喬夫但是“新思維”活躍,活躍的結果是放棄了蘇共執政,解散了蘇聯。


諶人


美國除了對蘇聯第2任元首忌憚外,為何也害怕蘇聯第5任元首?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說明一個情況。

那就是蘇聯的元首並不是蘇聯的最高領導人。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準確,美國忌憚和害怕的其實是蘇聯第二任和第五任最高領導人,而非元首。

蘇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主席,這個主席看似名頭很大,但實際他的工作內容就兩個,監督最高領導人的權力以及對外簽署條約文件,不過在說白一點,蘇聯名義上的元首,其實只是最高領導人的傀儡罷了,這也是蘇聯的元首不出名的原因所在。

不過從勃列日涅夫之後,蘇聯的最高領導人和主席團的主席就合二為一了,具體原因就是為了更好調動國家力量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

說到這,您可能會說,既然如此,蘇聯的最高領導人為何不自己兼任了元首呢?

當然不能,因為當時的蘇聯宣稱自己是“民主”的國家,既然倡導民主,最高權力肯定要顯示出分離,不然那不是和西方的資本主義一個味道了嘛。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來說說蘇聯第二任和第五任最高領導人究竟是誰。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建立了,1922年,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後來擴充到15個加盟共和國。

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歷經69年,風光的登場,暗淡的下場,這69年,蘇聯先後有七位最高領導人。

他們分別是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和戈爾巴喬夫。

按照次序算的話,第二任是斯大林,第五任是安德羅波夫。

美國忌憚斯大林的原因是因為此人乃非常人,在他的領導下,蘇聯成為了美國的頭號敵人,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進行對抗,此時蘇聯的實力也相當強悍,讓美國忌憚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不僅美國對斯大林忌憚,就連蘇聯國內也對此人非常忌憚,因為斯大林搞出了個人崇拜,據統計,在1930-1953年間蘇聯有3778234人受到鎮壓,其中被判極刑(槍決)的有786098人,這是一組數字讓人脊背發涼。

斯大林的事蹟,我們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關於安德羅波夫就有相當一部人比較陌生了,那麼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美國害怕呢,彆著急,我們來捋一捋。

安德羅波夫是一位極其傑出的政治家,他擔任最高領導人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提出了從蘇聯的實際出發,直接批評和指出了蘇共的綱領是超脫現實的,對國家的長期發展不利。

安德羅波夫上臺之後,就決心勵精圖治,以黨風黨紀為突破口,狠狠打擊蘇聯的腐敗官僚,具體撤掉了多少腐敗的高級官員呢,整整高級幹部總數的三分之一(州以上的領導蘇聯有150位左右,被安德羅波夫因為貪汙撤職的有47人)。

可以說,從安德羅波夫上臺之後,蘇聯的生命呈現出了迴光返照,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亦或者是農業工業都一片欣欣向榮,但可惜的是,只能是迴光返照,因為安德羅波夫的身體不好。

他在1982年當上蘇聯最高領導人,在1984年就去世了。

可以想象,如果安德羅波夫可以活的時間再長一點,那麼蘇聯可能就不會在他去世的第七年就分崩離析。

如果他能活的時間再長一點,蘇聯或許就不會被美國的軍備競賽拖垮,這也是美國害怕此人的原因,因為他的存在是當時美國的最大威脅。


飛魚說史


蘇聯曾經先後誕生過七位領導人,他們分別是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和戈爾巴喬夫。

(這張圖繪製於現在,可以看到裡面還有葉利欽、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卻沒有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

在蘇聯領導人裡,知名度最高的肯定是斯大林。

斯大林,就是“正義”的化身,威嚴的代名詞。不僅是美國,全世界都對他懼怕幾分。

斯大林國內的威望是在三十年代建立起來的,到四十年代得到了進一步上升。

1937至1938年蘇聯"大清洗"時期,130萬反動分子被判刑,68萬反動分子被消滅掉 。

斯大林粉碎了一個又一個所謂的反黨集團,他們是--托洛茨基為首的"反蘇托洛茨基中心"、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為首的"反蘇軍事中心"、前政治局委員布哈林、李可夫為主謀的"右派-託派反蘇聯盟";他們統統被正義的子彈所消滅,永世不得翻身。

第6屆中央委員會成員中三分之二被槍決;11大中央委員政治局27人有20人被槍決;15大政治局一共有7人,除斯大林外,6人被槍決或暗殺;第1屆蘇維埃政府的15名成員中,除5人已去世外,除斯大林外的9人全部遭槍決。

斯大林在國際上樹立威望是二戰期間,斯大林在蘇德戰爭前期因為指揮接連失誤,連吃敗仗。後來英美對蘇聯的援助源源不斷到來,數量驚人的飛機、坦克、大炮讓蘇聯人死而復生;蘇聯紅軍節節勝利,打到柏林,為蘇聯也為斯大林自己贏得了榮譽和威名。

戰後,憑藉美英援助的先進武器,蘇聯克隆了大量武器裝備,蘇聯軍力立刻進入世界前列。斯大林又組建了華約,拉開冷戰大幕,時刻準備著用核武器和鋼鐵洪流橫掃西方世界,這讓美國和全世界都驚恐萬狀,沒有理由不膽戰心驚。可以說,斯大林活著的時候,美國人是在刀尖上過日子;斯大林死了很久,美國人都沒有緩過勁來。

但是,世人只知道美國人忌憚斯大林。卻不知道美國人最恐懼的蘇聯領導人是個並不知名的領導者——安德羅波夫。


安德羅波夫,蘇聯第五任領導人。

勃列日涅夫不在了,安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就坐上了一把手交椅。但他並不慌張,作為一個幾十年的職業官僚,安德羅波夫的心裡早就有了全盤規劃。

美國人為什麼怕安德羅波夫呢?因為安總非常另類。

怎麼另類法呢?

一、叫停個人崇拜。

搞個人崇拜是蘇聯的傳統,也是俄羅斯民族的傳統,俄羅斯民族崇拜大英雄、救世主,一天沒有偉人就沒有了主心骨;所以蘇聯建國後大家一直活在崇拜中。

崇拜就像宗教信仰能給人力量和信念,能把碗裡的肉湯當肉塊,能把嚥下的黃連當蜜糖,能把貧窮當富有,能在牆上畫餅來充飢。

(榮譽加身的勃列日涅夫)

可是崇拜也會讓偉人獨斷專行搞一言堂,讓偉人犯錯,讓司機酒駕,把車往懸崖開。安德羅波夫旁觀者清,一上臺就廢除個人崇拜。

安德羅波夫與他的前任們不同,他提倡集體領導制,主張蘇共政治局是一個集體,而不突出某一個人。在全國範圍內,安德羅波夫杜絕了對他的個人吹捧,成為了第一個不受吹捧的蘇聯領導人。

二、提倡依法治國。

人治是以人的意志代替法律,隨意性強,沒有規則,不能服眾。

人治的社會法律是給下層人民定的。就像有句話說的,法律是張網,小蟲被罩住,大鳥卻破網而過。

有錢有權的人以身試法,有法不依,法律成了麵糰,任意揉捏,國家冤獄遍地,人民伸冤無門,社會危機四伏。


安總上臺後廢除人治,弘揚社會主義法制,要讓國家進入法制軌道。

安總還動真格反腐,打擊貪汙。盜竊,無論牽涉到誰,毫不手軟。連他自己的女婿貪汙,都被他抓進了監獄。

安總殘酷無情打擊官僚主義,提高辦事效率。

安總傾聽人民呼聲,解決人民生活的實際困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繁榮社會主義經濟。

安總呼籲給企業鬆綁,用內行管理工廠,趕走瞎指揮的外行,整頓工廠紀律。

三、實行外交新政策。

對社會主義陣營的戰友們,安總放棄了以大哥自居對兄弟們指手畫腳、穎指氣使的家長作風,尊重小兄弟們的獨立自主。

他強調各國國情不同不能一刀切,社會主義道路應該是多樣的。他還打破蘇中關係的堅冰,積極推動蘇中關係正常化,主張蘇中團結,共同反抗美國霸權。


對於原來蘇聯不顧國力窮兵黷武到處搞事的外交政策做了微調,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搞事、不怕事的韜光養晦外交政策,為蘇聯國內的經濟建設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總之,安德羅波夫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蘇聯政治舞臺,讓蘇聯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面前。如果安德羅波夫改革繼續,一個腐敗、無能的官僚集團,將變得清廉高效,一個窮兵黷武的好戰政權將變得務實、低調。

美國智庫對此坐立不安,紛紛把安總稱為蘇聯的鄧小平(此時鄧小平已經掌權),驚呼長此以往蘇聯將會跟中國攜手在世界崛起,美國和西方的末日就會提前到來。

可惜安德羅波夫僅僅幹了兩年總書記就以身殉職,出師未捷,叫人扼腕。安德羅波夫之後,契爾年科不到一年就死了,繼任的戈爾巴喬夫沒有安德羅波夫的經驗和能力,很快就讓蘇聯走上了萬劫不復的道路。


小約翰


蘇聯第二任領導人是斯大林,斯大林是蘇聯領導人中在任時間最長的,在他任職期間,蘇聯從一個剛成立的農業國迅速轉變成世界工業強國。而且在他的領導下,蘇聯擊敗了德國,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事實上,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態度從未改變過,他們一直視蘇聯為最大的敵人,只不過德國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英法等國存亡之際,又不得不依賴和利用蘇聯人的抵抗,以緩解自身的戰爭壓力,所以這時候西方國家只能將對蘇聯的敵視暫時放下。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美陣營的國家立即調整戰略,矛頭直指蘇聯,而蘇聯和斯大林接受了戰爭的洗禮後也異常堅定的走向了歐美國家的對立面,冷戰就此爆發。

斯大林堅定的敵對態度令歐美國家很擔心,蘇聯軍事強盛,而且也擁有了核武器,最重要的是斯大林對外強硬,不會有絲毫的退縮,面對這樣的國家這樣的領導人,任誰心中都會有所忌憚。



而斯大林之後的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這兩人就完全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了,赫魯曉夫上臺後全盤否定斯大林,在全國大搞“去斯大林化”,搞得蘇聯陣營人心惶惶,危機重重,古巴導彈危機赫魯曉夫率先妥協,與我國的關係也異常緊張,而這一系列事件都是赫魯曉夫在推波助瀾,美國人希望蘇聯陣營混亂,所以他們非但不忌憚赫魯曉夫,還非常支持赫魯曉夫的執政,而赫魯曉夫也是第一位踏上美國本土的蘇聯領導人。

至於勃列日涅夫,上臺後大搞軍備競賽和個人崇拜,執政後期經濟停滯不前,國內貪腐橫行,日益嚴重,百姓怨聲載道,社會矛盾逐漸被激化,可以說勃列日涅夫的執政能力是非常平庸的,而美國人就喜歡看到這樣平庸的人帶領蘇聯走下坡路,所以美國人也不怕勃列日涅夫。

但是勃列日涅夫去世後,接替他的安德羅波夫卻是一個狠角色,有多狠呢?可以參考普京,因為,安德羅波夫也是克格勃出身,但他比普京的出身要高,為何呢?因為他曾是克格勃的最高負責人。

安德羅波夫上臺後,大肆整頓貪腐問題,大批蘇聯中高級官員下馬,推行廉政建設,他還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國內民生經濟得到顯著提升。

所以對手突然上臺了這麼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領導人,歐美國家能不忌憚嗎?只不過,遺憾的是,安德羅波夫執政僅一年零三個月就病逝了,假如他執政時間能久一點,那麼蘇聯的改革或許會更成功更徹底,國內矛盾也會逐漸化解,也許蘇聯也不會解體的如此之快。


鹹魚閒聊


美國為什麼忌憚前蘇聯的第二任和第五任最高領導人?

我就照直了說了。

列寧逝世以後,斯大林作為列寧所謂的親密戰友(年輕了許多的戰友),繼任布爾什維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第二代領導人。客觀地說,他是讓蘇聯強大多了!

他對國內的鐵腕統治我一個字都不想多說,因為小編不欣賞用大清洗來維護自己領袖地位的鐵血手段。

讓美國人忌憚的主要有二點。

一,大肆擴張領土,二戰後控制中東歐國家輸出紅色革命思想,雖然涉嫌強橫,但是畢竟威脅到了歐美的意識形態,有東風壓倒西風的可能。

二,研製核武,發展軍備,形成了二極稱霸的均衡局勢。這雖然無法造成二次大戰,對世界人民是好事,但是針對的主要對象是老美,美國能不忌憚嗎?

安德羅波夫在赫魯曉夫(三),勃烈日涅夫(四)之後,是蘇聯第五任最高領袖。之前是克格勃頭子,相當於蓬佩奧以前幹過的中央情報局頭子一樣職務。

對於此人,小編的感情很矛盾,如果他不是才任職二年不到,他的改革的確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使蘇聯解體延遲。但是如果這樣,我們的邊防就沒有現在這樣放鬆,太累了。蘇聯我是希望解體的,對我們的領土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安德羅波夫的改革主要是在三個方面。

一,肅貪。部長級官員關了90多個,州長級幹部處理了三分之一,還不算更小的中下級的幹部。

二,經濟上,推進了農業承包到家庭,提高了糧食產量。在工業上,擴大放大給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在工程,企業的某些車間,推行承包責任制。一下子提高了經濟活力。

三,外交實行關係緩和。如緩如與西歐的緊張關係,解凍中蘇,美蘇關係,使之緩如並趨於正常。並放權給中東歐國家一些經濟發展的自主經營權。

如果給此人多活三十年,世界直到現在仍然還是二極稱霸,我們的經濟可能不會受到多少的影響,非但不會和美國貿易戰,特朗普還不得不拉攏我們,因為蘇聯暫時解體不了。

但是弊端是中蘇,中越邊境仍然吃緊,國防安全逞緊張態勢!




南雷霆峰


蘇聯的第二任領導人: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格魯吉亞人,蘇聯主要創始人之一、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他的政治功後績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斯大林在1924年接替列寧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他藉助1929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全力引進外國資金、技術、設備,硬性驅動蘇聯從農業國轉為工業國——為蘇聯打下堅實、雄厚的工業基礎,從而使蘇聯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工業國家!在他的領導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歐洲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紅色東歐聯盟!在這個紅色聯盟的支援下,全球各地殖民地、半殖民地都展開了民族獨立鬥爭!

作為世界最強大的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與蘇聯緊密合作打擊希特勒德國!戰後,出於爭霸全球控制權的目的,美國與蘇聯進入激烈競爭狀態:歐洲的冷戰、全球各國的熱戰都擺脫不了蘇美兩國的影響——斯大林強硬而靈活的外交手腕結合強大的軍事力量,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盟一度處於戰略防禦的被動狀態!



西方對斯大林的評價很高:“他接手的是一個用木犁耕作的俄羅斯,而留下的卻是擁有原子彈的俄國。”英國首相丘吉爾代表了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態度——美蘇的"核恐怖和平"讓世界大戰沒有再發生——斯大林的功績不可抹滅!

蘇聯的第五任領導人:尤里·弗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他生於1914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在1982年安德羅波夫68歲的時就任蘇聯最高統治者。他上臺伊始,認真懲治蘇聯的官僚腐敗、加強工業企業的勞動紀律、制訂合理的工人工資制度、改革蘇聯的農業體系、加強政治思想宣傳、重新啟動經濟改革……從1982年11月到1983年年底的這一年時間裡,蘇聯的部長級幹部處理了90多人,150多個州級領導人中處理了47個(還不包括那些中低級官員);當時,蘇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但是卻一直進口糧食!



為了擴大農業的產量,安德羅波夫開始推行農業家庭承包制。在工業建設方面,由於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太多,造成企業的發展嚴重滯後。安德羅波夫經過認真分析之後,建議擴大、放權給工業企業自主權、在工業和建築業中推廣和完善承包作業隊。一系列改革讓蘇聯經濟有了很大的轉機:1983年,蘇聯的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均超過了1982年——蘇聯國內的民眾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也獲得了蘇聯人民的高度讚譽!



在對外關係方面,安德羅波夫主張緩和美蘇關係、蘇中關係解凍、逐步撤出阿富汗的軍隊、給予東歐衛星國更多的經濟自主權……確實對改善蘇聯的國際形象加分不少!



客觀的說,如果蘇聯能夠沿著安德羅波夫的改革道路走下去,蘇聯肯定不會出現後來的解體!美國的全球獨大肯定也不會出現!美國著名的外交學者——布熱津斯基認為:如果安德羅波夫能夠多活幾年的時間,其政治、經濟改革措施能夠持續進行下去,前蘇聯和世界的歷史走向很可能會改寫。


熊style


美國之所以忌憚蘇聯第二任元首斯大林,是因為斯大林在蘇聯歷史上,打擊了德國法西斯侵略者,維護了蘇聯人民的空前團結,起到了關鍵作用,讓以蘇聯為主體的社會主義聯盟得到發展。


斯大林畫像

美國之所以忌憚蘇聯第五任元首安德羅波夫,是因為安德羅波夫其實了發展蘇聯經濟發展計劃,讓蘇聯國力增長,經濟活力增長。正因為蘇聯經濟科技的發展,才讓美國驚出冷汗!

安德羅波夫畫像

美蘇政治目的不一樣,美國對對手的尊重,主要體現在對對手的忌憚和害怕上。斯大林本來是二戰反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但是美國不願意蘇聯的社會主義陣營崛起,不希望社會主義陣營擴大,所以想盡千方百計利用斯大林政策的漏洞和破綻大做文章,把斯大林塑造成為殺人的惡魔,所以一方面對斯大林有尊敬的意思,另一方面對斯大林有儘量摸黑的意思。然後團結美國可以團結的力量,來對付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