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時,為什麼幾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著跌?基金經理難道無能力判斷熊市麼?

西天蝸牛


對於一個成熟的基金經理來說,股價的波動是正常的,無論熊市還是牛市。基金經理要判斷的是,自己買的股票長期來看是否能賺錢,一時的浮虧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盈利的結果。

熊市裡股票都下跌,但下跌和下跌時不一樣的。業績優秀的公司,股價越低,越有投資價值,因為長期來看,股價終要回歸價值,其實績優公司在熊市往往更抗跌,因為總有識貨的人悄悄買入。一旦行情轉暖,績優股必然反彈。而業績差的公司,在熊市會遭遇戴維斯雙殺,即使行情轉暖,股價也起不來,因為沒有東西去支撐它。

不僅基金經理能夠判斷牛熊,一個稍微有些投資常識的人都能判斷。但區別是,普通人只看到結果,卻不知道背後的原因。專業的投資者能夠在市場泥沙俱下時撿到金子,等待價值被市場認可的時刻。

基金經理無法保證淨值曲線一直是漲的,因為股價在短期內無法預測,基金經理也無法保證一買入就漲。短期的浮虧是所有投資者都要面對的現象。一些基金經理可以通過對沖等手段平滑淨值曲線,也僅僅是“平滑”,並不能完全熨平。

衡量一個基金經理是否優秀,時間通常要放寬到5年以上,因為短期內的市場噪聲、運氣成分太多了。

理解了投資的底層邏輯,就不難理解基金淨值的波動和基金經理的判斷了。


財書房


熊市時,為什麼幾乎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跟著跌,基金經理難道無能為力判斷熊市嗎。筆者認為,在我國證券市場公募基金是靠天吃飯,公募基金經理的能力不夠是一個方面的,公募基金經理並不需要承擔風險,長期以來能力不能提高,再加上我國公募基金經理為莊家高位接盤,公募基金經理個人拿莊家的好處費成為了行業的規則,在我國大量的公募基金經理都是通過這種方法獲得財富,反正公募基金賠了錢也不用負責任,公募基金經理在什麼價位買股票都是合法的,在這種潛規則下,公募基金經理的能力更是無法提高。

所以,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是沒有能力判斷熊市,也沒有能力判斷股市的趨勢,再加上我國證券的投機性讓市場趨勢變得更加難以判斷,公募基金經理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判斷市場的趨勢就乾脆不去判斷市場的趨勢,久而久之公募基金經理已經養成了混日子的習慣,能拿高薪,還能拿莊家的好處費,公募基金經理的日子過得很舒服,根本不需要再去下功夫研究股市。這是我國大部分公募基金的真實做法。而少數有一定能力的公募基金經理則會想辦法大收莊家的好處費,等收到的好處費夠多時,就會選擇自己去幹私募基金,從公募基金出來自己幹私募基金的都是這麼做的。所以,指望公募基金跑贏大盤指數是不現實的,公募基金經理在熊市的條件下賠得比散戶還多。而且熊市公募基金是無法止損的,公募基金資金量大,在熊市的時候想賣股票也賣不出來,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股市下跌。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這裡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熊市的時候所有股票基金都在下跌;第二,基金經理為什麼不能判斷熊市的到來?

第一個問題:國內的股票基金有最低的倉位要求,就是說任何時候,股票基金持有股票的倉位都不能低於80%,所以熊市的時候,在市場連續下跌時,股票基金極大概率會跟隨市場同向下跌,只是跌得多和跌的少的區別。一句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這個問題就不展開討論。

第二個問題:基金經理為什麼不能判斷熊市的到來?從你的提問來看,應該是希望基金經理能夠準確的判斷牛市和熊市的轉換,在熊市來臨之前全身而退,在牛市啟動之初滿倉進入,從而把握市場的風格轉換。

能夠準確判斷市場牛熊轉換的人存在嗎?

準確把握市場多空轉換的這種牛人存在嗎?應該說曾經存在過一個,這個人曾經多次判斷出市場的變化,從而成功的獲得巨大的收益。那就是美國的傑西·利弗莫爾。

但他也曾因為判斷錯誤而破產,一生中經歷了多次爆倉、破產。

1907年,30歲的利弗莫爾在股票奔潰行情中做空,賺到了100萬美元。

1908年,31歲的利弗莫爾股市中的交易連續失敗,再一次破產。

1929年,52歲的利弗莫爾,在股市大崩盤中獲利超過1億美元。

1934年,57歲的利弗莫爾又破產了。

1940年,60歲的利弗莫爾自殺身亡。

這樣的傳奇人物,歷史上只有一個。利弗莫爾的例子正好說明,擇時困難,你根本沒辦法區分這是能力還是運氣,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成功一次也許就會帶來鉅額財富,但也只是失敗一次,就可能一無所有。

如果真的存在能夠準確擇時的人,那這個人肯定是世界首富了,但是世界最富有的投資人是誰?不是利弗莫爾這樣的投機家,而是巴菲特這個投資家。巴菲特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0%多,肯定比不上擇時高手,但投資比得是誰活得久,不是誰衝得高。

國內存在能夠擇時的投資機構嗎?

國內的投資機構我們可以簡單分為公募和私募。公募受到的約束較大,投研體系完善,以選股為主,擇時為輔。但私募由於其普遍規模較小,制度靈活,往往容易一戰成名。

尤其是在A股還不是很規範的階段,市場上最崇拜的就是各種私募和莊家了,他們能夠操縱股價,點石成金,攫取鉅額財富猶如囊中取物。但他們的成功往往靠的是內幕信息、資金拉動,而不是擇時,但國內真的有這樣能夠擇時的私募和莊家嗎?


網上關於莊家和私募的故事很多,但是莊家和私募從來都不是擇時的高手,他們往往針對的都是一隻或者幾隻股票,而不是判斷整個市場的走勢。

利用以前的監管漏洞,通過信息優勢、資金優勢,利用散戶的心理,配合上市公司的動作,操縱幾隻股票並不是什麼難事。反而是要判斷整個市場,相當於要判斷幾千只股票的漲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通過歷年私募冠軍的變化來看看牛人輩出的私募行業擇時的能力如何?如果有能夠準備擇時的機構,那他們肯定能持續的登頂。

但在私募陽光化的10多年後的今天,私募冠軍開始越來越趨於平凡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市場也知道,短期的業績不代表未來的業績,過去的私募冠軍並沒有幾個能為投資者帶來長期收益。

這些私募冠軍曾經成功所處的市場環境已經變了,當沒有了其賴以成功的空間和條件以後,他們的成功也就無法複製了。

下表統計了從2008-2016年,9屆私募冠軍的業績情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下去詳細瞭解。

比如2009和2010年的私募冠軍新價值投資和世通資產就在奪冠次年就迅速跌落神壇,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第二年基金規模快速上升,業績迅速下滑。

當時市場是很追捧私募冠軍的。投資者、各種機構都追著他們發產品,希望他們能延續造富神績,結果卻是大幅虧損。其中世通的業績在後兩年跌幅超過50%。

再比如唯一的兩屆私募冠軍,廣州創世翔。

在2013-2014年,創世翔1號連續兩年奪得私募基金冠軍產品的桂冠,也是唯一一家連續兩年拿到私募冠軍的機構。2013年收益率為125.55%,2014年收益率更是高達300.08%。

但就在2016年,創勢翔“踩雷”欣泰電氣,損失近2億元,隨後又因操縱市場,被證監會開出了鉅額罰單:沒收創勢翔違法所得約2073.8萬元,並處以約6221.5萬元的罰款。自此以後,創世翔開始退出公眾的視野。

還有一位代表人物更加不得不說,那就是徐翔。

他的傳奇一生應該說包含了中國股民畢生的暴富幻想,從身價幾萬到身價百億,其管理的私募產品無論市場好壞,即使是連續的熊市,他管理的產品淨值都能實現每年2-3倍的收益。

這樣一位資本市場的大鱷,最終在2015年11月,因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信息,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交易價格等犯罪行為被公安機關拘捕了。

也就說這位大鱷能夠取得這樣輝煌的業績,並不是他能擇時選股,不是他的市場嗅覺有多敏銳,而是因為他有內幕信息,能操縱股票。

所以,第二個問題,從美國200多年的資本市場歷史和中國20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都沒有任何一位牛人能夠準確的擇時。偶爾一兩次的,那是運氣還是能力,誰都說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人能夠長期保持準確的擇時。如果真有這樣的投資人,那他首先自己就會是鉅富。但翻看世界富豪榜,我找不到這樣的人,只有巴菲特、索羅斯、西蒙斯這些。

因此,作為廣大投資者管理資金的投資人,公募基金沒這個能力和必要去擇時,因為風險實在是太高,難度實在太大了。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A亞特斯


股票型基金被稱為股票基金,是指投資於股票市場的基金。隨著2015年8月8日股票型基金倉位新規的生效,股票型基金的股票倉位不能低於80%。



首先,從股票型的定義和倉位規定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問題來。既然股票型基金高達80%的倉位投資股票,那麼基金的漲幅很大程度上受股市的影響。既然是熊市,受各種利空消息的影響,絕大多數股票都是跌跌跌,股票基金也自然跟著跌。基金經理,即使及時換倉也只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下跌幅度,如果換的不好,跌得可能會更多。



其次,一個好的基金經理並不是只是憑藉他所學的相關知識的,更多的是憑藉自己豐富的閱歷總結出的投資心的。現在,很多基金經理都是研究生或博士剛出來不久的,有的只是書本上理論的知識,缺少管理基金和判斷股票走勢的經驗。就我們國家目前的股市情況來說,即使閱歷豐富的基金經理也很難把握住股票的漲跌趨勢。



總得來說,股票型基金受股票市場的影響很大,即使是擁有專業知識的基金經理也很難判斷股票的走勢。


秋水無界


看了一圈回答,發現大家都說是因為基金倉位問題,或者是人的能力問題,這裡我說說我的觀點:


熊市,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跌,背後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賺的其實都是趨勢的錢。巴菲特牛吧,在2018年的公開信中,他也說都是在賭大的趨勢,也就是國運。


熊市是怎樣形成的呢?大部分人想把股票換成錢,就變成了熊市。注意,在“錢換股票”VS“股票換錢”出現分歧的那刻起,就是熊市了。正是因為有很多人賣股票,市場才變成熊市,搞清楚了吧???不是因為熊市股票才下跌,而是因為股票下跌才熊市!


所以題主的問題,不是熊市的時候,所有的股票基金都跌;而是所有股票基金下跌造就了熊市;至於基金經理的 能力,如果真的能夠預判熊市,就應該在熊市前離場,而不是在熊市發生的時候離場!你覺得有幾個能未卜先知的?


我是我是螞蟻聊股市,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螞蟻聊股市


其實基金經理比大多數股民專業,也掌握了一手的資料,在熊市時期做到規避風險,減少損失是存在一定大概率的,除非基金經理能力極差,完全不考慮基民的風險,導致基金賬戶虧損巨大,一般情況下,熊市行情,基金的虧損都會比股民賬戶損失少,如果損失超過股民賬戶,那這個基金也沒有買入的必要。


而投入股市的基金有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就是把所有的資金都用於交易股票,它的收益和虧損來自股票。混合型基金買的品種較多,也買股票,也買一些比較穩定理財產品,它在股市的盈虧就沒有股票型基金來的多。


但是為什麼股票型基金在熊市也虧損頗多?

根據規定,股票型基金要有最低持倉比例,總資金的持股金額不能低於百分之八十,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在於為了穩定股票市場,就算遇到股市出現熊市,股票基金的減倉後也需要有60%倉位,這也是為什麼公募基金在熊市也出現較大虧損。而對於基民而言,熊市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考慮去買股票型基金,可以考慮購買混合型基金,相應的減少虧損,採用定投方式,避免在熊市出現較大損失。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他們為什麼不會堅持。

第一:遊戲規則是基金經理不得隨意減持。

一個公募基金的資產配比是有嚴格規定的,隨便堅持一下子就超過這個規定了。

比如股票型基金註定必須持股多少多少才行,否則證監會要把基金管理者吊起來打。

對管理人來說,股票放著虧的是你的錢,

為了挽救你的錢打破規則減持,被吃紅牌的可是管理人自己。

至於為什麼公募基金不得隨意堅持,因為基金盤子太大了量太多了,這些個公募基金要是可以隨意減持,畫面太美不敢看。

第二:基金經理有沒有能力判斷熊市?

在熊市裡,判斷熊市是個傻子都會判斷,基金經理當然也會。

但是,由於剛才說的原因,基金經理必須保持基金資產當中股票和基金說明書上一致,

在某一個水位線上,所以他們不可以單純減持。

他們能做的是儘可能減持,然後把倉位換到符合基金說明書說明的,相對避險的股票上。

有些基金撞大運了,趕上好時機,熊市裡面賺錢也是有的,比如去年上半年的醫藥基金。

整個基金風雲榜(當時還沒出那件事情)上全是醫藥基金。

難道只有醫藥基金經理有能力判斷故事走向?

呵呵呵……

第三:為什麼熊市時所有股票都跌?

10塊錢的股票熊市以後可以變成8塊,會操作的人10塊賣出,8塊再買進,

等熊市結束平白多了2塊,為什麼熊市股票會不跌……

他們更擅長的操作是10塊買進,8塊賣出。熊市殺得就是這樣的大多數人。

第四:理財專家的作用體現在哪兒了……

這個問題一回答我特麼又要得罪一大票同行了……

所以我就不回答了。


一刀理財


熊市中,由於資金基本上是持續流出,所以通常伴隨這股票基金淨值回落,而基金經理是有能力判斷熊市,我認為你可能要問的是“為什麼基金經理在熊市還做股票?”,其實你存在一些誤區。

首先、中國股市向來熊長牛短,所以熊市是播種期

由於中國股市以前估值高、更加側重IPO融資等,所以總體而言是熊長牛短,筆者是2008年入市的,12年來雖然有牛市,但基本這幾年牛市時間前後都超過1年,除去啟動和後面到頭的三個月,基本上參與的時候半年不到,所以,只有在熊市佈局,才能收穫牛市的收益,而如果等牛來了佈局,大部分人都會吃套的,尤其對於資金體量不靈活的基金。

其次、熊市更容易買到便宜的公司

一般熊市殺跌,先殺估值後殺業績,經過幾輪殺跌後,股價非常具有吸引力,也就是說熊市才能買到好股票的好價格,所以熊市基金經理們還在做。

最後、投資是基金經理的工作

投資是基金的工作,好比普通人上班一樣,不能因為天氣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就不去上班,不去工作了,而優秀的投資人,如徐翔、陳光明等都能穿越牛熊的,熊市因為有反彈,所以一樣能賺錢。

總結:中國股市整體熊長牛短,而在熊市裡能在便宜的價格買到好的公司,作為職業投資的基金經理必須也有必要堅持努力投資。


抄底狂人松果


熊市中股票型基金跟著大盤下跌,這個好理解。顧名思義,股票型基金嘛,基金主要配的是股票,股票漲,基金也跟著漲,股票跌,基金也跟著跌。

難道基金經理不知道身處熊市中嗎,怎麼還在熊市中買股票呢?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不排除有些基金經理比較水,但是大部分基金經理還是有水平判斷出來的。但是為啥熊市中還持有股票呢?

原因是這樣:

第一,相關法律規定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等持股比例不得低於一個極限值,而被動持股。舉例說明,如果一家基金公司發行了一個用量為1億的股票型基金產品,那麼他最低配資股票的比例不得低於70%,我就是7000萬。所以,股市裡有個詞語叫“抱團取暖”。多家基金公司買一隻或則同樣的幾隻股票,使得股票不至於跌的太厲害,讓自己的產品的淨值不至於下降的太厲害,以至於股民紛紛贖回自己的錢。

第二,很多股民不知道處於熊市。把錢交給了基金公司。而基金公司只要有人買產品就會有收益,不管股市是漲是跌。所以,一般基金經理會隱瞞股市處於熊市的真實情況。穩住理財的投資人。


老韭菜的自我修養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的常見,為什麼熊市很多基金持有的股票也會跌,而且似乎跌的也不少。

這是因為長期以來,中國的a股市場缺乏做空機制,也就是國外的對沖機制。即使看對了市場,也沒有相關的工具去做對沖。

而且中國的基金很多都是有股票持倉的下限,例如股票類的基金,他的持股下限大約是60%或者65%。即使是一個均衡性的配置型的基金,它的股票下限可能也有30%到35%。也就是說,即使基金經理完全判斷對的市場,並且在第一時間把股票倉位降到最低標準,他還是持有六成多的倉位。

另外一點就是,基金經理購買股票本身的行為,也就說明了他對這個股票有信心。他覺得自己購買的股票可以戰勝市場,獲得絕對收益或相對收益。因此,即使在熊市中,市場下跌時,可能他出於對這個股票的信心,反而會繼續的加倉。但股票並非只有一個參與者,在市場不理性的情況下,他加倉之後反而獲得了相反的效果,最終導致基金淨值的下跌。

(晴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