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研一的成績重要嗎?

用戶65262218


答題帥小西De--期待為您解惑!


在國內研究生培養方案中,一般有2個階段:1)課程學習階段;2)論文工作階段。前者是學科為單位進行統一教學,後者是分配給不同的導師、導師組進行指導完成。

課程學習階段時間上,碩士生大部分是一年、博士生是一學期/半年。和本科生課程不同,碩士生教學除英語、思政理論課等公共課(大班),更多的是一些專業概論課、基礎課(小班)。課程選擇自由性很大,不過會有總學分要求。

不少碩士新生會發現,有1-2門概論課是每節課都換一個授課老師,各自講述他們主要開展的研究方向、內容和展望。記得我讀研時,最喜歡聽的就是這門課,每個老師的一次課基本就是他研究小領域近三十年研究的綜述,非常生動具體。

其實,越是概論類的課程,越發寶貴和難得(碩士新生別錯過),遠不是部分授課老師照著PPT課件讀一讀可比的。以我個人為例(博士畢業後在高校任教),這樣的兩節課得花費1-2周時間準備,和去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做一場報告類似。

各位碩士新生:碩士階段的課程學習非常重要,得認真對待,儘量別錯過各個老師分享的專業知識、科研經歷和心得。越是名校,越是有機會聽到大牛導師的分享,這也是不同層次學校培養質量差異的體現。

但是,課程學習是一段持續過程,成績(比如平均學分績點)僅僅是學習後的表現形式之一。換句話說,某個課程得分高並不代表這門課學得好、到位。這點一定要理解透。

基於此,引用一個大牛導師說的一句話:

研一期間的成績有時重要、有時不重要,一般重要吧!

也許,不少朋友不是太理解這句拗口的話,我來簡單的說一說。

1.研一期間成績有時重要。

研二評定學業獎學金、校級獎學金時,在大部分碩士生沒有論文產出的時候,關鍵就得看績點排名。

比如,我們專業有明確要求:學生掛科一門後學業獎學金直接掉一個等級,反過來想要升一等就得一篇中科院三區以上的Sci論文(每個學校政策有差異)。

之前,不少課題組將畢業生的數據給新生撰寫小論文,便於他們研一階段能發表論文,有利於爭奪獎學金。這導致部分學校直接禁止研一階段小論文量化加分。

不過,成績好壞是一回事,起碼的要求是不掛科。記得我們學校是掛科2門公共課或3門專業課,就會被勸退的。英語不太好的我,每次去參加英語考試都是心驚膽戰的,也就是60-65分的水平。

當然,也有部分學校、研究院所的碩士畢業要求高,如專業課平均分不得低於75分才能畢業。而且,碩博連讀、申請-考核制讀博也會對研一階段成績的績點有要求,不過關鍵因素依然是發表的小論文。

2.研一期間成績有時不重要。

誰也不敢說"學習成績好是錯的",有能力提升考分、績點肯定得盡力,但是不值得強求,或將全部精力放到課程學習中。

和本科閉卷考試不同,碩士階段的專業課採用"考察"方式的不少,比如上交一份"某個方向"的小論文。只要認真聽課,自己用心準備,不要抄襲和複製別人發表的論文,分數都不會太低。

另外,就是進入碩士、博士階段,小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非常關鍵(學生自己通俗的說法是"發文章才是王道")。每門課程95分,遠不如一個每門課程75分、發表一篇中科院I區論文的碩士生"優秀",起碼獎學金評定上,有論文的學生更佔優勢。

就我所在的工科專業來說,求職時並非過於關注課程學習成績。同理,企業也不會太看重論文發表情況,反而是主持或參與的課題/項目、個人能力等比較關注。部分崗位會看重成績,比如碩士畢業進入高校做輔導員。

3.研一期間成績一般重要吧。

之前,小西提到過碩士階段的不少課程是以考察為主,很多學生信心滿滿地準備,一看老師給分才是70分。

在選修、必修課中,基本都會建議選擇自己導師的那門課,起碼給分不會低。甚至,部分新生還會問師兄、師姐,哪些課程給分比較高,老師性格好的。

但是,遇到自己某門課程成績不高時,有沒有必要失落。既成事實,沒有必要糾結。在碩士階段,成績不高是可以通過發表小論文找補回來的,努力就好。

另外,還有個小細節就是本科階段沒有通過英語六級的,碩士期間儘量努力考過。有些考核是比較看重這個的。

--結語--

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學霸越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除了成績好,發表的小論文數量和質量也高。這類學生比其他人更努力,"朝六晚十一的生活節奏"、"教室-實驗室-宿舍三點一線"是常有的事情,通宵做實驗室也是常有的。

只有在自己感覺能力不足,或者成績已是既定事實時,我才建議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衡點",說白點就是"不要太差就好,起碼要達標"。當遇到導師一些安排(如出去參加學術會議),課程偶爾請假一次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要有心理負擔。

最後,小西想說讀研期間盡力最重要,每樣事情付出101%的努力,累積在一起你就會收穫自己想要的結果。反之,每樣事情99%的付出,時間越久後發現失去的也越多。

你認為碩士階段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小西的答題肯定有些許不到之處,歡迎各位朋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贊,這將是我答題最大的收穫!

帥小西De


研究生一年級的成績重不重要,要看你們學校的獎助金評定是什麼樣的標準。

如果你們學校每年的獎學金是由成績來決定的話,那研一的成績就很重要。



我們那時研一的獎學金直接抵的學費:入學成績是初試40%加複試60%,有一半的同學都拿到二等獎學金,只掏一半的學費。但入學成績只管研一這一年。

研一結束的那個暑假,各科成績都出來了,然後根據一個公式,每個同學的績點都算了出來。有三個同學拿的一等獎學金,學費全免,;一半的同學是二等獎學金,研二研三的學費交一半。

這裡面,有一部分同學在研一時是二等獎學金的,這次差了一點,研二研三還得全自費;也有幾個同學,由全自費轉成了只交一半,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驚喜。




所以,研一的成績還是很重要的。研一是理論和實踐知識獲取最多的一年,課程也一般都集中在這一年裡,所以,專心認真地學吧。

不知題主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不管你們學校成績是否與獎學金掛鉤,好成績肯定是有用的。比如在評優秀畢業生時,成績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建議在研一時多看理論書籍或者參加實踐,有一定積累後,在研二時能發幾篇論文,級別越高越好。

我們那時有個學生研二發了一個核心學報,直接減免了學費。在研究生階段,有的學科發核心期刊是比較難的。




英語老師Minnie



讀研的同學都知道,在入學後的第一年主要是以上課為主,當然,不同的導師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觀察號在讀研的時候一般是白天上課,晚上進實驗室,實際上,大多數導師都會要求學生在第一年上課的同時,做一些科研相關的工作,比如讀文獻、作彙報或者進入實驗室熟悉實驗環境等等,畢竟第一年如果只上課,到了第二年如果出不來結果,壓力就比較大了。而對於成績,如果是僅是指研一學習的理論課程的成績,對於導師和研究生來說意義各不相同。

一、 對於導師來說

對於研究生第一年上課的理論課成績,導師並不是十分在意,畢竟絕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都會通過,導師比較在意的是你在課題相關基礎知識上的持續學習,因為這是以後科研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其次,從個人的教學經歷來說,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其實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講得深一些,涉及的面更廣一些,只要認真聽講、完成作業或者課堂討論,成績一般不會太低。所以,研一的成績對學生來說更多是在獎學金評選方面。對於獎學金的問題,導師的態度也是各異,有的導師經費充足,發給學生的助學金較多,不會為了讓學生評獎學金而倉促發表論文。

二、對研究生來說

大家都知道現在不論是讀研還是讀博都已經開始收費了,碩士一般為8000元/年,博士一般為1萬元/年,但同時,各個高校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設立了國家獎學金和學業獎學金,不論是哪一種,都是有覆蓋範圍的,目的是鼓勵優秀,而不是普惠。所以這就涉及到排序問題。而研一和研二、研三是不同的,研二和研三的評選分別是在上一年的綜合表現上進行評比的。

1、 新生(入學)獎學金評選

研究生入學後不久就要進行獎學金的評選包括國家獎學金和學業獎學金,而評選的主要依據就是初試成績、複試成績、本科畢業論文成績以及思想政治、其它獎勵等等。

2、 二三年級獎學金的評選

以觀察號所在的學校為例,雖然二三年級考察思想政治、業務學習、科研成果及獎勵、實踐等情況,但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側重點有所不同。

首先,兩者相同的地方是對於思想政治(佔20%)、業務學習(佔20%),獎勵(佔10%)這三部分,學術型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是相同的。

其次,因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主要培養其科研創新能力,所以科研成果佔到了40%的權重,而實踐環節僅佔10%,而專業學位研究生重在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實踐部分佔到了30%,科研成果僅佔20%。

從上述的評細則中,大家就可以看出,如果僅是指研一所學課程的成績,在獎學金評選中所在份額較小,而科研成果和專業實踐才是評選所佔權重較多的部分。雖然各個學校和學院制定的標準各異,但學術型碩士重點在科研、專業型碩士重點在專業實踐,這一點應該是絕大多數高校在評選時所遵循的。

寫在最後:雖然理論課的學習只有一年的時間,有的學校甚至把主要課程安排在半年學完,但在整個讀研期間,相關專業理論的學習不能間斷,另外就是英語的學習,既包括專業英語也包括四六級,其重要性在大家後面撰寫學術論文的時候就知道了。


聊大學生活,談考研考博,教育觀察號在頭條等你。


教育觀察號


研究生的學習階段總共是兩年零八個月,其中文化課的學習時間有一年的,也有一年半的,剩下的就是科研時間或者實習時間。研究生一年級的成績重要嗎?別困惑,作為過來人,我告訴你: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畢業時的學分績點不得低於3.0,最好別掛科。

說它比較重要的地方可能就是涉及到獎學金了。研究生的獎學金很多,每一學期就會有一個學業獎學金,不分等級,我們學校每個學生都是300的樣子,不算很多,但也足夠打好幾次牙祭了。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只是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成績墊底的跟掛科的都拿不到。

每一年還有研究生獎學金和國家獎學金。前者分等級,按照總成績(包括一些學術加分、活動加分等等)分成一、二、三等,這個錢還是挺多的,一等獎有7000元,俺研究生的學費全靠這個,哈哈。國家獎學金是3萬,成績怎麼也得是前3!

聽起來研一的成績還挺重要的,其實我覺得只要不掛科,獎學金還是挺好拿的,特別是假如你讀的是一個人數不多的小學院,或者說所屬專業的同學不多,那基本都能拿,這就是所謂的“僧少粥多”。

說它不那麼重要的原因是畢業只要學分績點在3.0以上,對找工作就不會有太大影響,幾乎所有要求績點的工作單位,都要求在3.0以上。但是,據我的經驗,想要績點在3.0以下,真的挺難的,我們班最差的也在3.1。

有人說,如果成績不好會不會影響畢業呢?其實,研究生畢業只要總學分達標就可以了,並不是績點,具體的標準,很多學校是不一樣的。研究生期間獲得學分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在期刊上發表了科研論文等等。當然這個有點難,不過實在不行,還可以多選修一點課嘛,只要及格就能拿到學分,很多學校還有暑期小課程,那是純粹送學分的,一般都是外國老師教受,做個PPT,上臺演講一下就過了。

前面說到,掛科會影響獎學金的評定,其實還挺影響讀博的,對於想繼續深造的同學而言,最好別掛科。曾經有個學金融的學生來選修我們專業的一門課,平時上課特別積極,學霸形象趕超我們班所有人,今後也準備讀博,可是他最後卻掛科了,一直糾纏我們老師直到畢業。

從客觀上來說,研一的成績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但也別掉以輕心,要有個底線,績點必須在3.0以上,最好別掛科。我建議,只要能夠保住底線,又不打算讀博士,最好多去實習。

對於今後找工作的同學而言,實習及其重要。並不是說非要到研二下學期才去實習,研一就可以到處實習,充分利用暑假,甚至在讀書期間也行,因為研究生的課真的很少,這跟本科生完全不同。我的經驗告訴我,找工作的時候,你的學歷佔一半,實習經歷佔一半。當然,搞科研也行,但能實習還是去實習吧。(對此,你同意嗎?方便的話點個關注吧,感謝~)


四眼學長


很重要,牽扯到鉅額獎學金,以及是否需要交學費等問題。

研究生在讀研一的時候,主要任務是學習專業課,跟大學時候上課相同。但是這些課程難度都較大,是本科課程的升級,並且這些課程的知識,對讀研二、研三時候的科研任務,非常有幫助。

最關鍵的是:研一時候的成績,會決定你是否能拿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制度發生了兩個階段的變化:

一、研究生公費、自費制,獎學金數額很小。

在09年以前,絕大部分研究生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費用,實行的是公費、自費制度。

根據研究生入學時候的考研成績,按分數排名進行劃分,排名靠前的研究生實行公費制,既不需要個人交學費,三年的研究生學費由國家來承擔。排名靠後的研究生實行的自費制,三年的研究生學費,完全由個人承擔。

讀研究生時候的學費是是非常高的,大部分學校都在8000元左右/年。如果僅通過第一年入學成績,來確定以後三年是否交學費問題,確實有點不公平。

當然,在以後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習成績比較好的話,也是可以拿到獎學金的,但是這種制度下的獎學金數額是非常少的,一等獎也就在2000元左右。獎學金數額相對於學費來說非常少!

所以考上公費的研究生,在讀研期間,就不太在乎學習問題了,因為入學考試的時候已經把是否交學費的問題確定了。

國家此舉的目的,是讓研究生安心的搞科研。


二、研究生施行獎學金制,獎學金數額巨大。

後來,研究生不學習問題,引發了教育部門的關注,發現了公費自費制存在的弊端。為了激發研究生在讀期間對學習的重視,將公費自費制改革為獎學金制。

所以從09年以後,大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實行獎學金制。所有的學生都需要自己來交學費,但是獎學金的數額提高了很多,大部分獎學金能抵消學費。

我考入的研究生學校,就是實行的這種獎學金制,考研的入學成績決定了獎學金的數額。年一的成績,決定了研一期末的獎學金數額。

獎學金分為四檔:一檔12,000元;二檔8000元;三檔4000元;四檔0元。

我研究生的入學成績比較靠前,拿了二檔獎學金8000元。而研究生每年的學費正好是8000元,所以我不需要交學費了。而拿一檔獎學金的,出去學費之後還可以獲得4000元。拿4檔獎學金的,就需要自己交學費8000元。

但是,我在讀研一的時候,學習成績不好,名次靠後,最後拿了三等獎學金4000元。在交學費的時候,還要再補4000元。當時家庭比較貧困,只能申請助學貸款交學費,幸好學校是重點大學,助學貸款審批非常簡單。

所以,研一的成績是很重要的,決定了你拿獎學金的數額,從而決定了你是否要交高額的學費。


牽牛花牽牛郎


我是一葉知秋有仙則名,我來回答。

在剛剛過去的8、9月份,有70萬研究生新生入學,各高校也對剛入學的研究生新生進行了入學教育,研究生只有研一有課,從研二開始,就是專心搞科研了,基本上就是看文獻、做實驗,專碩的話理論上研三應該有半年或者一年的實踐,不過絕大多數高校專碩的企業導師都是掛名,半年或者一年的實踐也沒有,也就是說,學碩和專碩的培養在大部分高校都是一樣的。

很多新生關心的一個問題是:研一的成績重要嗎?研一的成績重不重要呢,這個需要辯證地看,它是重要的,它也沒有那麼重要。

研究生成績是重要的,因為它能決定你是否能順利的拿到畢業證,對研究生成績的最低要求就是保證不掛科!有些學校尤其是985高校,對允許的掛科數和允許的補考次數都是有限制的,比如有的高校允許的最大掛科數不能超過兩門,補考次數的話只給一次補考次數!每個學校的要求不同,研究生新生應該仔細閱讀學校發的研究生手冊的相關內容,或者到研究生院的網站上了解相關內容,畢竟,好不容易從300萬的考研大軍中殺出一條血路,要是因為掛科被退學就太冤了!掛科高危對象是數學公共課,專業課都是本學校的老師開設的,一般不會掛科!

研一成績的最高要求呢,那當然是越高越好!兩個原因:第一,研一的部分專業課可能在以後的研究中會用到,成績越高,學得越好,對以後的幫助越大!第二,成績高對評定各種獎學金非常有幫助,通常來說,研一大部分同學還沒有發論文(從本校上來的,本科就跟老師做畢業設計的例外,他們可能研一就發小論文了),所以如果成績高了,在評定獎學金的時候很有幫助,特別是國家獎學金,每人兩萬元,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但比例也很低,只有3.5萬個名額,而要從接近140萬研究生裡選,只有2.5%的入選概率,但無論如何,成績好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研一的成績從某種程度來說又沒有那麼重要,它不如本科的成績重要,本科保研成績是最主要的參考手段,而評價研究生,成績只是其中一個方面,而且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對研究生的評價主要是看科研能力,而科研能力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發表的小論文的數量和檔次,小論文可以說是研究生學習的重中之重,它可以決定你獎助金的檔次,能決定你將來讀博時是否能獲得導師的認可,能決定你申請國外讀博時導師對你科研能力的判斷,如果盲評的話,評審導師一般會先看看摘要,然後翻到論文成果這一頁,對你的科研能力做個直觀的判斷,發表的小論文就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所以,發表的小論文的檔次、數量才是研究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成績和小論文當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其實是做人,在同一個團隊,經常一起討論,切記一定要有學術道德,不能將別人的想法或成果據為己有,否則,你一定會被這個圈子所拋棄,也應該被拋棄!


一葉知秋有仙則名


談論研一成績重不重要,歸根到底還是落在了獎學金上。從這個角度來看,研一成績並不是很重要,但有一個重要的前提,不能掛科。一旦掛科獎學金就與你無緣了,助學金都會減半。



研一剛入學獎學金的評定是按照考研成績來定,保研的學生一律一等。考研的學生按照考研成績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因為是覆蓋所有學生,最差也是三等2000元。除此之外國家會給每個學生按月發助學金,這也是100%覆蓋所有學生。每月600~700元,分12個月發放,且總金額不得低於6000元。導師每個月會發放200~500不等的補貼,加起來基本可以滿足日常生活開支。


等到研二的時候獎學金的評定依據研一的成績,包括學習成績和科研成績,但是考試成績所佔的比例是很小的,論文佔相當大的一部分。國獎有2萬,你辛辛苦苦學上一年未必能拿國獎,如果發一篇sci拿國獎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就算拿不到第一作者,抱著師兄的大腿平時多幫忙做實驗,拿個二作也能評上校級的獎學金。但是論文肯定沒有那麼好發的,研一基本上都在上課,最早的也是在研一上學期結束之後才開始確定課題,從選題、做實驗、寫文章到投稿錄用最少也得一年。所以在研一階段就能發論文的,基本上是本校的學生,這些學生從大三的時候就開始跟著老師做實驗。或者就是繼續接著本科的畢業論文往下做,否則外校考進來的學生在研一階段發表論文,在時間上是來不及的。


所以如果你要想拿到更多的獎學金,方法就是多看文獻,多做實驗,發論文,保證不掛科。有許多人考上研究生之後,就開始瘋狂的玩,研一平常上上課,如果老師不催也不讀文獻,不進實驗室。但如果你有志拿國獎,一定要提前準備,請相信時間的積累。等到畢業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大家的差距有多大了,有人連工作都找不到,有人已經了某一領域的小專家了。差距大到好的學生可以給差的學生當導師。


考研小秘書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析、分享、解惑

2019年,研究生都開學好久了,很多研究生都有一個困惑:研究生一年的學習成績還重要麼?既然是研究生了,應該是研究重要還是學習重要。我先說結論啊:很重要,很重要。

研一學啥

一般不論碩士研究生,直博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要學習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研一階段主要工作就是學習基礎課程。學習課程只要是聽導師安排:導師研究什麼方向,局指導你學習什麼課程,有個一個專業,裡面有硬件,軟件,各類人才都需要,因此學習課程差別很大。

比如我們組,都是一個專業名稱,有的專門是理論仿真計算,有的是計算機編程,有的是調試電路。所以學習課程也有所側重。

我當時學習的課程:研究生學位英語,科學社會主義,隨機過程,矩陣理論,計算電磁,激光物理,高等光學,紅外技術,光纖網絡,光電顯示,信息光電子等。

另外要參加至少20場學術報告,報告要蓋章的。

研一最重要的一門課是:學位英語,這個必須考試及格,如果不及格,那麼研二研三就得補考,考不過沒資格參加研究生答辯,自然也拿不到學位證。

其他課程主要分為學位必修課,學位選修課,有學分要求,如果研一學分不夠可是要繼續修的,如果掛科多可是要退學的。

研究生考試有的是開卷,有的是閉卷,有的是交論文,形式多種多樣。

研一成績用處

研一的學科直接和你後來的研究相關,當然研二可能自學的東西可能更多更深。研一最重要的是研究生獎學金評定,基本上就是按照研一成績,掛科肯定沒資格了。成績好的根據成績高低獲得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很高的,都是好幾千甚至上萬。

很多研究所的研究生一般上這些專業課都是在臨近的重點大學或者系統內的重點大學。比如中科院的各個研究所的研究生,以前基本上課都在中科大。

研一得了獎學金,是未來轉博士,繼續考博士的重要參考。

研一成績某種意義上不入論文重要

評價一個碩士博士水平高低,其實是完全不看他的在讀期間的考試成績的。這一點和本科是完全不一樣的,本科生的是否保研是否找到好工作,唯一有用的就是學習成績。研究生最重要的是看他發表了什麼論文,畢業設計主要在幹什麼,一般研究生找工作,第一看你主要做什麼課題,第二看你發表了什麼核心論文,sci、ei等。尤其博士,最重要的就是論文。

研二期間,評定獎學金基本上就是看發表了什麼論文,研一發表論文的研究生很少,如果能發表sci,ei,論文的權重比普通成績高的多。

結論

還是有點重要額,只要保證不掛科,儘量得獎學金。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國內和國外研究生最大的差別,就是對課堂學習的重視程度不一樣。我國的研究生培養重視科研訓練,而國外的研究生培養則更重視課堂學習。毫無疑問,在研究生培養上,我國絕大多數院校要比國外更嚴格一些。



之所以會這樣,在於我國是把碩士研究生當成了一個正兒八經的學位在培養,而國外不少院校,碩士研究生僅僅屬於一種過渡,甚至是本科的延續,所以國外不少院校的研究生僅僅上兩年課、有的甚至只上一年半的課就可以畢業。所謂海歸群體,海歸博士的含金量最高,海歸本科次之,最不濟的就是海歸碩士群體。

也正因如此,研一的課堂學習成績,在我國當下的研究生培養體系中,顯得並不是特別重要。唯一與之相關的,就是研究生第二年的獎學金評定。由於研一結束,大家都沒有科研成果,所以評定獎學金的依據主要就是研一的學習成績。但在研究生後期的各種評獎中,無一例外都是以科研成果為準,例如有沒有發表學術論文,論文影響因子多少等等。所以,對於研一新生,千萬不要以為研一這一年上好課就可以了,更要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去實驗室看文獻,跟隨師兄師姐做實驗,儘快熟悉科研流程,儘快將自己的科研工作開展起來。



再者,研究生階段的課程體系,普遍沒有本科那麼嚴謹,有的課程甚至沒有一本權威的教材。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能再過多指望課堂教學。更應該根據課題研究方向,從學術文獻中去獲取知識。對於研究生來說,聽課不是基本功,閱讀專業文獻才是專業基本功。

總之,進入研究生階段以後,整個的學習不能再以課堂為中心,而是應該以實驗室為中心,以研究課題為中心。研究生不僅僅要像本科生一樣學習知識,更要學會創造知識。


上庠


我孩子當年直博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孩子說他研一一年所學知識比本科四年所學的知識都要多,研二就進研究所做各種項目了,沒有研一紮實的知識,研二以後的工作怎麼能那麼順利,又怎麼能及時畢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