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時代的航母要叫“載機巡洋艦”?

河東三叔


戰後,隨著彈道核導彈的大量成軍,即便攜帶常規彈頭的反艦導彈也開始裝備水面艦艇,航空母艦無用論在蘇聯軍界得到了共識,除了發展航母以外的其他水面艦艇以外,常核潛艇才是蘇聯海軍發展的重點。

古巴導彈危機,面對美海軍8艘航空母艦90艘其他水面艦艇和68個空軍中隊的封鎖包圍,缺乏航母和艦載機的蘇聯海軍,難以突破美海軍的層層包圍圈,最終,以蘇聯認慫從古巴撤出中程彈道導彈而結束危機。

於是,發展航母成了蘇聯海軍的當務之急,但其航母發展走了一條和西方海軍截然不同的道路,西方海軍的航母強調以艦載機打擊為主,航母上極少配備武器裝備,主要依靠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護航,從而保障航母的安全。

蘇聯海軍的航母,除了搭載一定數量的艦載機以外,特別重視航母本身的防空、反潛、對海甚至對岸打擊能力,也即航母在沒有護航艦艇的掩護下,仍然具備強大的獨立作戰能力。

因此,蘇聯海軍的航母上,擁有艦炮、近防炮、反潛魚雷、反潛火箭彈、反艦(潛)導彈和防空導彈,火力遠在西方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之上。

對此類艦的命名,也非常有特色,蘇軍將其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以今天軍迷的的眼光來看,前蘇聯海軍的航母就是高科技樹上結下的一顆歪果,但不得不承認具備紅海軍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特色,強調脫離艦隊的護航,能獨立遂行進攻任務。

西方海軍即便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戰時能配備上百架艦載機,但沒有護航艦艇的掩護,絕對不敢像蘇聯紅海軍的重型載機巡洋艦那般,敢獨立執行作戰任務,離港時一定是有10餘艘艦艇所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航母作戰群。

冷戰時期,蘇聯海軍和美國海軍爭霸海洋,進行了長時間的軍備競賽,先後擁有莫斯科級、基輔級、庫茲涅佐夫級、烏里揚諾夫斯克級等9艘航母。

其中,庫茲涅佐夫級中瓦良格號航母並未服役,蘇聯解體以後為烏克蘭所擁有,最終,成了中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僅造了一半都不到,在西方忽悠下被烏克蘭徹底拆解了。


國平軍史


很簡單,美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思路完全圍繞艦載機展開,以艦載機為核心攻擊力。而蘇航母思路完全不同,他不僅僅擁有艦載機,而且還裝備了不遜色於大型巡洋艦的武器配置,即使艦載機全部拼光了,這艘艦艇仍然有強大的自衛和進攻能力,因此他並非簡單意義的航母或者巡洋艦,而是兩者的結合,被稱為“載機巡洋艦”非常貼切!

蘇聯的航母在今天看來就像點歪了科技樹,但實則不是。二戰後蘇聯內部對航母的發展進行了非常激烈的討論和鬥爭,最終在核彈的威懾下被定義為移動的棺材而否決掉!蘇聯海軍的內部軍事理論學說信奉防禦性軍事理論,航母則是最典型的進攻型武器平臺!但是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讓蘇聯海軍意識到遠洋作戰的重要性,航母被提上了日程,但海軍不能明著去打領導們的臉,於是採取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於是就有了載機巡洋艦這個艦種,比如基輔級在1967年開始設計時被定義為“配備航空武器的反潛巡洋艦”,讀起來非常拗口,說白了就是航母的發展,蘇聯高層也意識到航母重要性,雙方非常默契同意了航母的發展!!這種兩全其美的辦法即讓海軍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艦載航空兵,同時又不至於受到高層的反對!

第二蘇聯在發展航母問題上又並沒有完全按照美國的路子走,美國航母一般都是配備很簡單的自衛武器,比如近程防空導彈、近防炮等等,而主要的防禦交給帶刀護衛們負責,整個進攻核心完全圍繞艦載機展開。相比之下蘇聯航母則有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不但配備艦載機,而且還裝備不遜色與巡洋艦的武器系統,比如基輔級就在前甲板配置了8枚(12枚)P500玄武岩重型反艦導彈,庫茲涅佐夫也在甲板下配置了12枚花崗岩遠程反艦導彈,這些導彈很可能一枚就要了美國航母的命。蘇聯航母還裝備大量的自衛武器,比如庫茲涅佐夫的4個舷側平臺上配置著4座6單元裝SA-N-9垂直髮射系統,還有反潛導彈等等,因此蘇系航母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不需要護衛也能單獨執行任務的航母。

如此強悍的攻擊力與防禦力,在戰爭中蘇聯“載機巡洋艦”即使裝備的艦載機損失殆盡,航母還能當巡洋艦使用,仍然具有非常強大的攻擊力。

↑3萬噸的靶船被玄武岩反艦導彈擊中
第三蘇聯將這種大型航母設計成為這種載機巡洋艦也有現實的考慮。無論是第一代的莫斯科級,還是第二代基輔,第三代庫茲涅佐夫,甚至最終只建造了40%核動力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全部都在黑海的造船廠建造。20世紀70年代北約就呼籲土耳其不讓蘇聯航母通過土耳其海峽,尤其是基輔號服役後,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如果蘇聯航母被關在黑海內,那可就是名副其實的困獸,花費如此多人力物力造得航母,蘇聯海軍顯然也不甘心!

於是蘇聯從一開始建造航母就偷換概念。蘇聯堅持認為自己發展的不是航母,而是反潛巡洋艦,任務就是發現、跟蹤並擊毀潛艇,後來又重新定義為裝載航空武器的重型“載機巡洋艦”,和今天日本發展航母稱為綜合護衛艦其實一個道理。蘇聯這種做法土耳其當然不會不明白,大家互相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土耳其顯然也不敢招惹如此龐大的蘇聯,也不想成為炮灰,也就這麼糊弄過去了!土耳其不敢卡蘇聯脖子,但是若干年後當我們拉著鏽跡斑斑的“瓦良格”號回來的時候就是百般刁難了,而且在蘇伊士運河同同樣被拒絕通過!

而被拉回來的“瓦良格”號航母則徹底改頭換面,我海軍對蘇聯的路子一點不感興趣,想當年瓦良格號可是擁有12枚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192枚垂髮防空導彈,還有各種各樣的武器系統,其整艘航母彈藥庫高達25個,雖然火力強悍。但是這種航母一旦遭到敵方哪怕一枚炸彈攻擊,很可能就會引爆火藥桶,直接殉爆自我毀滅,這也是美國航母為何儘量少裝備武器的原因所在!我國顯然受到美國影響更重,遼寧艦的改建完全按照美國作戰思路,以水面艦艇編隊為核心,航母不直接參與進攻,防禦也僅僅配備末端防禦系統,只要依靠艦載機執行制空、制海打擊任務,成為了一艘真正意義的航空母艦!  


狼煙火燎


載機巡洋艦的名稱反映了蘇聯發展航母的心路歷程。

在二戰前,斯大林就已經批准建造航母的計劃,但是隨著二戰的爆發,蘇聯建造航母的計劃被擱置。戰後蘇聯百業待興,需要休養生息,養不起航母這個吞金巨獸,航母的建設再次被延遲。在蘇聯恢復元氣後,庫茲涅佐夫見時機成熟,立刻建議斯大林把航母的發展提上日程,斯大林也應允了。由於庫茲涅佐夫對蘇聯發展航母的貢獻,其第三代航母以其名字命名。

航母還沒開工,斯大林就因突發腦溢血溘然離世。接替斯大林上臺的赫魯曉夫不僅推翻了斯大林時期的所有做法,而且還是個航母的黑粉。赫魯曉夫曾經公開宣稱航母是海上移動的棺材,而且美國當時別有用心的大肆宣傳航母無用論,更加令赫魯曉夫偏向核武器和導彈的發展。當航母的死忠粉庫茲涅佐夫遭遇航母黑粉赫魯曉夫時,必然是火星撞地球,在激烈的交鋒中,庫茲涅佐夫由元帥被貶為中將,戈爾什科夫接替擔任蘇聯海軍最高長官。

赫魯曉夫的言論很快就被打臉,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羸弱的蘇聯海軍無法突破美國航母的封鎖,蘇聯的核潛艇被美國逼出水面接受檢查,這是蘇聯在冷戰時期的恥辱時刻。這讓戈爾什科夫抓住了機會,向赫魯曉夫打邊鼓,通過迂迴的方式使其同意發展大型反潛軍艦,也就是蘇聯的第一代航母,莫斯科級航母。

在蘇聯的官方叫法中其實是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這其實是戈爾什科夫的權宜之計,如果直接向赫魯曉夫提議發展航母,勢必也會和庫茲涅佐夫的下場一樣被打入冷宮,只能採取“曲線救國”的方式才能踏上發展航母的第一步,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蘇聯的載機巡洋艦更像是航母和巡洋艦的結合。這不僅是蘇聯高層和海軍將領妥協的產物,而且這種名稱使蘇聯海軍獲得了軍事資源的傾斜,艦載航空兵也在載機巡洋艦服役,玫瑰換個名字同樣芬芳。

在戈爾什科夫的暗度陳倉下,蘇聯的載機巡洋艦與西方國家的航母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方國家的航母的火力攻擊主要由艦載機提供,而只搭載僅能作為防禦自衛的武器。而蘇聯的載機巡洋艦不僅有艦載機,而且還配備了巡洋艦才有的火力配置。比如庫茲涅佐夫號就配備有12枚花崗岩反艦導彈,還有RBU-12000型反潛火箭,還有垂直髮射的SA-N-9。這就使蘇聯航母的艦載機即使全軍覆沒,其還能有奮力一搏的攻擊力。

載機巡洋艦的叫法也是蘇聯為了實現航行自由。冷戰時期的對立使得東西方陣營互相給對方使絆子,西方國家媒體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給蘇聯下套,它們製造一種險惡的輿論:不讓蘇聯的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這是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而且由親西方的土耳其把控。當時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處於優勢,在對外擴張時期,人人自危時這種言論是很有市場。如果土耳其真的封鎖這兩個海峽,那麼蘇聯的航母就只能在黑海里打轉,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地發展航母的戰略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蘇聯人為了讓這種威脅論壓制下去,只能通過偷樑換柱,宣稱自己的航母是載機巡洋艦,不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這與現在日本的做法也是異曲同工之妙,日本一直都宣稱自己的中小型航母為直升機驅逐艦,其實這只是為了能夠瞞天過海,降低周圍國家的敵意。但是這顯然是蘇聯多慮了,土耳其不敢直接招惹強大的蘇聯,沒給蘇聯添堵。

美國也不懷好心地鼓吹垂直起降戰機的好處,致使蘇聯在發展航母上走了不少彎路,直至蘇聯的第三代航母庫茲涅佐夫級才走上了正軌。可惜蘇聯覺悟得太晚,剛開竅蘇聯就解體了。俄羅斯從烏克蘭的眼皮底下,搶得到了一艘航母,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經常趴窩冒黑煙的庫茲涅佐夫號。而沒完工的那艘航母,就是後來我國愛國商人買來的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



蘇聯在發展航母過程中,始終受到美國的誤導,而且每次都被忽悠,載機巡洋艦這麼拗口的名稱也有美國從中作梗的因素。每個國家在做出任何決策之前,都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見微知著,蘇聯最後解體的原因之一就是信了西方別有用心的言論。


梓蕤


由於技術,理念等原因,這並1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