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計進口4艘航母,各有千秋,為何最終選擇了遼寧艦?

陶佳奧


我國為了研製自己的航母,就需要多接觸真正的航母,畢竟我們一開始在航母領域一點經驗都沒有,於是前前後後進口了墨爾本號航母、基輔號航母、明斯克號航母和瓦良格號航母,一共4艘航母,其中墨爾本號被拆毀,基輔號和明斯克號成為航母主題公園,只有瓦良格號成為了我國現役的航空母艦,也就是遼寧艦。

圖為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母,他讓我國第一次接觸到了彈射器。

之所以最終選擇瓦良格,這當然和航母的技術狀態有關係。首先看墨爾本號,他是一艘建造在二戰時期的巨人級航母,標準排水量僅僅14000多噸,滿載排水量也不過20000噸出頭,雖說裝備有蒸汽彈射器,但是那種老舊的彈射器,對於我國而言除了接觸到彈射器的結構設計和基本原理之外,其餘根本毫無任何幫助,而且本身航母也非常老舊,在澳大利亞賣給我們之前已經使用了40多年時間,完全沒有現代化改造的必要。

圖為成為航母公園的基輔級航母。

然後是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兩艘蘇聯載機巡洋艦,這兩艘載機巡洋艦都是基輔級,我們也就不分開說了。基輔級航母非常適應蘇聯海軍的作戰體系,但是他完全和我國海軍的作戰體系不能相容。基輔級航母被稱為是載機巡洋艦,因為他的航空操作能力很差,一艘4.5萬噸的載機艦,僅能搭載20多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和20多架直升機,這種垂直起降戰鬥機完全打不過80年代之後新出現的第四代戰鬥機,比如F16、F15等。

圖為基輔級航母,它使用垂直起降戰鬥機,戰鬥力較差,不具備現代化作戰能力。

差距有多大?雅克38艦載機只能有200多公里作戰半徑,而且只能攜帶蚜蟲式超輕型空空導彈,完全不具備對空作戰能力,即便是對海作戰,也不能投擲重型彈藥,他們存在的意義,只是在蘇聯海軍的體系中,負責驅趕和打亂敵人的攻擊機,然後由防空艦,比如光榮級巡洋艦和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使用S300F導彈進行打擊。

圖為印度使用基輔級航母改造而來的超日王號航母,他存在根本性缺陷,載機少、調度能力差。

基輔級航母主要的作戰能力來自於他的反艦導彈,一共有8枚花崗岩反艦導彈,分兩次齊射,一次4枚,射程550公里,彈頭可以是一枚核彈頭,飛行速度2馬赫多,當時美軍的防空系統完全無法攔截,使得蘇聯海軍完全可以在美軍的防禦圈外發動導彈攻擊,殺傷力極大。這種戰法只有在蘇聯的體系內才有效,我國海軍當時沒有區域防空艦,也不需要垂直起降戰鬥機,更不需要這種載機巡洋艦,因此也沒有裝備這兩艘軍艦。

圖為遼寧艦,他的前身就是1143.6瓦良格號航母。

最後就是瓦良格號了,他的代號為1143.6型,和俄羅斯的1143.5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同級艦,排水量6萬噸,算得上是大型航母,可以搭載24架殲15重型第四代戰鬥機,以及4架直18Y預警直升機,還可以搭載20多架反潛直升機和運輸直升機,航空操作能力較強,起碼具備和現代第四代戰鬥機對抗的能力,也具備遠洋長期獨立作戰的能力,還是有改造價值的,也對於我國發展航母事業有著重要的起步意義和培訓飛行員的價值,所以將其改造為航母。

圖為遼寧艦,他是我國海軍第一艘可用的現役航母。

從遼寧艦開始,我國國產了002型國產航母,同時現在還在建造003型航母,從結果來看,我國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與其抱殘守缺拿著其餘3艘殘破不堪的老航母用,不如我們自己新造更強更先進的航母,這樣對於海軍的戰鬥力提升才是最好的結果。


海事先鋒


從1984年到1999年,中國共購買過4艘航母,分別為由英國2萬噸的“巨人”級“尊貴”號改造而來的澳大利亞“墨爾本”號,兩艘4萬多噸的“基輔”級,“基輔”號和“明斯克”號,還有一艘6.7萬噸的“庫茲涅佐夫”級“瓦良格”號。前3艘改造價值都不高,或因噸位太小,或失之老舊,有價值者只有“瓦良格”,還未入役是個新傢伙。聽說中國要買,可是嚇壞了美國人,在其嚴格監督下,被炸了一個面目全非,既便只剩下一個空殼子,猶自不放心,在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指使土耳其以種種藉口,百般刁難,被困一年多,在我國政府出面交涉下,才拖回來,由此奠定了中國打造航母的決心。

局座登上了“墨爾本”。以廢船買來以後要拆解成廢鋼賣,除了傳動軸被切斷,其它一樣沒少都還在。第一次登上航母,他說,什麼彈射器、阻攔索和“墨菲爾”助降鏡呀等等,幾乎關鍵設備一樣不少。局座說,裡裡外外看了本遍,這應該是國人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觀察航母。

澳大利亞不要它,因為它是惹禍精,不是失火就是撞船,出事出得都人都變得唯心了,咬咬牙就把它給賣掉。這艘船不算新,從1956年為澳方改造完畢算起,在役不過26年。可惜那時我們資金缺乏,沒有造航母的打算。不過還好,接觸到了彈射器等相關技術。

兩艘“基輔”級的命運。

不算好,一艘“明斯克”是從韓國大宇手中賣來的,韓國心生改造它的打算,遭遇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拆解一空只剩個殼子後賣到中國來。深圳把打造成一艘航縒主題公園,一度成為深圳一張表現的旅遊名片。1996年拖至南通,停放在蘇通大橋下的水面上,面向群眾參觀。

另一艘“基輔”號於1999年被天津買去,也做為航母公園使用,開放了幾年以後,於2011年被改造為航母酒店,也算一大新生事物。蘇聯留下的“基輔”級航母共4艘,一艘被韓國拆成廢鋼,還有一艘仍然活著,被免費送給了印度,改造費用不算低,花了23億美元。

我國選擇了“瓦良格”,經過十年潛心攻關,不僅發展出配套,還為打造國產航母做好了準備。


魂舞大漠


其實,我國在擁有第一艘航母的道路上進行了很多嘗試,單單購買他國航母進行查看學習就買了4艘,也就是“墨爾本號”、“明斯克號”、“基輔號”和“瓦良格號”,只是前3艘被拆解或者改成了航母遊樂園,只有“瓦良格”比較幸運最終搖身一變成了遼寧艦繼續服役!

那為何一共購買了4艘航母,最終卻選擇了“瓦良格號”改為遼寧艦服役,而其他3艘沒有進行改進升級呢?

首先,“瓦良格號”航母的噸位最大,航母的噸位越大所能搭載的艦載機也就越多,所以噸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艘航母的戰鬥力,在4艘航母中只有“瓦良格號”航母的噸位最大,滿載排水量達到了6.1萬噸,而其他3艘滿載排水量也只不過為1.4萬噸和4萬噸!所以能攜帶的艦載機數量也就非常有限,戰鬥力也就隨之下降!

然後“瓦良格號”航母最新,在四艘航母中,“墨爾本號”始建於1943年,而“基輔號”和“明斯克”也分別是在1972年和1975年下水的,而“瓦良格號”在蘇聯解體時還未下水,所以它不僅艦齡最短,而且由於其尚未建成20年來也一直沒有沒有使用過,相對來說對於艦體鋼材強度的損耗也就最小,而其他服役已久的3艘航母即便進行改造可能也不能再服役多久了,非常不划算!

而且“瓦良格號”最像現代航母,“墨爾本號”航母是二戰末期的產物,與現代航母有著很大的區別,而“明斯克號”和“基輔號”以及“瓦良格號”準確的叫法應該叫“載機巡洋艦”,只是“瓦良格號”出誕生於蘇聯海軍觀念改變的過渡時期,除了12枚P-700“花崗岩”重型反艦導彈之外,幾乎就是按照美國航母的標準建造的了,所以無論是在定位還是噸位上“瓦良格號”是最像現代航母的了,所以也最適合改進成為遼寧艦!

綜合來看,“瓦良格”最終能成為遼寧艦航母並不是偶然的選擇,而是因為它是四艘航母中噸位最大,戰鬥力最強,最適合改進繼續服役的一艘,而其他3艘如果非要改的也是一出來就大幅度落後,最終只能是得不償失!


天下布武


我國雖然引進了四艘航母,但是這些航母之間的差異確實十分巨大的,也跟我國的國情變化有這密切的聯繫。我國的航母發展是從零起步的,一直都有堅定的航母支持者,自然也有不乏的反對者,各種航母思路也在不斷碰撞下找出了適合中國的發展之路,才有了今天我國航母發展的快車道。

我國購買的四艘航母中,最古董算是我國購買的墨爾本號航母,該艦時時二戰時期老爺艦,是英國製造,然後又賣給澳大利亞,最後報廢后以拆解廢鐵的形式在1984年賣給了我國,艦艇上的彈射器,動力系統,武器系統等全部拆除完畢了。當時我國也在海軍的推動下意圖發展航母,最後墨爾本號給我也上了一課,在拆解前我國海軍專家和工程師們專門去實地考察了該型航母,不過已經是面目全非,而且最大排水量也只有1.5萬頓,沒什麼參考和利用價值,最後綜合我國的技術和水平,根本無法改裝這一類型的航母,也就最終放棄該型航母。

其次就是我國購買的第二艘航母1997年購買蘇俄時期的明斯克航母,該航母是一艘排水量在4萬噸左右的中型航母,是我國從韓國手中接收的蘇俄的航母,該航母服役了全壽命期的一半就由於俄羅斯的窘迫的經濟狀況被報廢了,該航母本身不但可以搭載艦載機,也具備獨立的反潛,防空,反艦等能力,也是蘇聯人的獨創了,即像航母又像巡洋艦,艦載也是當時的垂直起降戰機,轉手到我國後基本也是一個大空殼,該拆除早都拆了,不過我國的工程人人員還是進行了測繪和研究,也為我國未來發展蘇式航母的積累部分經驗,該艦也只具備參考價值,並不適合改裝,最後改成我國第一個深圳航母主題公園。

再次就是我國購買的基輔號航母了,該航母是在1999年從俄羅斯手中購買的,和明斯克是一個艦型的航母,設計基本完全一致,其性能和明斯克號沒啥區別,包括報廢原因也是出奇的一致,最後我國在研究了之後覺得價值不大,最後改成了我國第二個航母主題娛樂公園。

最後就是我國在在1998年從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也就是我國如今的遼寧艦航母,這艘航母是我國引進航母中最大的一艘(滿載排水量65000噸),該艘航母並沒有服役,在船臺建造了完成了68%後就停建了,這艘航母在我國引進後,動力系統、部分武器系統也是保留的,並且我國從烏克蘭手中獲取了技術資料,從這些基本特徵已經基本滿足了我國自行改裝所需要的潛質,所以在2002年抵達大連後,經過三年的研究工作,我國於2005年才開始對瓦良格航母就進行了現代化的升級改造,至此我國到了2012年正式有了我國第一艘航母,也使我國走上了發展的航母的快車道。

綜上以上的情況不難看出,前三艘航母基本都存在這噸位小,艦艇使用時間較長、艦艇所有關鍵設備基本拆除完畢,而且很難修復以及本身工業水平的問題,而瓦良格航母不存在這些突出的問題,不但足夠大,艦齡新,關鍵設備有部分保留,修復的可能性最大並且我國的工業水平和經濟基礎也滿足了改造的需要,我國海軍最終拍板決定通過改裝瓦良格號航母完成我國擁有航母的夢想,也從此開啟我國航母的新紀元。


藍海夢想66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艘艘來說:“墨爾本號”、“明斯克號”、“基輔號”和“瓦良格號”。

墨爾本號是二戰期間1943年建立的航母,到80年代早已過時了幾代。

該艦50年代在澳大利亞海軍服役,60年代過時以後由美國幫忙改進升級。

70年代又再次升級,由於製造時間過久,已經沒有繼續升級的空間,必須退役了。

它的最大問題是,無法使用新一代艦載機。

A-4G天鷹式攻擊機是50年代設計的戰機,可攜帶非制導炸彈和火箭作戰,卻無法操作制導武器。

這不是開玩笑嗎?

美軍的天鷹式攻擊機,1967年開始就全面淘汰了!

我國怎麼可能裝備,二戰時期的航母呢?除非海軍昏了頭。

1985年墨爾本號作為廢鐵賣給了中國聯合拆船公司。

澳大利亞軍方已將航母艦的所有設備和所有電子系統拆毀。

當然中國所關注的蒸汽彈射器、導航雷達等設備他們也一併拆除了,中國得到的僅僅是船殼,連自身動力都沒有。

墨爾本航母對於中國來說,仍然有一定的意義,包括航母整體的設計。

“明斯克號”、“基輔號”都是明斯克級航母。

明斯克級航母是蘇聯海軍的一個過渡型號。

在沒有大型正規航母服役之前,明斯克級航母充當了一個四不像的角色。

在明斯克級航母誕生前,莫斯科級航母是標準的直升機航母,可以用於艦隊反潛以及偵查工作。

上圖是莫斯科級


但莫斯科級航母沒有固定翼飛機,不能提供蘇聯艦隊最需要的制空權。

無奈之下,蘇聯艦隊僅僅靠防空導彈防空。

誰都知道,防空防空,十防九空,完全依靠導彈被動防禦是不靠譜的。

當時蘇聯海軍將軍甚至喊出:就算艦隊上空有1架戰機,也是好的。

明斯克級航母就是這種過渡產品。

它可以起降 垂直起降的雅克38戰鬥機。

雖然雅克38被戲稱為桅杆保衛者,航程極短,但畢竟是固定翼飛機,可以爭奪制空權。

但明斯克級航母的艦載機實際沒有什麼攻擊力,不具備遠程空襲反艦能力,所以航母竟然裝備了8枚重型反艦導彈。

裝反艦導彈的航母,恰恰說明了明斯克級航母完全是特殊時期的過渡產物。

我國沒有必要這麼過渡,畢竟這20年不太可能打仗,乾脆一步到位。

退一步說,就算我們使用了明斯克級航母,當然也沒有力量自研出垂直起降戰鬥機,航母根本就無法形成戰鬥力,只能放棄。


薩沙


中國以前引進過4艘航空母艦,但最終只有1艘得以改造,那麼為什麼只選擇了“瓦良格”而不是其他的幾艘呢?其實4艘航空母艦中有3艘處於“半廢品”狀態,不僅艦況很差而且噸位也偏小。而“瓦良格”是當時唯一也是最優選擇,艦體狀況非常好而且噸位夠大,更重要的是還有相關的原始技術資料。所以其他3艘實際只是拆解改造過程中進行了考察和參考,並沒有成為最終的航空母艦選擇。

中國引進的4艘航空母艦分別是:

  • 蘇聯11431型“基輔”號航空母艦(載機巡洋艦),來中國時艦齡28年
  • 蘇聯11432型“明斯克”號航空母艦(載機巡洋艦),來中國時艦齡25年
  • 澳大利亞“墨爾本”號航空母艦,來中國時艦齡40年
  • 蘇聯11436型“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來中國時艦齡12年。

其中“基輔”、“明斯克”和“墨爾本”都是在本國退役後來到中國的,而“瓦良格”號處於未完工狀態來中國。下面我們一一分析為什麼是“瓦良格”而不是其他幾艘


俄羅斯“基輔”號、“明斯克”號

發展思路

其實1143型明確是的說屬於“載機巡洋艦”而非傳統意義的航空母艦,他是蘇聯“核中心”國家戰略的一種產物,屬於一種“跑偏”的航空母艦。按照蘇聯的軍事發展思路,為了達成與美國對等的抗衡能力,其國家軍事戰略的核心是“如何將核武器投到美國的頭頂”、“如何不讓美國將核武器投到自己的頭頂”,也就是奉行“核中心”。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蘇聯幾乎“瘋狂”的發展洲際彈道導彈和戰略導彈核潛艇,1977年蘇聯的核武器數量以28400件首次超過美國,1986年以45000件達到美國的近2倍。

而蘇聯海軍的任務就是執行堡壘水域反潛,一旦核戰爭爆發為彈道導彈核潛艇提供足夠的運動和導彈發射窗口。換句話說,蘇聯海軍無論什麼艦艇都是在為彈道導彈核潛艇生存併發射出彈道導彈而服務。所以航空母艦根本就不作為海軍的核心來使用,反而為了保護核潛艇需要將自己“武裝到牙齒”,甚至要求具備不依賴艦載機和護航編隊的前提下具備獨立作戰能力。所以1144型航空母艦攜帶了射程550公里的“花崗岩”反艦導彈、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十二聯裝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AK630型30毫米近防艦炮、4座六聯裝SA-N-9導彈垂直髮射裝置等等。另外配備“天空哨兵”四面盾相控陣雷達和“舵板”對空搜索雷達。這樣來看,毫不客氣的說1143型航空母艦完全就是巡洋艦,其火力水平絲毫不亞於當時現役的任何驅逐艦和巡洋艦,所以一直被成為“載機巡洋艦”。其艦載機也主要是卡27反潛直升機和垂直起降的雅克38,這種搭配壓根就不是用來奪取戰場制空權,也不是用來對地打擊,完全是護航反潛的搭配方式。

這種航空母艦的發展思路跟世界主流是不一樣的,中國從一開始的想法就是發展類似於美國的那種“純粹”的航空母艦而不是“武庫艦”,其發展思路是具備主要奪取制空權、對艦、對陸攻擊能力,搭載強大的艦載機而不是自身攜帶導彈。所以雖然1143型航空母艦艦齡不算長,但是從根本上就不是中國想要的,只是在“明斯克”和“基輔”翻新改造的過程中進行了裡裡外外的研究和參考。

改造難度

如果硬要改造不是不可以,但是大量艦載武器嚴重擠佔甲板和內部空間,直通甲板幾乎要完全改造,艦島也因為大量電子設備和雷達而體積巨大。這樣,如果硬要改造那麼上層建築、下層甲板、機庫等全部都要拆除重新設計,這種工作量幾乎和重新設計新的航空母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1143的噸位只有4萬噸左右,改造完也就是中型滑躍航空母艦,艦載機也只能選擇中型機,重型機上艦的難度很大。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前身為11434“巴庫”號,前後改造時間長達56個月,整個艦體進行了“大手術”,最終成為45000噸的中型航空母艦,搭載的是Mig-29K中型艦載機。也就是說,從全局角度考慮中國從一開始看好的就是6萬噸的“瓦良格”而非“四不像”的1143。

艦況

與“瓦良格”相比,“基輔”號1972年下水,至2000年時艦齡28年;“明斯克”號1978年下水,至2003年時艦齡23年。按照40-45年的壽命來算,1143抵達中國時就已經“人到中年”,以此為改造平臺的話加上考察、重新設計、入塢改造、海試等等步驟,重新服役時艦齡不會低於30年,基本沒有太多的服役價值。

另外,考慮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基輔”和“明斯克”在1990年後幾乎沒有像樣的保養和維護。其中“明斯克”本身是作為廢鐵賣給韓國,而韓國和美國已經在拆解前將這艘航空母艦裡裡外外都研究的差不多了,因為亞洲金融危機才轉給中國。所以艦齡長、老化嚴重、三手貨的1143怎麼看都不適合中國繼續在其身上花費大功夫。

澳大利亞“墨爾本”號

艦況

“墨爾本”號實際上是中國引進的第一艘航空母艦,不過是以“廢鋼拆解”的名義進來的,時間是1985年。他是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巨人"級輕型航空母艦,1943年4月開工建造,1945年2月下水,1949年1月改造後出售給澳大利亞,增加早期型蒸汽彈射器可以起降噴氣式固定翼艦載機。這樣來算,“墨爾本”號1985年來到中國時艦齡已經達到40年,而且在澳大利亞服役生涯中至少發生過4次事故,最嚴重的一次是1964年2月撞沉驅逐艦,所以艦體情況非常不樂觀。

參考意義

除了艦齡和艦況的問題,“墨爾本”號在來中國之前已經將彈射系統、阻攔系統、動力系統全部拆除,也就是一個空殼來的。而且“墨爾本”號只是2萬噸級輕型航空母艦,與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差不多噸位,雖然帶著彈射器但那不是什麼正八經兒的彈射器。說白了,西方國家給中國一次接觸航空母艦的機會,但也沒想讓你直接研究出什麼“成果”。

工業水平

另外考慮到中國當年的實際水平,獨立建造的最大的作戰艦艇就是3000噸級的051型驅逐艦。而且當年我們沒有彈射器技術、沒有艦載機技術,什麼技術都沒有根本不具備改造的條件,可以說“心有餘而力不足”,想改卻沒有這個實力。所以“墨爾本”號實際也是我們參考的對象之一。

烏克蘭“瓦良格”號

11436“瓦良格”號是11435“庫茲涅佐夫”的二號艦,是蘇聯歷史上發展的最大的航空母艦(烏里揚諾夫斯克沒有完工)。如果我們將“瓦良格”和另外幾艘對比一下,“瓦良格”1988年11月在黑海造船廠下水,至1999年時艦齡只有11年。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到的3艘都是深入大洋“服役過”的,但“瓦良格”號這11年一直泡在風平浪靜的黑海,沒有經歷過大風大量,不存在結構疲勞的問題。所以11年的“瓦良格”艦體狀況是非常好的。

另外從噸位上看,“瓦良格”排水量60500噸,比1143型要大2萬噸,已經屬於重型航空母艦的範疇了。大噸位除了保證艦載機的搭載數量以外。還可以搭載更多的燃油、彈藥攜帶,這是保證續航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的基本保證。

其實最為關鍵的是,蘇聯在設計11435型航空母艦時已經出現了思路轉變,由以前單純的“炮灰”艦向海軍核心的方向發展,除了擁有和美國大型航空母艦相同的佈局之外還將重型制空之戰鬥機引入。雖然還是搭載了很多武器和反潛直升機,但是思路上的轉變就比較符合我們的“口味”,改造起來的難度相對就低一些,也為未來發展航空母艦提供了“有實用價值”的參考依據,說實話以前那些“載機巡洋艦”為我們帶來的參考意義其實並不大,因為根本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


可以這麼說:中國從一開始看好的就是“瓦良格”,2艘1143壓根就沒在最終的考慮行列裡面,所以即便付出極大的代價我們還是將“瓦良格”拖回了中國。至於其他的,一開始也沒有發展航空母艦的這個實力,2000年後隨著中國經濟和工業水平的發展,改造並設計航空母艦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到2012年中國服役“遼寧”號之後中國也算是正式擁有了航空母艦,至少我們沒有“跑偏”,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航空母艦。


雛菊西瓜Peterpan


就像中國引進米格29難度更小,卻執意選擇蘇27一樣,平臺更大,潛力更大。此外,其他航母並不具備使用蘇-33這類滑躍固定翼艦載機的條件。蘇聯的垂直起降戰鬥機技術並不過硬,雅克-38和雅克-141滿足不了實際需求,網上談垂直起降戰鬥機已經是2019年的事了(因為小平頂),當年根本不具備可行性。蒸汽彈射器亦然,無論是彈射器還是彈射艦載機,都配套不上。


軍武研究員


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所適用的航母噸位大小就有所不同,前幾個引進的都是一些輕型航母,對於我們這個泱泱大國根本就不感興趣!更別說還是個退役貨就更看不上眼了,只有瓦良格號這樣的中型航母才配得上,所以國家才進行參考並進行建造,建造也只能說是練練手,因為我們國家對標的是美國核動力航母


行者31560161


中國進口的不是航母,是廢鋼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