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並軌,所有人的養老金會按照統一標準發放嗎?

彌撒氣球開始燃燒CP魂


有人說,國家正在逐步推動養老金並軌,所有人的養老金會按照統一的標準發放嗎?

養老金雙軌制

過去有人說,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雙軌制。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高,過去是由國家財政統一發發,退休後收入跟在職時差異不多,完全能夠實現的養老保障。

企業退休人員是有養老保險基金供養,待遇比較低。養老金替代率低很多,較難滿足退休後的生活。

後來,國家決定從2014年10月開始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需要繳納養老保險,享受養老金待遇,逐步實現養老保險的社會化供養。

這說明養老保險的雙軌制正在逐漸並軌,並軌之後的待遇是如何計算的呢?

退休待遇計算公式的統一

按照國家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方案,參加養老保險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跟企業退休人員完全一樣的。

目前,我們只要實施社會保險繳費,退休待遇都會形成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而且這兩種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不管是哪個省市,也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

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等因素有關。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餘額實際上是統一按照每個月的繳費基數的8%進行劃入的,繳費基數越高,劃入餘額越多。

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是全國統一的,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佈,目前每年算7%~8%之間。

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根據統一的人社部公佈的退休年齡計發月數表查找的。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計算公式統一,養老金待遇就統一嗎?

其實分析養老金計算公式,我們的養老金主要還是跟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係。

1.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越高,決定了繳費指數越高,也決定了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越多。因此,養老金會越高。

機關事業當中的繳費基數都是嚴格執行國家標準,一般在當地社會平均繳費基數之上。而不少企業職工由於工資較低,繳費基數也較低,這樣也會產生養老金差異。

比如,如果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150%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2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3以上。

個人賬戶養老金更是這樣,由於退休年齡相同劃入的金額一個是60%基數乘以8%,一個是150%基數乘以8%,後者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前者的2.5倍。

2.繳費年限

機關事業單位,因為工作比較穩定,所以普遍繳費年限較長。在企業就業競爭壓力非常大,很多人反應到了年紀大了之後,就會面臨著失業下崗風險。因此,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普遍長於企業職工。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基本上繳費15年,只有繳費30年退休待遇的一半;繳費30年退休,只有繳費40年退休待遇的75%。

其他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

除了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之外,實際上還有兩個影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高低的因素。

1.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機制,伴隨著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起來,這屬於國家統一給建立的。但是相應的企業年金制度,國家並不是強制性。

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是本人4%,用人單位8%,合計12%。基本上相當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5倍,按照制度規劃,未來職業年金將提供大約20%~30%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

2.過渡性養老金

由於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才開始養老保險繳費的,在此之前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國家規定是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則是按照企業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通過跟社會平均工資、過渡係數等因素掛鉤。

由於過渡性養老金的視同繳費指數一般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確定的,因此,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產生的過渡性養老金非常高,遠遠超過了基礎養老金的水平。

綜上所述,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雖然在逐漸並軌,但是養老金差距並不是簡單就可以消除的。不過在退休以後,國家會通過不斷的調整基本養老金,慢慢縮小大家之間的比例差距。


董師爺說


養老金不可能真正意義的並軌,差距會長期存在,起碼二十五年內不可能徹底改變。


之所以會這樣下結論,有三個原因:

1、退休年齡不一樣;

2、不同的人繳納的社保基數和年限不一樣;

3、工人和農民絕大多數都不會有職業年金;


在過去我們實際存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人、農民三軌制,前者最多,高的能達到七八千元一個月,工人一個月兩三千元,農民一個月百十元。


我們所講的養老金並軌,只是自2014年之後10月1日起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計算方式與企業一致。至於在此之前參加的工作的“中人”,則新老辦法結合,實際養老金並不會出現大幅降低。


按照法律規定,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工齡滿30年即可退休,2014年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員依然可以享受並不比原來低多少的養老金,2014年參加的工作的人也要在2044年之後才會與工人養老金真正並軌,但是前面提到的三個原因並不會發生改變,真正意義上的並軌很難實現。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分析為什麼二十五年內養老金差距還會依然存在。


一、退休年齡不一樣

不管延遲退休是否實施,男性工人起碼要60週歲才能退休。具體到行政單位工作人員,按照法律規定,工齡滿30年就可以退休,或者滿25年就可以提前五年退休。如果是22週歲參加工作,那麼到52週歲就可以退休,到60週歲時已經領了8年的養老金,一年5萬元也能有40萬元。

一些事業單位也有可以提前內退的傳統,50多歲後就可以時來時不來,或者工作非常輕鬆自由,甚至還可以為年輕人騰崗位提前進入退休狀態,但是並不影響工資發放,實際何時退休已經沒有意義。


二、不同的人繳納的社保基數和年限不一樣

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都會按很低的工資基數繳納社保,比如按2000元。假如要求按實際工資所得額繳納社保,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又會普遍選擇降薪裁員,造成大量失業,這種矛盾很難解決。

對於企業上班的工人來說,不要說到60歲退休了,過了45歲可能就找不到工作了。多數中小企業並不會給自己繳納社保,60歲之前能交滿15年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至於行政事業,不管是從工資裡面扣一部分,還是財政資金,起碼可以在退休前一直有,並且按照實際工資繳納社保。繳納基數高,繳納年限長,最後養老金依然會是普通工人養老金的兩倍左右甚至更高。



三、工人和農民絕大多數都不會有職業年金

隨著社保並軌,行政事業單位又新增了一項職業年金,這又是一項福利,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並軌後養老金有可能降低帶來的損失。

對於絕大多數工人和農民來說,生活壓力大,收入不穩定,社保繳納15年已經不易,職業年金那是想都不要想。


結論,25年內行政事業單位員工的養老金依然會比普通工人多得多,只是差距有可能小幅縮小;25年後,估計還是這樣吧。


財智成功



養老並軌,所有人養老金統一發放標準,而不是統一標準發放!

一、2014年10月,養老並軌,就是原來未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機關單位、部分未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實現全員參保全覆蓋。

改變機關、事業單位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無需繳納社會養老保險費,由財政、單位發放退休費的情況,統一納入社會養老保險範疇,必須交納社會養老保險費,退休由社會保險機構發放養老金。



二、養老並軌,改變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工齡計發退休費的辦法,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後,主要按照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額度計發養老金的辦法。

實現機關、事業、企業單位計發養老金方式方法統一,體現養老金以養老保險繳費“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
機關、事業、企業單位全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統一的養老金計發公式。


從這個意義上說,養老並軌,實現所有人養老金統一發放標準。

因為,社平工資、繳費年限、繳費額度不同,不可能所有人養老金統一標準發放。


z山海


養老金“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其目的在轉機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適當調整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彌補因個人繳費而增加的支出,維持改革前後職工的基本生活水平。雙軌制——企業養老金和事業養老金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現在的事業養老金比企業養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們的呼聲很高一致要雙軌制並軌)。

養老金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需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單位繳納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這意味著養老金雙軌制在制度上被終結。新規僅實現了制度上的並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間的養老待遇差距還將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但新規保障了機關事業單位中“老人”“中人”養老待遇將不會降低,而“新人”養老待遇或將微降。

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基礎養老金跟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和平均繳費指數等因素有關。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餘額實際上是統一按照每個月的繳費基數的8%進行劃入的,繳費基數越高,劃入餘額越多。

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是全國統一的,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佈,目前每年算7%~8%之間。

個人賬戶計發月數,是根據統一的人社部公佈的退休年齡計發月數表查找的。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計算公式統一,養老金待遇就統一嗎?

其實分析養老金計算公式,我們的養老金主要還是跟繳費基數和繳費年限有關係。

1.繳費基數

繳費基數越高,決定了繳費指數越高,也決定了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越多。因此,養老金會越高。

機關事業當中的繳費基數都是嚴格執行國家標準,一般在當地社會平均繳費基數之上。而不少企業職工由於工資較低,繳費基數也較低,這樣也會產生養老金差異。

比如,如果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按照150%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2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差1/3以上。

個人賬戶養老金更是這樣,由於退休年齡相同劃入的金額一個是60%基數乘以8%,一個是150%基數乘以8%,後者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前者的2.5倍。


其他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

除了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之外,實際上還有兩個影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高低的因素。

1.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機制,伴隨著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起來,這屬於國家統一給建立的。但是相應的企業年金制度,國家並不是強制性。

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是本人4%,用人單位8%,合計12%。基本上相當於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5倍,按照制度規劃,未來職業年金將提供大約20%~30%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

2.過渡性養老金

由於機關事業單位是2014年10月才開始養老保險繳費的,在此之前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國家規定是發放過渡性養老金作為補償。

過渡性養老金則是按照企業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通過跟社會平均工資、過渡係數等因素掛鉤。

由於過渡性養老金的視同繳費指數一般是根據退休時的職務確定的,因此,2014年10月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產生的過渡性養老金非常高,遠遠超過了基礎養老金的水平。


慧算賬


養老金並軌,這是進步,但並不是所有人的養老金都統一了。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開始改革,從此以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告別免繳費的福利時代,開始跟企業職工一樣,自己也要繳費了。

這就是所謂的養老金並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每月跟企業職工一樣也要繳納8%的養老保險費,同時還要繳納4%的職業年金,這是一種補充性養老保險。

養老金並軌後,原則上所有人養老金的計發辦法是一樣的,然而目前來看還是有差異的。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來說,也就是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人,適用的還是老辦法。

對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來說,設置有10年過渡期,採取的是新老辦法對比的方式。

老辦法高就用老辦法,新辦法高就實施保底控高,在10年過渡期內第一年發放高出養老金的10%,第二年發20%,以此類推,直到2024年補發100%。

所以,要想真正實現養老金計發辦法的統一,至少也要到2024年了。

另外,所有人員的養老金更不可能統一,因為養老金的發放並不是大鍋飯,而是遵循著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晚退多得的原則。

由於每個人的繳費年限、繳費水平、退休年齡、所屬地區不盡一致,養老金待遇自然也不是一致的。這個道理顯而易見。

總體上來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高於企業退休人員,縮小待遇差距是企業退休人員的一個渴望。

好在,2019年養老金調整中,諸如江蘇、寧夏、天津等省份都要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漲幅高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其中江蘇、寧夏要求企退漲5.5%,事退不超4%,天津要求企退漲5.59%,事退漲3.91%。

這樣做是有助於縮小養老金差距的,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如果你也支持讓企退多漲養老金,請點贊轉發吧。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


思之想之


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的終結,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的養老金都會按照統一的標準來發放!

在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體系與企業是分開的,也就是俗稱的“雙軌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在職的時候不需要繳納社保,退休以後的退休費由財政供給,而企業人員則需要在職的時候每個月繳納社保,退休以後才能夠從社保基金中按月領取養老金。這就造成了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人員之間的養老保險關係轉移複雜,因此人員之間的流動也比較困難。

並且兩者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也不同,機關事業單位職員退休後的退休費,按本人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而企業人員,則是根據社平工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等參數,按照一定公式計算養老金。這造成了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同等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會明顯高於企業人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的不公。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國家從2009年開始在廣東、浙江等省份進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並於2014年10月進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改革以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一樣,實行的也是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但是,這種改革並不是實行“大鍋飯”,不是搞平均主義,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每個人的養老金水平都和多種因素相關聯,並不會完全一樣。

目前,養老金主要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它們都有自己的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可以看出,繳費工資和繳費年限與養老金是成正比關係的,而即便是兩個人這兩項完全一樣,如果在不同的省份,因為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不同,養老金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人的養老金也不會按照統一標準發放。而從社會公平性的角度來看,按照統一標準發放也並不合理,為社保基金貢獻更大的人理應得到更好的待遇,才符合多繳多得的原則,社會才能夠更好地發展。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有不少人對於養老金並軌,持這樣的觀點,即認為養老金並軌後,所有人的養老金按照統一標準發放,這是對養老金並軌的誤讀。

所謂養老金並軌,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實行一樣的保險制度。逐步縮小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差距。

在養老金制度並軌之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不繳費,退休金由財政全包。企業職工養老金由個人和單位繳費,社會化發放。相同條件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金比企業職工的退休金高出許多,最多的達到3倍。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呼聲不斷,影響到了社會的和諧,也給社會進步帶來的阻礙的作用。這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一場涉及千萬的人的養老金制度改革展開了。

養老金制度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跟企業職工一樣,實行個人、單位繳費,養老金不再由財政負擔,而是實行了社會化發放。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變革,現在,全國已經全部完成了這項改革。

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中,為了實現平穩過渡,保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待遇不降,實行了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過渡辦法的銜接制度。

對於改革之前的老人,改革沒有任何影響,新人將來按照養老金方案計算就可以了。現在就是中人的問題,全國大多數地區,從2014年10月改革至今,已經過去4年多了,還在給中人預發養老金,中人對此不夠滿意。

希望有關部門儘快落實中人養老金的待遇,不要讓中人苦苦等待了,退休的人是等不起的。

需要明確的是,養老金並軌後,並不是代表所有人都按照統一的標準發放養老金,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中人過渡期過去了,進入新人階段也不會的,因為個人的工資不同,繳費基數也就不同,個人賬戶金額差異將永遠存在,所以,養老金標準永遠都是因人而異的。

以上回答不知是否幫到了您?歡迎留言繼續探討。


當代師說


養老金並軌是指以後新人所有人不論你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單位的職工。到退休年齡時計算養老金時,計算方法一樣。也就是說所有人都是以個人上養老保險的年限及上養老保險的多少計算養老金。並不是說不論事業單位職工和企業單位職工拿的養老金一樣多。並軌後新人到退休時每個人拿的養老金還會有很大差別。和現在一樣國家壟斷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比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高還會存在。就是一個單位的職工養老金也不可能完全一樣。

現在中人退休。是由幾快工資組成。包括養老保險和其它的幾塊工資組成。就是事業單位的算法也不統一。企業有企業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以後事業單位不會很多了。現在大量事業單位都在逐步轉為企業。

現在所指的並軌,只是上養老保險這點並軌。其它的需要逐步的一點一點的過渡到計算養老金方法完全統一,那時才是養老金真正的並軌。

並軌後養老金還是統一發放。但是每個人的養老金差別更大。比如上養老保險上限和下限問題。拿一.八年算。上限每個人每個月可以上2000元的養老保險。下限每個月每個人可以上400多元的養老保險。三十年後計算養老金。相差更多。

以後中小企業職工和私企職工的養老金還會是低的。


世通27


不是的。

目前我們國家的退休有三種方式,企業退休、事業單位退休和普通城鄉居民退休。

養老金並軌後,所有人的退休待遇都有一部分相同點,就是都必須先參加養老保險並按規定繳納15年以上的養老金、退休待遇都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這三種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式相同,都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金額除於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退休年齡計發月數表全國統一,50歲退休是195事個月,55歲退休是170個月,60歲退休是139個月。

但這並不是說,也不可能是所有人的養老金都會按照統一的標準來發放。因為這不符合我國養老保險所遵循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基本原則。

試想一下,如果所有人的養老金都會按照統一標準發放的話,這與有些人提出來的農民不交養老保險費,也要與城鎮職工一樣發放養老金又有什麼區別?如果所有人的養老金都按照統一標準來發放的話,這與上世紀我國一度存在的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又有什麼區別?如果所有人的養老金都按照統一標準來發放的話,這對哪些繳費年限長、繳費基數高、繳費金額多的參保人員何談公平、公正!

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清楚地瞭解到,影響退休人員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6個,即退休地的社平工資高低不同、繳費年限的長短不一、繳費基數的高低不同、繳費金額的高低不一、個人賬戶儲存額的多少和退休年齡的大小不一。

就目前來說,中小企業單位退休職工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之間、經濟發達地區的退休人員與經濟欠發達地區之間的退休人員之間至所以會出現養老金絕對數差距比較大的現象,主要原因就是在退休地的社平工資以及各人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等不同上。


葉公來幫忙


養老金並軌和按照統一標準發放就不是一個概念,這是很多人思想認識上的一種錯覺!

再者說,養老金並軌後,養老金按照統一標準發放就不可能!

因為養老金並軌只是養老金繳納模式的改變,在2014年之前,事業單位的人員個人是不繳納社保費用的,並軌之後也就是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員工都共同繳納基礎社保費用。

但是養老金髮放的標準卻不是統一的,這其中牽涉到很多的條件:比如繳費的年限、繳納社保的檔次、是否足額繳納社保、各地社平工資等。

即使是在同一個單位內,也會出現不同的養老金髮放標準,這裡面就特指的是一些社保中人,由於一些社保中人處於改革的過渡期間,他們退休之後的養老金會有一個視同繳費年限和過渡期的補貼,但是各地的補貼標準發放的進度不一樣,發放的標準也不一樣。單從這方面來說,養老金的發放標準就不是統一的!

再一個,事業單位都會為員工足額繳納社保,而企業單位大多隻為員工繳納最低限的社保費用,從這層面來說,他們之間的差距就很大。還有就是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都很好,一般的事業單位還有職業年金,到最後加上這部分待遇就會比企業的員工待遇好多了!

一句話,雖然實行了並軌,但是養老金的發放是因人而異的,標準不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