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時,應該採取怎樣的投資策略?

郭洪陽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二者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

想要知道應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投資策略,那麼你想要從瞭解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開始。只有在瞭解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和建議,你才能夠真正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01

什麼是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

就是指貨幣發行體量過大,導致了流通與市場上的價值產生不匹配的現象,從而引起了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結果。

通貨緊縮:

而通貨緊縮則是剛好相反,是指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導致物價總體的水平處於一個持續的下降通道,並且伴隨著收入的降低,造成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的結果。

02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所產生的原因!

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

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導致的。

所以你會發現,過量的通貨膨脹後一定會產生負面效果,而對於通貨膨脹的過度壓制,也會導致通貨緊縮的出現,這兩者是一個週期性的產生結果。

03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危害和好處。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弊的,就算是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同樣也是如此,如果過度就會造成危害,如果適當,就會產生利好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正確看待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利弊問題!

(一)通貨膨脹的危害

對於通貨膨脹來說,最大的危害就是你的財富在不斷貶值,就好比根據2017年的中國通貨膨脹率來看,目前中國的通脹率達到了7.5%左右的水準,銀行定存為4%左右。所以說,如果你只是做理財的話,每年還要面臨一個(7.5%-4%=3.5%)的貶值率!

那麼5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83萬的購買力;
1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70萬元的購買力;
2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49萬元的購買力;
3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34萬元的購買力;
5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16.8萬元的購買力;

這就是通貨膨脹帶來的直接影響。甚至對於大部分的投資來說,你的收益要遠遠大於通貨膨脹率,才能夠有效達到保證,甚至增值的目的。但是當你的收益沒有跑贏通貨膨脹率,其實就是在貶值。

(二)通貨緊縮的危害

通貨緊縮往往是發生在通貨膨脹之後引起的,兩者相輔相成。當一個國家過度通貨膨脹之後,就會縮減貨幣發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往往會造成一個國家的生產機制衰退,產量下降,投資市場萎縮,企業的利潤降低,以及失業率的提高,收入的下降,甚至是經濟的衰退。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通貨緊縮其實比通貨膨脹更可怕!

(三)通貨膨脹的好處

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有利好效果的,可以推動和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並且還可以推動大家去做投資,去做實體,去創業,促進經濟的發展。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適度”這兩個字的拿捏非常重要。

(四)通貨緊縮的好處

同樣的,適度的通貨緊縮,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好的作用。可以對於百姓的居民生活有好處,並且增加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讓百姓獲得更多,更有性價比的商品,還能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但是如果長期處於通貨緊縮,那就比較麻煩了。

04

如何應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呢?

目前我們普通百姓所能夠接觸到的投資無非就是定存,黃金,基金,股票,國債等等。而在這些投資裡,其實只有股票和房產是能夠戰勝通脹的,其餘的幾乎都不可能。

在所有經濟體當中,那些低風險的收益投資都是無法覆蓋通脹的。因為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需要投資拉動的,鼓勵投資是各地區的主要工作。投資者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要通過投資來獲得回報。

這一點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就好比美國市場:

1、美金貶值了95%。

2、黃金增值了3倍。

3、短期債券增值了375倍。

4、長期債券增值了1600倍。

5、實際GDP增長了1800倍。

6、名義GDP增漲了3萬3千倍。

7、股票,股票,股票,增長了103萬倍!

沒錯,股票的投資達到了103萬倍,第二的才3萬,多出100萬!說明在美國金融市場是戰勝通貨膨脹的最好方法,而在國內的大部分資產收益其實也和美國的驚人相似,最高收益的是股票,然後是長期債券,短期債券,黃金,現金。

也就是說,大家能觸達的大類資產投資裡,唯有股市和房子能穩妥地跑贏通貨膨脹,有錢人的賺錢方式其實還是離不開金融、地產。

而對於通貨緊縮來看,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證資金安全,不受到通貨緊縮帶來的金融和房價下跌而造成的損失。

因為我們可以發現,每一次的通貨緊縮末期是一個最好的金融市場佈局點,而每一次的通貨膨脹高位,也是一個最好的金融市場賣出點。所以在通貨膨脹高位進入通貨緊縮低位的時間,應該以防守為主,可以做一些定存和低風險的理財,避免資金損失。

但是到了通貨緊縮的後期,就應該大膽佈局金融股票市場,在通貨膨脹高位的時候賣出,即可獲得不錯的收益,還可以達到保值,甚至升值的結果。

經濟是有周期的,而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也會隨著週期以及政策的扶持和改變而波動。所以說,我們應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更應該具備一種靈活性和應對性。

就好比,在目前中國這樣搞通脹的情況下,作為普通老百姓,更不應該把錢放在銀行接受慢慢貶值的悲劇,反而應該大力支撐金融市場,做一些有風險性的投資,這樣才能夠有效對抗通脹。或者選擇一些優質城市的房產,做一個長期的投資和佈局,同樣也可以達到保值,甚至升值的目的。

記住,沒有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琅琊榜首張大仙


通貨緊縮(deflation) :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應對措施通貨緊縮時:  (一)寬鬆的貨幣政策   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刺激總需求。  (二)寬鬆的財政政策   擴大財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總需求,還可以通過投資的“乘數效應”帶動私人投資的增加。  (三)結構性調整   對由於某些行業的產品或某個層次的商品生產絕對過剩引發的通貨緊縮,一般採用結構性調整的手段,即減少過剩部門或行業的產量,鼓勵新興部門或行業發展。  (四)改變預期      政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增加公眾對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信心。   (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適當改善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層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增加消費需求。  通貨膨脹時 :  1.控制貨幣供應量。 由於通貨膨脹作為紙幣流通條件下的一種貨幣現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量過多,所以各國在治理通貨膨脹時所採取的一個重要對策就是控制貨幣供應量,使之與貨幣需求量相適應,減輕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壓力。  2.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 對於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調節和控制社會總需求是個關鍵。這主要通過實施正確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在財政政策方面,就是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在貨幣 政策方面,主要是緊縮信貸,控制貨幣投放,減少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想配合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其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控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來實現控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給,調整經濟結構。 治理通貨膨脹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給,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投入產出的比例,同時,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支持短缺商品的生產。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貨膨脹的其他政策還包括限價、減稅、指數化等。

那麼在現如今的商業社會里,市場經濟環境具體該怎樣界定呢?在我看來就是要搞清楚當下市場經濟環境是處於通脹狀態中呢?還是處於通縮狀態之中?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作為投資人特別是處於創投市場中的天使、VC投資人務必要搞清楚,因為處於兩種不同狀態之中的經濟環境所做出的投資策略方向和具體的投資技巧應用截然不同。先說如何定義通脹和通縮,通脹就是通貨膨脹,通縮就是通貨緊縮,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這裡有一個關鍵詞就是要搞清楚什麼是“通貨”?所謂通貨就是流通中的貨幣,也就是老百姓說的錢。簡單來說通脹就是市場中流通的錢太多了,通縮就是市場中流通的錢太少了。可是這裡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來判別市場中流通的錢是多還是少呢?有沒有清晰的衡量標準呢?答案是有的,這個“標準”是相對於市場中供給的“商品或者服務”的“數量”來說的。當市場中的“商品和服務”供給的數量穩定或者增長緩慢,可是“貨幣供給量”卻出現猛然增加,此時就會出現“通脹”,人們直觀的感受就是物價上漲或者資產價格上漲(如房價和股價等)。同樣當市場中供給的“商品和服務數量”穩定或者增長緩慢,而“貨幣供給量”出現猛然降低,就會出現“通縮”,人們直觀的感受就是物價下跌或者資產價格下跌(如房價和股價等)。可是錢怎麼會出現猛然增加或者猛然減少呢?現在的“錢”叫做“主權純信用貨幣”,其發行數量是由各國央行管控的。即使各國央行可以根據市場中商品和服務供給量增加了就順勢印錢,還有就是為刺激經濟人為擴大需求而印錢,總之是央行人為有需要就可以主動進行調控。這樣以來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錢的數量跟商品和服務數量之間的關係,相對與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錢多了就是通脹,錢少了就是通縮。現如今錢的數量大致可以由M2來衡量,那麼商品和服務的數量由什麼來衡量呢?就是由GDP來衡量的。也就是說作為投資者從觀察貨幣超發與否以及其超發的幅度,可以看M2增幅和GDP增幅的背離程度中來得出答案。其實這是作為投資人必須要了解的簡單道理,可是在現實中存在很多投資人卻不一定懂。比如只要央行一出現信貸寬鬆,表現為降準和降息,很多投資人就會簡單的說市場中流通的錢變多了、財富被洗劫了,如此簡單理解自然不對,最起碼不專業或者不嚴謹。因為在信貸寬鬆印鈔放水的同時,也有增量財富,如商品和服務的產生,並不是很多投資人理解的只有貨幣增加了,而商品和服務的市場供給沒有增加。用大家比較瞭解的2008年的四萬億來說明,的確當年央行印了很多錢,可是建設了很多如高鐵、機場、城軌、房產等社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這些都可以理解為社會的增量財富。具國家統計局的數字,M2從2008年初的42萬億增加到2018年底的182萬億,可對應的GDP也由2008年初的26萬億增加到2018年底的90萬億。錢的確是多了,可商品和服務不是也同樣增多了嗎?雖然事實上M2的增幅要高於GDP的增幅,可以理解為央行存在一定程度的超發,可是我們要清楚,商業市場經濟的本質,央行的貨幣政策只是手段,社會市場的財富增長才應該是目的。經常出國的朋友應該感受最明顯,與同時期國外很多國家相比,我們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可要比十年前好太多年。人們之所以對當初的四萬億貨幣超發存在分歧或者不滿意,我想主要是對財富分配不滿意所致,財富應該是創造出來的,可有人分得少(如沒有買房的人)、有的人分的多(如買了房的人),這就體現了投資人在當初四萬億政策出臺時,是否意識到通脹趨勢的出現,這必然會導致貨幣供應量增大,會導致房價上漲的必然趨勢的道理,如何才能將自己的投資行為聯繫在一起,順勢而為呢?

為了更進一步講明這個道理,我們知道央行管控著“印鈔”的總水龍頭。記住只是管控,而到底能否印出鈔票、放出水,放出多大的水?並不是央行主觀意願所能決定的,還得看是否有人來配合。是什麼人呢?是貸款人。我想懂得貨幣銀行學的人都知道,在此建議作為投資人最好學習一下貨幣銀行學這門課,如果不太懂也沒有關係,就經常看看我們的文章吧!!!簡單來說記住結論就可以了,“貸款就是印鈔、信貸寬鬆就是印鈔防水”。形象的說就是假如你買房貸款100萬,就相對於央行印了100萬的鈔票給你;你做生意需要貸款100萬,央行就印了100萬的鈔票給你;你信用卡消費了1萬或者50萬,央行就印了1萬或者50萬的鈔票給你。當你結清房貸、還了貸款和信用卡賬單,央行就把這些印出的鈔票收回,消滅了。可能有人會說,那市場中的錢不就少了嗎?自然不一定,因為你不貸款還有其他人需要貸款來補上,整個金融體系就如此這樣循環運行著。當貸款變得很容易,就說明市場處於信貸寬鬆期,通脹動能增加,存在資產和商品及服務價值上漲的可能性概率上升,說明市場系統風險開始出現下降,或者說起碼系統風險繼續上升的可能性已經大為降低,投資人的投資策略就應該逐漸轉向積極主動。當人們出現踴躍貸款、銀行放出的貸款額度猛然增多時,就說明大家在齊心協力的“開動印鈔機印鈔的時候了”,此時市場流通的錢就會增多,這時作為投資人就要仔細觀察這些新印出來的錢去向到了那裡?流向到那些個行業領域?那麼這些行業領域的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就會出現上漲,比如豬肉、蔬菜、房子和股票等,都是這個道理。可是出現貸款人不願意貸款的情況呢?比如普遍人們認為沒有好項目、沒有貸款消費需求的慾望、不想承擔貸款負債的壓力等等,就像現在市場的情況這樣,雖然政府在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中小型民營企業發展,可是就是市場中人們的熱情無法點燃,反正就是不願意貸款。這是實實在在的存在,當下的中國不就是這種現狀嗎?由於近年來我國居民個人負債不斷上升,據統計已經負債率平均超過了50%以上,企業和政府的負債率會更高,並且老百姓未來的收入預期也出現了極為不穩定,消費需求慾望下降,大家不願意貸款買房、買車和消費等的跡象,即便貸款利率出現下降,央行就算費勁渾身解數也印不出鈔票來,想放水也放不出來,而如果央行強行印鈔放水以刺激經濟,新印出來的鈔票也不能流向市場,只能滯留在金融銀行體系內空轉,比如現在M2為182萬億可謂是金額宏大了吧!可是有超過50%被房地產所固化,還有30%被滯留在銀行體系內,只有不到20%才在市場中流通,這就是個非常值得政府在制定金融貨幣政策時需要考慮的棘手問題,因此央行在能否通過印鈔來刺激經濟的問題上也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銀行貸款就是在創造新的貨幣,歸還貸款就是消費、較少貨幣,貸款的人越來越少、貸款的金額越來越少,如果再加上還款的人增多、還款的金額增加,疊加減少的結果就是市場中人們感覺的錢變少。錢變少了,而商品和服務的市場供給數量卻沒有較少,那就是出現了通縮,現在政府要關心的問題是應該如何才能防止通縮的出現和蔓延。

有這樣一個比喻,央行印鈔放水,就像央行牽著一匹馬(指市場中的貸款人)到河邊飲水(可以理解為信貸寬鬆讓更多人貸款),可馬就是不渴,不想喝水,遇到這種情形請問央行該怎麼辦呢?馬兒不飲水,關鍵不在水,而在馬本身,是否馬兒生病了,需要醫治?還是馬已經喝飽水了,再喝就撐著了呢?現在來說說通縮,我國從去年第四季度以來,以互聯網、金融等為代表的行業紛紛出現了裁員降薪的跡象和趨勢,再加上股市、樓市萎靡、PPI和CPI持續走低,市場中很多人都認為這些跡象似乎代表著中國通貨緊縮已經來臨,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通縮呢?導致市場出現通縮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按照經濟學的解釋是:其一、央行信貸緊縮。上述已經講過,貸款就是印錢。央行緊縮信貸,就表現在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就會讓貸款變得困難起來,貸款困難、貸款就少了,錢就少了,相對於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數量來說,錢就不夠用了,其結果就是通縮;作為投資人,一旦發現這種跡象出現時,就應該及時調整投資策略,以資產交易變現收回投資兌現回報為主,並且以持有現金的方式等待下一次投資時機的來臨,因為這樣你收回的現金會變得越來越值錢,而對於再投資則務必轉換成謹慎小心的行為方式為主,多觀察少行動,甚至可以不行動。特別是針對創業投資則更應該謹慎,因為創業投資本來就風險較大,當市場系統風險呈上升趨勢時,其失敗率會更高;其二、實體產能過剩。通縮是錢的數量相對於商品和服務的數量減少。當錢的數量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增加商品和服務的數量會導致通縮的出現,當然當錢的數量增幅小於商品和服務數量增幅的情況下,也會造成通縮。近些年來為什麼我國CPI漲幅一直都在2%左右的低位小幅波動,就是因為產能過剩。商品和服務可以無限量的生產出來,就是價格不上漲;其三、就是人們不願意貸款。這就是在上文表述過的,央行印鈔得必須有貸款人配合,沒有貸款也就無法印鈔,央行僅憑自己的主觀意願想放鬆信貸,多印鈔票,也只是一廂情願而已。這種情況導致人們不願意貸款的主要原因是沒有高收益低風險的項目、沒有借貸消費的慾望和沒有貸款投資賺錢的慾望等,現在我們中國就存在這樣的跡象,貸款來幹什麼呢?人們非常茫然,沒有好的項目、投資不僅虧錢或者凶多吉少、還要支付貸款利息等。 人們不願意花錢,在金融學上的專業說法是貨幣流通速度下降。一般來說貨幣流通速度越快,經濟就越繁榮,錢就越好賺,而出現相反則就會呈現出貨幣流通速度越慢,經濟就越蕭條,錢就越難賺。現在我們身處的現實市場環境不就是如此嗎?從心理預期大家普遍認為經濟形勢不好,未來也不明朗,預期錢將呈現越來越難賺的趨勢,同時看到身邊失業的人越來越多,就業越來越難,收入少了或者沒有收入來源,自然就更不會有花錢消費的動力和慾望了。專業的說法是,一個人的支出消費就是另一個人的收入,當支出減少,並且大家都在支出減少,經濟就一定會蕭條,萎靡不振,通縮就來了。

無可否認在當下的2019年,中國正處於上述導致通縮的第二和第三種因素的疊加狀態之中,並且這種態勢已經延續了長達5年以上了,而客觀上從國家統計局歷年公佈的GDP增長數據來看,經濟增速一直都處在下降的趨勢之中,並且這種趨勢仍然可能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CPI也始終在2%左右的低水平處徘徊,市場人士普遍預期宏觀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依然很大,這就說明當下的中國經濟存在著導致通縮的極大可能性。

建議投資人的投資策略自然以謹慎的基調為主,但是由於這種宏觀經濟低迷的狀態已經持續了相當長時間了,在一些細分的新經濟領域已經出現了觸底復甦的跡象,如在新經濟模式下的科創類“雙創”項目領域,由於這類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商業邏輯和技術應用方式都截然不同,幾乎不受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負面影響,隨著這些年的市場培育,很可能會在政府積極財政政策和較為寬鬆貨幣政策的支持下,率先走出獨立的市場走勢,產生價值增量,值得從事創投的投資人們謹慎樂觀的關注,不過短期內產生立竿見影的期望值不高,適合做長線戰略佈局的投資人,追求短線或者投機性質的投資人不建議參與。長期來看,市場中的錢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貶值,引發通脹的概率大於通縮,可是在一個短週期內,是會出現通縮的,就像當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就存在這種跡象。投資無論在通脹還是通縮都存在投資機會,只是策略和操作方向以及技巧應用有所不同。今天的觀點是:認清通脹與通縮,投資都有機會,只是策略有所不同。

今天所講的只有兩個,即金融市場普遍常見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雖然政府常常會以經濟手段來調控平衡,金融市場變化莫測,一旦出現危機,我們該如何抵抗並保持理財收益?

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說就是:在一段給定的時間內,給定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增長,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

在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而在貨幣主義經濟學中,其產生原因為:當市場上貨幣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貨幣所得增加,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之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價值的下降,而貨幣貶值為貨幣在經濟體間之相對價值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使用國內的價值,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值。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在出現通貨膨脹情況下,投資者應該考慮具有抗通脹特徵的理財投資產品,比如房產和黃金。

抗通脹的理財產品很多,具體包括如下幾類:

上游產業的股票

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時候,下游公司的股票通常表現不好,此類公司很難直接提高產品價格,也往往只能選擇壓縮利潤,默默忍受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上游公司則不同,在通脹的年份裡,原材料企業,比如石油企業或者石油鑽探公司,往往表現不錯。

除了國內A股市場的相關股票外,投資者也可以考慮海外市場的礦業基金,如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等,這類基金投資於全球的礦業類公司,相當契合抗通脹的主題。

2.最直接受益於通脹的商品

商品投資也是非常好的抗通脹方法。經濟持續回升正在提振原材料的需求,同時全球礦業公司、原材料生產商在衰退時期的成本削減舉措限制了供應量,大宗商品至少從目前來看,是跟蹤通脹的最好的工具之一。

最近這兩年走俏的商品指數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也是近年來隨全球商品期貨市場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基金品種,比較易於投資者理解和管理。目前在香港市場的商品指數基金有多種選擇,比如巴克萊·商品大王指數基金,主要追蹤羅傑斯國際商品指數(RI-CI),涵蓋36個品種,包括能源、金屬和農產品三大類。

黃金、白金ETF(指數基金)產品也是近兩年來的熱門品種。隨著中國和印度等國的需求增長,大宗商品的長期前景有望之向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美元走勢,由於大宗商品是以美元計價的,美元走軟會導致以其他貨幣定價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

3.通脹掛鉤債券

在發達國家成熟的資本市場中,通常還有一種債券產品可以有效抵禦通脹——通脹掛鉤債券(簡稱TIPS)。此類債券的最大優點是確保投資者可享實質回報,免於被通脹削弱資金購買力。

這種債券與量度通脹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掛鉤,意即當CPI上升時,其本金及派息會隨通脹變動,確保投資者的購買力不被通脹蠶食。

在正常的通脹環境下,TIPS的利息率較普通國債的利息率低,因為其本金會隨著通脹上升,所以能彌補派息之不足。這種債券產品可以幫助投資者跟上投資的步伐,但在很多情況下,未必能跑贏其他種類的債券。

投資指南:結構性投資可以幫助投資者在現金與實物之間找到平衡,抵禦通脹風險。

通貨緊縮(deflation):當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人民的貨幣所得減少,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至下跌,造成通貨緊縮。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對於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爭議。但經濟學者普遍認為,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連跌三個月,即表示已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就是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導致物價、工資、利率、糧食、能源等各類價格持續下跌。2012年7月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6月份CPI同比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中國經濟將進入通貨緊縮。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通貨緊縮是指商品和工業品價格的持續普遍下降。通縮情況下,資產趨向貶值,反過來,貨幣的購買能力加強。在此情況下,進行投資的難度非常大。

在通縮情況下,投資理財應遵循現金為王的原則。在通縮時期持有現金無疑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因為隨著物價的下跌,貨幣本身的購買力會自然上升。除了持有現金之外,投資者並不是任何的活動餘地都沒有,還可以選擇如下幾類理財產品。

貨幣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為短期閒置資金的投資者提供了個性化的流動性安排,投資該產品的客戶不僅可以以現金形式天天分紅,而且投資本金穩健,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固定收益類產品如果手頭有長期不用的資金,在中長期產品中,應首選固定收益類產品,以便鎖定收益,比如銀行推出的保本固定收益產品和保證最低收益產品。以債券投資為主打的資產集合理財計劃通縮對這類產品影響較小,由於該類產品可參與打新股、打新債(上市企業公司債等),積極參與高等級公司債投資,即可以獲得債券的利息收入又可獲得打新的價差收入。因此,即使處在低利率及通縮的陰影下,該類產品也可有較好的收益。投資指南:由於在通貨緊縮情況下,國家通常會採取寬鬆性的貨幣政策。因此,降息預期將導致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下降,反之,包括現金、貨幣等在內的許多固定收益類產品將顯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此文到此以結束,望大家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時期能夠依舊保持收益!


九州文景愛吃小煎餅


先說結論

通貨膨脹:商品期貨為王,貨幣基金次之。

通貨緊縮:債券為王,股票次之。


題主的問題,表面上問的是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但其根本,則是在問不同的經濟階段下我們應該配置何種資產。

經濟的發展是呈週期性的,一輪下來有四個階段:

  1. 復甦

  2. 繁榮

  3. 衰退

  4. 蕭條

復甦階段(低通脹或通貨緊縮)

在復甦階段,經濟開始緩慢增長,但企業仍然具有大量的庫存,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所以通貨膨脹依然維持在較低的水平。然而,隨著經濟的復甦,社會需求也在逐漸增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環境逐步改善。這個時候是佈局股票的好時機。



繁榮階段(通貨膨脹)

隨著經濟的加速增長,社會一片繁榮。人們手裡有錢,不斷地買買買,炒炒炒,社會需求不斷激增,大盤指數暴漲,物價上漲不差錢。企業開始擴大產能,加槓桿鉚足了勁地生產,對原材料的需求也相應擴大。所以,在這一階段,大宗商品(期貨)是最好的投資品種。


衰退階段(通貨膨脹)

人不能一刻不停地奔跑,跑多了腳上容易起泡,經濟也一樣。

為了防止市場過度投機產生巨大泡沫,降低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央行會出臺一系列收緊銀根的貨幣政策。如提高利率,增加個人和企業的融資成本(別一天天地炒這炒那的,利率又高又安全,趕緊過來存銀行。)。提高準備金(你們這些商業銀行趕緊交錢過來,別再放這麼多錢給社會了)。同時要求各企業自行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這個時候股市已然慢慢熊途,債券市場也不行,商品期貨更不用說,企業那麼多的庫存,哪還有力氣繼續購買原材料?所以,這個階段最好的是現金,就是啥也別投資,把錢放**寶等貨幣基金裡,等待下一次的投資機會。


蕭條階段(低通脹或通貨緊縮)

這一階段,經濟不行,企業忙著去庫存,去產能。公司忙著改善經營環境,財務報表慘不忍睹,為了生存,開始不斷裁員,失業率上升,整個社會哀鴻遍野。好了,該提振一下經濟了。於是,央行開始實現寬鬆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降低準備金,持續不斷地將資金注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是呈反比的,不斷下降的利率,意味著債券不斷升高的價格。此外,股票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現在還在冷宮中,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債市中,進一步推高債券市場的價格。因此,這一階段是投資債券的好時機。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現在正處於哪一階段呢?

這也是經濟週期分析法的難點與核心。

以上。


日益屋屋主


我們要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指的是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為貨幣供給大於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的上漲。

通貨緊縮就是現實中流通貨幣減少 ,購買力下降,造成物價下跌。

搞清楚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這個概念我們就可以來討論在各自時期的投資策略了。

通貨膨脹期簡單講就是錢不值錢了,那我們可以考慮持有物業,黃金,收藏品等來坐等資產的升值從而避免手裡的貨幣的貶值。

通貨緊縮簡單講就是錢更值錢了,那我們可以考慮現金為王。配置一些國債,債券類基金。因為在緊縮時期一切的資產都會貶值。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您。





財道之臻


在回答之前我們先來簡單定義一下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當貨幣變得比商品價值相對低時,就會發生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正好相反,隨著時間的流逝,金錢變得比經濟中的其他商品相對更有價值。因此,在通貨緊縮的時候,這個時候金錢往往會更具有購買力;每個貨幣單位的購買力就會增加。這個時候,可以考慮選擇買入低價值期的股票 實物黃金或者其他的一些在未來肯定會上漲的投資標的。因為通貨緊縮的危害遠比通貨膨脹的可怕,會帶來經濟蕭條;因此這個時候往往政府都會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解決,恢復起來會比較快。那通貨膨脹,就是手上的現金購買力下降,每個貨幣單位的購買力變弱。這個時候,可以考慮買入跑贏通脹的標的,比如房產 股票 基金等。同樣,也可以設法能借貸的一部分錢,期限越久越好。人類社會會發展,社會整體經濟是螺旋增長趨勢。可以拿通過長期的有規劃的投資,因此在通貨膨脹時期賺取利潤,這也是可行的。


正心真心


1、通貨膨脹,應積極投資,錢在銀行會因為物價持續上漲而貶值,此時應購入房產,黃金等保值物品。通貨緊縮則相反,物價會持續下跌,應減少投資。2、股票投資書籍:入門級:《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原書第9版)》、《通向財務自由之路(原書第2版)初級:《股市晴雨表》 中級:《股票K線戰法》 、《波浪原理》、《江恩理論——金融走勢分析》 、《證券混沌操作法》高級:《直覺交易商》、《炒股的智慧》、《高級技術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