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康到华为、大疆,深圳瞄准“中国硅谷”再出发

1987年,43岁的中年男人任正非,因经营被骗200万元,被国企南油集团开除,与妻子匆匆离婚后,任正非拖家带口来到深圳,住在农民搭建的棚屋,与朋友集资2.1万元,创立华为公司。

2006年,正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研究生的汪韬,与两位同学一起创立大疆,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汪韬租了一间民房,带着五六个员工,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从富士康到华为、大疆,深圳瞄准“中国硅谷”再出发

深圳“拓荒牛”雕像

40年前,深圳还是毗邻香港的一个小渔村;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孕育了无数个华为、大疆这样的伟大公司。

40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依靠着来料加工为主的制造业,迅速崛起,在激荡岁月中成为改革开放示范城市。如今,站在制造业与高科技发展的十字路口上,深圳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朝着“中国硅谷”,再度出发!

窗口与示范城市

说起深圳,很多人都会想到改革开放,没错,深圳的崛起得益于40年的改革开放,也将伴随着深化改革的脚步继续发展下去。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炉之前,国家给深圳的定位其实是有点模糊的。

九座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唯独深圳没有入选。深圳的地位,不仅模糊,而且尴尬。今年2月,港澳大湾区相关规划出炉,深圳成为了大湾区城市群中的一份子,甚至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从富士康到华为、大疆,深圳瞄准“中国硅谷”再出发

直到最近,国家又正式将深圳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明确指出要将深圳建设成“全球标杆城市”。对于深圳而言,这是一个直接超越北上广的定位于目标,意义重大!

人才与下一代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深圳从当初不满50万人的小县城,发展到如今,已经拥有高达2180万常住人口。而且,这2180万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

当下的深圳,经常被国人评论为最具开放精神的中国都市。虽然没有十里洋场的繁华,没有前年古都的沉淀;没住过鲁迅、张爱玲这样的大师,地上不见王公府邸,地下没有皇室陵寝。可是深圳每年依然能吸引超过50万人口净流入,靠的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开放与包容。

从富士康到华为、大疆,深圳瞄准“中国硅谷”再出发

腾讯深圳总部大楼

在前两年掀起的城市“抢人”大战中,深圳也走在前列,不仅开放高学历人才落户,而且大方发钱,只要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落户深圳,最低补贴1万5千块,立马打到银行卡里。深圳在抢人大战中的手笔不可谓不豪华!

但是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深圳的医疗和教育水平依然为不少人诟病。学位不够、医疗水平不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或者花钱就能买来的。伴随着越来越多“深飘”在深圳扎根,生娃安家,或者是将内地的父母接到深圳,相信未来深圳的教育和医疗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制造业与高科技

教育和医疗的考验,只是表面上的。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深圳对于教育、医疗还有福利住房体系,都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去实现国家对自己的期许。

当前,伴随着国家战略的变迁,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迁出了深圳,一部分前往海外,更大一部分迁往内陆地区。曾经赖以发家的制造业,如今正在和深圳挥手告别,转身拥抱的,是高大上的金融、IT、生物医药……反正什么高科技就弄什么!

从富士康到华为、大疆,深圳瞄准“中国硅谷”再出发

深圳华为基地研究中心

在深圳的国家定位文件中写道,到2025年,深圳要建设成“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制造业完不成深圳的梦想,但是华为、大疆、腾讯可以。更重要的是,制造业也并没有离深圳而去,在毗邻的东莞、惠州等城市,依然可以看到许多电子产品工厂。

依托着珠三角的制造业基地,深圳的目标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硅谷”而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