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一點通
二戰的時候,英國就把社會主義的蘇聯當作洪水猛獸,二戰剛結束,丘吉爾就發表那場讓世界震驚的"鐵幕演說"。可嘆人類剛剛結束了二戰,就開始了冷戰,東西方兩個陣營開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所謂冷戰僅僅是指兩大國之間,巨頭之間雖然不開打熱戰,但他們有無數的小兄弟、代理人,他們之間照樣打個你死我活,世界從此再也無法安寧,狼煙四起、戰火紛飛,無數生靈塗炭,人類的大劫難又開始了。
冷戰中東西方陣營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衝突上百場,對人類造成的災難並不比二戰少多少。
而且冷戰中還發生有一場危機,差點將人類毀滅,帶到萬劫不復的深淵,它就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
在這次史無前例的衝突中,蘇美兩國首腦都被逼到了牆角,赫魯曉夫和肯尼迪的手同時都放在了核按鈕上,只要一個人摁下去,人類將不復存在。直到今天,美國一個將軍看到解密的當年文件時,仍然驚得從椅子上跌落下來。所幸的是,由於雙方領導人的剋制,這場危機以和平方式結束。
眾所周知,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先退一步,先認慫才化解了這場危機,蘇聯為什麼會妥協呢?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簡單回顧一下這場危機的來龍去脈。
話說冷戰拉開序幕,蘇美在全球爭霸,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
1959年1月,古巴的領袖卡斯特羅領導人民推翻了美國扶持的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成立了古巴共和國。新成立的政權採取了反美親蘇的外交政策,美蘇是勢不兩立的死對頭,霸道的美國政府自然而然對古巴採取敵對政策。
美國不但對古巴採取經濟封鎖,而且對支持古巴反對派顛覆古巴政權。古巴領導人非常害怕,就向蘇聯求救,要求蘇聯在古巴部署核彈頭,卡斯特羅心想有了核武器我就不怕美國了.
對於卡斯特羅的要求,赫魯曉夫也沒有猶豫。因為美國在歐洲對蘇聯咄咄逼人,刀子已經架在了蘇聯脖子上,美國的導彈都部署到蘇聯的鄰國土耳其,蘇聯為什麼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1962年7月,蘇聯政府偷偷把數十枚導彈採取瞞天過海的方式運送到了古巴,這一切做得非常隱秘,當時美國人對此毫無察覺,完全矇在鼓裡。但不久之後,美軍偵察機還是發現了古巴安裝好的導彈發射架,並確定蘇聯在古巴部署的是核武器。
得到消息後華盛頓和五角大樓怒不可遏,肯尼迪向全世界發表講話,通告各國蘇聯在古巴部署了核彈並出兵對古巴實行封鎖。
與此同時,肯尼迪對蘇聯政府進行措辭最強硬的警告,要求赫魯曉夫無條件從古巴撤走全部導彈。話音剛落,美國航母編隊上百艘戰艦開始對古巴進行海上封鎖。
肯尼迪同時下令美軍其它海空力量從美國沿岸到日本海域對太平洋進行全面封鎖,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基地進入一級戒備備狀態。美國政府向美國人民告知了導彈危機的進展,並下令各大城市進行防核武演習。軍方已經向肯尼迪提供了對蘇聯6000多個軍事、政治和經濟目標進行核打擊的計劃。
與此同時,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立場堅定,堅決不同意撤走核彈,卡斯特羅還多次給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打電話要求蘇聯先發制人,立刻從古巴發動向美國核打擊。
得知這一情報後,肯尼迪決定孤注一擲,下令美軍近50架戰略轟炸機帶足核彈起飛在空中盤旋待命,洲際彈道導彈也裝備好核彈進入發射前狀態,發射遠程彈道導彈的"北極星"核潛艇進入指定海域。
肯尼迪向赫魯曉夫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屆時赫魯曉夫不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導彈,那就核彈伺候。
形勢非常嚴峻,核戰一觸即發,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看著莫斯科。
關鍵時候,赫魯曉夫退讓了。一場迫在眉睫的核危機終於化解了,全世界都長長舒了一口氣。
蘇聯為什麼認慫了呢?
首先,蘇聯是亂出牌、心裡沒底。
蘇聯是打算偷偷摸摸先把導彈運到古巴,對美國作何反應沒有預案。
而且肯尼迪的強硬態度,出乎克里姆林宮所有人的預料。
面對嚴峻的形勢,雙方領導人都接近崩潰的狀態,就看誰先崩潰。肯尼迪下定決心要魚死網破,所以有恃無恐。而赫魯曉夫沒有抱定必死的決心,所以首先心理防線崩塌了。
其次,美蘇對比力量懸殊。
蘇聯克格勃掌握的情報顯示,美國當時擁有洲際彈道導彈299枚,遠程潛射彈道導彈146枚,遠程戰略轟炸機635架。核彈頭4960枚。而蘇聯方面可以打到美國的洲際導彈只有26枚,遠程潛射彈道導彈24枚,戰略轟炸機158架,兩國力量對比,美國擁有壓倒的優勢。
如果美國首先對蘇聯進行核打擊,蘇聯將陷入滅頂之災。如果蘇聯先發制人,美國的一波還擊就讓蘇聯難以承受。
因此,蘇聯才在緊要關頭做出妥協,而肯尼迪也在暗地裡做出了妥協性質的“回報”,撤出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
歷來現實
因為蘇聯的實力比美國弱,而且赫魯曉夫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見好就收,絕對是當時蘇聯最正確的選擇。
冷戰期間,美蘇誰都不想打仗。因為雙方都明白一個道理——開戰即死。
只要開戰,世界瞬間毀滅,包括美蘇自己。
所以,開戰是不可能的,美蘇之間只能玩玩戰略威懾的把戲。
何為戰略威懾呢?
就是所謂的見著出招。不管你搞什麼,我一定要有回應,就拿當年的薩德事件來說,韓國同意部署薩德系統,中國抗議無果,只得搞出能把薩德干穿的新式“真理”出來威懾。
我也不跟你打,我就是給你露露底,讓你有自知之明,讓你明白手裡捏著的那堆玩意就是破銅爛鐵而已。
而古巴彈道危機這一事件,就跟薩德事件是一樣性質的事件。
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核彈,從而威脅到蘇聯的腹地。
蘇聯吃了大虧,當然是要報復的了。可是要怎麼報復呢?
當時蘇聯擁有的核運載工具大約只是美國的五分之一,而且還多是中短程導彈。這些中短程導彈對付歐洲、北約國家還可以,想打到美國,是不現實的。
並且,蘇聯的海軍也遠遠落後美軍。蘇聯當時沒有航母,甚至沒有大型導彈艦,即便是常規的海上對抗,蘇聯當時也夠嗆。
所以也就是說,就美軍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導彈威脅蘇聯腹地這件事來說,蘇聯根本沒辦法還招。
不過,瞌睡了有人送枕頭。1961年的“豬灣事件”,給了蘇聯還招的機會。
1961年4月17日,在中情局的協助下,逃亡美國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豬灣,向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政府發動入侵。後被古巴革命政府鎮壓。
這一事件發生後,美古關係一落千丈。
古巴為了自保,只得對抗美國。而蘇聯就在此時搭上了古巴的線,援助古巴,並把中程導彈送到古巴,繼而威脅美國本土。
也就是說,所謂的古巴導彈危機,赫魯曉夫在古巴部署核導彈,其目的就是為了和美國討價還價,逼美軍撤走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核彈頭。並不是要跟美國開打。
但是蘇聯人的想法,美國人並不知道。當美國知道蘇聯悄悄在古巴部署導彈後,第一反應就是蘇聯要打自己,美國必須要反擊,即便是開打也在所不惜!
1962年10月22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就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這件事發表電視講話,他宣佈美國進入警戒狀態,督促蘇聯立即撤走部署在古巴導彈。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也是要臉的人,美國讓他撤走導彈,難道他就要撤?他不要臉了?
所以在肯尼迪表態的第二天,10月23日,赫魯曉夫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不撤!
1962年10月24日,針對赫魯曉夫的回應,美國對古巴進行了全方位封鎖。
你不撤,我就封死古巴。到時候,整個古巴,連同蘇聯運到古巴的導彈,我給你們直接一勺燴。
面對美國的強力回應,赫魯曉夫沒服軟。因為他還不知道美國的底線在哪裡。
所以在10月25日,赫魯曉夫命令蘇聯運輸船和潛艇繼續前進,突破美軍的包圍圈。
10月27日,美國認為不能再等,就對蘇聯核潛艇進行攻擊。美軍的科尼號驅逐艦向潛伏在海底的蘇軍潛艇投擲了五顆訓練用深水炸彈,以逼迫其上浮。(這艘被逼上浮的潛艇艇長在上浮前以為核戰爭爆發了,竟然要發射核魚雷進行報復,所幸的是,核魚雷最後並沒有發射)
雙方正式撕破臉皮,大有開打之勢。
白天的針鋒相對,讓肯尼迪和赫魯曉夫晚上都沒有睡著覺。
肯尼迪認為這個事情不能再拖,否則就真有可能爆發戰爭了。於是,他就在1962年10月27日晚上,以他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的名義,緊急召見蘇聯大使,並向蘇聯大使口頭傳達了他的意思:美國可以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核彈,但迫於軍方和執行委員會的壓力,總統不能出具書面出具文件,但總統保證將實現這一點。而如果赫魯曉夫執意要書面保證或因此而拖延的話,總統將難以壓制軍方,局面將有失控的可能性。
肯尼迪的保證正是赫魯曉夫需要的結果,所以他在權衡利弊後,當天晚上就同意了肯尼迪的意見。
10月28日早上,赫魯曉夫正式發表講話,同意撤回導彈。
持續了13天的導彈危機宣告結束。
不過,赫魯曉夫也不是傻子,肯尼迪只是口頭保證,沒有任何書面承諾。所以,赫魯曉夫在宣佈撤出導彈後,在古巴仍然留了一批核彈做後手。
按他的設想,美國耍賴,他就來第二次古巴導彈危機。
最終,美國在1963年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也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核武器。
大家各退一步,表面上,似乎美國獲得了輝煌的勝利,但實際上蘇聯並沒有輸什麼。以當時蘇聯實力而論,它能逼迫美國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導彈,已經是當時的極限挑戰了。
另外,由於撤走導彈,美蘇在事後為了安撫土耳其和古巴的情緒,都對自己的小弟給予了大量的補償。這個結果無疑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Mer86
古巴導彈危機是上世紀美蘇兩個大國冷戰時期直接對抗的巔峰,將人類世界拖入了核大戰的邊緣,對後來世界的格局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在開始前先談一談古巴導彈危機發生的背景以及原因。
二戰勝利後,少了法西斯這個共同的敵人,因為根本意識形態的不同,美蘇兩國的關係極速惡化,冷戰開始後,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對抗的局面。
二戰結束後,社會主義陣營的實力不斷增強,明顯的表現是:中國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勝利,沉重的打擊了美國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力量,斷送了美國近距離遏制蘇聯和新中國發展的意圖;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由於這些都是被西方奴役百年的國家,所以他們獨立後,大多數倒向了社會主義陣營,使得蘇聯在全球的勢力進一步擴大,而資本主義陣營的危機進一步加深,這刺激了蘇聯進一步擴張的野心。
就時任的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而言,自他上臺後,對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失敗連連,蘇聯的經濟有倒退的痕跡,使得內部的危機加深,他的地位也受到了影響,比較有名的事件是:1957年6月18日,時任蘇共中央主席團主席的馬林科夫聯合其他中央領導成員聯手要求赫魯曉夫辭職,幸好赫魯曉夫在時任國防部長朱可夫的支持下,召開了蘇共中央全會,大多數與會代表不贊同他辭職, 他這才保住自己的位置。
赫魯曉夫的對內政策很爛,而對外的政策更爛,有人指責,“他失去了中國、阿爾巴尼亞南斯拉夫,蘇聯軍隊還從奧地利撤了出來。他的反斯大林主義的政治傾向動搖了波蘭、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的政治關係,羅馬尼亞開始擺脫蘇聯的約束。”同時,那些非蘇聯集團國家的共產黨,由於國際國內的種種原因,也開始失去作為蘇聯代理人的作用。
而美國為了遏制蘇聯擴張,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雷神”與“丘比特”導彈,目標直指蘇聯本土。
這些事情都加深了赫魯曉夫的統治危機,他必須有所作為,才能鞏固他的地位,最好的方法無疑是找美國的麻煩,轉移國內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古巴送上門來了。
卡斯特羅領導的軍隊推翻了由美國扶持的巴蒂斯塔政權,在古巴建立了新生政權,由於古巴和美國地理位置的原因,卡斯特羅剛開始也很重視和美國的關係。政權建立不久,他就訪問美國,誰知他一到美國由於親蘇就被時任副總統尼克松狠狠的羞辱了一頓。卡斯特羅一怒之下對美國發了狠,肯尼迪為了逼卡斯特羅就範,對古巴實施經濟制裁,這一行為讓古巴徹底倒向了社會主義陣營。
卡斯特羅主動找到蘇聯,赫魯曉夫以為古巴提供援助的條件換得了可以在古巴布置導彈的許可,到了1962年10月份,蘇聯悄悄地將包括導彈在內的大量軍事設備和軍事人員運到了古巴。
危機開始,人類差點走向核戰
10月14日,美國人通過U-2偵察機掌握了蘇聯在古巴建築6箇中程導彈基地的證據。肯尼迪得知後,在對話蘇聯的同時立刻開展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剛開始赫魯曉夫的態度還很強硬,並向古巴增援。
剛開始美國的軍事力量準備:(1) 從海上力量來看,美國短時間內就在加勒比海集結了 3 艘航母,並且還在調集其他地方的航母,還調集了 12 艘驅逐艦和巡洋艦、9 艘護衛艦;
(2) 從空中力量來看,美國在東南沿海部署了 183 架截擊機,全部處於戰備狀態,其中 72 架的預警時間僅為 15 分鐘,還有 22 架預警時間僅僅只有 5 分鐘時間;
(3)從戰略後備來看,僅在佛羅里達的各個基地,就大規模集結了 850 架飛機,在很短時間內已集結了 5 個師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兵力;美國還不斷調兵遣將,在得克薩斯州組建了特種部隊,開拔佛羅里達州前線;同時,原來就駐守佛羅里達的陸軍師,也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只待命令下達,即可隨時攻入古巴。
在此期間,發生了一件讓雙發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讓危機的爆發可能到達了巔峰。蘇聯蹊蹺地發射了一枚薩姆導彈,擊中了美國兩架 U-2 飛機中的一架,導致機毀人亡。
美國軍方怒不可遏,一致要求肯尼迪攻佔古巴,對蘇聯開戰,雙方大戰一觸即發。肯尼迪面對突發事件,採取了進一步行動,同時寫信給赫魯曉夫,要請他撤走在古巴的導彈,並承諾美國也會撤走在土耳其的導彈。
(1)在空中,60 架 B-52 戰機緊急受命升空待命,這已經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戰機,而是包含 52 架攜帶 196 枚核導彈的轟炸機。(2) 在海上,7 艘“北極星”潛艇處於 15 分鐘內的緊急戰備狀態。
(3) 在地上,804 架飛機和 44 枚導彈處於待命攻擊狀態,並且另外172枚導彈、攜帶2858件核武器的1200架飛機,也處於最高戒備狀態;此外,還有 271 架 B-52 轟炸機和 340 架 B-47 轟炸機,攜帶著 1634 枚核武器,136 枚“大力神”和“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也處於緊急待命發射。
此時赫魯曉夫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收到肯尼迪的來信之後,他立刻召開會議,討論給肯尼迪的回信。回信的最後內容還沒有看完時,赫魯曉夫就火急火燎地廣播信中的內容,同意如果美國撤回佈置在土耳其的導彈,蘇聯就立刻撤走佈置在古巴的導彈。
此時十分憂慮的肯尼迪收到回信消息後,十分高興,並稱贊赫魯曉夫是一位有風度的政治家,至此歷時13天的古巴導彈危機結束。
蘇聯認慫的根本原因:蘇聯的軍事力量不及美國。
當時蘇聯在全球的勢力若然有所擴張,但是就軍事力量仍然不及美國,蘇聯當時無論核力量與導彈力量,都還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佔於劣勢地位,美國當時有約 5000 枚原子彈和氫彈,而蘇聯尚只有區區 300 枚。 當時蘇聯大約只有 50~75 枚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大約有 200~250 枚,蘇聯當時只有戰略轟炸機約 200 架,而美國約有 600 架,此外,對於重要的二次反擊力量來說,美國還有 144 枚潛射導彈。
倘若赫魯曉夫執意對美國開戰,那麼美國也能夠在最快時間對蘇聯展開大規模的報復行動。
當時美國在土耳其和意大利佈置有大量的導彈,而且還有北約集團的支持;在亞洲美國在夏威夷、日本等國有大量的軍事力量,隨時可以飛臨蘇聯本土作戰。
而蘇聯能夠唯一一個軍事力量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點就是古巴,前面說過美國為了防止被先發制人採取了大量的措施,例如,飛機已經在古巴上空裝好導彈等,準備隨時作戰了,因此蘇聯在古巴能不能打出第一拳還很難說。
這些原因迫使赫魯曉夫妥協,蘇聯認慫。
《極限施壓與極限博弈 ——蘇美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行動邏輯、歷史遺產及啟示》謝劍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千尋史記
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和蘇聯的綜合國力差距明顯,美國在經濟領域和軍事領域佔據絕對的優勢。假如蘇聯不主動地撤出導彈,美國必然會進攻古巴。一旦古巴被美軍攻陷,蘇聯的處境將會十分的尷尬,不僅會丟掉超級大國的面子,還可能引發一場毀滅性的核戰爭。
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就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而蘇聯的經濟發展一直偏向於重工業,除了重工業之外,蘇聯的其他產業都發展緩慢。
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的時候,蘇聯的經濟實力遠遜於美國,假如雙方真的撕破臉皮,不管是打冷戰還是熱戰,蘇聯都會在經濟上吃虧。
在古巴導彈危機時期,美國在核武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蘇聯的核彈頭數量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核彈頭數量非常的有限。而且美國在歐洲地區部署了大量的中程導彈,這些導彈可以覆蓋蘇聯的歐洲領土。
蘇聯的人口中心和經濟中心都在歐洲地區,只要雙方的核戰爭打響,蘇聯的中程導彈只能攻擊美國的歐洲盟國,美國的中程導彈直接就能攻擊蘇聯的本土。
雖然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大量的核武器,但是這些核武器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才能發射。美國的偵察機時時刻刻都在監視著古巴的導彈基地,只要蘇聯想要先發制人,美國附近的轟炸機立刻就能摧毀古巴的導彈基地。
而蘇聯的洲際導彈數量、遠程轟炸機數量、海軍核武器數量全都落後於美國,這場核戰爭一旦打響,蘇聯幾乎沒有任何勝算。
如果美國不使用核武器,在古巴打一場常規戰爭,蘇聯也沒有任何勝算。古巴距離蘇聯路途遙遠,蘇聯的海軍實力不如美國,一旦美國對古巴宣戰,蘇聯只能在歐洲地區聲援古巴。
在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美國的鷹派將領紛紛要求開戰。在這個危機關頭,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否決了開戰的方案。蘇聯是一個核大國,假如蘇聯被逼到絕路,肯定會孤注一擲發起核戰爭,到時候美國也會損失慘重。
赫魯曉夫知道蘇聯的實力不如美國,在10月26日和10月27日先後給肯尼迪寫了兩封信,希望能夠和平解決這次危機。就在肯尼迪接到赫魯曉夫第二封信的同一天,蘇聯防空部隊在古巴擊落了美國一架偵察機,肯尼迪只能被迫答應了攻擊古巴的計劃,但是把進攻計劃推遲到了10月30日。
赫魯曉夫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在10月28日赫魯曉夫在電視臺發表了公開信,承諾撤出部署在古巴的導彈,古巴導彈危機最終得到和平解決。
在古巴導彈危機後,蘇聯開始大規模製造核武器,到了勃列日涅夫執政晚期,蘇聯在核武器數量上反超美國。
史海泛舟擺渡人
原因很簡單,當年的蘇聯在遠洋作戰能力上與美國相差甚遠,而且古巴位於美國的後院加勒比海,蘇聯面對美國海軍的封鎖以及對古巴可能的入侵毫無抵禦能力。當然,有人可能會說,蘇聯可以以入侵西柏林或者在東歐的一些舉動作為回應。沒錯,在海上無可奈何的蘇聯人當年的確就是這麼威脅的,以此為籌碼換取了美國不入侵古巴的承諾。否則,你認為一個反美的古巴憑什麼能夠在美國的後院一直生存在下?
不過,即便蘇聯有了這些交易的籌碼,但它自己也很清楚,古巴畢竟是美國的後院,這裡是美國的傳統勢力範圍,而歐洲就不一樣了,是世界冷戰對峙的核心,歐洲勢力範圍的劃分是美蘇爭霸的實力平衡線,如果這條平衡線被打破,也就意味著美國和蘇聯在世界權力劃分上的打破,結果必然是一場不可避免的全面戰爭,甚至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對於這個後果,蘇聯人很清楚。所以說,蘇聯地面優勢覆蓋下的歐洲是不能輕易打出的“核武器”,而美國優勢覆蓋下的古巴只是一個戰術武器。在大家都不想爆發核戰爭的情況下,戰術武器顯然比“核武器”要好用得多。
照理說事
當年蘇聯和美國在世界霸權爭奪中還處於劣勢,特別是核武器的數量上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處於絕對的下風,一旦核戰爆發,蘇聯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而且美國已經做好了核戰準備,面對古巴被封鎖,沒有遠洋能力的蘇聯海軍沒有任何辦法,蘇聯也沒有做好核戰的準備。還有雙方都不願意來一場毀天滅地的核戰,這才是最主要的!
1962年8月,美國就發現了古巴的導彈陣地,但是沒人認為那是核彈陣地,知道10月中旬,兩架U2再次偵查並由專家們甄別出來那是核導彈陣地,肯尼迪立馬意識到美國的重大危機降臨了!
美國國會迅速提出6中方案進行討論,其中很大一部分議員提出外交解決危機,被肯尼迪當機立斷否決,因為他認為外交途徑其實就是拖延時間,就會有更多的導彈陣地完工,這樣的危機越早解決越好!還有比較極端的議員提出用轟炸機摧毀蘇聯的導彈陣地,這個方案遭受大多數人反對,理由只有一個,一旦轟炸就沒有挽回餘地,世界極可能爆發核大戰,而美國空軍根本沒有一次性摧毀古巴所有核導彈陣地能力,而且蘇聯還部署了戰略轟炸機可以攜帶核彈頭轟炸美國本土,而美國的初步估算將造成至少1000萬美國人喪生,這個結果顯然不是美國的最優解決方案!
經過國會5天的討論和準備I,美國總統肯尼迪最後拍板,要讓蘇聯明白美國鼻息一切核戰的決心,並做著核戰的準備!美軍的方案時出動海空軍對古巴進行全面封鎖,逼迫蘇聯撤出古巴導彈,以結束古巴核彈帶給美國的威脅!美國調動了68個空中中隊和8艘航母,90艘軍艦組成龐大艦隊對古巴海域進行全面隔離(封鎖),美國陸軍開始集結,組成二戰以來最大的登陸部隊,隨時準備登陸管作戰,美國的導彈部隊、分佈在全世界軍事基地也進入戰備狀態,擺出一副要決戰蘇聯和古巴的姿態,劍拔弩張的要與蘇聯打一場全球性的核戰爭!
而蘇聯在古巴部署戰略核力量的原因,主要目的是給美國一些教訓和恢復核平衡,美國之前在土耳其部署了導彈,這也是蘇聯的家門口。正當蘇聯尋求以什麼方法來恢復核平衡的時候,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就投懷送抱來了,而且這位古巴領導人對部署核彈這個問題相當的支持,這樣蘇聯在美國後院不但有了立足之地,也恢復了與美國之間的核平衡關係,還能保護古巴,仿製美國顛覆社會主義的古巴政權!但是沒想到美國人的反應是如此巨大並且爭鋒相對,肯尼迪擺出了不惜與蘇聯來一場核大戰的姿態,這是赫魯曉夫萬萬沒有想到的!
而在1962年蘇聯雖然進步很大,但是實力上和美國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核武器數量上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一旦爆發核戰對蘇聯是非常不利的。而且美國顯然已經做好了核戰的準備,而蘇聯沒有,蘇聯派出的運輸船和潛艇都沒有突破美國的防禦圈,甚至歲蘇聯潛艇使用了深水炸彈。赫魯曉夫只能一面指示軍隊不能使用核武;另一方面給美國總統寫信提出了撤出古巴導彈的交換條件:(1)美國和盟友不能入侵古巴;(2)美國同時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國的核導彈!
赫魯曉夫的信讓肯尼迪看到了希望,因為赫魯曉夫信中“充滿著避免核戰爭的激情”,這讓美國鬆了一口氣。但是緊隨著美國國會收到了蘇聯外交部的一封信,這封信與赫魯曉夫的態度完全不同,美國明顯感覺到赫魯曉夫與蘇聯其他領導意見不合,這是相當危險的。最後最後肯尼迪靈機一動,只回復了赫魯曉夫的來信,並對赫魯曉夫進行暗示。赫魯曉夫也是老油條了,在第二天就用廣播直接回復了美國,同意撤出古巴導彈!
至此古巴導彈危機在赫魯曉夫妥協下,終於結束了,人類送了一口氣,這是人類離核大戰最近的一次大危機!其實細想這也基本是實力所然,蘇聯的核彈數量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真打起來雖然雙方都會損失巨大,但是顯然蘇聯損失會更大一些,顯然赫魯曉夫是有進行評估的!
如果當年蘇聯不撤出古巴導彈,那麼不會解除對加勒比海域的海空大封鎖。儘管美國和蘇聯,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都不願意爆發核大戰,但是戰爭充滿了偶然,比如一戰就是一場莫名其妙的偶然戰爭,所以往往一個誤會、或者一個細節不對就一觸即發,而地球遍地蘑菇雲的威力是無法想象的!
至今美國官方普遍承認,在古巴的幾個發射場已處於發射狀態,而且蘇聯在古巴還部署了戰略轟炸機,這些都已經隨時待命了!美國任何直接的軍事打擊行動都將可能讓蘇聯造成誤判,一旦蘇聯核導彈發射後果不堪設想!美國已經討論了空中打擊和入侵的時間表,一旦開打就沒有挽回的餘地,這場危機恐怕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這不得不感謝赫魯曉夫,雖然他認慫了!
狼煙火燎
古巴導彈危機起因是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雷神導彈和朱比特導彈引起的,這個地方正好是蘇聯的家門口,雙方不正面打,但是氣勢上不能輸,所以蘇聯也得找回面子,而在古巴部署了導彈。古巴導彈危機被稱為美蘇冷戰期間最嚴重的正面對抗事件,如果真的激化了核戰爭就打起來了,人類就走向毀滅了。
雙方真的想打核大戰麼,肯定不想,雙方手裡的核武器數量都能毀掉地球很多次,而毀滅一次和一百次沒有區別,不停地發展數量無非就是不想氣勢上面子上輸給對方罷了。它們不想打核大戰的原因很簡單,都毀滅了,什麼戰略、什麼部署、什麼勢力範圍都灰飛煙滅了,活著尚能稱霸,沒了就什麼都沒了,打核大戰圖什麼呢?
美蘇之間為什麼蘇聯先讓步,問題就很簡單了,你可以想想眼下的伊朗和美國,既然雙方都不想打,還都不想認慫,總得有個臺階下吧?實在沒臺階下了再找個藉口讓步或者認慫,大不了丟點面子,你都把導彈放到美國家門口了你指望美國通過讓步緩解尷尬局面?這是美國家門口,退無可退,你不退步誰退步?
美國集中海軍進行封鎖,蘇聯海軍不是沒能力去古巴,但是蘇聯覺得這是個不錯的臺階,反正別管蘇聯是怎麼說的吧,為了美蘇關係,為了蘇聯少受損失,為了全人類,為了世界和平,最終是沒想開戰的初衷讓蘇聯先撤了。如果角色調換,先讓步的就是美國了。
鍋蓋頭司令
古巴導彈危機,差點引發美蘇兩國的大戰。在最危險的時候,蘇聯卻退縮了,首先認慫。
儘管蘇聯的退讓避免了一場大戰,但也讓很多人覺得蘇聯有點不爭氣:和美國打打看啊!誰輸誰贏試了才知道!是啊,美蘇兩國不是勢均力敵嗎?蘇聯為什麼要“後退”呢?
我們知道,自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為開始,世界被劃分為了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蘇聯為代表的共產主義陣營,一個則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陣營。究竟是共產主義戰勝資本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戰勝共產主義?這在半個世紀裡面,一直是讓人關注的問題。為此,美蘇冷戰了半個世紀。冷戰簡單的說就是:“我處處針對你,你也處處針對我,我們之間相互遏制,惡性競爭,但不直接面對面的幹起來,不發生直接衝突”。在半個多世紀裡,唯一一次兩個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差一點直接正面開戰的事件,就是這場古巴導彈危機。
我們先來欣賞下這張圖:
這張圖生動的展現出古巴導彈危機時兩國的較量。圖的左邊是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右邊是美國總統肯尼迪,兩人在談判桌上掰手腕,象徵著兩個人在對抗之中,雙方都準備按下核按鈕。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儘管兩個人看起來好像實力差不多,但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明顯力不從心,和肯尼迪相比處於弱勢。一邊是輕微的流汗,一邊彷彿像是虛脫了一樣留了大量的汗。這張圖告訴我們: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蘇聯方面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它不得不認慫。
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經濟方面蘇聯跟美國不是一個級別的。
二戰的時候,蘇聯處於作戰地區,經濟、環境遭受了很大的破壞,衛國戰爭雖然蘇聯勝利了,但蘇聯損失了大量的人口,是二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反觀美國,在美國本土並沒有發生戰爭,整個的國土完好,並且他出口了很多軍火,經濟沒有損失反而增長。所以在古巴導彈危機的時候,兩國的經濟不是在一個層次上面的,我們常常說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體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發展。同時,經濟體量的大小也影響到戰爭開始後戰爭的持續時間長短,畢竟沒有軍費哪來的槍炮。
而且在當時,除了美國整體的經濟實力之外,還有工業、鋼業等等很多的數據的總值都是比蘇聯要高上很多倍的。在經濟上,蘇聯比不上美國。
軍事上,蘇聯和美國還尚有距離。
經濟上比不過,軍事上也是如此。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美國迅速出兵,用航母封鎖了古巴,蘇聯大怒,但想不到好辦法來應對。核武器方面,蘇聯核彈頭比美國少,但既然是核武器,大家都不敢輕易使用,因為用下去可能大家要同歸於盡。美蘇兩國的核武器加起來足夠摧毀地球好幾遍,同歸於盡的做法顯然雙方都會是失敗者,對誰都沒有好處。
撇開核武器,常規武器方面,在大洋上,誰才是真正的主角?是航母和重型巡洋艦。這些東西都是美國的驕傲,而蘇聯當時根本沒有可以遠洋作戰的航母,它並沒有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蘇聯所擅長的是核潛艇,並不是核潛艇不好用,而是遠洋作戰、大規模作戰所需要的是航空母艦,而這恰恰是當時的蘇聯所缺少的。
因此,在經濟、軍事都明顯不佔優勢的情況下,鋼鐵洪流”蘇聯不得不屈服。只能先退一步,危機才能就此結束。
簡單平凡123123
最接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機就是古巴導彈危機,這場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美蘇衝突,深刻的影響了隨後幾十年的美蘇戰略格局。
首先先來分析一下古巴導彈危機之後,美蘇兩國戰略的轉變。
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之前,一直率領北約在東歐地區構建軍事封鎖線,企圖對當時的蘇聯構成實質性威脅。
當時的情況是兩國導彈技術都沒有發展到洲際水平,突防能力也不夠。所以面對原子彈投放,依舊是主要採取轟炸機這種有效的突防方式。
而美國在這方面佔盡優勢,東歐國家中有美國的盟友,加上轟炸機上的領先,使得美國的核威脅始終籠罩著蘇聯。
蘇聯在當時採取的是被動防守,並且將西歐國家視為是第一波打擊目標,也就是說蘇聯那個時候是威脅不到美國本土的。
然而出現了個古巴,這對於蘇聯來說簡直是絕好時機,於是蘇聯便向古巴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換取古巴同意建設導彈基地。
這一下子讓美國慌神了,因為美國人民不是蘇聯人民,美國人民安逸慣了,從未出現過如此具有威脅能力的強鄰。
於是美國各地的議員和民眾先不幹了,美國政府自然也不能坐視蘇聯真的把核彈運來,這對於美國的國家安全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破壞。
美國當時的強硬是合理的反應,畢竟美國建國兩百多年,還從未遇到過這般威脅。
所以美國動用了一切力量,展示出來美國的姿態,西歐國家對此深表恐懼,但是卻只能同美國一起進入戰備狀態。
戰爭似乎一觸即發,但是這個時候其實美國已經開始同蘇聯進行交涉,而且西歐國家也在極力的安撫美蘇雙方。
一時間西歐國家懂事多了,反倒是當時的中國,對蘇聯提出了深刻的批評,認為蘇聯是“冒險主義”,然後又是投降主義。
如此一來,美蘇最後其實是達成了諒解,一人退一步。美國撤走了在東歐部署的導彈,不過美國依舊是保證了對蘇聯的核威懾。
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幾年之後,蘇聯便硬生生的發展出來了一大批核打擊手段,洲際彈道導彈也被蘇聯側重發展。
正是由於古巴導彈危機的影響,美蘇進入了核武競賽時代,說實在的,得益於核武器的存在,才使得世界和平了這麼久。
當各國意識到戰爭往往容易核武化之後,各個大國之間的利益交涉,才真正可以在談判桌上進行。
毀滅性的武器最後卻保衛了和平,莫大的諷刺!
小司馬遷論史
古巴導彈危機說明了話語權的重要性,這次危機明明是雙方各退一步,但是在美國的大力宣傳下,卻變成了蘇聯認慫。
二戰結束以後,美蘇迅速進入了冷戰,雙方之間長期對立,關係緊張。為了能獲取對對方的優勢,兩國也是不遺餘力,努力在對方邊上拉攏盟友,部署軍事力量,以爭取先機。1962年8月,美國偵察機就發現蘇聯開始在加勒比海國家古巴部署中程彈道導彈,這無疑對美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為此,美國在1962年10月22日公開宣佈武裝封鎖古巴,並要求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之下,從古巴撤出彈道導彈。美國在派出海軍對古巴實行封鎖的同時,還下令美軍提高戰備,為武裝攻擊古巴和蘇聯全面干涉做準備。
蘇聯開始拒絕了美國的要求,並表示會繼續援助古巴。因此美蘇之間的關係急劇緊張,雙方劍拔弩張,進入了冷戰最危險的時刻。不過畢竟美蘇雙方都無力承擔全面核戰爭的威脅,因此最後都做出了讓步:
蘇聯同意在美國保證古巴安全的情況下,撤出在古巴的中程彈道導彈和轟炸機,而美國在此後不久,秘密的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彈道導彈,作為緩和美蘇關係的表示。
單純從戰術角度來說,美蘇都從對方身邊撤出了中程彈道導彈,應該是各有所得。不過蘇聯從古巴撤出中程彈道導彈是公開進行了,美國甚至進行了電視轉播。而美國從土耳其撤出是秘密進行的,因此在外交上蘇聯的表現無疑給人感覺是慫了。
美國也是藉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宣傳了一把自己,不過這也是當時美蘇國力對比的現實,蘇聯只能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