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十年後,“孤獨”會不會成為老人的“常態”?

現在我們身邊的老人越來越多了,廣場,菜市場,公園,超市,醫院到處都可見老人的身影。他們身邊極少有年輕人陪伴,要不是老伴,要不就是幾個同伴,要不就孤伶伶的一個人。


這些現象,讓我們感覺到老齡化社會真的來了。不由地讓我們想到,這些老人是不是很孤獨,無論是內心的還是外在的。以後老人會不會越來越孤獨,“孤獨”會不會成為老年人的一種常態?


會也不會。


說會。是因為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也都有六十了吧,即使不是獨生子女,孩子也不會很多,兩人或四人怎麼照顧得了四位,甚至八位老人,恐怕會分身乏術吧。雖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可是陪伴是需要時間的,第一一批獨生子女還沒退休,還在努力工作中,不要說在外地工作約子女照顧不了在家裡父母,就是在身邊工作練子女哪個不也是早出晚歸的,哪有時間陪老人,即便是休假時問,也足照顧了父母優陪不了岳父岳母,“孤獨”確實有可能會成為老年人的常態。


那這麼說老人是不是就會過得很慘,會在“孤獨”中獨自死去?那也不太可能。中國有句古話“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凡事要先做好準備,就有可能得到成功,沒準備,就可能失敗。又有句“居安思危”和“事在人為”,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只要我們提前預防,總會有辦法的。 我個人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方面:從子女方面,子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減少老人的孤獨感。

1、儘量把老人安排在自己身邊,實在不行,把老人安置在自己能隨時去探望的範圍,避免老人發生意外,來不及處理。

2、儘量每天早中晚通一次電話,至少早晚要通一次。

3、儘量兩天有一次見面,至少三天要有一次,如果每天都能見面更好,陪老人嘮嘮嗑,談談心。

4、定期帶老人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避免意外。經常聽到老人有病,而子女卻一無所知,當意外發生,後悔莫及。

5、在假期,比如週末,五一,中秋,國慶,元旦,春節多聚會,把老人都接來,共享天倫之樂。


第二方面,從老人方面,鼓勵老人積極養老。

1、配合子女的安排 ,體諒孩子的不容易。

2、可以去一些設施條件好的養老院養老,那裡還有人陪著聊天,不會寂寞。

3、身體好的話,可以約上同伴去跳廣場舞,去打牌,去旅遊等等。

4、多參加社區活動,一群老人在一起,熱熱鬧鬧,不會感到孤獨。

5、平時多養生,注意保養身體,別亂吃保健品,有病就去治,外出注意安全。

6、抱團養老,挺時髦的。就是找幾個跟自己一樣孤獨的老人,每天都在一起嘮嘮嗑,聊聊天,可分開住,也可一起住。平時“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一旦有老人情況不對,立馬聯繫醫悅並通知其子女。


第三方面 從政府方面,那是重中之重,它關係到全民養老質量。 從近幾年的國家政策來看,政府在養老這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是全民有醫保,基本上有社保,老年人還每月都可以多領一筆養老錢,確保有飯可吃,有病可醫。十年後,只會更好,畢竟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們應該相信政府會比我們想象的做得更好!決不會放任讓“孤獨”成為老人的常態!


所以,只要子女、老人、政府團結一心,“孤獨”就不會成為老人的“常態”。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觀點,還欠成熟,請大家各抒己見!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十年後,“孤獨”會不會成為老人的“常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