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天津八大家的形成,與明末清初天津的海運、糧業、鹽務的發展具有直接關係。早在元、明兩代,天津就成為漕糧北運的樞紐,並由此形成為華北、東北的糧食集散地。到了清代,海運和糧食販運業都有所發展,天津的經濟地位也日顯重要。明萬曆年間,在鹽務上實行“綱法”,將宋代以來的商人憑鹽引銷鹽的制度,改為鹽商壟斷的引岸專賣制度,並准許世襲經營。清初,又將長蘆鹽運使署從滄州移來天津,從而天津又成為長蘆鹽綱(蘆綱公所)的基地。因此,在天津,海運、糧食及鹽務,就成為富商巨賈聚斂財富的主要手段。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到了乾隆、嘉慶年間,在天津承辦鹽務的大家族有“東門裡權家”“南斜街高家”“只家衚衕董家”,從事海運業的“海下高家”“東門外韓家”楊柳青鎮石家”等等。富戶豪門在社會上竭力擴大自己的影響,於是便逐漸形成“十大家”、“八大家”的說法,並在群眾中傳播開來。如從咸豐初年(1851年以後)流傳著一個有關八大家的口訣:韓、高、石、劉、穆,黃、楊、益照臨。分別是天成號韓家、益德裕高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振德黃家、長源楊家、益照臨張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今天我們說說土城劉家。土城在天津市河西區東部,泛指大沽南路與解放南路交會處東側一帶。其大致範圍東起棉紡四廠,西至解放南路,北倚老海河,南至解放南路。土城原名“土城村”。明天啟年間的《天津衛屯墾條款》地圖中有土城村,說明此時土城已成村落,相傳,原先在這裡有一座土壘田塍圍村,後來定居的人叫這個地方為“土城”。清光緒《津門雜記》謂土城為“土塍(chéng​)”,“塍”與“城”同音,是指田間的土埂或界路,與傳說相吻合。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津門保甲圖說》記載:“土城村倚河(海河)面道(海大道,今大沽南路),民居頗夥,村外有小道,南界後尖山莊。”北界連賀家口,西界通尖山莊,東界連宣家樓(當地傳說“先有宣家樓,後有土城村”;“土城沒有城,宣家樓沒有樓”),村內有藥王廟,村西北有磚瓦窯。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現土城小學址原為道觀“金仙觀”,供奉藥王,也稱藥王廟,明“天啟四年(1624)重建”(解放後修繕此廟,發現在正殿脊檁的千秋帶上有相關記載)。該廟在歷史上香火興旺,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藥王誕辰)為廟期,屆時燒香拜佛頂禮還願的人絡繹不絕;賣玩具、賣吃食、農具等的攤販比比皆是;高蹺會、法鼓會、跑旱船等民間花會蜂擁而至,熱鬧非凡。加之土城村傍海大道,是天津城區通往大沽海口和南鄉一帶的必經之路,因此土城廟會名著津沽,一直延續到解放初。“金仙觀”內設有廣濟水會,備有雙缸壓水機一架,水桶數十副,是防火利民的公益性組織。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海河裁彎取直之前,從海河故道在掛甲寺西測折轉,向南兜了一個灣又東折,緊挨著土城村北流過。“灣”為水流彎曲的地方,故土城村西偏北處,名為“灣兜子”。1900年6月八國聯軍入侵天津時,為了襲擊南鄉一帶的義和團,將灣兜子作為一個重要的登陸點,在此曾與義和團交戰。當時土城人民參加義和團,在“金仙觀”內設壇,焚香練拳,曾配合聶士成清軍在紀莊子同入侵者激戰,有十數名村民陣亡。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在清末廢科舉、興新學運動中,在藥王廟建了一所學校,名為天津民立第三十九初等小學堂,但那時藥王廟的香火仍舊十分旺盛。藥王廟前還有一塊空地,空地旁有個大水坑。1952年,藥王爺的神像被扔進了大坑裡,大殿也改成土城小學的大教室。1976年地震,大殿後牆倒塌,於是在1978年拆除了大殿。1989年,蓋起了一座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的土城小學4層教學樓,金仙觀痕跡無存。

明代初年,安徽廬州府廬江縣一戶姓劉的人家,隨燕王朱棣北上,來到了河間府靜海縣落戶。大約到了清乾隆年間,劉姓全家又移居到了天津縣南鄉的土城村。最初,這家劉姓在土城以販賣磨香油剩下的“麻渣(芝麻渣子)”為業,生意甚是興旺。劉家手裡有了積累,乾脆自己開起了油坊。除了生產食用油外,剩下的芝麻渣子、花生米渣子、棉籽渣子等等竟遠銷到山東一帶。於是又在山東的德州開設了油坊的支店。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由於買賣越做越大,劉家利用自家靠近海河的優越位置,開始養起了海船,除了經營關內外的糧食、豆類以外,兼營生熟鐵的往來販賣。後來,又在左近開起了錢莊、當鋪以及其他的商號。由於京津一帶是個缺糧地區,當時海禁剛剛解除,用海船販運糧食,是個賺錢的行業,劉家做糧食買賣,賺錢順手是很自然的事。那時候,一般人的觀念是,有了錢便投資土地,認為這是最牢靠的基業。劉家也不例外,先後在天津縣的南鄉購置了58頃土地。因為買賣太忙,另僱用了莊頭,代為收租管理。這樣的大戶,在當時的天津四鄉是非常少有的,“土城劉家”名噪一時,因而跨入了天津地方富豪"八大家"的行列。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當年,劉家遷居土城的始祖--第一代為兄弟五人,後來就分為五大支,其中以劉家第二支財富最為殷實,僅在土城的住房就有大小院落十四個,而且都是角門相通。到了第六代有兄弟四人,包括大排行四爺劉恩鴻、五爺劉恩林,以及九爺和十一爺。五爺劉恩林熱心地方公益,是當地的士紳領袖,很受地方群眾的擁戴。清末廢廟興學,由他出頭將土城的藥王廟改為小學,也就是一直存在到今天的土城小學。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說說天津衛——天津八大家的土城劉家


第七代劉奎齡先生酷愛繪畫,工筆畫風格自成一派,成為當時名震一時的繪畫大家。1953年,天津文史館成立,劉奎齡被聘為首批館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會委員,1956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成為了劉氏家族的驕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