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广府人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清朝是在1911年10月份武昌起义爆发后,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北、湖南、陕西、江西、云南、江苏(含上海)、贵州、浙江、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山西、山东、甘肃等十五省宣布独立。
当时清廷能够和武昌起义军作战的就是最精锐的北洋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北洋六镇,而北洋六镇实际上只听从袁世凯的调遣,清廷根本调不动这支军队,无奈之下,清廷只能重新启用袁世凯。
袁世凯出山后,迅速夺取了清廷的大权,一边和武昌起义军为主的革命党谈判,一边不断地向清廷要价。在得到孙中山“只要清帝退位可以让出中华民国大总统职务”的承诺后,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从而清朝灭亡,袁世凯也成为了民国大总统。
下面我们从武昌起义的情况来看,分析一下推翻清朝谁的作用大。
我认为首先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作用最大。
孙中山自年轻之时就立下了推翻满清王朝的志向,190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到1905年又以兴中会为主的革命志士为主,吸收了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了更大的中国同盟会,自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陆续在国内不断地发动了起义,不断地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包括了1906年的浏阳、萍乡、醴陵之战;1907年的饶平黄冈、惠州七女湖、防城、镇南关之战;1908年的钦廉上思、云南河口、安庆之役等。
虽然多次起义多次失败,但是孙中山却从未气馁,仍然继续发展壮大革命党,继续发动起义,其中以1911年4月27日的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也是革命力量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起义,这场起义中,众多革命党的精英殒命,包括了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
而当年10月份武昌起义爆发的时候,孙中山还在美国,得到消息后返回了国内,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与袁世凯谈判,成功地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
可以说,推翻清王朝,如果只是依靠清朝内部势力,如袁世凯这样的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武昌起义,袁世凯也只能一直闲赋在家,如果闲赋的时间更长,闲赋个十多年,估计北洋军他也就控制不了了,也就不可能能够在接下来的起义中成为清廷依靠的主要力量,也更不可能逼迫清帝退位,可以说是革命党人的起义为袁世凯创造了上位的机会。
其次,也正是革命党人的不断的起义,使各省都看到了清王朝的行将末路,所以在武昌起义成功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有十五个省相继宣布独立,这和革命党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可以看到,十五个省独立之后,清朝控制的地盘除了几个少数民族区域外,基本在汉族地区只剩下了直隶和河南,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地盘了,要重新夺回,非常地费力,要知道当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控制了两到三个省,都打了十多年才结束,这么多省一起反叛,清王朝就算能镇压下去,需要多少年呢?
其次是袁世凯
可以说,当时清廷要镇压武昌起义是能够镇压下去的,毕竟袁世凯手上的北洋军战力十分地强悍。南北议和的时候,实际上武汉三镇中的汉口和汉阳都被冯国璋率领的北洋军攻下,革命军只剩下了武昌,并且随时可以被北洋军攻入。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出于自身利益,命令冯国璋暂停了对革命军的进攻。
因为袁世凯也知道,一旦他当时灭了革命军,那么接下来他对清廷也就没有作用了,清廷也就会卸下他的权力继续让他闲赋。而袁世凯本身是一个野心很大,能力非常强的军事强人,他也不会甘心一辈子被人压制,他充分利用了清廷当时的无力和革命党人军事力量薄弱的弱点,一边和革命党人谈判,获得了“只要清帝退位就可以出任大总统”的承诺,另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从而将个人利益最大化。
虽然他是出于私心,但也客观上造成了清帝的退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如果没有袁世凯,当初的战争估计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规模会打的非常大,也正是因为他的作用,战争时间很短,战争规模基本就局限在了武昌三镇的地方。
第三是各地政府
可以说革命党人的不断努力,也深深影响了当时的各地政府,他们中很多开始认可革命并接受了革命,所以在武昌起义成功后,十五个省先后宣布脱离清王朝而独立,这对于满清王朝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失去了全国大部分的统治区,当时的满清来说,基本上等于一个区域性的政府,手上实际控制的地盘也就两三个省而已。
也正是在全国如此多的省份独立的情况下,革命党人才有了和袁世凯谈判的资本。毕竟这么多的省,就算北洋军战力十分强悍,一个一个地打,也要费时费力,不知要打到什么时候,与其死磕最后把自己的老本耗光,还不如谈判,争取更多的利益。
当然,各省能够宣布独立也和太平天国以来清廷的中央集权逐步被削弱有关,各省不听从清廷中央政府,这并不是第一次。
首先在太平天国时代,由于清廷没有一支能战的部队,便放开了对地方的控制,允许地方政府招募兵马对抗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崛起了一批汉族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样的,后来都成了封疆大吏。
尤其是后来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在各地开办实业,培养军队。到了1900年清廷对全世界宣战的时候,南方八省并没有听从清廷的号召对各国宣战,而是与列强达成了互不侵犯的“东南互保”协议。
这些都造成了清朝末期,实际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严重削弱的后果,也使得武昌起义后,十五个省能够宣布独立,脱离了清廷政府。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我认为是革命党人的作用最大,首先是革命党人发动的武昌起义是直接导火索,其次是武昌起义促成了袁世凯顺利夺权,三是革命党人的作用使十五个省宣布独立,而这三个因素是造成清朝灭亡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因素。
老威观史
推翻清朝,要论谁的作用最大,个人认为还是袁世凯的作用更大,许多人只看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却没有看到他长达十几年的经营。
慈禧太后当年驾崩之时,已经意识到了袁世凯的狼子野心,可是偏偏就是不敢杀袁世凯。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要从清廷准备立宪开始,当年便是袁世凯一手操办了这预备立宪,提出了十二年立宪期。
当初清廷派出了所谓的考察团前往西方,意图就是去寻找所谓的合适政体进行立宪。
然而问题就是派出去的这些人都是满清宗族子弟,这些人一份考察报告都不知道怎么写,更憋说能看出点名堂。
最后还是袁世凯通过梁启超和杨度,翻译整理了日本君主立宪制度的宪法和章程,并且写了几篇关于清廷立宪的分析报告。
要知道当时袁世凯已经是北洋六镇新军的实际掌控者,他的才能在清廷中无人能比,加之立宪又被其掌控。
袁世凯通过此举,将徐世昌推上了预备内阁,同时袁世凯又同奕匡私下结好,更是直接打击了载沣等宗族子弟。
可见当时袁世凯已经稳稳的掌控了清廷军政,他的新军保障他未来可以介入清廷立宪。
也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清廷才不得不推进立宪的进度,同时清廷也不得不寻求权力的下放,甚至不惜扶植张之洞在湖北建立新军。
而袁世凯对于革命党,又是采取怀柔政策,他大力启用杨度和梁启超等以往的立宪派,并且有限度的让革命党闹。
不得不说即便没有后来的辛亥革命,袁世凯依旧是可以让蜻蜓成为傀儡,让立宪成功。其政权依旧是会回到汉人手中,从这一点来看,袁世凯有功。
小司马迁论史
推翻清朝,谁的作用最大?看到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会在孙中山和袁世凯两人中间选择,因为孙中山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而袁世凯则利用兵权逼迫清帝逊位,两人南北合力推翻了清朝。
不过我认为,还有一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的红顶巨商——盛宣怀。因为武昌起义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武汉新军被调往成都处理“保路运动”,造成武昌空虚,给了革命党起义的机会。而保路运动的发生,和盛宣怀有莫大的关系。
盛宣怀,江苏江阴人,是清朝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鸿章的重要幕僚,在经办洋务企业上多有建树,官至邮传部尚书。近代中国许多知名的矿业、铁路、银行、炼钢、邮航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由他一手操办的。
比如改组轮船招商局、设立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创立红十字会等等。因此他成为清朝末年的红顶巨商,影响力非常之大。
但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绝顶的盛宣怀,却在处理保路运动的时候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因为他宣布要将川汉、粤汉两条铁路“国有化”,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
现在我们说铁路国有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清朝末年可不是这样的。修铁路是帝国主义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四川、湖南等地的老百姓为了夺回铁路的自办权,以民间筹股的方式募集了巨额资金,川汉铁路得以完全凭借国人的资金开工修建。
不过按照预算,这些资金并不能满足整条铁路修筑的开销,所以一些官员就动起了脑筋——拿着老百姓筹集起来的血汗钱去上海炒股去了,因为当时上海的橡胶股票一路高涨,他们想趁机以小博大,猛赚一番。
但事与愿违,当修路的1000多万两白银进入股市后,橡胶股票泡沫很快破裂,这些钱被彻底套牢了。消息一出,四川、湖北、湖南彻底炸锅了,因为三省上到乡绅地主、下到贩夫走卒的许多人都是川汉铁路的持股人,这下不仅铁路修不成了,血汗钱也白搭了。
时任邮传部尚书的盛宣怀具体负责处理此事。他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湖北、湖南的损失由清政府出面按1:1的面值回购,而四川的损失就由当地老百姓自己承担了。
盛宣怀的区别对待,让7000多万四川人彻底愤怒了。四川人好心办事,结果却是出事了被一脚踢开?这叫什么事。成都爆发了大规模抗议,而清政府的处理方式却是开枪。于是矛盾彻底激化,清政府不得不从武昌调集新军前往四川。
之后的故事大家就很清楚了。如果盛宣怀当时能妥善处理此事的话,清朝说不定还能延续一段时间呢。
石头说历史
1912年2月12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宣统退位,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布结束。
对于清帝退位这件历史大事件,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人物有两位,一个是孙中山,另一个是袁世凯。
他们两个人谁的作用是最大的,在历史上有诸多争议,笔者认为毫无疑问是袁世凯。
我们先来分析下孙中山,他是南方革命军的灵魂人物,在辛亥革命以前,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区域的声望非常高。
但是,孙中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没有完全摆脱帝国主义,而是依靠日本,俄国等势力,来完成自己的革命理想,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能完全消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当时的革命军虽然占据长江以南地区,但是有近一半的省份并没有革命军队伍,而是由原来清朝的官员来统治,这样的内部组织结构非常脆弱,从后来陈炯明叛乱就能看得出来。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虽然成为了临时大总统,但在中国北方还有一个强势的割据势力,那就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
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完全丧失了政权,他们只能依靠袁世凯来维持统治。
袁世凯的数万新军,装备精良,作战勇猛,而且有外国势力的支持,孙中山显然不是对手。
为了维持共和政体,孙中山不得不做出让步,答应了袁世凯的要求,只要清帝退位,大总统可以由袁世凯来做。
袁世凯当时已经是内阁总理大臣,手下的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把持中央的军权,袁世凯劝告清帝退位,变得顺理成章。
如果没有袁世凯,宣统皇帝肯定不会这么轻易地答应退位,一切都是势力为前提。
虽然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在这件事情上,袁世凯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孙中山。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南方革命军被分化,孙中山不得不再次救亡海外,进而依靠苏俄完成自己的政治夙愿。
可以说,当时只有袁世凯可以做到兵不血刃地让清帝退位,换作第二个人免不了一场残酷的战争。
所以,笔者认为袁世凯在推翻清朝这件事上的作用是最大的。
—END—
文史频道
孙中山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宣统帝退位,将全力移交给袁世凯,这个时候就宣告着清朝的灭亡了。在清朝的灭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至关重要的人,那就是袁世凯和孙中山。这两个人对于清朝的灭亡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到现在很多人都还在讨论到底是袁世凯对于清朝的灭亡贡献?
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各种矛盾瞬间爆发出来。随着溥仪退位诏书的颁布,统治了中国268年的满清寿终正寝。清朝被推翻了。毛泽东曾说:“政治就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袁世凯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优待满清皇室,笼络了保皇派。走资本主义道路,得到革命派的支持,立宪派的主张也得到实现。兵不血刃就完成了一个朝代的更替,顺利的超乎人们的想象。可惜,历史并未朝着我们一厢情愿的方向去走。但无论如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很有意义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时年仅28岁!1900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三洲起义。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其前身为兴中会,华兴会。1906年12月2日,孙中山创建了三民主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行颁布《退位诏书》,正式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2年元月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识二时辰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推翻清朝统治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馒头,掌握清廷军权的袁世凯是结束清朝统治的第五个馒头。
然而,正如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分析秦灭亡之原因时所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同样的道理,清朝被推翻之根本原因,固然有孙中山与袁世凯之原因,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清朝被推翻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清朝统治者愚昧无知、政治腐败和经济落后等多种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应该是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固步自封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
成文回答如下:
清朝是我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自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以来,至1912年清宣统帝退位,共存在了276年之久,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最终还是逃不了覆灭的命运,其原因究竟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历史周期律的魔咒作用。清朝的灭亡符合中国封建王朝兴衰周期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自然规律,作为国诈近三个世纪的大清帝国也是无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初创、兴盛、衰落和灭亡的历史周期律这一规律的。
二、历史合力的作用。清朝的灭亡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政治上看,经历封建社会漫长的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斗争,清朝在明朝罢黜相权强化皇权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军机处,使得专制皇权达到空前高度,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因此达到历史的巅峰。盛之始即为衰之始,特别是面对世界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发展的潮流,清朝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显得老态龙钟步履蹒跚。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统治,固然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但也使得清朝的政治十分腐败不堪,社会缺乏活力,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完全落伍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从经济上看,以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占整个社会主体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遏制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得资本主义萌芽因此受到压制而始终不能破壳而出。在传统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释放完最后的活力后,面对人口的日益增长,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已明显落后了。特别是当西方各国包括日本进行工业革命后,清朝这种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彻底落伍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经济发展的潮流了。
从军事上看,晚清时期军队十分腐败。腐败到什么地步呢?我们姑且以外国人的视角来反推。记得有一个与清政府打交道的英国商人曾经这样描述清朝军队的状况:“我都不好意思把这批枪拿出来了,因为他们都已经破的根本不能用了,但对方说只要看上去像杆枪就行,而开出来的价格让我没法回绝。事后我才知道,他向政府报账的银两,居然是实际付给我的十倍都不只。于是,我也就坦然一点了,我只是担心拿着这样枪的士兵,真要打仗就必死无疑了”。据此,当时政治的腐败导致清政府辖下的武装军队是有多么腐蚀了。
从文化上看,清朝继续实行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又大兴残酷的“文字狱”,这不仅妨碍了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挥,阻碍了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而且迫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国家政治大事,一头扎进考据学中寻章摘句,不重视影响国计民生的科技的传承和创新。
从对外关系上看,清朝统治者坚持“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闭关自守,居高临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抱守残缺,顽固坚持祖宗之法和君主专制独裁统治,看不清楚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没有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
综上所述,清朝的落后不仅是内部封建制度的根本落后,而且还落后于外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是新兴资本主义的对手,1840年,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用船坚炮利打开了中国大门,开始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也逐步沦为列强侵略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最终在内外交困之中,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所推翻。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提及清朝,人们对他可谓褒贬不一,很多人夸赞这个朝代,说他们奠定了968万平方公里的,但是他背负了更多的骂名,让中国被列强欺负。
也难怪,清朝统治短短200多年期间,中国背负了太多的耻辱,而我泱泱大国也是在这个时期被骂成东亚病夫。历史上各位帝王艰难打下的江山,在清朝却被轻而易举的割让他人。
这样的朝代注定是要被覆灭的。人们在压迫中拿起自己的武器。推翻清朝,肯定是群众的努力,这份荣誉是集体的。那么就推翻清朝而言,谁作用最大呢?
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孙中山先生。是的,孙中山先生功劳确实不小。他不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团体,而且还明确的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更为重要的是,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直接导致清朝政权被颠覆。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孙中山就亲自领导过多次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孙中山先生虽然很有想法,也很有激情,但他不依靠群众,没有自己的军队,甚至连起义的开销都是募捐而来的。
孙中山先生在领导这次革命时,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甚至都没有亲临战场,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这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人了——袁世凯。可能很多人对他没什么好感,因为他逼迫孙中山卸任,任位期间竟然倒行逆施要称帝。
不仅后人对他没有什么好感,在当时他也是被大家嘲讽的对象,当时有这样一副对联:中华民族千古,袁世凯万岁。
这个对子很有意思,千古对万岁没问题,可是袁世凯却对不上中华民族,这其实是在暗讽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族。
就是这样一个声名狼藉的人,笔者却认为袁世凯在推翻清朝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英国有些文献也在说袁世凯好的地方。
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大总统,百废俱兴。他甚至还没能组建出一支军队,就被联合洋人的清政府军队包围了。
打,几乎没有赢的可能。求和,又是万万不可能的。眼看着一个思想先进的新生政府就要被扼杀时,袁世凯登场了。
他凭借着自己的谋划,成为了清政府、国内军阀和资产阶级三股势力的平衡点。
由于他是李鸿章最得意的门生,因此他在官僚圈里混的风生水起,并且趁机培养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
也正是因为这支军队和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成为了中国军阀界的一把手。而这一切都变成了他和孙中山谈判的资本。
他答应孙中山会让清帝溥仪退位,只要让自己成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妥协了,最后也平稳地完成了政权的交替。
可能有些人觉得笔者有些夸大其词,觉得我在洗白袁世凯。那么您请看,在袁世凯去世后,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并且东北出现伪满洲国的局面。
这些方面可以在侧面看出,袁世凯在能力方面还是比较显著的。所以说如果当时袁世凯没有站出来,中国的历史可能真的会发生巨变。
评价一个人,本就应该从多方面来看。就事论事,推翻清朝,袁世凯绝对是有一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史之策
毫无疑问,推翻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满清朝廷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是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来完成的。
戊戌变法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依靠满清朝廷来挽救中华民族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挽救民族危亡,要改变中国社会现状,必须推翻满清朝廷的专制统治,必须走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
以三民主义为旗帜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帝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实现了把专制政治变为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转变……
虽然,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但是,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历史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最大的历史作用……
鸦片战争以来,面对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清朝政府也进行了三次自救运动,如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政和预备立宪等,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满清朝廷的三次自救运动都是“种豆得瓜”,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加速了专制统治的崩溃……
而《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朝政府又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又成为自身专制统治覆亡的掘墓人……
武昌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土崩瓦解的清朝政府又不得不起用袁世凯
袁世凯手握北洋重兵,又有列强支持,颇有谋略,策划南北和谈,又对清朝政府威逼利诱,迫使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寿终正寝。
因此,推翻清朝统治作用最大的是:辛亥革命!!
逛一逛3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南方各省相继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立国,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宣统帝退位,将全力移交给袁世凯,这个时候就宣告着清朝的灭亡了。
在清朝的灭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至关重要的人,那就是袁世凯和孙中山。这两个人对于清朝的灭亡都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到现在很多人都还在讨论到底是袁世凯对于清朝的灭亡贡献最大,还是孙中山的贡献最大。
可以说这两个人少了谁清朝都不会灭亡的那么快,清帝也不会那么容易的退位。
首先来说孙中山,孙中山一直领着中国资本革命,提出了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等等口号。武昌起义虽然不是孙中山直接指挥的,但是也是革命党人发起的,所以这个功劳也应该是孙中山的。之后南方各省基本上全部宣布独立。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革命党还是没有实力灭掉清朝,清王朝也马上派出了北洋军系的人,虽然袁世凯此时已经回家了,但是这些人都是袁世凯培养出来的,这些人也只听袁世凯的,而清王朝这个时候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这些新军了,所以只能请袁世凯出山。之后袁世凯在打革命党的时候,也是边打边谈,因为这两拨人谁都灭不了谁,这个时候如果袁世凯一心扶持清王朝的话,那么清王朝不会那么快灭亡的,但是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于是袁世凯和革命党人达成了协议,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之后担任大总统。
清王朝的灭亡的过程中,如果不是革命党人发起了起义,袁世凯也许一辈子就只能是在家了,或者最多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但是如果没有袁世凯的话,或者说袁世凯一心支持清王朝的话,那么革命党也不会那么快推翻清朝的。所以说袁世凯和孙中山在清王朝的灭亡过程中都很重要。
中国历史研究所
1911年的清朝,风雨飘摇,上下都呈现出一种败亡之象。满清王公在各派系的相互倾扎中,惨淡经营着祖上留下的基业。
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各种矛盾瞬间爆发出来。随着溥仪退位诏书的颁布,统治了中国268年的满清寿终正寝。清朝被推翻了,但谁起的作用最大众说纷纭,保皇派,革命派,立宪派,孙中山,还是袁世凯?
推翻一个朝代,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实力,二是意愿。分析一下,各个集团的实力与意愿。
第一,保皇派。保皇派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变法失败后,康梁逃往国外。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了“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即保皇会。早期的维新派要求开议会,实行新政。光绪去世后,他们要求保留皇帝,实行君主立宪,因而得名“保皇派”。
保皇派的主要组成是开明的贵族和保守的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实力,是清室可以利用的对象。但被满清的顽固派打压,最终流亡海外,力量得到削弱,后来的张勋复辟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保皇派虽然被慈禧、隆裕太后所不容,但意愿上还是支持满清统治的。
第二,革命派。革命派以孙中山、黄兴为领袖,与保皇派截然对立,革命派以推翻满清统治为己任。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主要活动范围也是在国外。虽然革命派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但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薄弱。辛亥革命之前,革命派已发动了十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
革命派走的是精英革命,未能发动群众。他们有一套成熟的理论,却缺人,缺钱,缺枪。孙中山为革命四处奔走,也常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所以有些人称他为“孙大炮”。革命派有意愿推翻满清,但实力有限。
第三,立宪派。立宪派介于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他们要求立宪,并不在意保留不保留皇帝。他代表了上层的资产阶级,也包括地主绅士。他们有钱,有地,有人,是相当有实力的一个政治派别。
期初,立宪派寄希望于满清政府。但清政府却一直打着立宪的幌子,在辛亥这一年成立了皇族内阁,不少人深感失望。摇摆不定的立宪派也转而投向革命,这也是满清众叛亲离的重要原因。
第四,袁世凯。袁世凯的理论主张并不多,更多的是一个实干家。当别人在政治舞台上长袖善舞时,袁世凯却在闷头培养自己的军队。所以在辛亥革命发生后,大家突然发现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竟成了中国当时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名不见经传的袁世凯,也成了能够左右时局的关键人物。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袁世凯是李鸿章去世前极力推荐的人物。袁世凯的背后是庞大的的汉人官僚体系,袁世凯有实力也有意愿推翻满清政府。事实证明,他也做到了。
毛泽东曾说:“政治就是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袁世凯就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优待满清皇室,笼络了保皇派。走资本主义道路,得到革命派的支持,立宪派的主张也得到实现。兵不血刃就完成了一个朝代的更替,顺利的超乎人们的想象。试问当时的中国,除了袁世凯,谁能做到?
可惜,历史并未朝着我们一厢情愿的方向去走。但无论如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很有意义的。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