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我不是醫神,我們要敬畏生命、尊重科學,強調救死扶傷精神,讓病家享受最適宜的治療。”

創造了冠心病治療多項第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白求恩獎章獲得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葛均波,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腔熱血付患者的他,讓病人有尊嚴地迴歸生活……

“學醫學,利天下”

在11歲那年,葛均波騎自行車摔傷了左臂,家鄉的老中醫幫他治好了。當時,他便在心中萌發了一個稚嫩的夢想——為天下人治病。帶著這個夢想,他考上了青島醫學院,如飢似渴地學習醫學知識。

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祖國醫學事業飛速發展,疾病譜發生了變化,心血管病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1990年,葛均波前往德國美因茲大學學習冠心病的介入診斷治療。他苦練介入治療手術基本功,發現了心肌橋特異的“半月現象” “指尖現象”和心肌橋的藥物治療方法,這些成果還被編入國際經典心血管病教科書。

葛均波在德國的工作因此得到認可,他還被聘為德國Essen大學醫學院心內科血管內超聲室主任。

然而,每當他聽到國內改革開放後蓬勃發展的消息,內心總抑制不住一次次泛起漣漪,決心回到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祖國人民服務。

1999年,他響應國家號召,毅然放棄國外優厚待遇、舉家歸國。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當他的導師——德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Erbel教授得知這一消息時,十分不解,“我為你辦妥了一切,可是你卻要放棄?”

“教授,假如您有漂亮女兒,您不會希望她在家裡嫁不出去吧?您培養我,肯定希望我將來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回到祖國,我的天地可以更廣闊,更何況國家培養我這麼多年,更需要我回家。—— 葛均波”

患者的利益是醫生的最大追求

藉著這個巧妙的回答,葛均波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母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進入中山醫院工作。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那一年,全世界約有200萬名患者接受了心血管介入治療,而中國僅佔8000多例,中山醫院心導管手術量不足千例。

葛均波受命擔任了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盡所能地創造條件,鼓勵科室每個人發揮專長,培養出多名心血管高端人才,獲得一批具有原創性的重大科技成果。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心肌。及時快速開通堵塞的冠狀動脈,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為了縮短救治時間,他和同事建立了一條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綠色通道”,這個“綠色通道”24小時全天候向患者敞開,一有情況,患者即刻送至手術室,多名醫護人員同時到位。

每年搶救近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高達97%……多年來,葛均波常常會被急促的電話鈴聲喚醒,並趕往醫院的導管室施行緊急搶救。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他的座右銘是,“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為救治病人,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來自天津的老年患者因病情嚴重,輾轉全國各家醫院,最終找到了葛均波。他憑藉豐富經驗、精湛手術技巧,成功為老人實施了冠脈介入手術,術後老人特意定製了三塊銅牌,熱淚盈眶地送到醫院。

身穿近30斤鉛衣,做心臟介入術直至汗流浹背,這是葛均波的典型寫照。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長時間手術壓力,導致他長期遭受椎間盤突出的病痛折磨,醫生強制他臥床休息,可他放不下病房和心導管室的工作,就讓學生把病人的造影圖像送來,遠程對講指導手術。

他的敬業精神,感染著團隊裡的每一個人。他常告訴同事,“當醫生,就意味著責任和奉獻,目標只有努力解決患者病痛。”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潛心研究,實現多項業界“首次”

治病能一個個救人,做科研卻可以幫助無數病人,這是葛均波堅持科研的初衷,他也憑藉創新精神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心血管研究領域專家之一。

比起醫術醫德的耀眼光芒,更讓人矚目的是他推動心血管領域醫學創新成果轉化的遠見和擔當。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數十年的潛心研究,終歸功夫不負有心人。葛均波率領團隊實現多項業界“首次”:

2005年,國際首創“逆向導引鋼絲技術及其捕獲技術”;

2010年,實施國內首例經皮主動脈瓣置入術;

2012年,應用MitraClip完成國內首例經皮二尖瓣成型術;

2013年,實施國內首例經皮肺動脈瓣植入術;

2014年,完成國內首例經皮左心耳封堵術;

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溫冷凍消融去腎動脈交感神經術……

僅以“逆向導引鋼絲技術及其捕獲技術”為例,這一首創技術使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CTO)的手術成功率達到70%,就此攻克了冠心病介入治療“最後堡壘”。手術通過美國TCT學術會議向全球轉播演示,成就了我國學者在國際最高介入心臟病學會議上的“首秀”。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目前,該技術已成為CTO介入治療經典術式,手術成功率已達90%以上,無數患者因此獲益。

針對傳統金屬藥物支架“不可降解”的缺陷,他設想支架植入後、完成有效機械支撐,如果緩慢降解並完全被組織吸收,就能達到理想狀態。

基於這一想法,葛均波與企業合作,成功研製出新一代生物完全可降解冠脈藥物支架,植入體內2至3年可完全降解吸收。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2013年9月,我國首例生物完全可降解冠脈藥物支架植入術宣告成功。隨著國產支架的技術革新,價格成本明顯降低,醫療成本得到控制,初步統計,葛均波團隊研製的國產支架,每年會為病家與國家節省超過10億元醫療費用。

雖然研究歷盡千辛,但取得了專利之後,葛均波卻把它無償捐獻給國家。

不計得失、

不懈進取,

是身為醫者不變的追求。

——葛均波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卓越醫療,傾心呵護

放心託付的地方

善待患者,尊重生命

他為中國醫學的進步

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葛均波:我不是醫神,我們應敬畏生命、尊重科學 | 2019最美醫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