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摳不帥,不配當荷蘭人

不摳不帥,不配當荷蘭人

荷蘭最近好忙,忙著“趕”遊客。

當其他網紅旅遊地看到一群觀光客就像看到$$$一樣接待,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早就在去年決定移除網紅打卡景點I Amsterdam。

最近還宣佈從明年起,全名禁止旅遊團參觀紅燈區,將一批遊客分流到海牙。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網紅打卡點I Amsterdam。圖/unsplash

這已經不是荷蘭為當地生活質量第一次槓遊客了。之前被戲稱“中國威尼斯”的羊角村,早就因為人太多變成“菜市場”而處處掛著警示牌,還有中文字。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Instagram

如此“不近人情”,但似乎並不妨礙荷蘭備受世人寵愛的魔力。關於荷蘭有太多的美名:歐洲花園、鬱金香國度、風車王國……

它既不像法國浪漫但古老傳統,也不像德國那樣嚴謹得來又一板一眼。荷蘭就是荷蘭,感受耳邊吹著的一股自由的氣息在流動就對了。

如果你去了荷蘭,會好奇這個國家怎麼那麼年輕活力,街角的建築風景線讓你驚喜連連。顏控們更有福了,踩著單車的長腿帥哥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阿姆斯特丹街景。圖/unsplash

高富帥?歐洲樂天派!

別以為荷蘭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它其實在地理位置上絕不樂觀。

位於歐洲西部,西北兩面都瀕臨北海的荷蘭,地勢非常低平,因而它其實有個更正式的名字——“The Netherlands”(尼德蘭在荷蘭語是“低窪之地”之意)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毗鄰比利時和德國,面向北海。圖/maps-netherlands

.com

相比其他歐洲國家,荷蘭自然資源天生匱乏,人口密度大,黃金寸土,佔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國土都低於海平面。

曾經一葡萄牙作家Ramalno Ortigao這樣描述過去的荷蘭:“16世紀以前的荷蘭,一半是水,一半是陸地,中間是一堆爛泥。北海衝過來的洪水規律性地肆虐大地,不幸的人們無休無止地與水奮鬥。”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畫家Cornelis Anthonisz筆下的16世紀阿姆斯特丹鳥瞰/lisolanyc

人們長期認為進行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必備資源,荷蘭幾乎都不具備。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在另一層面上造就了荷蘭人自力更生的性格。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水壩廣場和阿姆斯特丹王宮,阿姆斯特河曾經流經廣場,河上的第一個水壩就建在這裡,因此得名。圖/wikipedia

從13世紀Zuiderzee須德海伸入尼德蘭的北海海灣開始,歷經中世紀的堤防,直到20世紀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工程,

荷蘭一直在跟水患作鬥爭,以至於目前水治理是到了舉世聞名的地步。

荷蘭有句俗語:上帝創造了世界,而荷蘭人創造了荷蘭

他們似乎天生樂天派,與大海搏鬥的同時還能利用海水,一點點開拓國土。他們堅信未來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社會和公民雙手創造的。

因而你去到荷蘭,會看到並沒有太多高聳如雲的高樓大廈,或者像紐約大都市那樣直逼天際的高速公路。荷蘭就是一片鬱金香花海風車運河,歲月靜好的田園模樣。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風車的詩意。圖/unsplash

荷蘭獨立的開始,離不來擺脫西班牙統治的鬥爭,被稱為荷蘭“國父”的威廉一世,奧蘭治親王在1648年建立了荷蘭共和國。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國父──奧蘭治威廉的雕像,位於海牙,腳下是他的愛犬龐培。圖/wikipedia

荷蘭人民紀念的威廉,其實並沒有多麼偉大,在歷史上他不過是屢敗屢戰的平庸將軍,不過自由獨立的人格魅力,讓他足以成為荷蘭國父

因為他名字中有Oranje,荷蘭人民為了紀念,都將橙色看作是荷蘭國色,荷蘭國歌《威廉頌》紀念的也正是威廉一世。

這就是為什麼你在國際賽事或者活動中,總能看到荷蘭是以一片橙色海洋的形象出現。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獨有的“橙海”。圖/vadakkus

17世紀的荷蘭,曾經作為世界貿易強國,迎來了荷蘭的黃金時代。生於海港的國民屬性,又賦予了荷蘭天生好探索的精神。

早早享有的貿易文明,讓荷蘭人更世俗化,但同時又崇尚寬鬆自由的城市文明。

因為荷蘭人也知道,他們就是一個被規劃出來的國家,城市裡的每一寸都要放到實際生活當中,才能物盡其用。

荷蘭對於歐洲來說,最有利的地理優勢更多是在貿易和物流上的——坐擁世界頂級大港鹿特丹港口,以及歐洲最重要的航空港之一阿姆斯特丹機場。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伊拉斯謨橋(Erasmusbrug)是荷蘭鹿特丹一座斜張橋,跨越新馬斯河,連接鹿特丹北部和南部地區。圖/unsplash

尤其是二戰之後的鹿特丹,曾經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荷蘭工業重鎮被戰爭的硝煙摧毀後,不少人還希望他們能恢復14世紀那種古老的風貌。

但鹿特丹市政府偏偏獨闢蹊徑,清理了所有的廢墟,重新建立一座新的城市。

事實證明,荷蘭人還是非常有魄力的。他們不止比設計師還龜毛,並沒有全部推翻,反而尊重歷史。

在這樣的基礎上,你所見到的每棵樹、每條運河、每個細小的店面招牌、自然景觀的設計,都是精心打造的。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阿姆斯特丹的跳舞房子。圖/unsplash

很多人喜歡去阿姆斯特丹,但老藝術家覺得,鹿特丹才是荷蘭城市建築的新型靈魂,自由流動,到處都是驚喜的角落,簡直就是世界建築迷的迪士尼樂園。

可能在你走到一家辦公樓,不規則四邊形窗戶,以及呈沙漏狀的大樓,就會讓你驚呆:不過一座辦公樓,一扇窗戶而已,有必要搞得那麼酷嗎?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你可以在鹿特丹看到千奇百怪的建築。圖/Getty+unsplash

荷蘭人,就是在單車上長大的

身為一個顏控,去荷蘭感受美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最美的風景線不單是一望無垠的花海,以及自由流動的建築藝術,只要你去到本地街區,你會發現,怎麼到處都是騎著單車的大長腿帥哥。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處處可見大長腿單車型男。圖/flickriver

正如荷蘭人自己說的:“魚兒離不開水,就像荷蘭人離不開單車。單車是荷蘭人的“國騎”,這真沒有半點誇大其詞的意思。

荷蘭人口1600萬,卻擁有1900多萬輛自行車,也就是說,平攤下來每個荷蘭人都有一到兩輛自行車

自行車可能對我們只是簡單的一種交通工具,而對荷蘭人來說,這就是一種貫穿國民生活的生活文化。要知道在荷蘭,連小朋友都是兩三歲開始就學騎自行車。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騎車上班,後面還載著個孩子的荷蘭上班族。圖/ Credit: Reuters

如果在荷蘭碰到冬季的雨天,你會在街上看到小學生穿著雨衣雨鞋,也照樣騎著自行車上坡。

當略顯吃力時,同樣並行騎著自行車的家長,也只是將手搭在孩子肩上,輕輕推著向前騎而已。

這就是荷蘭人從小就培養的自行車文化——獨立自主

據統計,像阿姆斯特丹、海牙這些城市,當地人出行10%靠汽車或者走路,20%靠公交車,剩下70%全靠自行車。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無單車,不荷蘭。圖/Pinterest

30%的荷蘭人,旅行靠騎單車就能完成,年輕人一輛自行車、一個睡袋、一個旅行揹包,就能獨立遊遍西歐。

不論是在鄉村還是城鎮,滿街都是騎著自行車的人,有的是西裝革履,車筐裡裝著公文包的上班族,有的穿著隨性,換上運動服,不穿鞋裸腳踩著自行車。

無論裝扮裝備再隨意再突兀,反正荷蘭人還是在單車上見,怎麼舒服怎麼來。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上班族就是這樣騎著車其上班的。圖/flickriver

荷蘭人痴迷單車,並不是因為買不起汽車。相反他們買得起卻不屑於買,騎自行車才是他們的全民共識。

二戰後,當時荷蘭汽車需求量與日俱增,曾經一度的荷蘭,也是用汽車來解決當時的代步交通工具。

然而後來因為越來越多的車流量以及停車空間,讓政府不得不拓寬道路,增建車位,導致人車爭道,交通事故也在突增。

曾有人統計過1972年的荷蘭,就有3300人因為交通事故致死,尤其是兒童死亡率大大提升。

於是當時有大量群眾主張自行車,發聲抵制汽車,從而才進一步推進了現在這種自行車的全民共識。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龐大的單車停車場。圖/unsplash

當然荷蘭自行車文化的發達,關鍵也離不開國家的交通政策規劃。推出了一系列鼓勵自行車代步的決議,比如禁止市中心車輛行駛,還將過去的停車場還給群眾,鋪設各種自行車專用道。

荷蘭目前具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自行車道路網,全長約35000公里,還有25000個自行車停車場

在荷蘭騎自行車,那些清楚明瞭的標示,以及平整的路面,獨立的交通標誌,都讓你感到分外受尊重。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常常舉辦國際單車賽事,開發太陽能路段,架設粉紅單車裝置藝術圖/Pinterest

十字路口上“自行車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空間有限,機動車和單車必須共享道路時,你會清清楚楚看到這樣的提醒——自行車先行,汽車是客人,請勿喧賓奪主。

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自行車上長大的荷蘭人,從小就在這樣一個自由平等,獨立自主的社會風氣下成長。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人的單車氛圍實在太舒服了。圖/unsplash

當其他國家都以汽車通行量為豪的時候,荷蘭人壓根不care。他們更追求的是公共綠色環境下的共同願景,騎著自行車吹著口哨,享受來自大自然的微微清風,比誰都悠然自得。

比美國人直率,比德國人還摳門

荷蘭人其實也不是不開汽車的,而且通常是高個子低配置。

當國內的人在奔馳寶馬法拉利爭相競賽時,要是去到阿姆斯特丹的街道,會驚掉下巴。基本上都是小巧的豐田、雪鐵龍等等汽車,你會好奇這樣的高個子怎麼開小車?

也許本地人都會自嘲:還不知道我們荷蘭人摳門嗎?這些車多省油,還便宜。不然就騎單車,能省就省啊。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阿姆斯特丹河流兩岸風景。圖/unsplash

荷蘭人是各國公認的“吝嗇鬼”,都說“AA制”這種說法, 起初是來自於英美人對荷蘭人偏見的說法。當時16-17世紀荷蘭貿易發達時期,荷蘭商人早就有了彼此分攤,精明計算的意識。

英國人普遍認為荷蘭人太愛算賬,太沒有紳士風度了,於是便有了“Let's go Dutch”的俗語說辭,幽默的美國人後來將這句話引申成了現在說的“AA制”

有很多段子,諸如“四個荷蘭人走進布魯塞爾的一家咖啡屋,點了一杯水和4根吸管。都是來嘲笑荷蘭人的摳門技術。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要荷蘭人請客,比登天還難。圖/微博截圖

之前老藝術家調侃過德國人的摳(點擊看回德國人有多摳),如果相比起來,荷蘭不只是不隨便請客那麼簡單,荷蘭式的AA制,可不是大家一齊吃個飯買單時大家除個平均數結賬那麼簡單的。

如果和荷蘭人湊一桌吃飯,就算一桌子十幾個人,老闆都會清楚的記錄下每個人點的菜,最後一個個付錢,幾塊幾分都算得一清二楚。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著名的空中晚餐。圖/dinnerintheskynederland

不僅如此,荷蘭人最明顯的性格還有一點,比美國人還直率。8年前從英國移居荷蘭的作家本·科茨在《荷蘭人為何與眾不同》這本書裡,曾經提到一次令他難忘的經歷——

當他理髮的時候,一個荷蘭的朋友立刻指出來,那個髮型根本就不適合他。尤其是對在溝通會盡量避免冒犯別人的英國人來說,有點太火辣了。

但他後來慢慢理解並且接受了荷蘭人的直率:“荷蘭是一個沒有人會假裝的地方。

比如你如果去到荷蘭的餐廳,服務員會用非常直接的一句“你們要什麼?來取代“請問你們想點些什麼?”這種常規禮貌性的問候語。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人表達方式特別直率。圖/unsplash

荷蘭的這種不大講人情味的精打細算,還有這種簡單直率的性格,其實很多人會歸結為荷蘭16世紀的宗教改革風潮,當時加爾文教派傳播到荷蘭,曾經引領過一股獨立之爭。

雖然荷蘭是歐洲為數不多享有宗教自由的國度,他們不需要上帝。但加爾文主義能深入荷蘭人內心,他們主張拒絕物質享樂,崇尚個體反思,完全誠實精神。

在荷蘭語中甚至有個詞專指這種方式:bespreekbaarheid ,即一切皆可談論,一切皆應談論,沒有禁忌話題。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和荷蘭人說話可以肆無忌憚。圖/eatwith

荷蘭人看似不講人情味,實際上只是因為誠實信用的堅守,他們更尊重“規則”這兩個字,習慣將“醜話說在前頭”。

曾經一家國外網站調查,評選最有誠信的國家,荷蘭上榜三甲的理由是——他或許是世界上最喜歡立字據的人

這種“摳門”也是相對的,你看什麼騎單車住小房子,穿衣時尚指數可能在歐洲荷蘭簡直就是倒數第一第二。

他們不將就這些物質層面的消費,當中國遊客忙著跑去“攻佔”香榭麗舍大街的LV、Gucci時,荷蘭人就愛穿一身休閒夾克、T恤衫配牛仔褲,大褲衩和人字拖帥哥也特別常見。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網友感嘆荷蘭帥哥真多/微博截圖

他們的錢,似乎反倒更多是花在了各種書店、博物館、藝術畫廊上了,買一本書花費的錢都頂得過大吃一頓,或者就去揹著包騎著單車來一趟旅行,這樣看來,錢花得似乎有點太不正經了。

同樣他們毫無禁忌、透明誠實的性格,還可以體現在荷蘭許多老房子的寬大窗戶裡。

荷蘭人不僅造大窗戶,

還坦白直率到不愛拉窗簾。透過這些大窗戶,輕而易舉就能窺探到陌生人家的房子內部。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阿姆斯特丹每家每戶都是通透明亮的大窗戶。圖/unsplash

在公眾場合,紅燈區、安樂死等等各種話題都完全合法化被討論著,唯獨他們不喜歡討論教育公平、薪水、養老金或者關於金錢權力的話。

很多人把荷蘭近年“還地於海”的政策理念,詮釋為一種迴歸自然的環保態度

。從“向海徵地”到現在的“還地於海”,荷蘭人越來越懂得如何通過科學循環,為自己的家園創造可再生的綠色財富。

畢竟荷蘭人向來積極樂天,自力更生,自行車文化培育的是一種自由獨立,平等協助的公民意識。他們懂得——與其過度索取,還不如靠自己雙手創造。

所謂的摳門直率,不過是因為荷蘭人比誰都更講究公私規則,而且更願意擁抱一個寬容開放的社會氛圍而已。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少了我們一個,就是全部。”荷蘭人的集體公民意識很強。圖/unsplash

如果說德國人是西裝革履的工科男,那荷蘭人一定是穿著T恤衫、大褲衩、人字拖的理工男。雖然比德國人還摳門,但他身上,流露出一種不拘一格的技術哲學氣質,特別迷人。

他還可能情商不高,說話可能比美國人更加直率,讓你有所措手不及。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荷蘭就像一個非常有主見又不失遠見的天生樂天行動派帥哥,邀你來一場自由颯爽的單車旅遊,這樣有趣的靈魂誰不愛啊。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荷蘭式的浪漫,是放蕩不羈。圖/unsplash

城市的容貌:比設計師還龜毛的荷蘭政府 The newlens

擁有比總人口數還多的單車,荷蘭如何成功發展「自行車文化」 The newlens

為什麼荷蘭人愛好自行車 交通與運輸 李有觀

荷蘭的城市演變 尤爾根·羅斯曼

認識荷蘭:荷蘭社會文化探析 戴萬穩

Where Dutch directness comes from BBC

☟☟☟

你印象中的荷蘭和荷蘭人是什麼樣的?

今日作者

鍾無豔

還吃,日本鰻魚都快死絕了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沒有一個旅行地,逃得過中國人的BGM

不抠不帅,不配当荷兰人

多少人夢想著去阿根廷,就有多少人哭著回來

排版 | 蟹老闆

商務合作請添加:Tortoise_Li

請註明九行+合作事宜

其他合作請勾搭老藝術家 chujanfung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