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無數本書。拜讀他的著作是自己初中時期,那本《檀香刑》。到現在還血淋淋地存在自己的印象當中:殘酷的刑罰、無恥的人性、沉痛的貓腔、人的哀鳴、英雄的悲聲、良心的悸動、喑啞的死亡,全都在小說中交織和重疊在一起了,其中,貓腔起了起承轉合作用,整部小說華美、誇張而流暢的敘事……
從這裡開始邂逅莫言,崇拜莫言,今天我們一起“讀一讀’莫言。
01
“裝瘋是塊通紅的遮羞布,往臉上一蒙,所有的醜事,一古腦兒遮掩了。”
——莫言《生死疲勞》
在小說中他不斷地經歷著六道輪迴,一世為人、一世為馬、一世為牛、一世為驢……每次轉世為不同的動物,都未離開他的家族,離開這塊土地。小說正是通過他的眼睛,準確說,是各種動物的眼睛來觀察和體味農村的變革。
莫言出生在山東高密,他在今年9月出席青島中學開學典禮的時候說到:“其實,我當作家是為了一天能吃到三頓餃子。”他小時候家裡生活在農村,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一頓餃子,有次聽到鄰居從濟南迴來說,在濟南有個作家一天能吃三頓餃子,莫言勵志要當個作家。
雖然莫言在這次開學典禮也聲明瞭,說網上部分心靈雞湯和他的名人名言並不是出自他口中,但是莫言書中美妙的語言確實來自民間,來自他生活的農村,他小時候就是愛聽大人聊天,從這些話語中認識世界,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累積。
農村的話語,簡單、直接、霸道、無厘頭、接地氣,那時的人掩飾方式薄如紗,尤其是婦女直接的談天說地,東家西家。
莫言曾說:“我小學五年級輟學回鄉,當時非常痛苦,後來我成為作家,感覺到這也是一種幸運。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會在很小的時候就跟村裡的人‘混’在一起,無意中瞭解到豐富的民間語言,也跟鄉親們學會用民間的語言來描述事物、表達自己的思想。”
80後作家張悅然這樣形容莫言的文字:“有一種強烈的熱情,這種熱情是咄咄逼人的,能給人以最感性的、最本能的閱讀體會,他是一團可以燒到你的火。”
莫言說,老百姓講話都是藉助於某個事物,它多數都是務實的,沒有什麼空的東西,因此非常具有文學性。
回到《生死疲勞》這本書中,描寫了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從最初的土地改革到50年代的互助合作社到大躍進和“文革”,一直到改革開放後今日中國。《生死疲勞》是“魔幻”版。
莫言通過大膽的描述,給讀者展開了巨大的敘述空間,天馬行空、無比自由敘事視角,主人公經過多次轉世投胎變成驢、牛、豬、狗、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到相同的親人、朋友、敵人的人生,令人瞠目的寫作手法,語言放肆,感性,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完全掙脫了主觀敘述或客觀敘述的侷限。
從動物的口吻和眼光出發,使敘事的姿態放得很低,這種畜生感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的處境的隱喻。即便擁有許多的敘述視角,莫言仍覺不夠,於是,“莫言”本人也不斷出現在小說中,成為主人公嘲弄和諷刺的對象,並且還在最後一部作為“主人公的朋友”來為小說中的每一位人物作命運的收梢。
的確如莫言自己所說,他在《生死疲勞》裡,做了最大範圍寫作藝術探險。而這樣的探險,彷彿修練九陰真經,需有相當功力,支撐《生死疲勞》不致支離破碎、走火入魔的,無疑是小說中那些語言。源於他生活的語言使用。
“他們用了抽一袋煙的工夫,就將一副馬蹄鐵改造成了驢蹄鐵。小鐵匠將一把厚重的方凳放在我的腿後,老鐵匠搬起我的腿,用鋒利的扁鏟,修剪了我的趾甲。修完我的四蹄,老鐵匠退後幾步,打量著我,感慨萬端地說:真是一頭好驢子,我這輩子從來沒見過這麼漂亮的驢!”截取於《生死疲勞》。
02
莫言說,“你可以不看我的所有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就應該看我的《豐乳肥臀》。”
——莫言《豐乳肥臀》
莫言說,“你可以不看我的所有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就應該看我的《豐乳肥臀》。”
“在《豐乳肥臀》這本書裡,我肆無忌憚地使用了與我母親的親身經歷有關的素材,但書中的母親情感方面的經歷,則是虛構或取材於高密東北鄉諸多母親的經歷。在這本書的卷前語上,我寫下了‘獻給母親在天之靈’的話。但這本書,實際上是獻給天下母親的,這是我狂妄的野心,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東北鄉”寫成中國乃至世界的縮影一樣。”
《豐乳肥臀》,這是獻給去世母親的書,其中有他“狂妄的野心”。
他5歲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艱難的歲月。生活留給他最初的記憶是母親坐在一棵白花盛開的梨樹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紅色的棒槌,在一塊白色的石頭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綠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濺到母親的胸前,空氣中瀰漫著野菜汁液苦澀的氣味。那棒槌敲打野菜發出的聲音,沉悶而潮溼,讓我的心感到一陣陣地緊縮。
這是一個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的畫面,是莫言人生記憶的起點。
用耳朵、鼻子、眼睛、身體來把握生活,來感受事物。儲存在他腦海裡的記憶,都是這樣的有聲音、有顏色、有氣味、有形狀的立體記憶,活生生的綜合性形象。這種感受生活和記憶事物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莫言小說的面貌和特質。
有時候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當時,在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莫言終於理解了它所包含的意義。
莫言在描寫他母親的一段文字中說:“母親沒讀過書,不認識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難,真是難以盡述。戰爭、飢餓、疾病,在那樣的苦難中,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她活下來,是什麼樣的力量使她在飢腸轆轆、疾病纏身時還能歌唱?我在母親生前,一直想跟她談談這個問題,但每次我都感到沒有資格向母親提問。”
《豐乳肥臀》在1997年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你可以不看我的所有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就應該看我的《豐乳肥臀》。”今年5月10日,愛奇藝宣佈將莫言作品《豐乳肥臀》改編成超級網劇,這也是莫言首部被改編成網劇的作品。
1976年2月,21歲的莫言從棉花廠應徵入伍,到位於山東黃縣的總參某部當兵。其間,他教戰友學習文化,講過中學語文、數學,得到領導表揚,此時莫言開始學習寫作。
1979年,是莫言命運轉折的重要一年。
這年9月,莫言因在部隊表現突出,奉調保定市滿城縣管頭公社石門村下隘剎總參三部五局訓練大隊擔任新兵班長、保密員兼政治教員,教授大學課程,主要講政治經濟學、哲學、科學社會主義三門課。在此期間,莫言閱讀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並繼續學習寫作。莫言非常刻苦,經常學習到深夜。他寫了小說《災難的餘波》《老憨的心事》《鬧戲班》等,仍然均遭退稿。雖然身心疲憊,莫言仍堅持寫作。
遇到挫折不要放棄,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這個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許來自母親在那苦澀年代哼唱的歌。
在《豐乳豐臀》51章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上官魯氏穩如磐石,坐在炕上,說:“讓你們的拖拉機從我身上壓過去吧。”
文管所長道:“上官金童,你娘老胡塗了,你勸勸她,識時務者為俊傑,和政府對抗,是沒有好下場的!”
因為頭撞玻璃、毀人模特,被送進精神病院整治了三年的上官金童,木訥地搖著頭。他的額頭上有一道明亮的疤痕,眼睛直呆呆地,顯得愚蠢透頂。文管所長把手中的移動電話一舉,他就撲通一聲下了跪,捂著頭哀嚎著:“別電我……別電我……我是精神病……我是精神病……”
文管所長為難地看看公證員,說:“老的老糊塗,小的精神病,怎麼辦?”
公證員說:“有錄音錄相為證,強制執行吧!”
文管所長一揮手,十幾個保安擁了進來,強行把上官魯氏和上官金童拖出屋子。上官魯氏晃動著滿頭白髮,像頭老獅子一樣掙扎著。上官金童卻只管連聲求饒:“別電我……別電我呀……我有精神病……”
上官魯氏掙扎著向那幾間草屋爬去,保安們把她的手腳捆綁起來。她氣得口吐白沫,昏厥過去……
03
莫言在《蛙》中寫了特定的歷史時期,那些見鬼愛情的產物“娃娃”。
——莫言《蛙》
莫言在《蛙》中寫了特定的歷史時期,那些見鬼愛情的產物“娃娃”。
莫言的《蛙》是一部很獨特的長篇小說,首先它是以書信的形式來敘述的,全書以劇作家“我”給日本友人杉谷義人通信的方式,講述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有關“姑姑”的故事。
此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書中的人物的名字都是以人體的器官命名的,這個並不是莫言的獨創,其實早在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故事裡”已經這種命名法,到底莫言是不是看了溫瑞安的小說之後受到啟發,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蛙》主要講述的是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在膠東一帶名氣很大。“姑姑”繼承衣缽,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孃婆”們在婦女們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
“姑姑”接生的嬰兒遍佈高密東北鄉,可喪生於“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嬰兒也遍佈高密東北鄉。姑姑一面行醫,一面帶領著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讓已經生育的男人結紮,讓已經生育的懷孕婦女流產,成了“姑姑”的兩件大事。
陳鼻,陳耳,陳眉,王肝,王膽等等,這些都體現了作者對人權的看重。陳鼻,為了生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老婆,沒想到最後還是隻有兩個千金,因此自甘墮落,淪為乞丐。
《蛙》中的蝌蚪,為了個人的前途,最終決定把自己的妻子和差不多足月就要降生的孩子推上手術檯,最終導致兩人的死亡。
莫言說:“作家還是要勇於寫靈魂深處最痛的地方”。
那麼關於莫言自己的愛情和他的娃娃是什麼樣的呢?平凡、長久、陪伴、幸福。
莫言的同族兄弟管謨強告訴聊城晚報記者,莫言的妻子杜勤蘭是土生土長的高密農村人,家在河崖鎮陳家屋子村。
莫言是在棉花廠上班時認識並喜歡上杜勤蘭的,但是因為家境貧困,莫言始終沒敢表白,直到當上兵,他才覺得有“資格”向女孩提親,最後兩人結為夫妻。
“莫言的妻子可以說是周圍村上最幸福的一個,嫁給莫言後,她沒再工作過,在家安心做‘全職太太’。”管謨強說。
“因為時間大多被寫作佔據,莫言所有的生活細節幾乎都被妻子承包,也正是因為身邊有妻子照顧,莫言才能集中精力進行創作。”接近莫言的一位山大教授回憶說。
莫言和杜勤蘭的女兒管笑笑出生於1981年。曾在山大讀書,現在北京一高校工作,也喜歡寫作,莫言每次回家探親,都會給管笑笑帶回很多書。
那時,為照顧父母,笑笑和母親還在老家生活。笑笑至今記得,父親每次回家探親,特喜歡幹農活,她就跟在父親後面跑來跑去。直到1995年,笑笑和母親才離開山東,到北京與父親生活在一起。1997年,莫言從部隊轉業,後專業搞寫作。
2000年,管笑笑考入山東大學外語學院。也許是受父親影響,笑笑對手寫的書信情有獨鍾,不僅用鋼筆,還經常用毛筆和宣紙給父親寫信。這讓莫言深為感動,他把女兒用宣紙寫的信貼在客廳牆壁上,有空便細讀品味。
04
《紅高粱》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當時日本鬼子為了報復某個村莊的村民對他們的攻擊,準備對這個村莊進行報復,結果在路上,因為一個人指錯了方向,導致另一個村莊的一百多個百姓被殺害。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綽綽,隊伍的雜沓腳步聲已響出很遠。父親眼前掛著藍白色的霧幔,擋住他的視線,只聞隊伍腳步聲,不見隊伍形和影。父親緊緊扯住餘司令的衣角,雙腿快速挪動。奶奶像岸愈離愈遠,霧像海水愈近愈洶湧,父親抓住餘司令,就像抓住一條船舷。
父親就這樣奔向了聳立在故鄉通紅的高粱地裡屬於他的那塊無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墳頭上已經枯草瑟瑟,曾經有一個光屁股的男孩牽著一隻雪白的山羊來到這裡,山羊不緊不忙地啃著墳頭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氣衝衝地撒上一泡尿,然後放聲高唱:高粱紅了——日本來了——同胞們準備好——開槍開炮——”
這部作品是莫言在軍藝生涯中完成的,他共寫出了80多萬字的小說,其中包括《紅高粱家族》,1986年發表後,在文壇上引起震動。莫言把《紅高粱》電影版權以800元賣給了張藝謀。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自此莫言紅了,莫言文化形成了。
1981年 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枯河》、《秋水》、《民間音樂》等作品。
1997年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大家文學獎”。
2000年 《紅高粱家族》獲亞洲週刊選為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
2001年 《檀香刑》獲臺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
2003年 《檀香刑》獲第1屆鼎鈞雙年文學獎。
2005年 再次失手於茅盾文學獎。《四十一炮》獲第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2006年 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說《生死疲勞》獲頌福岡亞洲文化大獎。
2008年 《生死疲勞》獲第2屆紅樓夢獎首獎。長篇小說《四十一炮》系第七屆茅盾文學獎最終入圍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蛙》。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他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複雜情感,被稱為尋根作家。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回顧往昔,我確實是一個在飢餓、孤獨和恐懼中長大的孩子,我經歷和忍受了許多苦難,但最終我沒有瘋狂也沒有墮落,而且還成了一個寫小說的,到底是什麼支撐我度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那就是希望。”——莫言
閱讀更多 NEWS人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