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双子杀手》为什么票房和口碑存在争议,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悦行女


《双子星杀手》题材电影电视剧国内都出现过,电影《超时空同居》,电视剧《我在未来等你》,都是讲时空穿越与另一个自己面对面见面的影视。所以题材上,并不是新的题材电影,能给观众带来更多期待的,就在故事和演员上。主演威尔史密斯,多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演员奖,51岁的他也参演过我们熟知的经典电影,比如《全民公敌》,《拳王阿里》,《当幸福来敲门》等。

导演李安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多次获奥斯卡奖的导演,从91年开始拍《推手》开始,作品频率在两年一部,到93年开始到95每年一部,97时再到两年一部,直到99年连续三年每年一部。之后就没两年一部,从09年开始每三年一部,到12年时是年,16年才出《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由新人乔阿尔文出演的。到今年又变成了3年的频率。影片的质量还算能保证。两种模式,一种24帧2D电影,一种120帧3D电影,

《好莱坞报道者》影评说:效果真实,细节丰富,沉浸感也到位。就是电影风格古老,有点花大价钱做了廉价货的感觉。我觉得李安还是为我们东方小伙伴考虑的,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就有张略带东方女性美感的演员。你们觉得李安的这一安排满意吗?






木水的牛不懒


李安导演的最新作品《双子杀手》在观众的期待中终于上映,不过这部电影却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特别是在电影的口碑上,《双子杀手》率先在北美上映,但是票房和口碑都不是很好其实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在大陆上映后虽然有比较高的呼声和期待,但是还是很难掩饰片子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双子杀手》赢在技术,李安走在电影技术变革前沿。《双子杀手》最大的看点在于电影的拍摄采用了高帧➕3D的拍摄模式,而且李安导演在电影中通过特效创造出了数字化人物。电影中年轻的威尔史密斯就是通过特效创造出来的数字化人物,而且《双子杀手》的120帧加4K的放映格式也是非常超前,能够完成120帧4K3D放映的影院实在是太少,所以很多影院都是放映了60帧的《双子杀手》。



但是不得不说李安导演对于电影技术的执着是一般电影导演不具有的,将来的电影会走向技术的再一次变革,而李安现在已经走在了这条路上。李安曾说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尝试采用新技术的导演只有他一个人。我相信电影的技术肯定是不断进步的,以后李安导演的这一套肯定会普遍存在,在技术上《双子杀手》绝对是顶级的电影,不过电影本身质量的好坏不只是需要技术,更多的还是在于电影本身所讲的故事与展现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双子杀手》遇冷的原因。

《双子杀手》电影本身的质量并没有体现李安导演的真正水平。《双子杀手》现在的票房和口碑情况并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影本身所展现的内容有关。说实话这部电影要是没有李安这个名字出现,票房也不会达到现在的程度,相信不少观众是冲着李安导演去看这部电影的,但是看了之后却觉得确实是比较失望。相比于李安导演的其他作品,实在是差的太远。男主角是一个顶级的杀手,想要退休却被自己人追杀,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与年轻时的自己相遇,最后击败了黑暗的组织。

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了,这个剧本是90年代写出的剧本,在当时或许很超前,当时放到今天就有点差劲儿了。而且《双子杀手》在故事的叙述上出现了明显的逻辑问题,这是电影的一大弱点,电影中的双子组织的幕后主使人让年轻的威尔史密斯去追杀真正的威尔史密斯,这一点本身就说不通,很像是为了让他们相遇而特意的安排。电影在整体故事的讲述上就存在问题,这也让电影本身质量不会太高。
《双子杀手》在技术上的尝试是很值得肯定的,也反应了李安导演对于电影技术的探索与作用,不过《双子杀手》这个故事与电影内容没有什么亮点,也让这部电影不会有太好的成绩!


闪电猫影评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前,李安一直是一名艺术大师,作品更偏向电影内容的创作,因此相对而言李安的作品也是受肯定的多,争议很少。

然而李安又不是纯粹偏向内容的创作,他又是个在技术上有创新甚至引领的导演,这也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对3D技术的运用。而时至如今,这部3D电影依旧经典,海上漂流的段落依旧令人赞叹。


不过李安又不止满足前人都用过的3D技术,他更想完成一次技术的革新引领,这才有了4K3D120帧首次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电影上的首次运用。

其实《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影片虽然无论在120帧3D技术上的革新,还是艺术的表达,均获得业内不错的好评,然而影片在商业上并不成功,李安在影片上做出的诸多技术尝试并未让其打开大众市场,内地市场只获得1.64亿元的票房,国际总票房3亿美元的成绩,票房的相对失利未达外界预期。


如今,李安的最新作品《双子杀手》在格式上依然是4K3D120帧,类型上则是科幻动作片,影片有着大量的枪战戏与动作场面的戏,是李安继《绿巨人》之后再次挑战商业类型片的表现,只不过加入了技术运用。

不过影片的表现并未达预期,上映第二周,《双子杀手》在北美的票房仅获得3600万美元,全球票房也只有1.18亿美元;这一成绩无论与影片高达1.38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还是与《小丑》上映如今全球7.37亿美元的票房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

口碑上,《双子杀手》同样遭受滑铁卢,影片在IMDB上的评分仅为5.6分;同样的,影片在内地的呼声虽然很高,然而在豆瓣评分上也只获得7.1分,仅仅比他十多年前的《绿巨人浩克》略高,远远低于近些年广受好评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上周,《双子杀手》也终于在内地上映,影片票房高开低走,首日拿下五千多万元票房位居单日票房冠军,次日不升反降,单日票房已经被《沉睡魔咒2》等超越,周日票房更是只有三千多万元,如今首周末1.5亿元的票房,以及预测不到3亿元的收官票房,远未达到外界的期望。

影片口碑和票房的失利,主要集中在内容。一方面,电影动作戏段落和120帧技术达到了很好的结合,也让观众欣赏到精彩的动作戏,切身体会到其中的魅力,仿佛生活在影片当中;另一方面,影片的故事看起来有些简单,故事上对观众冲击力比较弱,这也让普通观众很难有故事上的满足。


其实对于主流大众来说,电影仍旧停留在故事层面,也是衡量影片好不好的最重要的参考。因此,如果故事薄弱,技术上再创新,观众也很难对其有足够的认可。而《双子杀手》做到了技术上的呈现,故事上没能让观众惊艳有共鸣,最终带来如今的争论。



雪夜我独行filmer


原因之一在于,李安导演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中对新技术的运用是探索性质的,甚至于很多下了很大功夫、难度颇高的电影场景中,普通观众未必能够发觉其中的玄妙和新技术的优势。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大量的特写近景镜头让演员脸部毫发毕现,中场大秀的声光表现在新技术改造下无比清晰、亮眼,但于观众而言,却未必对情感上的入戏有正面帮助。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细思之下颇为内秀的电影,光鲜之下其实是一部有着许多情感话题的电影,但新技术带来的关注反而夺取观众了对剧情本身的细微思考空间。反过来从视听语言上来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并非是一部强调视觉奇观的好莱坞特效大片,也就是说,李安对技术使用的表现形式是低调内敛的,但技术本身又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双子杀手》同样如此。这个剧本有一个具有90年代好莱坞动作片气质的主线,粗看之下其实相当平平无奇。强大的退役特工、貌美的女特工,克隆退役特工的年轻杀手,再加上各种标配式的枪战、飞车、打斗戏码,似乎没什么新意。但对电影了解较深的观众又能看到其中的不同——因为高帧率加入后,司空见惯的火车暗杀、摩托车追逐的桥段观感变得全然不同,而在克隆特工故事背景下,李安导演让大反派讲出的那些质问,父与子之间对“走过的弯路”的不同理解,其实也影射了相当多的现实问题。

总结来说,《双子杀手》虽然在类型片题材上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不同,但从李安对新技术的运用探索角度来看,其实是如出一辙的。

3D电影初期《阿凡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技术的角色既是宣传传播中的主角,也是电影让观众“值回票价”的主力来源,他们都用夺目的视觉效果塑造了梦幻般的全新世界,但《双子杀手》不同的是,李安导演试图在一个现实化的故事中试探新技术的使用方式,呈现出的效果其实并非是夺人眼球的,《双子杀手》的剧本也是光华内敛式,普通观众在被技术话题吸引的同时,未必能看到其中的闪光点。

《双子杀手》里用动作捕捉技术塑造了一个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同样是这种“观众未必get到”效果的另一个例子。不同于以往电影中的减龄技术,而是全部由CG打造的人物,这样的角色在真人电影中成为主角之一而几乎没有任何违和,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在120帧+4K的规格下更是加倍提升了难度。回到上文的话题,这种暗地里克服困难的过程,普通观众未必会当一回事——从观感来说,与以往通过画面修改、借位、替身等等结合的展现“同一个人出现在银幕中”的效果相比,普通观众未必能明白其中技术层面的区别。

读娱君认为,《双子杀手》并非是一部老套的90年代动作片套上120帧的噱头这么简单的电影,但未将技术的亮点在电影中突出展现出来让大众看到其中的妙处,却是既定事实,不能为市场所偏爱也是正常的了。

李安的尝试

不会是120帧电影的最终形态

显然,李安对新技术的这种运用方式不会是终点。就以画面帧数来说,24帧的电影之所以历久不变,早期是胶片成本与清晰流畅度之间的权衡结果,并非是视觉体验层面的最优解。24帧的标准历史过于悠久,对整个电影制作、放映体系而言几乎成为难以撼动的惯例,此前仅有《霍比特人》采用了48帧,就已经收到了“太流畅不像电影”的反馈,此外就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了。

120帧面临的最大“敌人”其实是24帧电影历史培养起的数十年观影习惯。新的电影技术打开市场,李安两部电影的选材就显得有些不符合市场规律了——就像当年《阿凡达》带来的3D热潮一样,突破性的、需要影院设备为之配合的电影,必须是能够夺人眼球,给人以超越现实的体验的。而李安导演的两部作品的设定过于现实,很难给人这样的冲击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畅想一下高帧数电影的发展方向。读娱君认为,其极致高清的特点具备很强的真实感,在纪录片领域或许有很好的发挥空间。同时从《霍比特人》48帧的效果来看,其实在创造魔幻世界观方面,高帧数同样有可取之处。只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许多在24帧下不易为观众发现的瑕疵会在高帧数中显露无疑,对电影的制作而言是更高的挑战。

60帧、24帧、模糊处理下的24帧的区别

从对票房的实际影响来看,《双子杀手》很难让观影的主流满意:技术性的话题遍布全网,导致对该话题更为感兴趣的男性受众更为热衷,灯塔专业版显示,其预告片观看的男女比例分别为67.4%和32.6%;但实际上没有太多张扬视觉奇观的电影内容,又容易让被技术话题吸引而来的男性观众感觉不符预期,最终或许只有少部分的“硬核影迷”会完全满意。目前其豆瓣评分7.1,在李安导演的作品中是居于下游的。

10月18日上映首日,《双子杀手》以5571.37万元的首日票房登顶单日第一,排片高达29.3%,但第二天就下降到了单日第三,10月20日下午6点已经落到第四,被国庆档电影《中国机长》反超,上座率仅有6.6%。走势逐渐不敌《沉睡魔咒2》和《航海王:狂热行动》,淘票票评分8.1,也是三部中最低的,以这样的趋势下去最终票房成绩不会太鲜亮。

总体来看,《双子杀手》是李安用最新的技术拍摄的一部最不像“新技术电影”的作品。从市场角度来看很难成功,更多的意义或许还是对电影行业本身而言的创新尝试吧。


喜子哥影院


1.在于新技术的应用。导演本意是让新技术更加凸显真实感,奈何观众当前的观影习惯,新技术都是为了看宏大的特效场景,反差之下,难免口碑不好!

2.故事情节不好看、甚至有些老套。影片最大的卖点还是李安导演、威尔史密斯主演。有观众戏称这部影片就是90年代的剧本套了一张新技术的皮,口碑不好代表确实不好看!

3.但还是要肯定导演对于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不管是120帧再现演员的真实表演细节,还是cg捕捉技术让人返老还童,都是为了电影工业的长远发展!但还是请导演回归内容,内容好才是王道!




龙哥說电影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要想解答这个问题,不得不从考察李安的电影哲学开始。

李安,众所周知,曾当煮夫6年,直到1991年创作《推手》而一战成名。他与侯孝贤,一个是学院出身,一个是电影学徒。叙事形式也因而分为好莱坞和写实主义路线的差异,都是知名的华人导演。他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影片屡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和摄影奖。他个人也一直以谦和、隐忍的形象诠释着他对电影的理解。他贡献主要在于他既能在尊重西方电影技巧的基础上,展开东西方文化的对话,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r

李安的华丽蜕变\r

从李安近年的电影《断背山》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再到这次的商业巨作《双子杀手》,他在考验与掌声中完成华丽蜕变,从此成为华人心目中的口碑。可以说这次《双子杀手》票房和口碑存在的争议,正是基于观众对李安个人品牌的期待产生差异所导致。李安曾说过,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他自己对当下生活的思考,是自我价值的认同。在李安看来,拍电影就是自己的宿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因此,在李安以及大多数导演看来,电影本来就是导演个人的艺术,本来就不是为了去迎合市场。可是这次李安拍的是商业巨作,并不是小众文艺片,因此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r

争议最大的核心问题\r

莫过于《双子杀手》的内容和形式不协调的问题。李安把重点放在了形式而不是内容上,导致观众认为内容和形式并不协调。李安追求的是120帧的4k3D上,追求的是电影的动感和清晰度,追求的是对眼睛和脑子的认知。然而观众并没有买账,我甚至认为被放大了的威尔史密斯的黑脸,看起来非常怪异,还不如看古天乐。对于电影的主题,如东方的父权观念、身份的认同等的探讨,并没有与形式相匹配的突破,这就是存在争议的地方。可以说,这次李安败在了导演思维和观众思维的不对等。

电影究竟是形式重要还是内容重要\r

在观众看来,电影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比形式重要。然而李安导演这次并没有这样认为,他把形式和内容看得一样重要,甚至把形式看得更重要。他非常看重的120帧4K3D,对CG的要求是非常严格,他和高科技团队是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去研究这个。可是观众根本不想去费劲理解高帧率、高立体对比度等,也懒得去思考什么父权和身份认同,对于观众来说只有电影好看与不好看,喜欢与不喜欢之分。\r

任何一项新事物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诚然票房不是判断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当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导演开始不断重复自己,向自己致敬,甚至还没有找到讨好市场的捷径,而李安已经开始开拓电影的新领域了。\r

安叔,你的下一部,我一样期待!\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