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研究《易经》的人不建议占卜?

李顺Leesun


这论点早就听说过,善易者不占。也就是说真的弄懂了易经,反而不轻易去占卜,因为一切都以成竹在胸,还用的着去占卜吗?

当然以上是针对大儒和大师来说的,现实中我们有很多普通人也爱好易学,他们中也有很深造诣的人,但是他们也不轻易占卜。反而是跳出世面上来的都是易学功底不咋地,只学了点三脚猫功夫就出来给人占算,完全是借易经的名气去敛财的江湖术士。

为什么真的有点水平的人不占卜?我的认为是这样的,我也学了一点易经,我的水平只能算小儿科。你要说让我看个简单的八字,可以基本看的出来。我虽不是高人,但是我的初衷也是能不看命最好不看。

为什么不去占算?我觉得假如命运是定数,你知道又有何意义?命运假如是已注定,后天就很难更改,凡是说管你要点钱他给你消灾的,那基本是骗子无疑。命运是你八字组合注定好的,要改命难度太大,除非学习袁了凡先生多做善事,不然基本上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八字已经从出生那一刻就固定了,你后天再怎么做能改变出生的八个字吗?

所以我觉得不如不占,假如你去占算,知道自己有短寿或者其他不好的信息,那岂不是徒增烦恼?所以人活着还不如稀里糊涂的过下去,至少会对未来有憧憬。

第二个理由,我觉得假如命运是注定好的,也就是所谓的天机,那些真正窥透天机的人,他要给人占算岂不是泄露天机?因为冥冥中都有定数,每个人的福报都是上天注定的,按佛家说的就是前世修来的。这辈子该倒霉的人,一定是前世有很多过错,假如你告诉命运多舛的人会遇到什么灾难,那你就是与冥冥中的定数抗争,那么占算者一定会受到惩罚的。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古来真正的命理大师,他们都命运坎坷,有的甚至不得善终,难道真的是因为泄露天机?所以我觉得真的懂易经的人,还是尽量少占算的好


高宗1986


很多研究易经的人当然不建议占卜了,因为,周易在西汉之后,逐渐分野为象数和经学两大体系,象数(术数)才是搞占卜的,经学则是从哲学的角度,解读《周易》的人文伦理,属于儒学经典这一大类。

那么,研究《周易》的人是否也不建议占卜呢?

误读“善易者不占”

题主的问题,大概有个出处,就是荀子说的“善易者不占”这句话。因而,得出了“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个结论。而且,又简单的把这句话直译成白话文,说是精于周易的人是不会去搞占卜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读。

“易”是不是就是指的《周易》,这是个疑问。其实,从“易”的篆字来审读,其含义就是日月的交替。因为日月交替运行,天地万物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原理被《周易》所运用,以占卜的形式来了解周天的变化,推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探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这样理解,“易”是原理,《周易》则是方法。

因而,荀子所说的“善易者不占”并非是说研究周易的人不搞占卜,而是指懂得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需要占卜也能够达到预见事物发展大趋向的目的,并非不建议人搞《周易》预测。

多少年来,荀子的这句话被误读。然而,误读却有它的积极意义。假如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占卜来预知未来,必定会产生“宿命论”这个消极负面作用,是不利于人类进步与发展的。不占而把握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才是“易”的境界。

为何不可以占卜呢?

《周易》原本就是一部古老的占卜大典,习学周易,必定是要从占卜入手的。如果抛开占卜,就无法找到习学研究《周易》的门径。门都摸不到,还奢谈什么研究呢?况且,很多研究《周易》的人(不是研究“易经”)都是占卜高手,经常也通过易占来抉择疑难。这部古老的占卜大典,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何不能为我们所利用呢?

古代西岐一带,流行八卦占卜,也称为蓍草卜筮。这是相对于商朝官方龟占的一种民间预测方式,西周取代商朝后,便设立太仆,掌三易而占天地吉凶。可以说,经过漫长的实践积累,八卦占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所有的卦辞和爻辞,也都是在长期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应验”结论。现在应用,仍然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西汉以后,《周易》分野,术数家开始把《周易》占卜与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融为一体,不断丰富了易占理论,同样把《周易》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占卜是需要哲学辩证思维的,绝对没有公式可以死搬硬套而得出占卜结果。习学易占,且经常练习,非常有助于实践者提升哲学思辨能力,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把这些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之中,是大有裨益的。《周易》充满着智慧的正能量。

科学界一直在探索人的第六感,经常进行《周易》预测实践的人,第六感比较发达,对事物发展的大趋势大致可以达到“未卜先知”的境界。

当然,如果痴迷于此,凡事都要卜卦诀疑,完全依赖于《周易》,则是“迷信”。“迷信”的含义就是过度相信,过度依赖,失去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探知和认知,如此,必将误入歧途,也且“每占不验”。这是为什么呢?

周易占卜符合宇宙法则

“周易”这两个字到底怎么解,历来是有争议的。我的观点是,周,即周天,也就是整个宇宙。中国古代早就知道天是圆的,是周而复始的。所以,“易”就是在周而复始的运行变化。

易,就是变化,富含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所谓简易,就是八卦中的每个卦自身的变化。比如乾卦(复卦),从第一爻开始变化,变到第五爻,还是没有变出乾宫,其属性依然是“乾金”。变易则更上升一层,乾卦变到第六爻,就是坤卦,这种变易之于简易而言,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易这个原理更为伟大,讲的是卦的静止状态,卦的每一爻都不变。但是,因为有日月运行的影响,其中便隐含着“暗动”的玄机。从哲学高度理解,就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个宇宙运动变化的基本法则。

《周易》之伟大,就是参透了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则,因而,中国古代哲学也是伟大的,绝对不是“朴素”的。

那么,把“周易”合起来解读,就是《系辞》所说的“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怎么理解?

因为(日月)变化,便诞生两仪,由两仪而诞生四象,由四象而诞生八卦。这其中,“太极”、“两仪”又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周”是一个圆点,通过变化(易)然后开天辟地,生出阴阳两个极端的宇宙现象。然后,阴阳交合,组合成四个象征宇宙最基础的物质形状。阴阳再交互变化,就形成了八卦,八卦一成,宇宙之间所有的现象便都在其中了。宇宙的运动变化,必然给人类带来福祉,也降临灾祸。

这是宇宙起源说的最早、最原始,也是最伟大的表述。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八卦类宇宙万象,含天道变化。既然《周易》包含了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万象变化都在其中,为什么不可以占卜呢?

学易占必先解本义

现在,很多学易者都是从实用周易预测入手,基本上没有对《周易》原文进行解读。实际上,《周易》的卦辞、爻辞本义虽然也教人为善,但都是占卜的断语,而不是道德规范。

以乾卦为例,其卦辞云“元亨利贞”。这四个字的本义并非“君子四德”,而是告诉占卜者,占到这一卦预示着何种吉凶,该怎么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元,副词,可作“很”解。“亨”,通畅。“利”,作“好”解。“贞”,就是占卜的意思。这个卦辞连起来解,就是:很顺利,是一个好卦。或者说,很好,是有利之占。

卦辞所示,这一卦很吉利,但是不是诸事皆宜,所为皆吉呢?不是。《周易》是要讲变化的,占卜过程中要求出“动爻”,也就是算出哪一个爻有变化,变化的这一爻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向,也是未来吉凶的暗示。

乾卦第一爻如果由阳爻变为阴爻,爻辞便告诉占卜者“潜龙勿用”。也就是说,再好的事情,也不是做的时候,需要等待时机,不要采取任何行动。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去做占卜的事情呢?这就要看乾卦初九这一爻变化后所变出来的那一卦的卦辞了。

《周易》本义大抵如此,把《周易》本义与实用易占相结合,更能够提高易占的准确性。

学习《周易》本义,也是对宇宙自然变化规律的探索,能够让学易者向更深层次的自然科学迈开探索的步伐。比如天文学,则是很多易占高手的必修课。易占的意义并不是卖卦问卜,而是教导或者引导我们遵循自然法则,不做违背伦理道德之事。所以,历代易学大师都特别注重道德修养,也对后来的学易者进行提点,非正人君子不可学易。

同样,“经学”也着重从《周易》中提炼精华,从哲学和伦理道德的高度解读这部古老的占卜大典,成为儒家必修的五经之首。

从这个角度讲,这部“天书”无论怎么分野,都是一个目标:探索宇宙自然规律,提升人文精神境界。因而,学易经的学易经,修易占的修易占,不可因“善易者不卜”这句被误读的话所困扰,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绿野萍踪01


以鄙人的眼光看,《周易》原经文(卦辞、爻辞)没有一句占卜的话。注解原经文的彖辞、象辞(包括大象小象)也没有一句占卜的话。这就足以证明《周易》的原作者文王(文王作64卦卦辞)和周公(周公作64卦爻辞)不讲占卜明矣。注解原经文的彖辞、象辞为孔子所注,其中没有一句讲占卜,更足矣证明《周易》不讲占卜。然而竟有人拿出”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作为依据,说是孔子要人们占卜,硬把占卜这个大帽子扣在孔子头上。孔子在天上如果有灵,会放过你们吗?

”玩其辞玩其占”是原经文中文王周公说的原话吗?是孔子在原经文中的注解的原话吗?你们把《系辞传》中的话拿来扣在孔子头上,你认为合适吗?随意给人扣帽子,良心何在!

读《周易》首先要记住一条:只看原经文,只看原经文,千万记住!我说的原经文,即是上面说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至于后面的《系辞传》和《说卦传》至少三分之一都是后世冒充孔子的大名篡入进去的,可恶之极!

比如《系辞传上》第十一章中有一段:”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历来被易学家奉为圭臬,其实这是后世无聊之徒篡入的。《周易》诞生两千年后到了宋代,那个注《周易本义》的朱熹的老师二程,二程的老师周敦颐也未看到《太极图》是什么样子,否则周敦颐就不会绞尽脑汁作他的复杂的《太极图说》了。想想看:谁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除非是个大傻瓜!从这里看,”易有太极”明显是后世加进去的。至于”两仪生四家,四象生八卦”完全是胡诌八扯,驴唇不对马嘴。

当代人为什么看不懂《周易》?为什么有人说《周易》是神秘之书?为什么大都认为是占卜之书?其最大原因,其主要原因,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周易》所受干扰太大。如不大刀阔斧除去这诸多干扰,我看圣洁的《周易》很难大白于天下。


朱友振


《易经》乃群经之首,儒家研究的《易经》与术数家研究的《易经》当然不同。鄙人拙见如下:


易乃是变化,宇宙洪荒,日月星辰,国家社稷,人之一生,草木一世,还有具体到一件事,一个病,都有其变化,《易经》所讲,既是变化之道,道家谓之‘道‘,儒家谓之’理‘,佛家谓之’因果‘。


  1. 然而儒家在《易经》中所言变化规律中得到做人做事的本质,治国治家的法门,不用占卜按照规律即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占卜不就显得‘贱’了吗?


鄙人打小学易,古三式皆会。也许可以一言从术数家的角度来说。


2.讲的迷信些,所有术数皆是感应,也就是心念所致。起心动念风起云涌,是风动我念,还是我念动风呢?这个我也说不好。


但是,占卜伤害自己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守恒是世界还能存在至今的本质。业内常说一句话,算准不如算不准,因为需要背负的因果与业障会损害自己以及六亲


学易还望珍重!


万象唯吾心


确实很多人不建议占卜,我听到的原因有这几种:

一种是,占卜是泄露天机,对为人占卜的人不利。

一种是,占卜是迷信,不能相信。

一种是,占卜是巫术,有一定研究价值,但没有实际意义。占卜不是学术,更不符合科学。许多搞周易研究的确实既不会占卜,也不赞成占卜。

第一种说法,好像也没有实际依据,把天机看做是天道的秘密,天好像者小心眼的上帝,不让人参透它的面目。这种说法,是过去出现的一种民间迷信。

第二种说法,完全不相信占卜的价值,对于《易经》来说,有点武断,但也无法反驳。

第三种说法,是争议最大的一种情况。

大部分学者基本上有一个共识,认为《易经》的功能有理、数、象、占四个方面,但占卜这个方面,能不能占卜,还是有很大争议。从八十年代开始,占法研究进入了学术研究的厅堂,但是,对于占卜的效能,还是不能充分展开讨论。占法研究,始终是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占卜基本上流传于江湖,庙堂上的研究,只局限于描述性的记录。

客观地说,占卜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占卜和象数思维是同源同理,熟悉象数思维,最直接的练习方法就是占卜。占卜对练习象数思维有帮助。古人就是通过练习射覆的办法,熟悉周易卦象的解法。射覆,就是把东西藏起来,让练习者起卦,通过解卦猜测藏起来的东西是什么。《晋书》就记载有管辂射覆的卦例。民国时期的尚秉和先生,把这些没有记录解法的卦象拿来进行了自己的解释。

从研究和利用《易经》的角度,占卜有它独特的效用和价值。

但是,从历史经验看,占卜不能成为社会性活动,更不能商业化。其根本原因是,占卜的过程有很大的随机性,很难形成共识,这样就较难进行比较和论证,不能比较和论证,就不能确定占卜到底有没有道理,占卜到底是瞎蒙,还是言之成理。

更麻烦的是,占卜的象数思维,确实含有凭直觉判断的方法和情况,卦象和占法的灵活性,提供了非常多的观察路径,得到的结果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占法很多时候带有强烈的个性化方法,这样,理性和非理性相交混的经验性思维,占卜者自己心中有数,但是对于他人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如果占卜判断出了问题,反过来,就说不清楚问题是出在哪里。在占卜过程中,主观动机不纯,有预定目的和结论,不懂装懂,这些问题都是难以确认的情况。

占卜既可以成为信任的理由,也可以成为不信任的理由。

占卜从经验看,准确性不会是百分之百,不准确的概率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发生了不准确的情况,那就有口莫辩,不论要证明值得信任还是不值得信任,都难以找到说服的客观标准和理由。这就造成了“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模棱两可的困境。汉代大易学家京房,以精通《易经》被立为博士,深得汉元帝信任,但最终还是被诬陷为“非谤政治,归恶天子”,因此而丢了性命。可见以占卜为业,以占卜立身,是很有风险的事。

占卜没有获得商业化资格,是很有道理的。本质上不是占卜凶险,而是占卜的不确定性、过程的不透明性、占法的直觉性等特点,让它不适合成为公共性的社会活动、商业性活动。更有甚者,占卜一旦大行其道,社会认知必然失序,浑水摸鱼的骗子必然猖獗,这是正常社会生活所不能忍受的。

现代社会,占卜难登大雅之堂的原因,归根到底,还在于所有占法的前提——天人感应原理,至今无法得到证明。这和中医面临的局面是一样的。天人感应,是天人合一的一种内涵,占卜就是运用这一原理起卦、用卦的。占卜时,为什么要随机取卦,随机取象、取数形成的卦,为什么就能反映求占者的真实情况,到目前,还看不到可以从科学的角度给以说明的前景,正因为这个原因,占卜被认为是巫术,是伪科学。

不管经验告诉你,你的占卜有多准确,但是你还是说不清为什么你的占卜是准确的。

这一点,许多研究者是明白的,目前只能认同,或者拒绝认同,这是《周易》唯一神秘和难以说明的原理性问题。同样难于实证,但经验证明有一定效用的,还有阴阳五行理论。这些不能被实证的理论,仅仅自《易经》算起,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流传两三千年,他们之所以能流传不衰,还是有它的生存土壤。在人们用实证科学能认识的范围还是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在人们不能解决的问题远远多于能够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有一定的经验性知识来应对未知的事物和情况。人类讲长期面临这种认知的局限。这为从整体上、模式特征识别上、运用经验模式去推测事物,提供了土壤。

在这方面,《易经》等的经验性认知方法,有它特殊的优长。《易经》思维来自于原始思维,但不是巫术,它们是天才的模拟思维范式,是古人依靠经验构造的系统认知模型。这些思维方式的可靠性虽不能实证,但有一定的哲学和思维价值,特别是在实证科学根本覆盖不了的地方,它还可以用独特的模式,帮助人们猜测事物的趋势。

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最不能被人理解和接纳的地方。但不要轻易认为这是中国人愚昧的表现。

只相信实证科学的人,绝难对中国文化中的这种所谓经验理性、非科学的东西表示赞同。

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一种用具有经验模拟、联想比拟的方式去推断事物的发展方向,《易经》还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热带雨林的午后


只有懂得易理的人才不需要占卜,完全自己都能了解运势如何发展,了解自身优缺点会在为人处事中及时改善避免一些不必要灾祸。或者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明白宇宙间运行的规律,还要算他干嘛?预测如同旅途中的每个路标,当您知道路在何方,路标就有些多余了。这种人也是真正的善易者。对于不知路在何方,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既然存在占卜术数完全可以合理利用起来,占不占完全取决自身的选择!

占卜的意义不在于知道一个结果,如果真是为了一个结果,那么占与不占都是一样的结局,真正的“占卜”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如何趋吉避凶,如何把事情办对、办好,而不是无节制的发展,最后招来灾祸!



心缘师傅周易预测


说的都是外行话。所谓“擅易者不占”的意思是,真正懂得占卜的人,是不需要刻意通过周易数术学去为人预测吉凶。如能真正懂得天地万物又了达阴阳之理的圣师,万事万物信手沾来,皆可预测,无不应验。北宋邵康节称此法为“外应”,民间俗称此人为“活神仙”!


云山入怀1


就这个命题,我看了下面的跟贴,我觉得绿野萍踪01的贴子写得比较好。他书理了易学发展的流程与分脉形成,各分脉又在哪些方向进行了引深与发掘。更关键的是,他点出了上述命题的来源与出处:“善易者不占”来自于荀子。但遗憾的是,他作的是学院派式的介绍,对于门外者仍是处于云里雾里。其次是没有讲清楚荀子所说“善易者不占”这句话真正的涵义。到口的答案少了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点。即大家理解错了,荀子的本意是君子不用占卜也能处理面临处境的困惑。因此,不占卜这句话,就是不必用卜占的方法,也能应付与处理自己自面临的困局与疑惑。不必借助于占卜的意思,并不是说善易摒弃占卜这种手段。从现存的甲骨文来看,当时商周贵族每临遇到困境、疑惑、难解、大事是常用占卜的手段来作决断处理。那么,回过来出,世上主要流行的八八六十四卦动爻的后天文王易的诞生背景。当时,周文王还是西歧诸候国君,因被商纣王起疑,囚禁在羑里,杀戮随时会临身。后来的周文王,在根据先天伏羲易与当时已有的哲学常识,在空闲时,把贵族在政治漩涡中会遇到的六十四种局面,用动态爻变的方式演变出它们的各自发展走向,于是贵族(君子)应该作怎么适当正确的处理。这就是周易。所以说,荀子告诉门生,善易者彻底弄通理解活用了周易八八六十四卦各自爻变动态走向,就不必事事占卜,也能顺心如意的处理好面临的决断与困惑。我要感谢绿野萍踪01先生的跟贴。我只是只他精彩的画完龙身的前题下,给龙睛点了一筆。朽翁退休前是在复旦当老师的。朽翁认为一名直正称职的老师应该具备二种能力,一是通,能把复杂的学木理论脱术语概念化,用最通俗的言语或比喻,让大众与初学者理解弄懂。爱因斯坦用通俗的比喻给大众讲了什么是相对论。白居易把诗写好后,读给老妪听,问听懂否?这就是当导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水壶里有饺子,你得象流水一样倒出来。当导师更高一个层次就是悟。在大家习以为常的知识中,你不泛泛走过,而是道出其出新意、妙处、别人没有想到和深挖的东西,融汇贯通,让听有者恍然大悟,有醍醐灌顶之感。这就是直导师的更高一层次的基本功。导师本人要博学,只有在随时融汇贯通,随手拈来时,才能做到这一点。朽翁糊涂,扯远了,抱歉!


随心所欲不系舟


为什么善于易得人不卜?这是一个大问题

易是指什么?

《易》包含《易经》、《连山》、《归藏》这三本书。后面的二本意境失传。《易经》起源是洛书,九个符号,后伏羲演洛书为先天八卦,西伯拘而演后天八卦,孔子又添加系传,至于爻词,象传具体什么时间添加还带考证,《易》的初始形态是符号,这个符号被赋予了智慧。

如何研究易经呢?

易经有三个原则:变易、简易、不易

又有三个法则:理、象、数

只有先记住这些原则、法则才能研究《易》。

孔子说:“玩索而有得”。像打麻将一样天天摸索就趣味无穷。

到这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门派,易理,象数,术数(占卜)。

易理主要研究哲学,其他之类的;

象数主要研究象于数之间关联;

术数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占卜、算命、看相等等。

这三大门派又有个相通之处——阴阳五行,

其中术数分为多个门派,这里不一一介绍。是科学,还是迷信,自我辨识。民间的多数是“三四教授”,即可满足好奇心,也可掏空口袋。

那么《易》是什么?

《易》包罗万象,蕴含宇宙大道,这么解说也不为过。三十六计多出自《易经》,《易经》不局限于术数,术数有比这简单的。

善易得人为何不卜?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易.系传上》

善于易得人对这段话非常熟悉。懂了的人再“随意”的卜卦,那他的“学问”还没有做好。

这段话看起来是说“占卜”的问题,细细品味更是在说做人道理。你求我占卜的目的无非是这四种情况“吉凶悔吝”,变化也莫过于此。人们认为的吉凶,以哲学来说不是绝对。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动就有好有坏。从口而出的说词是动,动就有好有坏。你想听对你好的还是听对你不好的?“我”怎么能肯定说出来的对你我都是好的、还是坏的。经过复杂的逻辑关系思考,最后决定:“不卜”

还有一层解释:学易不是为了占卜用的,而是为了做“学问”。“学问”无好坏之分,只看用的“时”和“位”。

善易得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看现象就明明白白,又何必去多此一举呢。

做“学问”,做“学问”,“学问”做好了,道理是相通的。“善于易者”的“学问”很高,比泰山高!


君逸


今日头条,几乎每天都有有关《易经》的文章与视屏。都是拿本《易经》念,念到一卦,就讲如何如何博大精深,可就是不敢占上一卦,预测一下未来将发生的大事情。

若有人质疑,就回“善易者不占”,还有的造谣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善易者应该首推孔子了,不然如何解释,为什么孔子作《易传》解释《易经》八卦?

学以致用,孔子明明白白地曰了,《易经》就是要占: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为啥易经大师不不敢动手占卦?怕原形毕露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