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乔刚 通讯员 李华) 10月20日,由民建陕西省委会和渭南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秦势论坛”在渭南大荔县举办。部分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和陕西省各地民建会员代表围绕“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进行研讨交流。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委会主委李冬玉,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分别致辞,大荔县委书记刘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该县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黄、渭、洛三河汇流,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辖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72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耕地150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陕西省、渭南市决策部署,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智能绿色发展示范县为目标,以全域国家农业公园建设为抓手,深入践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提升基础、补齐短板、完善机制、深化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生态繁荣,走出一条富有大荔地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该县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中央、陕西省荣誉称号30多项。
全域统筹规划,绘制乡村振兴蓝图。把1800平方公里全域作为一元化有机整体来规划建设,推动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共享。一是科学制定规划。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全域农业公园的意见》,编制了《乡村振兴规划五年(2018-2022)》《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实施方案》和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系列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学有序的乡村建设发展构架。二是创建标准体系。以大荔美丽乡村实践为基础,牵头制定了陕西省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巷道、美丽公路、村庄涝池、农村公墓等6项省级标准,陕西省美丽乡村标准委员会在该县挂牌成立,为乡村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三是打造全域公园。按照“农旅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把该县全域规划成为一个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牵引的超大型乡村田园综合体,建成全国首个全域型国家级农业公园。目前50余个产业融合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实施,中国枣文化博览园、中国首条百公里乡村封闭骑行系统等第一批项目已建成投用。
提标美丽乡村,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坚持把农村像城市一样投入、建设,以清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三村”创建为载体,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化、全域化。一是实施三大革命。推进卫生改厕,累计新建卫生厕所7.8万套,从2019年开始每年改厕2万套,力争到2021年实现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推进垃圾治理,与光大集团合作启动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了7个镇级垃圾压缩中转站,逐步推行“户清扫、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进污水治理,分类选择采用厌氧+人工湿地、太阳能微动力等工艺,建成镇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23座,逐步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二是提升生态质量。恢复重建了500座农村涝池,实施五年大栽树行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对国道108、沿黄公路等主干道路进行了绿化提升,40%以上的村建成环村林带、绿化游园、文化长廊,努力把乡村建成水绿交融的生态公园。三是完善乡村基础。实施乡村“四化”提升,启动了气化乡镇工程,规划建设了一批养老院、寄宿制学校,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农家书屋、活动广场,农民一出门就有公交、有路灯、有广场、有景观,就近能就医、养老、休闲,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群众生活得更体面、更幸福、更有尊严。目前,大荔县100%的村创建为清洁乡村,70%的村达到美丽乡村,40%的村达到幸福乡村。
加快产业融合,实现乡村繁荣振兴。农业是大荔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县最真实的本色,科学确立了做足一产文章,树立“1+”思路,走出富有该县地域特色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生态和谐共荣的高质量发展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一是突出产业兴村,做强现代农业。农业是该县最鲜明的特色,也是该县最真实的本色,把农业当成做好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建成羌白镇白村新颖、朝邑镇平罗尊天等现代农业园区38个,该县冬枣面积42万亩,产值50亿元;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4.7万亩,产值34.7亿元;水果面积41万亩,产值20亿元;瓜菜面积44.8万亩,产值34.7亿元,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8元。二是突出工业强县,发展食品工业。坚持立足农业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围绕该县黄花菜、沙底辣椒等7个地标产品,扶持发展了黄花集团、景壁肉业、秦盛食品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电商企业300多家,促进该县农业产业全链条、全环节增值增效,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三是突出旅游旺县,发展乡村旅游。把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作为美丽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餐饮娱乐等业态,建成了朝邑平罗等7个3A级乡村景区、多彩渔村等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形成休闲农业体验游、关中沙苑风光游、黄河湿地风情游、历史遗迹印象游、美丽乡村观光游等5条精品线路,下寨枣花节、苏村黄花菜采摘节等8个节会每年定期举办,“坐着高铁游乡村”成为该县新名片。坚持共建共享,促进乡村文明和谐。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开展文明创建。指导镇村实施“家风家训”进万家活动,通过创建乡村文明一条街、善行义举榜、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村镇道德讲堂等,大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乡村落地生根。二是弘扬先进典型。在县、镇、村各级积极开展“最美大荔人”“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崇善向上的社会风尚。三是繁荣乡村文化。挖掘弘扬乡村历史文化,规划建成了平罗、新堡乡村文化礼堂、南龙池文化大院、平朝工委纪念馆、安仁民俗馆等一批乡村文化主题场馆,启动了村歌村训编纂工程,坚持开展电影下乡、送戏下乡、晚会进村活动,定期举办锣鼓赛、广场舞赛、拔河赛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地传承了乡村文明。
筑牢党建堡垒,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始终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组织强起来、服务优起来、群众乐起来为目标,持续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一是“三级书记”承诺践诺。大荔县委、县政府对乡村振兴工作负总责,镇(街道)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开设“书记镇长话振兴”栏目,突出全面全域,通过典型带动,推进多方力量步调一致、协同作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二是“振兴专员”示范引领。实施了“113乡村振兴人才”工程,选派114名“第一书记”加强基层支部建设,引导在外大学生、机关干部等人才到村任职,参与村“两委”换届,担任“乡村振兴专员”,目前已到任191名,凝聚起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三是农村“两改”倡导新风。实施了农村殡仪制度和婚丧礼仪两项改革,指导各村建立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文明进步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下一步,大荔县将此次论坛为契机,坚定不移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以“1+”实践为根基,扎实推进五大振兴,推动实现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大荔美好愿景,力争用2-3年时间,全面建成中国大荔全域农业公园,唱响乡村全面振兴看大荔。
閱讀更多 西北信息報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