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媚
心悸、氣短、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等,不一定是心臟病,還可能是焦慮,也可以稱“心臟神經官能症”。
此症由於患者情緒、心理、精神等受到刺激的情況下,自主神經的抑制以及興奮功能出現阻礙,從而對植物神經的調節不合理,致使心血管系統出現紊亂、交感神經張力異常增大而出現的病症。
這裡的焦慮分為急性發作和慢性發作。其中,急性發作時往往症狀嚴重,導致很多患者奔向急診室。急性發作時患者可出現突然地心跳加速、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感覺要窒息,有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
這種發作往往只需要一次,就足以令患者感到恐懼和不安,為此擔心再次出現。導致的後果可能是患者對於常規事務的迴避行為,如不敢單獨出門,因為她害怕一旦再次發病,會因得不到家人的及時救助而死去。
相比於急性發作,慢性焦慮往往除了心情上的緊張不安、糾結意外,還可能出現軀體的慢性的、波動性的不適,這種不適可以是疼痛,也可以是其他症狀,如喉嚨的“異物感”,皮膚的燒灼感、或者酸、癢等難以描述的症狀。
具體應該怎樣和心臟病相區別,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
一,如上文所說,一些必要的檢查項目不可以省略掉。
在精神科疾病的診斷領域裡,所有的功能疾病都要給器質性疾病讓路。也就是說,如果確定患者患有器質性疾病,而恰巧這種器質性疾病也能夠導致類似的臨床表現,那麼優先診斷和治療器質性疾病(也就是軀體疾病)。所以,患者出現了心前區不適,首先,至少心電圖是一定要檢查的項目;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心臟病是心電圖也不能檢查出來的,比如,主動脈夾層需要做心臟彩超、早期的心梗需要抽血檢查心肌酶等。那麼,如果沒有心臟病,那麼就高度懷疑是焦慮了嗎?
文章開始我曾說:這種做法正確,但不準確。因為有“共病”的可能。一個人,患心臟病,就不可能有焦慮症嗎?顯然不成立,所以,我對第一條做補充:如果按照心臟疾病治療後,症狀得到改善不理想,要考慮是否有合併焦慮的可能,尤其當這個患者心思比較細膩、最近生活壓力大且睡眠不好的時候,同時抗焦慮治療或許能夠收到奇特的效果。
二、看發病誘因:心臟病,尤其心絞痛等,往往都是由於勞累所誘發,而焦慮通常沒有明顯的誘因,可能在緊張時出現,也可能在自然放鬆狀態下出現。
三、看之前是否有冠心病基礎:因為往往冠心病容易導致很多心臟的重症出現,如心絞痛、心梗等。
四、看疾病的症狀特點:這裡分別對比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
心臟病,發作可能略緩慢,之前也可能會有類似徵兆,如心前區不適,呼吸困難或者噁心等。
而急性焦慮往往起病急驟,從發作到達症狀頂峰只需要幾秒鐘,通常患者會伴有強烈的恐懼;對於1次以上發作者,患者在間歇期時還會出現“預期焦慮”,也就是說,患者總是擔心、害怕這種不適會隨時出現。
對於慢性焦慮,患者雖然也可能緩慢起病,但這種不適的部位往往是不固定的,可能今天是前胸,明顯是後背;或者上午是頭疼,下午便轉換為胃疼。而且,慢性的焦慮往往不是發作性的,而是持續性的,臨床中,大多數這類患者,24小時內,只要清醒狀態,總是在“難受”中度過。
四,服用抗焦慮藥物,看治療效果。如果已經懷疑自己存在焦慮情緒導致心臟不適,那麼可以短期服用抗焦慮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抗焦慮藥物服用1周內將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相反,如果服藥1周後絲毫不見好轉,甚至病情反而加重,那麼就是心臟問題了。
這種辦法適用於心臟症狀不是十分嚴重的個體,而且在試探性治療之前一定先要有心臟方面的相關檢查,否則,1周的試探性治療將錯過心臟疾病的最佳治療期,導致嚴重後果。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後續內容更精彩
精神科汐煒醫生
心臟病存在明顯的器質性病變,可以通過常規檢查所發現,而焦慮症則不同,其病因在於情緒和壓力。
患者的經歷!
醫生和患者對於疾病的重視和了解是不同的,絕大多數普通人除了定期的體檢外,很少會去醫院進行疾病的篩查,他們對於自身健康的瞭解、疾病的發現都是通過症狀進行提示的,當患者出現一兩次的胸痛、胸悶,只要持續時間不長,大多數人都不會特別重視,最多在網上查詢可能的疾病,但隨著症狀發作次數的增加、疼痛的加劇,會開始擔心重大疾病,由於症狀的位置過於特殊,絕大多數人會懷疑自己患有了心臟類疾病,但隨著去醫院進行各項檢查(心電、心彩、CT),結果卻沒有任何異常,不禁懷疑自己是什麼問題?
焦慮症其實與心臟神經官能症極其相似!
焦慮是一種負面情緒,將其歸納與疾病過於牽強,但我們需要明白這種情緒的變化導致臨床症狀的出現與神經官能症完全匹配,區別在於神經官能症的病因更為廣泛,並不侷限與焦慮這一種情緒。
患者的一切異常都是因為神經紊亂所致,神經難以發現,但其與各器官血管有著緊密的聯繫,當患者因為平時生活、工作中的壓力,或遭受心理打擊而難受時,患者的神經就已經發生了異常變化,這些變化會導致其支配的血管錯亂,逐漸痙攣進而持續收縮,這種情況導致的後果與冠心病相似,血液受到阻礙,無法及時灌注心肌,自然就會出現一系列胸痛、胸悶、心慌、氣短等症狀,讓患者難以區分。
情緒確實可以引發症狀,但還有一種可能,它既不是焦慮症和心臟神經官能症(有器質性病變),也不是心臟病(無法被常規檢查發現)!
這種可能的出現,是由科室劃分造成的,患者雖然存在一系列心臟疾病的症狀,但其病灶卻不在心臟上,而是在其他部位,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患者做了無數心臟疾病的檢查,卻一無所獲,症狀依然存在,並且越來越重。
既然患者提到了心臟病,那麼其症狀應該是胸痛、胸悶等,根據這些症狀提示,我大膽預估病灶的位置在於下位頸椎和胸椎,具體的病灶數量和程度無法判斷,但周圍的神經支配系統應該受到了壓迫,這樣與焦慮症、心臟神經官能症又有一定的相似度,所能造成的後果也一樣。
如果患者真的如我所說,那麼一旦因為沒有檢查出心臟異常就認為自己是焦慮症,很可能會忽略真正的病灶,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窗,使症狀更加嚴重,然後服用藥物進行掩蓋,然後久治不愈,長期受到症狀的折磨。
PS:焦慮症和心臟病是兩個層面的疾病,只要明白二者的形成原理,區分並不難,難的是與其他可能的混淆及誤診。
羅民教授
焦慮症屬於一種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心臟本身無器質性病變,而心臟病(冠心病)是心臟的器質性病變,兩者既可單獨存在,也可共存。
焦慮症和心臟病的鑑別,可以大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 有無心血管易患因素。焦慮症多無心血管風險因素,多發生於中青年女性;心臟病多有明確的心血管風險因素,如冠心病患者多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風險因素。
2、 發病有無誘因:焦慮症多無誘因,是在安靜休息時發病;而心臟病多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
3、 發病後的緩解方式:焦慮症多在注意力轉移(如專心做一件事情)或活動時症狀減輕;而心臟病多在休息後症狀好轉,活動時會加重。
4、 胸悶胸痛持續時間:焦慮症的心前區不適常持續數小時甚至整天,而心絞痛一般為數分鐘~20分鐘緩解,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5、 有無器質性病變。焦慮症的血液檢查、心超、冠脈造影等檢查結果基本正常;心臟病多有冠脈狹窄、心臟擴大等器質性病變。
當然,現在臨床上還有一種常見的現象是既有器質性心臟病,又同時合併焦慮症的情況,現在更多的提出了“雙心病”的概念。筆者曾遇到一名冠脈支架術後的患者,由於擔心支架再狹窄等問題,支架術後反而胸悶加重,經冠脈造影、心超檢查等均正常,後經心理疏導及抗焦慮治療,胸悶緩解。
醫患家
焦慮症與心臟病如何區別?首先,焦慮症屬精神和心理層面的疾病。有焦慮症的人,其症狀主要表現在精神、情緒方面,當然嚴重的也有器質性症狀。如焦燥不安,心煩意亂,無緣無固驚恐感到有大禍臨頭,多動,精神無法集中。交感神經方面,心慌,心悸,胸悶,有時有瀕死感,以為是心臟病,到醫院急救,但有的沒到醫院,有的到醫院沒等檢查處置又沒事了。這一點與心臟病的一些症狀有相似之處,但最根本的區別,這種症狀你不吃藥,不處理,過一陣也能恢復正常,而如果是心臟病發作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影響消系統功能紊亂,胃納差,消化不良,頭痛失眠,尿頻尿急,出汗等症狀。
而心臟病是器質性循環系統病,具有器質性病變和損害。其類型之多,臨床症狀也多種多樣。最常見是冠心病,冠心病主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或堵塞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出現心慌氣短,心跳加快,胸悶胸痛,肩後背痛,發作時有壓榨痛,一般持續幾分鐘至十幾分鍾,口含硝酸甘油片後緩解、消失,可反覆發病。急性心肌梗塞時,有胸悶氣堵,胸痛,瀕死感。心力衰竭其症狀主要有,胸悶氣短,氣促,氣喘,不能平躺,躺下就呼吸困難,只能端坐或半坐半躺才能正常呼吸。乏力,不能活動,稍活動就喘,甚至感到無法呼吸。水腫,特別是下肢腳踝明顯,嚴重時全身性水腫。手指,嘴唇發紫,這是肺心病的主要症狀。這些症狀是焦慮症沒有的。
總之,焦慮症更多是精和心理系統的症狀,心臟病則是循環系統症狀。治療焦慮症要用藥物和心理疏導相合才能湊效。心臟病主要是藥物和手術治療。以上這些就是焦慮症與心臟病的區別。
李昌平8
焦慮症還是心臟病,如何區分?
心臟病,比較多的是冠心病,全稱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給心臟供血的動脈堵塞比較嚴重,供血不暢,血管老化,容易破裂,出現危險,在血液供應不足的時候,會有呼吸困難,心慌心悸,心口疼痛,無力等症狀。這類病危險大,在嚴重點容易有生命危險。
焦慮症,這裡主要是指疑病症,是病人擔心自己的心臟有問題,出現了高度焦慮,高焦慮導致心臟周圍的植物神經紊亂,出現如心慌心悸,胸悶氣短,無力等等症狀,這些症狀和冠心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所以有的人會誤以為自己是冠心病。
在臨床上,先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如造影,心電圖等等,如果 發現血管堵塞,就按冠心病治療,如果沒有問題,一般是焦慮症,找心理學方面的認識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