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這個地方,因盜墓賊猖狂導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遊客:恥辱


秦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每當我們談到大秦帝國,想去看秦朝歷史文化,總會首選西安。然而,秦早期文化大約在商末是活動在甘肅東南部一帶,大秦帝國的誕生地位於西垂至地,今甘肅東南部禮縣西漢水上游的“犬丘”。

周朝建立之後,與商人關係親密的贏秦人被砭為“御奴”,為周朝抵擋西戎,西周中期,贏秦人主要活動在西垂,在與西戎的戰鬥中,秦人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並開始邁向了立邦建國的道路。而這一段恢弘曆史在禮縣的甘肅秦文化博物館得以展現。

位於博物館的二樓陳列著許多秦早期及史前陶器,現藏有文物有5000餘件,一級文物近150件,二三級文物超過500餘件。雖說博物館內收藏了諸多珍貴文物,為後世揭開秦朝更多文化與秘密。但在上世紀80、90年代,秦人早期古墓被肆意盜掘、破壞,導致數不清的絕世文物散落人間,流失海外。


據說從大堡子山出土的一件帶銘文的青銅器,就是上世紀90年代公安機關從盜墓者手中繳獲回來的一件文物,那是迄今所知時代最早、器主身份明確的秦國青銅器,非常珍貴,位列甘肅省博物館“十大珍品”。

但並非是每個被盜掘的文物都那麼幸運,能夠被繳獲回來。今天就帶領大家去看看,曾被肆意破壞、盜掘的秦早期古墓如今還留下多少珍貴遺產供後人參觀、思考。禮縣作為秦文化的發祥地和搖籃,唯有一探甘肅秦文化博物館,才能獲知那些免於“千古遺恨”的華夏遺產。

商末西周時期,活動於西漢水上游的有西戎、周人和秦人。商朝後期,隴山以東的周人已擴散到西漢水流域,並傳播了商文化器物。因而,博物館的櫥窗內也陳列了許多有關商文化的器物,主要以陶器為主。


禮縣雖是一個縣城,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與遺產,就遺址包括有西山遺址、大堡子山遺址、圓頂山遺址、禮縣鸞亭山祭司遺址等。圖中兩件文物均出土西山遺址,左邊是三足甕,右邊是陶水管。當時看到三足甕,我腦海裡閃過的是古代的甕葬習俗。

熟悉夏商周文化的朋友,對這幾件文物一定是不陌生的,這在許多有關商周歷史文化的博物館內也多次出現類似文物,叫做“豆”。在夏商周時期,豆逐漸成為重要的禮器,主要是盛放食物的。

鳥形陶罐、雙口陶罐、出土雷壩鄉蒲陳村,為寺窪文化。

圖為寺窪文化的多弧沿四耳陶罐,出土雷壩鄉蒲陳村。

圖為寺窪文化的鳥首鋬陶鼎,出土雷壩鄉蒲陳村。

在甘肅秦文化遺址中,大堡子山遺址是最重要,最富有意義的遺址,是秦人在西垂活動發展的集中反映和見證。博物館也充分展示了大堡子山遺址的文物遺產。圖為一對瓦稜紋簋,但這是複製品,真品在上海博物館。

當年,大堡子山秦早期古墓被盜掘、破壞後,許多珍貴文物被倒賣,流失海外。但仍有一部分已繳獲或捐贈的方式迴歸祖國。圖為範季融捐贈大堡子山出土青銅器,真品在上海博物館。

圖為蟠虺紋方壺兩件,出土於禮縣圓頂山。

保父辛□鼎,這是甘肅唯一出土的帶有銘文的商鼎。這件禮器非同一般,非常珍貴,是甘肅秦文化博物館萬不能錯過的一件重要文物之一。

回頭虎,共有三隻,這三隻是為一類,目前沒有出現類似的第四隻,可謂孤品。它的作用究竟是什麼呢?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但普遍認為是擺放敲打樂器工具使用的。

據說出土時,回頭虎與這秦子鎛是一起的,出土時秦子鎛有三件。

蟠虺紋扁圓盉,這是一件青銅調酒器。在蟠虺紋的青銅器上共有36只小動物,其中最精美的一隻就是回頭虎。但這與或許是擺放樂器的回頭虎並不一樣。

青銅魚,出土於禮縣城關鎮西山。但作為陪葬品,這青銅魚究竟有什麼寓意,目前還沒有定論,可證明的是,這墓葬主人的身份非富即貴。

蟠虺紋瓦稜紋盨,禮縣永興鄉趙坪村圓頂山北坡出土。

重環紋軎虎首、獸首轄,出土於大堡子山。這是非常萌的一對文物。

蟠螭紋軎獸首轄,出土於大堡子山,看首獸真是萌萌噠。

但最令人期待的還是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蟠虺紋的車型器。但這尊青銅器物至今有所爭議,有人說是首飾盒,也有人說是秦人裝殮屍體的棺槨模型,具體是什麼用途還不知道。車型器的上面有四隻鳥,四隻鳥同時旋轉繼而可打開這個小盒,這正是文物精美與令人驚歎的地方。

由於博物館館藏文物非常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華夏文明遺產還是需要自己親眼目睹,才能感受秦文化歷史的輝煌與恢弘。只是可惜又憤恨的是,許多秦早期墓葬在上個世紀遭人盜挖和倒賣。這對後世來說,不僅是我們的文明損失,也對了解先秦文化帶來了重大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