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一根筋”的可愛

歐洲人“一根筋”的可愛

從2015年起,我有幸受以企業文化顧問身份,隨石家莊高新區供水排水公司管樂團赴歐洲參加德國軍樂節巡演,屈指算來,已連續四年踏上歐洲土地。

從初到德國和法國,好奇之後,也慢慢觀察歐洲人,觀察他們做事。就說西方人的“一根筋”,20多年前,我一位久居美國的老友曾講過一件事。說在美國,中國人開車到收費口,收費7元,司機拿出10元,收費員說沒3元找零。司機見桌上有面值5元紙幣,又拿2元給收費員,說,給你12元你找我5元就行了。可收費員說,這一單還沒算清,你再多給我錢,那更搞不清了。這在中國,會打麻將者都會算。可收費員“一根筋”,算賬不拐彎兒,便卡在這裡。20多年前的“一根筋”故事,就住在我腦子裡啦。

與歐洲人接觸多了,對他們“一根筋”的固執,有了新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打破了我原來對西方人“一根筋”的認知,反倒覺得挺可愛。

漢語對“一根筋”解釋,是說某些人性格偏執或固執、認死理兒不知變通、“一條道跑到黑”等。還有一詞叫“通融”,這個詞解釋也頗多。從最初“短期借款”的本意,到“破例遷就,變通辦法,與人方便”等。

在德國,多次遇到與這兩個詞彙相關的事情。2017年2月16日,軍樂巡演在德國奧登堡市演出館演出時,我們一個節目是管樂配大鼓舞獅子,兩位工人演員穿的獅型服很大,尤其獅頭很重,上臺前得找個地方放下來,後臺狹窄,放哪兒成了問題。突然演員崔建平發現“新大陸”,消火栓下消防通道是個空擋。明知不行也欲試試,他扛著獅子頭剛往那裡走了幾步,一個工作人員就跑過來制止,邊說邊比劃“這裡絕不能放任何東西”。我們的人比劃著說“就一會兒”“幾十秒的事”,故意強調“理由”。不管你怎麼說,對方就不給一丁點兒“通融”,堅決地“no no”。

今年3月3日管樂團在德國馬格德堡市演出,不到18點演出成功。大家很高興,這時候坐車去下一城市,能有一個半小時,坐車觀賞異國風光多愜意。

可60人全上車後,司機卻說“不能開車”。為什麼?48歲的波蘭籍女司機紫羅蘭聳聳肩微笑說:“沒辦法,這是規定。大巴車必須停滿9個小時才可發車,大家得再等兩個半小時。”樂團領導、翻譯再三懇求也不行。有人出主意,先開車走一個多小時,大家看看沿途風光,然後再到服務區停夠規定鐘點。不管怎麼說,女司機只是微笑著“no no”。我覺得,其實她也不希望走夜路,但她腦子的“一根筋”就是“絕不能逾越規定”。

還有一件記憶深刻的事。那是2016年2月3日在趕往馬克思故鄉特里爾市路上,住進一個叫維也納(vienna)的賓館。次日早餐,因前一天沒吃晚飯,早餐吃得又晚,很餓。我先用餐盤盛了一盤食物,又想再去拿倆麵包片。為省事,沒再拿小餐盤,直接用夾子夾了兩片放在手中,就往餐桌處走去。

此時,一位黑鬍子服務員制止了我,他比劃著說,我聽不懂。回頭用眼光求助,一位懂外語的年輕人告訴我,服務員說我不用餐盤用手拿,不雅觀,要我把麵包片盛在餐盤裡面。

我為舉止不雅而羞愧,更敬佩德國人的“一根筋”。我用面子換回了良習。

從那天起,我一直在想,覺得還是“一根筋”做事不越雷池為好。在盧森堡高速路服務區超市排隊買東西,有人鑽隔離布條加塞,收銀員就舉手示意不要。在歐洲,人人“一根筋”對違反規定者義務監督。

我們該從西方人“一根筋”舉止中學到什麼?(張世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