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藍海市場待墾“新物種”海爾生物上市迎戰

或許註定是海爾,又拋給市場一個“新物種”。

隨著上交所的一聲鑼聲,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科創板。

市場所熟悉的是,海爾生物主營業務涵蓋生物樣本庫、血液安全、疫苗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等場景。

而鮮為人知的是,海爾生物背後是千億級的生物科技解決方案藍海,而打開這一千億級市場的,卻是另一種產業邏輯。

叩開千億級市場

在一波互聯網浪潮之後,由“需求”主導的各類創業浪潮中,產業趨勢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而在這一浪潮中,技術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從“硬核科技”來看,海爾生物率先打破國外壟斷,在低溫存儲設備領域,推動了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根據公開數據,海爾生物“低溫冰箱系列化產品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也是行業內首個國家科技進步獎。

截至註冊日,海爾生物合計擁有已獲批及在申請專利187項,包括髮明專利32項;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0餘項,20餘項技術成果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海爾生物牽頭或參與起草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國家標準9項,基本涵蓋了全部生物醫療低溫存儲產品,參與起草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標準,推動行業規範發展。

真正打通“技術”與“需求”,並不僅僅是依託於技術人員的產品而發。

“其創舉在於物聯網數字科技與生物醫療低溫儲存技術融合,通過這種融合,實現了血液、疫苗等醫藥用品的安全,打破了廠商、醫療機構與用戶的信任壁壘。”北京一位長期跟蹤海爾生物的券商分析人士指出。

以海爾生物疫苗網場景方案為例,該項目基於海爾生物在低溫冰箱系列產品中的科技優勢,引入物聯網技術創新。原本只具備單向存儲功能的傳統疫苗冰箱,變身成為物聯網疫苗接種箱。基於該產品,實現疫苗接種信息化處理,構建疫苗網全場景生態方案,做到兒童、疫苗和接種人員信息一對一匹配,真正實現精準取苗零差錯、問題疫苗秒凍結等功能。

由於實現了疫苗與用戶的“最後一公里”,這一模式的可複製價值從而凸顯。目前,該方案已在全國二十餘個省市實現複製。

這種從“硬核科技”出發,逐漸搭建而成的產業顛覆性網絡,不僅僅有橫向的區域複製價值;從可複製性來看,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在生物樣本、藥品與試劑、血液等多個領域,同樣具備可複製價值。

這即是物聯網的力量。

由中國經濟信息社發佈的《2018-2019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超1.2萬億元。一方面,物聯網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物聯網對於產業的顛覆與迭代效應,正在呈現出越來越大的推動力。

海爾生物無疑正是這種產業的顛覆與迭代中,醞釀而生的新物種。

“新物種”的新挑戰

當千億級藍海被打開,市場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

如上述提到的疫苗網場景方案,在這個新的生態中,人、機、苗互聯互通,其核心在於,互聯互通完成了產品與用戶、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當這種生態繼續迭代,一個以信任為基礎的生態,顯然能夠帶來更為廣闊的產業猜想。

“所以不能單純的用科技創新或者模式創新,來詮釋海爾生物的產業結構。”上述券商人士認為。

實際上,從近年來產業迭代的規律來看,物聯網時代的特徵是萬物互聯,且注重人的情感體驗。在這種迭代中,冷冰冰的產業節點,也迸發出越來越多元得市場價值。

從數據來看,可以看到“新物種”的市場號召力。

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2億元、6.21億元、8.4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1.59%。

2019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1億元,同比增長13.67%;歸母淨利潤為8334.89萬元。公司預計2019年1-9月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1.15億元至1.27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244.67%至278.13%。

日前,在中央政治局經濟工作分析會議上,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冷鏈建設等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水平。給予了海爾生物以生物醫療低溫冷鏈為切入的物聯網生物科技生態探索以方向和政策的支持,海爾生物正在這一領域深入推進創業創新探索實踐。

正是基於這種產業遠見,繼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後,國內產業巨頭們開始聚焦物聯網。據瞭解,物聯網的運用,已經在工業、教育、醫療、車聯網和智慧家庭等中,開始有越來越廣泛的運用。

仍以上述疫苗網場景方案為例,該網絡中的人、機、苗,都將是物聯網中的觸點。而這一網絡,同時有植根於整個海爾的物聯網戰略。

按照海爾生物的公告,在登陸科創板之後,海爾生物在招股說明書中所披露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海爾生物醫療產業化項目、產品及技術研發投入以及銷售網絡建設這3個項目。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隨著資本市場加持,海爾生物的顛覆性價值,似乎更值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