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第一個提出招安的是誰?又為何第一個反對招安?

靜心堂主人9


我是煙霄微月。

武松,水滸傳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也是第一個提出招安的人物,但到真正要招安的時候,他卻是第一個反對招安的人物。

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武松什麼時候有招安的想法的?

原著第三十二回有提到過。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若如此行,不敢苦勸,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這時候的武松已經是代罪之身,他接下來的去處是去二龍山落草為寇。

他為什麼想到招安?

他這輩子生涯開始的地方是什麼?

是景陽岡上打虎事蹟,他被稱為打虎英雄,不但如此,他還被封為了陽穀縣步兵都頭。

在自家門口做一個官員,那豈不是剛剛好的嘛?

如果沒有西門慶的出現,我估計武松的日子就是這樣的。

他沒什麼大文化,但卻有一身好武功。

他偶然打虎成了自家縣城的大英雄,他成了一名都頭,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可以將這份職業幹到老,幹到退休。

但世事難料,西門慶的出現攪亂了這一切,西門慶殺了他的大哥,他要給自己大哥報仇。

他講義氣,他文化不高,但卻心存正義公道,自家大哥被西門慶殺了以後,他去官府告西門慶,但知縣已被收買,他無可奈何。

好吧,既然被收買了,只能按照我自己的方法執行了。

在殺潘金蓮和西門慶之前,他叫了仵作等人,還專門寫了證詞。

只見武松左手拿住嫂嫂,右手指定王婆,四家鄰舍驚得目睜口呆,罔知所措,都面面廝覷,不敢做聲。武松道:“高鄰休怪,不必吃驚。武松雖是粗鹵漢子,便死也不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並不傷犯眾位,只煩高鄰做個證見。若有一位先走的,武松翻過臉來休怪。教他先吃我五七刀了去,武二便償他命也不妨。”眾鄰舍俱目瞪口呆,再不敢動。

 那婦人驚得魂魄都沒了,只得從實招說:將那時放簾子,因打著西門慶起,並做衣裳,入馬通姦,一一地說。次後來怎生踢了武大,因何設計下藥,王婆怎地教唆撥置,從頭至尾,說了一遍。武松叫他說一句,卻叫胡正卿寫一句。王婆道:“咬蟲,你先招了,我如何賴得過,只苦了老身!”王婆也只得招認了。把這婆子口詞,也叫胡正卿寫了。從頭至尾,都說在上面。叫他兩個都點指畫了字,就叫四家鄰舍書了名,也畫了字。

看到沒有,他殺之前可是將這些事情調查的一清二楚的。在他殺完以後,武松也沒有逃跑,而是帶著人證物證去自首去了。

後來,他遇到了張青夫妻兩,他們原本想讓武松跟他們一樣,落草為寇,殺了押送武松的兩個小差,但被武松給拒絕了。

後來,武松遇到了施恩,幫助他奪回了快活林,而自己也得罪了蔣門神。

自己得罪了蔣門神,卻受到張團練的照顧,張團練對武松承諾了許多好處,還跟武松安排了一個老婆,武松以為自己的好日子要來了,自己忍辱負重這麼久,始終沒有錯,自己是對的。

然而呢?

這個張團練跟蔣門神是一夥的,他們的目的是要殺死武松。

哈哈哈哈。

武松心中狂笑,是悲哀的笑,是自嘲的笑。

為什麼?

我要當個好人,我不想殺人。

可你們卻又要逼我殺人!

為什麼啊!

武松受夠了,他認了。

他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並且留下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告訴人們,這一切都是我武松做的!敢作敢當!

而上了梁山之後,他又為什麼反對招安呢?

當宋江做出《滿江紅》來表達自己對招安的喜悅,而武松公然反對時,宋江質問武松何出此言,魯智深出來說:“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從魯智深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武松早就看透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所以對朝廷早就失去了信心,所以反對了招安。

後來,魯智深死後,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照顧林沖,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最後以享年八十善終。

我呸!宋江!

<strong>

<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


煙霄微月


我認為,《水滸傳》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肯定是宋江,而武松當時只不過是為了敷衍宋江,順著他的意第一個說出來的罷了。


在《水滸傳》中,“招安”一詞最早出現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宋江道:“兄弟既有此心歸順朝廷,皇天必祐。若如此行,不可苦諫。你只相陪我住幾日了去。”

這是武松與宋江第二次會面又面臨分別時說的話,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小旋風”柴進的家中。

當時,宋江由於“坐樓殺惜”逃到了柴進的莊上避難,恰好遇到了也在此處隱藏的武松,驚為天人,由此兩人認識。

宋江對於武松,是超出一般的喜愛和欣賞,在以後的日子裡,他把柴進的家當做了自己的主場,盡情款待武松。

當下宋江看了武松這表人物,心中甚喜……宋江聽了大喜,當夜飲至三更。酒罷,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軒下做一處安歇……過了數日,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卻得宋江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發了……三個人飲了幾杯,看看紅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為義兄。”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

可以說兩人就是形影不離啊,都住到一起了嘛!

我們知道,《水滸傳》中到處都是施公草蛇灰線之筆,那麼分析一下,為什麼宋江這麼待見武松呢?

肯定是他看出武松是個不一般的人才啊,所以才會如此禮賢下士。

他每天“帶挈”武松飲酒期間,晚上睡覺之前,肯定會聊天吧!

那他們會聊些什麼內容呢?

我想,除了互吹一下江湖上殺人越貨的勾當,肯定就是談理想,論人生了!

武松雖然心思縝密,但他認識宋江之前,還沒有形成系統的三觀。要麼也不會總幹那些沒譜的事,最後讓他哥哥頂缸。

那麼,此時宋江就會充當他的人生導師,精神教父的角色了。

給他談人情世故,幫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給他說光這樣稀裡糊塗瞎混是不行的,沒前途。封妻廕子才是正路,即使不慎誤入歧途,一時落草為寇,也要想著招安才是正道。

因為宋江自身很有說服力,那是江湖上人人見了都會“納頭便拜”的及時雨啊!所以宋江的這些灌輸,武松是會信服的。

就拿眼前的事來說吧!宋江到來之前,自己在柴進莊上形同過街的老鼠一樣,遭人痛恨。

而人家宋江來了,柴進和皇帝一樣對待,不服行嗎?

經過這番遭遇,武松已經被宋江成功洗腦了。

所以,他從柴進莊上出去以後,再也不是那種二愣子的做派,成了一個說話辦事得體,幹練的體面人了。不信看看他打虎後在陽穀縣的公堂上怎麼說的,做的就會明白。

所以說,歸根結底,招安的這種思想肯定是宋江給他灌輸進頭腦中的。

當他在孔家莊第二次遇到宋江時,已經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同時,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在“血檢鴛鴦樓”後,武松心中清楚,在“血檢鴛鴦樓”後,自己等於已經和大宋朝廷結下了死仇,而且在這種體制下,不可能化解。

可是,在這種情形下遇到宋江,他也不想再引起沒有意義的爭論,就口是心非地順著宋江的意思說了“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這樣違心的話。

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此時說,就是要鐵了心的落草為寇,和大宋朝廷幹到底,勢必又會引來宋江苦口婆心的做思想工作,嘰嘰歪歪的,受不了啊!

不如說個謊言,兩人利利索索的分開,自己儘快投奔二龍山。

而到了菊花大會上,武松第一個站起來公開懟宋江的招安路線。


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這並不矛盾,因為這才是他一直以來的真實立場。


田獲三狐


再水滸傳原著中,武松醉大孔亮後,宋江因怒殺閻婆惜,逃亡避難在孔家莊巧遇武松。剛好武松也因血賤鴛鴦樓時殺死張督監滿門後,在孫二孃的勸說下,給他改了個頭陀,準備去二龍山避禍。兩人暢談兄弟之情,武松當時就對宋江說了:若兄弟不死,異日受了招安,卻來尋兄長。這在書中,第一次提到了招安。可梁山好的一百零八排名大聚義後,宋江召開一個菊花會,寫了個菊花詩詞,最後就是:望天王,早招安,心方足!武松當時就發作起來,大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可,為什麼,武松會第一個提出招安,而又第一個反對招安呢?因為,沒有誰天生想被人當作強盜和賊寇看待的,雖然,武松自己犯了十幾條人命的彌天大罪,可,他還對當時的封建王朝抱有希望的,自己名滿江湖一身的本事,也想為國出力。去了二龍山後,前有魯智深,後有青面獸,兩人都是從官到寇的經歷,武松肯定都知道的,就是在二龍山受了魯智深的薰陶,才使武松最終放棄了對朝廷的最後一絲幻想。


靜心堂主人9


梁山好漢中,第一個提出招安的是武松。但是,武松從來就沒有反對過招安,梁山上也沒有誰不贊同招安,說武松第一個反對招安,不是《水滸傳》的故事。

武松是什麼時候提出招安的

在“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這回書中,武松提出了招安。當時,宋江在孔明、孔亮兄弟莊上偶遇前往二龍山投奔魯智深的武行者,兄弟兩人在莊上住了住了兩日,便要各奔前程。宋江對武松依依難捨,便邀請他一同去清風寨花榮那裡。

武松說: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帶攜兄弟投那裡去住幾時!只是武松做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發心,只是投二龍山落草避難。亦且我又做了頭陀,難以和哥哥同往。

武松深知,自己的罪孽太大,即便是朝廷大赦天下,恐怕都得不到寬恕。所以,只有投奔二龍山落草了。宋江要去的地方是清風寨,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堡寨,屬於官府駐軍的“鎮”一類的基層軍事單位。武松明白,宋江的罪行並不重,還可以重新做人,自己卻已經是頭陀了。兩人此時已不能同道了,所以,武松繼續說:

路上被人設疑,倘或有些決撒了,須連累了哥哥。便是哥哥與兄弟同死同生,也須累及了花榮山寨不好。

武松這麼講是有道理的,宋江對他情深義重,兩人知根知底,宋江肯定不會出賣於他。即便是連累到公明哥哥,也是拜過天地的結義兄弟,同生共死,感情上過得去。花榮就不同了,未知心腹,即便不會為難自己,但若連累到花知寨,情理上是講不過去的。

武二郎心思縝密,講得入情入理,回絕了宋江的一番依戀之情。但武二郎也是有情有義的好漢,為報答宋江的這份情誼,也表達了對宋江不捨,說了一番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話:

只是由兄弟投二龍山去了罷。天可憐見,異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時卻來尋訪哥哥未遲。

這就是《水滸傳》第一次出現的“招安”二字,竟然是由武松提出來的。

武松為什麼要提出招安

很清楚,武松想招安有兩個目的。第一是希望通過上山落草,暫時躲避官府追查。武松大鬧飛雲浦,血濺都監府,欠下了十幾條人命,是不赦的彌天大罪。武松也自知罪行得不到寬宥,除了落草為寇,天底下已無容身之地。

做了強盜,便有機會得到朝廷招安,這是北宋晚期的一種普遍現象。很多有反意,或者饑民流民在走投無路之時,便作亂,聚集亂民擾亂朝野,禍及百姓。所以,這個時期“盜賊蜂擁”。對待這樣的亂民,朝廷的政策就是招安。

通過招安,不僅可以洗白自己,還能得到朝廷的封賞。有時候,竟然可以跟官府勾結,草寇發強盜財,官吏發剿匪財。《水滸傳》中有多處這樣的情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朱仝縱盜。別把這個行為看作是“義氣”,朱仝放晁蓋是有條件的,也是當時社會現狀的真實反映屬於官匪勾結。

武松所言,並非心血來潮,一個底層人物都知道朝廷有這個好政策,可見,當時“造反—招安”確實是一條謀生之路。武松知道造反可以得到招安,也就能夠實現第二個目標,與宋江再相見。

武松為什麼反對招安

因為《水滸傳》被篡改了,所以,武松便反對招安了。

貫華堂本《水滸傳》只殘存前七十回,梁山泊排了座次,盧俊義做完惡夢便沒有下文了,何來武松反對招安?

雖然,容與堂本號稱比較完整的《水滸傳》,但也是經過拼湊出來的。七十回後的故事,基本上是後人加的。有時讀書,比較恨金聖嘆。但他也只是對貫華堂本進行刪改和腰斬,做事做到明處,也是一條漢子。

容與堂本的刪改加塞做得比金聖嘆還要過份,如今還在被不斷的刪改,七十回後的故事就沒有一個是真的。別的暫且不論,就說說武松第一個反對招安這件事。

故事出現在第七十一回(容與堂本)“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好漢排座次”。這一回,明顯有被人加塞的痕跡,包括武松反對招安這件事。

理一理這一回的文本邏輯,看看武松是受了誰的指使,跳出來反對招安的。

這回書的回目就有問題,另一個刪改得更厲害的版本的回目是這樣的:第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宋公明慷慨話宿願”,對仗關係都沒搞明白,刪改的痕跡太重了。

武松反對招安,原來是續書和篡改者所指使。

刪改原著抹黑武松

這回書先寫梁山好漢排完座次後,宋江揀了吉日良時,焚一爐香,鳴鼓聚眾,都到堂上。宋江對眾道:

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星地曜相會,必須對天盟誓,各無異心,死生相托,患難相扶,一同保國安民。

宋江這番話非常明確的宣佈了梁山泊今後的行動綱領,就是“保國安民”,不再做強盜。聽了宋江的話,“眾皆大喜”。這個“眾”肯定包括武松。

接著,梁山泊一百單八個好漢各自拈香,一同發誓。誓言的主要內容是:

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鑑察,報應昭彰。

從此,“替天行道”正式確立為梁山宗旨,以招安來實現“著功勳於國,保境安民”的目標。先且不論宋江及梁山這個宗旨是否正確,也把宋江的招安是否應當等擱置一邊不論,梁山上所有的人都發誓了,難道不包括武松嗎?

然而,這段故事之後,便寫梁山不再襲擾州府,而是打家劫舍,幹起了草寇的勾當。文風開始陡轉,施耐庵的創作意圖逐漸被抹掉。更為奇葩的是,好漢們發誓不久,書中便來了一段“菊花之會”。

“菊花之會”發生在這一年的重陽節,宋江擺酒與山寨頭領一同慶賀。席間,宋江乘興填了一首詞:《滿江紅·喜遇重陽》。宋江很得意這首詞,便叫樂和來唱給大夥聽。當樂和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武松叫嚷完,李逵也跳出來踢翻酒桌,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

這就是武松第一個反對招安的過程與出處。是真的嗎?

武松第一個提出招安,卻又第一個反對招安,武二爺被人換腦子了吧。剛剛發完誓,要替天行道,武松便反水,把武二爺當做出爾反爾的小人了吧。梁山之上,贊同招安的人不在少數,武松卻視而不見,說出“冷了弟兄們的心”,這也太弱化了武都頭的智商了吧。武松可是心思極為縝密之人,豈能說出這等不著邊際的話?梁山所有兄弟卻是剛剛發過誓的,武松不在場?

“菊花之會”涉嫌偽造

文風不對,各種版本回目不同,這是作偽的一大痕跡。武松出爾反爾,施耐庵不會顧頭不顧尾,自相矛盾的來這麼一處鬧劇。

民國學者唐圭璋編纂《全宋詞》,收錄了宋江兩首。這兩首詞分別是潯陽樓題寫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在李師師家留下的《念奴嬌·天南地北》。這首《滿江紅·喜遇重陽》,與後來佂遼凱旋時的《減字解連環·楚天空闊》都沒有收錄,為什麼?理由很簡單,這兩首詞原本就不在書中。

如此,就有一個疑問。即便是宋江搞了個“菊花之會”,恐怕也沒有填詞,沒有填詞,便沒有樂和唱詞,沒有樂和唱詞,便沒有武松的反對招安。甚至,這個“菊花之會”也不是原著就有的,涉嫌偽造。

後面那首詞大概也是後來的文人加進去的,包括佂遼的事情是否真有,或者是否如《徵四寇》寫的那樣,都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佂田虎剿王慶已被證實,是明代中晚期時,書商聯合文人加塞進去的。

施耐庵作《水滸傳》大致依據歷史線索,是一部“評議前王並后帝”的大著作。那麼,徵方臘應當在佂遼之前,先打方臘(宣和三年),再打遼國(宣和七年),遼國滅亡在方臘被剿之後。而且,滅遼國的是金國,不是北宋,更不可能是宋江。

北宋打遼國是導致亡國的重大歷史失誤,怎麼寫成了截然相反的故事呢?施耐庵在原著中,明確是抨擊北宋王朝的,何以到了續書便反其意而把北宋滅亡的失誤,寫成了可以歌功頌德的偉大勝利呢?

武松反對招安,純屬胡編亂造,不足為信!


綠野萍蹤01


、關於接受招安的相關原文如下:

“我等一百八人,早晚朝京面聖,莫負天子洪恩。汝等軍校,也有自來落草的,也有隨眾上山的,亦有軍官失陷的,亦有擄掠來的。今次我等受了招安,俱赴朝廷。你等如願去的,作數上名進發。如不願去的,就這裡報名相辭,我自齎發你等下山,任從生理。”宋江號令已罷,著落裴宣、蕭讓,照數上名。號令一下,三軍各各自去商議。當下辭去的,也有三五千人。


小小的靚魚


武松,首先提出招安,巴結領導,風向不對,第一個反對招安,尋求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